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老計”:在奔走中記錄下“愛武漢的100個理由”

外賣騎手“老計”:在奔走中記錄下“愛武漢的100個理由”

“現在還有外賣送?”

到一個小區送完外賣出來,有人好奇地問騎手老計。

這讓老計很自豪。

一輛車,一個人。

風裡來,雨裡去。

“我們也是這座城市運轉的一分子。黎明前的黑暗裡,每個人都是熒火蟲。”

外卖骑手“老计”:在奔走中记录下“爱武汉的100个理由”

採購變得麻煩了,他卻挺高興

老計39歲,十堰人,本叫吳輝。

因疫情期間送外賣在網上“火”了,網友們都喊他“老計”。

2月19日上午,從出門給電動車換電瓶受阻那一刻開始,老計覺得武漢又不一樣了。

這天,是武漢市集中拉網排查的最後一天。

訂單不多,老計10點半出門的時候,只有三單。

老計住在徐東銷品茂附近。他戴好口罩,測量體溫,記錄在胸前的“騎手安心卡”上,再給外賣箱進行消毒。

他先去附近小區的電櫃,給電動車換電瓶。小區門口,工作人員不讓進,出示工作證明後,對方表示要讓電櫃點的工作人員把電瓶送出來。

換完電瓶,老計騎上電動車去中商平價。門口執勤人員要他出示社區團購證明,他只好返回社區辦理。

“管理越來越嚴,疫情才有希望更早結束。”採購變得麻煩了,老計卻挺高興。

附近的藥店,有社區工作人員在藥店門口提醒,不要賣給個人,只能接線上訂單和社區團購。

老計的黃色外賣服很顯眼,他順利買到一份訂單裡的84消毒液。

這些日子,訂單以購買藥品和生活用品為主。

訂單送到,電話通知,放到指定地點,客人再下來拿,全程無接觸式配送。

三份訂單陸續採購完成,老計先到附近的聯發國際大廈,這是一位遠在蘇州的女兒給父母家下的訂單。

老計電話通知住戶外賣送到了,並告訴她有哪幾樣東西,怕對方弄不清楚,又特意留了張紙條備註。再告訴門口崗亭的工作人員,外賣是一位老人的,需要幫忙拿一下。

老計說,能幫大家解決實際困難,很有成就感。

中午,老計買了包餅乾,就當是午飯。“晚上回去再吃好點,做個小火鍋。”

外卖骑手“老计”:在奔走中记录下“爱武汉的100个理由”

要讓醫護人員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老計坦言,最初留在武漢,是因為春節期間外賣跑腿費高,想趁春節多掙一點。

但疫情發生後,城市管控逐步升級,訂單不多反少。

大年三十晚上,看到網上一張醫護人員吃泡麵的照片,老計覺得心裡堵得慌。

“既然留下了,就要做點什麼。”老計心裡想著,要是能多接幾單醫院的訂單,讓醫護人員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就好了。

除夕一過,老計就開工了。沒想到,開工的第一單就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第二單是武昌醫院,都是發熱門診定點醫院。

“醫生在救人,但他們要吃飽了才能救人啊。”老計說自己不怕,口罩戴嚴實點兒,哪裡都能去。

外卖骑手“老计”:在奔走中记录下“爱武汉的100个理由”

曾經有一單跑腿幫送,備註裡寫“媽媽做的飯給爸爸送去,爸爸是前線醫生,辛苦外賣小哥了。”

那一刻,老計想擦一擦眼裡的淚水。

疫情期間,很多外賣小哥的餐箱都滿滿當當,去往同一家醫院。

他知道,那都是給醫護人員的送餐,“天下騎手是一家,兄弟們太棒了!”

老計有一次幫客人買菜送去,對方要加他微信,說“疫情結束,想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買菜、買藥、送飯,老計說,自己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特殊時期,我們堅守崗位,為大家提供生活上的便利,這是我們在城市奔走的最大價值。”

外卖骑手“老计”:在奔走中记录下“爱武汉的100个理由”

用微博記錄下“愛武漢的100個理由”

老計在武漢讀的大學,2003年非典期間,正值大四。

“這些年輾轉多地,又回到武漢,可17年前的那些事已很模糊。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要好好記錄下來。”

老計開始每天發微博,記錄疫情下他在武漢的點滴小事。

他為疫情下的普通人奔波,趕著去藥店和超市,趕著去醫院和社區,幫老人排隊買肉,甚至幫女孩上門喂貓。

經常有人下單給醫生送外賣,打電話喊他給醫生送個愛心餐。

疫情初期,有個女孩向他私信求助,說自己咳嗽了,自我隔離,很無助和害怕。老計把她的求助信息發到微博,全國各地網友給女孩發來鼓勵和支持。“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把大家的留言截圖發給她看,讓她知道很多人都在關心她”。

2月1日,老計接到一筆“奇怪的單”,幫人找丟失的貓。

他8點多出門,從一棟樓找到另一棟樓,想盡辦法找到了貓。有人留言,“記得給貓消毒”“謝謝你們沒有放棄那隻貓”。

老計會在微博上,經常更新社區附近藥店口罩、酒精、藥品和蔬菜水果的情況,告訴大家哪裡有貨了,哪裡買不到。

老計和他記錄的那些鮮活片段,撫慰著很多人的心靈。

外卖骑手“老计”:在奔走中记录下“爱武汉的100个理由”

19日17時30分,一直沒有新的訂單信息,老計決定去武漢長江大橋。他有個正在實施的計劃,用微博記錄下“愛武漢的100個理由”。

夕陽西下,微風吹皺江面,好美。

“武漢不是孤島。我們要再多點耐心,等待疫情過去,恢復往日的熱鬧。”老計邊拍邊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