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書法大師滿天飛,為什麼沒有大眾心悅口服的書法大師?

千千千里馬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當今的所謂的“書法大師”多如牛毛,實際上他們只是學到了古人書法的皮毛而已,所以說,他們是不會讓大眾心悅口服的!

上圖為張海先生書法作品。

說實在話,當今被稱為書法家的人,有幾個是認識寫字,認真做學問的?用鳳毛麟角來形容認真寫字,認真做學問的書法家,是非常恰當。像歐陽中石這樣的書法家,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上圖為書法泰斗歐陽中石先生書法作品。

認識幾個自稱是書法家的人,他們別的本事沒有,就知道投機鑽營往某個圈子擠,擠進去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個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們哪有心思寫字啊!更可氣的是他們連做人都沒學會。飛揚浮躁,專追名利,互相吹捧,不好好師古,只研究如何跟風,怎麼撈銀子。這些書法家的所作所為,大眾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們的做派,怎麼讓大眾心悅口服呢?

上圖為張海先生書法作品。

時下,書法大師滿天飛,而真正的符合書法家條件的又有幾人呢。名符其實的書法家,只少得精通三種及以上書體吧,還得會作詩詞吧,還得有一定的書法理論基礎吧,而當下的書法家,有幾個人能達到以上要求呢?可以說是極少極少!

上圖為沈鵬先生書法作品。

對於當今書界的亂象,大眾心裡跟明鏡一樣,清楚得很。大眾期盼真正的書法家再現!何時現?能現多少?這還是個謎啊!

上圖為書法大家沈鵬書法作品。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在我們當今,好像並沒有出現這樣的人物,一呼百應的那種泰斗級人物,如果說在九十年代啟功先生算一個吧,那麼啟功先生離世這10年裡面的確也沒有出現這樣一個人物,也可能是時間太短了,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我覺得還是由於我們當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造成的。

1、首先就是西方藝術思想傳入中國,對於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的理論造成了衝擊,即使現在中國最傳統的一些書法家也開始使用西方的藝術理論,因為這樣說好像更簡單易懂。而現在的年輕人則更喜歡去學習這種理論,對於一些老書法家並沒有看在眼裡,沒有發自內心的敬畏。

2、第二個原因是當今書法已經從以前的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逐漸轉變為科班制,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變得簡單了,交錢就可以學習,學費到期就走,沒有穩定的師承關係,也就很難形成穩定的書法派系,自然也難以推薦出足以服眾的人物,我覺得相聲這一點做的很好,有一點像日本的書法界。

3、網絡的發展使得人人可以看到名家大腕的書法作品,而且可以去評價,不管懂的還是不懂的,造成大家的意見也不統一,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不過呢,我覺得這倒是一件好事,書法的多元化更能夠促進書法的發展。你覺得呢?


不二齋


前些年書法界便有“呼喚大師”的提法,千呼萬喚沒出來。真正的大師沒出現,假大師滿街走。無怪乎民間戲說:專家多如狗,大師滿街走。要說原因,大體如此:

傳統書法已遠離現實生活,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又深深影響國人。尤其是改革開放後,書法熱從上到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高潮疊起。近幾年文藝界代表、委員在全國、省、市、縣“兩會”納入中小學教育計劃屢被提起。書法進校園勢在必行,一些地方已付諸實施。書法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商機無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有大師。江湖大師滿街走就見怪不怪了。

國家有領袖,行業有大佬,時代呼喚大師。人群有崇拜心理 一 原來崇拜神,後來崇拜領袖,當社會開明、自由,就崇拜某些公眾人物……時代呼喚書法大師。但畢竟是現代社會,信息時代。民國以來,五四運動以後,尤其是內地十年文革破壞。原有的一些傳統文化出現斷層,有些仍至失傳。書法是國粹,也是國學。書法技法可以還通過拜師、長久臨帖慢慢領悟,國學修養,傳統學養要長久修煉。經濟社會,特色時代,浮躁時勢。“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當代書法界能真正耐住寂寞的還有多少?!

