疫情下,心理熱線被打“爆”-權威專家解答幾大市民“鬧心”問題

晨報記者 潘文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有人在家隔離“憋壞了”,有人懷疑自己被感染,還有人出現了“強迫症”……

今年一月下旬開始,上海市心理援助熱線全線啟動,在特殊時期,面向所有上海市民,提供疫情期間的線上諮詢服務。

這條擁有30年生命力的熱線,很快就被充滿焦慮、恐慌、疑問的市民打“爆”了!於是,上海又應用網絡通信技術擴容了本市心理援助熱線,開設24小時在線服務。

是什麼讓市民吃不下、睡不著,哪些問題讓大家頭疼不已,疫情期間如何正確面對情緒問題?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喬穎副主任醫師在這裡一一為你解答。

問:我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是不是被傳染了?

喬穎:我隔壁鄰居有次和一位男子同乘一部電梯上樓,那名男子在電梯裡咳嗽了幾下。這位鄰居回家後就感覺有點感冒,第二天就開始嗓子痛,然後她就覺得自己是被那個人傳染上了新冠肺炎。之後,她去醫院做了檢查,確實發燒,不過核酸檢測是陰性。但她還是不相信,特別焦慮,晚上睡不著。後來實在焦慮得不行,才來找我諮詢。

疫情期間,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的心理諮詢中,這種恐慌都很普遍。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通過官方平臺瞭解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然後尊重、相信現實。同時及時尋求援助,抱團取暖,很多人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在交流過程中可以互相幫助。此外,對自身要求過高、對周圍人要求過高的人,在疫情期間的焦慮往往會更嚴重些,要學會放手,告訴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

問:擔心家人感染肺炎,突然變得愛發脾氣?

喬穎:我們接到過一位市民來電,他爸爸出門不戴口罩,保安讓他量體溫他爸爸還罵人家,當時他的脾氣瞬間就爆發了,當著保安的面大罵爸爸。

其實這是他蓄積已久的一些情緒,說明他平時和他父親沒有良好的溝通,平時蓄積的壓力、焦慮太多了。所以,我讓他找到一些合理的途徑去宣洩。同時循序漸進地、持續不斷地和家人進行科普、溝通,讓他們慢慢加深防控意識。

問:平時很堅強,為什麼突然動不動就想哭?

喬穎:有市民來電說,最近吃飯吃著吃著就想哭,看到手機裡面疫情相關的一些內容,動不動就很想哭。

其實這是我們強大的潛意識在“作怪”。上班、交友、出去玩甚至對別人進行攻擊,這都是一種自我防禦。在疫情下,我們都待在家裡,這種防禦就沒有了,這時候潛意識裡的很多東西就會跳到意識層面,很多都是不好的,如對自身不滿意、對社會不滿意、感到無助孤獨等。

可以試試學會自我定位: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於這個社會,我想要什麼,我的底線是什麼……給自己設立一個問題庫,從中篩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幾個問題,反覆進行思考,把這幾個問題想透。

問:疫情期間睡眠特別不好怎麼辦?

喬穎:最近很多市民過來諮詢,平時睡眠挺好的,疫情期間卻總是睡不著,一躺上床腦子裡就想各種事情。

睡眠不好的人,往往就是晚上想的東西太多。這和我們的心理防禦機制有很大關係,到了晚上睡覺時,白天的“面具”都摘掉了,很多不好的想法就會冒出來……

這種情況下,要規律作息,好的睡眠是可以養成的;多吃蔬菜瓜果,保持新陳代謝穩定;條件允許情況下,做些室內運動,微微出汗即可,每天持續30-40分鐘,睡前可以做下冥想,泡泡腳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晚上進行運動,晚上9點後不要吃東西,白天把窗簾窗戶打開,曬曬太陽。

如果睡眠特別不好,如一段時間內晚上睡眠時間少於4小時,可去醫院進行治療,硬抗失眠是不可取的,通過階段性服用藥物可以有效治療失眠,其副作用遠小於失眠本身的危害。

問:每次洗手都要洗十幾遍,總是控制不住自己?

喬穎:有些人一想到感染新冠肺炎後果很嚴重,會出現一些強迫症狀,如洗手一次洗幾十遍。明知道這樣沒太大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這和個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有的是反覆洗手,有的是反覆關門。強迫行為其實是可以主動控制的,在平時的生活中,關注自己的行為模式,主動地去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強迫性洗手為例,重複洗手時提醒自己“它又出現了”,然後刻意減少洗手次數,兩三天後你就會發現不用洗那麼多次手,也照樣好好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強迫性行為,則要藉助周圍人的力量,讓家人幫助監督你。如果家人監督也無法改善,則可以去醫院尋求幫助治療。

問:一天天感覺要被孩子逼瘋了怎麼辦?

喬穎:很多家長反映,以前孩子白天在幼兒園,就晚上帶一帶,現在一天24小時帶著,快被“神獸”逼瘋了。我們成年人的節奏很快,很多人的耐心被磨得消失殆盡,而小孩是無憂無慮的。

其實可以正好趁著這個機會,立一個家庭規矩,告訴他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另外,如果孩子想玩,就讓他玩透,陪他玩,怎麼玩很有講究,尤其是對低齡化的小孩,可以進行一些益智類的遊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