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搶回來 把損失補回來」黔西縣村社一體帶動農民興產業

「把時間搶回來 把損失補回來」黔西縣村社一體帶動農民興產業

「把時間搶回來 把損失補回來」黔西縣村社一體帶動農民興產業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下過幾場春雨後,天氣晴朗起來,大地煥發出一片生機,勤勞的人們戴著口罩在田間地頭忙碌著,一邊群防群控戰疫情,一邊搶抓時令發展生產。

連日來,在黔西縣杜鵑街道大興社區頭花蓼育苗基地裡,每天都有四五十名群眾戴著口罩勞作,300餘畝的育苗廂正在拱棚上膜,其間套種的櫻桃錯落有致。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黔西县村社一体带动农民兴产业

給頭花蓼清除雜草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黔西县村社一体带动农民兴产业

大興社區群眾在頭花蓼育苗基地務工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黔西县村社一体带动农民兴产业

育苗基地一角

張光華是大興社區黨支部書記,也是大興社區旺發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這段時間他既要帶著黨員先鋒隊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組織群眾開展春耕生產,卻絲毫未現疲態,言語之間充滿鬥志和激情。張光華介紹,今年合作社在“支部+”模式引領下,以市場需求為“風向標”,除在大興社區規劃種植頭花蓼2500多畝外,還以“聯村共建·城鄉共建”的方式在五里、紅林、洪水、花溪、錦繡等鄉鎮(街道)規劃種植頭花蓼達10000餘畝,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正在進行翻地平整。

“疫情雖然給生產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只要我們認真落實好上級的安排部署,充分發動群眾,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目前合作社正在有序組織群眾在基地上勞動,普通勞動力每天每人開工資80元,重體力活的開100元,每天可解決50個左右勞動崗位,儘可能地保障群眾在疫情期間的收入。”張光華理了理口罩,滿懷信心地說。

同樣,在中建鄉民主村羊肚菌種植基地上,也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筆者看到,剛採摘出來的幾筐羊肚菌被顧客一搶而光。

2019年,民主村在黔西縣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引進貴州省星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恆大集團援建的500個大棚,結合壩區產業發展實施羊肚菌種植項目。採取“支部+”模式,由村社一體合作社與星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合作社負責組織群眾種植採收,產生效益後合作社與公司按四六開分成,再由合作社按一定的比例分紅給合作社社員。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黔西县村社一体带动农民兴产业

羊肚菌烘箱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黔西县村社一体带动农民兴产业

羊肚菌喜獲豐收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黔西县村社一体带动农民兴产业

羊肚菌

目前正值羊肚菌採收時節,公司技術人員每天帶著10來名務工群眾輪流採收,一棚棚羊肚菌密密麻麻的佈滿了土壟,豐收的場景讓人們笑得合不攏嘴。為了滿足當地群眾的生活需求,除了大部分裝車出售和深加工外,每天都要預留一部分零售,由於菌菇個頭大、色澤好、味道鮮,深受當地群眾青睞。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黔西县村社一体带动农民兴产业

顧客購買羊肚菌

剛從疫情防控勸導點換班下來的駐村幹部童海波告訴筆者:“羊肚菌目前的市場批發價鮮菌每公斤130元左右,加工成幹菌後每公斤1000元以上,估計一畝地可收鮮菌200多公斤,可實現利潤200萬元左右。民主村的羊肚菌種植項目讓當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單是務工收入就達20餘萬元。”

另外,中建鄉營盤村,這個曾經的“荒草地”搖身一變成了現實版的“桃花源”,如今已然成為了中建鄉甚至黔西縣的一張旅遊名片。

營盤村村社一體合作社採取合作社種植和村民分散種植的方式,規劃種植櫻桃、葡萄、金錢橘、冰糖橙等精品水果。如今,1000畝瑪瑙紅櫻桃含苞待放,500畝柑橘進入了盛產期,600畝生態大米基地聲名遠揚……

走進營盤村,“花澗古韻客棧”依山傍水,一棟棟民居鱗次櫛比,一間間民宿極具民族風韻……。“月亮灣休閒度假村”“大話西遊夢幻漂流”相繼成功申報為國家級3A、4A景區。

「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黔西县村社一体带动农民兴产业

月亮灣風光

鄉村旅遊業的發展讓當地群眾吃上了生態飯,賺上了娛樂錢,走上了小康道。中建鄉黨委書記曾濤介紹,下一步,中建鄉將按照“強化黨建引領、構建村民自治、突出農旅結合、推進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著力建強村級黨組織和村社一體合作社,大力發展“後備箱”經濟,努力打造“漂流+康養+農耕”文化,以農促旅、農旅結合,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這些,只是黔西縣村社一體專業合作社不斷髮展,助力群眾增收致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黔西縣全面落實產業發展“八要素”,認真踐行“五步工作法”,著力構建“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不斷推進村社一體專業合作社建設。全縣共組建363個村社一體合作社,將群眾組織起來抱團發展,真正實現“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幫著群眾賺”,有效確保群眾穩定增收,村級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為同步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