習總書記曾說: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紮根腳下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正所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我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於世。

對大師的出現,我樂觀其成。




湘仔評論


當今天的書法大師滿天飛,卻沒有一個讓人心悅誠服的,為什麼?德行不足,所以沒人敬重。

我們翻開書法史,純粹以書技見稱的人一個都沒有。從秦時蒙恬發明了毛筆至今,二千多年的時間裡,無名無姓的普通人,難道就沒有一個人的字寫的好?看看敦煌寫經就知道。其中的精品決不比有名的大書法家們寫的差。甚至還要超過某些被公認的大宗師。但這些作者卻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來。為什麼,社會地位低,德行不足以記錄史籍。被載入史冊的書法家,不是帝王將相,功臣志士,便是得道高僧。



現在的書法家,為了錢,什麼手段都能用上,不說專業技能上不能服眾,就算書技無可挑剔,爭奪的是名利,誰又會服他?服他不就是把名利拱手相讓給他了!名利的爭奪,沒有人會處在公平的角度結對手好評的。無論佔據一上風,還是落於下風的人,都有極力的貶損對手。


現在毛筆書法不是作為主要的書寫方式。德高望重的人,他們或是不善於書法,或是忙於公務,沒有時間練習書法。而有時間練習書法的人,卻因為沒有社會地位,技能單一,在其他的領域中沒有與其書技相對襯的成就。雖然書法功底不錯,不能文,不能詩,更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寫字只是他們的興趣愛好。有名的,爭名奪利,無名的,沒人理會。即便如田英章這樣擁有眾多門徒的人,反對的人也不在少數,就是因為他的知識結構太單一,除了書法,什麼都沒有。而書法,又摻和上了利益。誰會心怡誠服誰?




最近幾天暴出來的《蘭亭序》真跡,據稱是王羲之五十五世孫的後人,估價五億。若不是被錢燒暈了頭,《蘭亭序》的真跡五百億都有人敢買。堂堂書聖的子孫後代,竟然連祖宗的價值都沒有底氣。真給他的祖宗丟臉!


子衿書法



為龍書法


就按題主所說,不光是大師滿天飛,那些所謂的磚家、叫獸也是幾乎無孔不入,到處都在沽名釣譽,到處都是自吹自擂,到處都有破馬張飛——這個世界,已經不是常人所能看懂、看透的,喧囂浮躁、浮光掠影早已成了當今恬不知恥的遮羞布。

剛舉過黃永玉的例子,這個“畫壇鬼才”滿肚子不合時宜,竟然拿自己開涮了: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這年頭兒,是個人物就敢自稱大師,是個名人就敢虛妄拔高,要是不給自己羅列一對躁烈烈、響噹噹的名頭,都覺得對不起自己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名字。

這也正應了左思的那句詩“世胄攝高位,英俊沉下僚”,或者說黃鐘譭棄,瓦釜雷鳴,時無英雄,遂使庶子成名。

大師是誰給評的?

答案好像不言自明瞭——都是一些大師自己的口實,還有周遭弟子的搖唇鼓舌,加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推山造海般的推波助瀾,大師就迅疾的應運而生,恢宏駕臨。

回到書法本身,大師是歷經若干時代或者若干時日被後人推崇、公舉出來的,而不是如此這般的自我鼓譟,自我喧闐。

現在有大師嗎?有那沉得下去自甘契闊的大師嗎?

扳著指頭數來數去,竟然給不出一個準確答案,那就暫且歇了吧,回頭咱也用大師給自家一個響亮的回程,你看如何😊😜



龍吟148119260


百餘年來,我們的大師彷彿都相約出現在了廿世紀上半葉;到了下半葉,大師們又相約離席,而書法明星、書法名人們則集體湧現。。。


這是很奇特的現象:苦難的歲月,動盪的生活總會造就大師,而社會安定,生活富足卻只會出現矯情做作的所謂”大師”。

我們不能責怪時代,更不能歸罪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書法衰微的癥結,原罪應始於傳統文化的衰落,歸結於當今非積累性文化的流行。


摧毀文化,只要短短時間,而恢復文化,則要幾代人的共識努力。這期間,是浮燥與迷茫同存。。。五四以來,人們基本對傳統文化失去了敬畏,學習西方,缺乏化解的內功;重塑文化,可惜又找不到真正的大師,結果大半成了工匠。這一過程,典型地反映了急於西化帶來的副作用。


