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用一個超大的培養罐來培養細菌,但是以每年0.1℃的速度來升溫,若干年後能不能產生耐高溫的細菌?

張立經


感覺溫度穩定上升,不如地球這樣波動上升,讓細菌有適應期的變化,促進變異。


在矛與盾之間徘徊


這是有可能的,為什麼我這麼肯定呢,因為在自然界裡就有這樣一群生活在火山口和溫泉水裡面的細菌,他們可以生活在70℃以上的水裡,屬於耐高溫細菌。

按照你的設想,每年升高0.1°,那麼每升高一度就需要十年去適應,如果培養瓶足夠大的話,那麼這裡面數以億計的細菌肯定會有通過變異來緩解外加的高溫。

面對高溫,首先就是蛋白質會失去活性,進而導致細菌死亡。生存的智慧首先可以讓細菌外壁變厚,從而達到保護內部結構的目的。此外,細菌內部的酶也需要變異成耐高溫的酶,這樣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細菌的進化其實是從耐高溫變成不耐高溫的過程,低溫環境能讓細菌更好的生存下去。按照現在的研究來看,原始地球溫度是非常高的,海水很可能都是很熱的,當時可能就已經有了細菌存在了,因為有了生物的存在,地球的環境才慢慢轉變的。所以說,原始生命就是耐熱的,科學家發現的耐高溫細菌也被成為古生菌。

因為發現了耐高溫的古生菌,所以PCR技術才可能實現,因為分離提取出了耐高溫的DNA合成酶,可以短時間抗住94°高溫。雖然基因突變的幾率很低,但是如果細菌基數夠大,那麼還是能有機會慢慢變異出耐高溫的細菌的。


大大小問號


我看過一個記錄片,非洲一個地方,水燒開後,第二天水中就會有很多小生物!


硰礳山


南極下面三千米處有細菌,北極冰蓋裡有細菌,地下幾千米的岩石裡有細菌,海底火山口400攝氏度也有細菌,與之共生的還有噁心的管狀蠕蟲。

細菌有吃冰的,有吃硫酸的,有吃岩石的,有在腸胃口腔裡的,有在沼澤毒氣裡的,還有厭氧的,所以說每年0.1度的變化對於很多細菌來說很安逸。

地球上冰河世紀反覆發生,有的火山會噴發幾百萬年才停,生命不會因為某些生命滅絕而萎縮,反而一個物種消失會出現新的物種補充,後面的生物往往比前任更強,我們哺乳動物就是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代替了恐龍的位置,如果恐龍不滅絕哺乳動物會永遠藏在地下當老鼠,那時的小哺乳動物可憐巴巴看不到一絲前途。

其實動物越複雜越不適應環境變化,像螞蟻蚯蚓蒼蠅這些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物種更堅強,大型物種每次在地球出現大的變故首先餓死,或者後代太脆弱無法成年,消耗低繁衍強乃是最成功的進化方向。

我們人類進化的雖然很成功,但其實忽視了本身我們是脆弱的,如果人口密度太大,十萬年後的下一個冰河世紀就會餓死大部分人,經濟好的城市和國家已經出現了負增長,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如果十萬年之內地球出現大的變動,人類可能熬不到下一個冰期就瀕臨滅絕了。


MasK韓先生


凡事皆有度,你能一頓吃500克,即使每天加1克,也有達到極限的時候。


獨釣寒江128742384


有一種酷似綠豆的植物,我老家土話叫xuan豆,熬綠豆粥的時候,無論熬多長時間,那個豆子是不會爛的,並且還會繼續生根發芽,你們知道嗎?


AA步哥


題主這個問題暴露了不學無術的本質 因為本來細菌就有耐高溫的種類 並且在100度的高溫下殺不死的細菌多的是 你之所以問這個問題 是因為你搞不懂細菌和病毒的區別


大肚563


生物都是在不斷進化的,不停的進化來適應改變的環境。

培養罐中的細菌,在不斷的生長繁殖,有的細菌繁殖速度非常快,最快的細菌可以20~30分鐘分裂一次,也就是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繁殖一次,而有的細菌繁殖相對慢一些,需要15~18個小時繁殖一次。

細菌每繁殖一次,就在不斷的進行著基因複製、基因重組、基因突變。當細菌的基因在不斷的突變時,就會產生大量的不確定性的突變基因,這些大量的突變基因是沒有經過編排的完全是隨機產生的,當然絕大部分的突變基因都是沒有用處的。不過在快速的繁殖和大量的基因突變下,總會產生那麼少量的耐高溫的基因出來。

當這些含有耐高溫基因的細菌剛出世的時侯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當你慢慢升高培養罐中的溫度時,其它一些不能耐高溫的細菌就會慢慢的死去,反而這些耐高溫的細菌能夠慢慢的存活,他們還會再次的進行繁殖,就會產生大量的耐高溫細菌。

這些耐溫細菌在繁殖的過程中,又會不斷的進行基因突變,又會產生忍耐更高溫度的細菌出來,當你的溫度再次升高,其它細菌被慢慢殺死,而這些更耐高溫的會再次存活,再次繁殖,咋次突變……

這樣你就得到了你想要的耐高溫的細菌了。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因為這些細菌的基因突變是完全隨機的,所以也有可能你培養的細菌運氣不好,沒有成功的突變成耐高溫的基因出來,那麼你就不能培養出來你想要的耐高溫的細菌了。


玄覽不勤


那麼問題來了 就算是耐高溫了,那遇到低溫會不會死呢


頭槓條


不需要培養,自然界本來就有耐高溫細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