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荠菜似乎是春天的第一抹绿,不记得还有什么野菜比它绿得更早。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即便是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终归是下在了春天里,坚持了没多久,便消融在春风的笑声中。此时的河堤旁、田埂上、葡萄丛中,便会拱出一片片绿绒绒的荠菜芽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果然过了两天,“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一芳春意,三月如风。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鸟鸣划过蔚蓝的天空,小草返青,柳树发芽,鲜花绽放,又是一春荠菜香。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而此时走出家门,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迎着和煦的春风,信步乡野,置身田间地头,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舒活舒活筋骨,去挖取春天的第一棵荠菜,品读一场别致的风景,是何等惬意。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挖荠菜也是要选准时候的,乡间有“界后花朵界前菜”之说,这界限以清明为界,过了农历三月三日,荠菜就有些老了,开始抽茎开花,所以采荠要当时,才能春来荠菜香……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小时候的一个饺子,承载我对荠菜所有的情感,记忆中最爱吃的是荠菜与鸡蛋、粉丝、豆腐做馅的饺子。每次母亲包荠菜饺子,我都倚在厨房的门槛上焦急地等待,当屋里飘着荠菜的清香时,我嘴里已满是口水了。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苏轼谓其“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嗜好素食的陆游对荠菜更是深爱有加,留下了诸如“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的妙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荠菜棵儿小,贴着地皮长,一簇簇,碧绿青翠,看似不起眼,味道却极鲜美,难怪《素食说略》说“荠菜为野蔌上品,煮粥作斋,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腴,再加水煨尤佳”。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或根据各人的口味,曰炒,曰蒸,曰做汤,曰凉拌,曰剁成饺子馅儿,曰用其制成菜煎饼,各随自己意调剂。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我最钟情的吃法还是包水饺。取挖来的荠菜,细细地择去黄叶、须根,掸去泥土,用清水一遍遍地淘洗,直到叶子绿得发亮,根白得耀眼,捞出来放在热水盆里,用滚水迅速地烫一下,然后立即以冷水降温,略挤一挤菜汁,用刀细细地剁碎,拌上豆腐、粉条、鸡蛋,再加入盐、味精、葱、姜末、生豆油,各种调料加足,和面擀皮包饺子,这样荠菜饺子就做成了。咬一口,浓浓的荠菜香香在嘴里,香在心里。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荠菜不仅味道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多种氨基酸,同时,还有一定的药效作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写有这样一句话:“荠菜煮粥,明目益胃”。故民间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又是一春荠菜香……

清朝大画家、诗人郑燮郑板桥认为:“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这个观点看法是否正确,咱姑且不论,荠菜给郑板桥留下的深刻美好的印象却是显现无遗。荠菜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滋补食品,还具有药用价值。这种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小小的野菜,能够千百年来为人重视赞美,不是空穴来风,没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