所謂大師,不是以出了幾冊書,出了幾次國,掙多少票子……或成為高官、媒體的座上客來衡量的。他就如鄰家老頭,或和藹,或淡漠。。。只有走入他的生話,或悚然回首時,才能感覺到他的溫度、深度和高度。

可以預言的是:廿一世紀是不大可能出現書法大師的。書法是高級的文言文化,歷史經驗已告訴我們:“吃文言文吐白話的人成就最高;吐文言吃白話的都沒有什麼影響力”,因為他們的文化被割裂了。書法將來也不會消失的,但當今的名利場也註定了是不會出現“大師”的。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那需要談談王羲之及懷素張旭他們,為什麼現代人心悅誠服?因為歲月沉澱,濾盡鉛華,如神一樣的存在,試問當下,近代何人被如神敬畏,並非不具備這種能力,而是虛假的汙點沒有被歲月沖刷,好壞評假泥沙俱下。這是原因之一。

再者就是時代背景所致,當時的名家與現在的名家實力的差距客觀存在,這種差距其一是量,整天寫也沒古人寫的多,不論如何用心,功力總是在巨量中產生。二是傳承,其總是口傳手授,能較早掌握基本用筆方法,為以後的自我發揮奠定了基礎,就水平而言,古人大多都是現在的書法家,只是較之傳世之家,稍遜了一點而矣。

不過也有例外,說誰有幾張張芝的字,過江巔狽,直到看到王右軍的字,才算看見了希望。東漢至晉,時間不算太長。

這家那家,想都沒想過,寫著玩玩沒毛病!






讀書耕田人王七


一般來說,業內公認的大師,都是死後才有的成就。或者說他就算沒死,也離死不遠了。

活著能做到功成名就的,大多數不是頂級高手。

比如美國有一個教授叫約翰·納什。他1950年寫了一篇博士論文,等拿獎的時候,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情了。後來諾獎委員會決定給他頒發諾貝爾獎,好多人都以為他已經死了。事實上老爺子2015年才去世。

換句話說,在任何領域,一個人的學說如果不能領先同時代人半個世紀,裝什麼大師。

真領先了半個世紀,老百姓也是讀不懂的。

但是,書法藝術,不是這個邏輯。

書法家藝術的評價,主要是圍繞兩個維度進行的:

1. 臨摹功底。

一個人如果臨摹都和碑帖上的東西都不像,那就不要假裝自己是書法家了,容易被雷劈死,行業內是不認你這一套的。

換句話說,我們不要看有的書法家寫的東西跟畫符一樣,上手就黑。你要看他臨摹的字帖,功力怎麼樣。

就好像我一個搞繪畫的朋友說我:”你這水平,跟你說印象派畫家你也不懂。你區分的標準就是:素描好的畫家畫符,就是印象派;素描不好的人畫符,就是畫符“。

我倆說的差不多一個意思。

2. 前人基礎上的創新。

這事對書法來說特別難。因為書法從業者太多了,前人的碑帖也太多了。在不寫錯別字的基礎上,怎麼辦呢?

目前發展了兩類辦法:

一類是想辦法突破自我,不管是從工具上,還是從任何方面。只要業內認為突破了,就行了。

另一類是:讓更多的人學自己的字,就假裝自己是書法家了。這個隨便找個書店看看,就知道了。

不過話說回來,書法行業的評價,是書法家內部的事情,大眾認可的標準,也不大算數。


酒騎風


什麼是大師?大師乃大道之師,就是能帶人入道之人!斷不是那些沽名釣譽之輩!今天書協也好,作協也罷!有幾人可以引人入道!又有幾人是潛心修身!既然不能滿足大師的基本屬性!別人稱你大師,那就是對大師的諷刺!

大師,都是別人封的,哪有自封大師的?現在的這些所謂的大師,又有幾人不是自封的?既然是自封的,別人沒看你像小丑就不錯了,何來的佩服之說!

有一個行業,把我們心中的老師毀了!他是營銷界!而大師這兩個字,徹徹底底的被毀掉還真的的原自書法!真正有份量的,都恥於被稱為大師!實在是不堪與其同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