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西安南門 ——永寧門,萬邦來朝之地,也是很好的旅遊景點。現在,西安舉行什麼大型的歡迎儀式,也都從這裡開啟。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2015年5月15日,歡迎印度總理莫迪"入城",就在這裡舉行。身著唐朝服飾的"官員"致歡迎詞,省長贈送"通關文牒",市長贈送城市"金鑰匙",然後,吊橋落下,城門緩緩打開,莫迪走進月城,象徵著進入了中國國門。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千里而來,唯國禮相待。"這裡又稱為"天下第一禮",以及"中華仿古迎賓第一式"聞名世界,吸引著好多人前來參觀遊覽。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只見那仿古武士,身穿盔甲,腰佩寶劍,威風凜凜,嚴守關門。更有那仿古武士,一個個佩劍列隊巡邏,警衛四周,很有氣派,很有威嚴,像戲中的情景,畫中的人物,不知大唐盛世是否也如此?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兩側是"松園"、 "榴園", "松園",代表著"松鶴延年"," 福壽"; "榴園",代表著"絲綢之路","市花",與環城公園、護城河、箭樓遙相呼應,融為一體。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古典與現代相結合,形勢與內容相統一,點綴著、綠化著南門區域越來越漂亮,越來越有文化韻味。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進了南門,東側是一條古文化街,又稱"西安碑林第一街",街口屹立著一石牌樓,上書"書院門"三個大字,楹聯更是點明瞭古蹟:"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傑。"西安碑林就更不用說了,關鍵是書院。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與 "書院門" 牌樓毗鄰的是"寶慶寺華塔",華塔不是太高,二十多米,呈七層六角,但很有氣勢,很有溫度,讓人看去,很有親近感、裝飾感,好像是門旁有意識搭配了一幅塔。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傳說,明工部尚書馮從吾,系長安人,以耿直著稱,竟然上書直言皇帝失德,"沉溺酒色,荒於朝政",不自量力。皇帝大怒,欲廷杖之,幸虧眾臣力解得免,被革職回家。

從此,馮從吾潛心研究易理,在寶慶寺講學,宣揚他的學術觀點、政治主張,不久,聽眾竟達上千人,連地方官員也來聽講。時人評說,"出則真御史------退則名大儒"。可見,馮從吾是個"性情中人"。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寶慶寺畢竟地窄房小,難以容納更多的人,經陝西布政使、按察使等人批准,按馮從吾的意圖,緊靠寶慶寺撥地修建起關中書院,馮從吾更有了用武之地,創辦書院,教書育人,人稱"關西夫子"。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離此不遠,書院至今還在,這是明清以來享有盛名的學術機構,門前石牌樓上書寫"關中書院"四個大字,大門楹聯是:"匯人間群書博覽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樂乎!"現在,仍是學府——西安師範學校。在這種環境下、氛圍裡讀書,真可謂福也、妙也、高也!書院門,就是從這裡點化、應運而來的。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就在批准修建關中書院的時候,陝西布政使、按察使等人還是有慧眼,他們往東又陸續批建了"長安縣學、西安府學、咸寧縣學"和"文廟"(即現在西安碑林),從此,這裡就素有"三學一廟"之稱,"三學街"就這麼叫開了。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其實,這裡原來叫"南城巷",緊靠城牆,東至西安文昌門,西至西安南門,現在相對就短了些,東起柏樹林,西至書院門,成為一條羅列西安歷史古蹟的長廊。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到西安旅遊也有一個說法,"下車先看兵馬俑,進城必到書院門"。我就是這麼一個響應者、實踐者,每次到西安必乘公交車到鐘樓,然後,步行到書院門、三學街遊覽一趟。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在我的心目中,它就好比是北京的琉璃廠,看那店鋪門面,楹聯匾額,多是名家題寫,龍飛鳳舞,莊重大方。看那經營物件,多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石雕玉器,古董古玩,特別有文化氛圍,文化氣息。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更讓我喜歡的是,它又像是北京的潘家園,好多書家、畫家奔上街頭擺攤設點,揮毫潑墨,推銷展賣。當然,參差不齊,好差都有,就看你喜歡什麼了?品位有上下,欣賞有高低,只要你喜歡,價錢合適就可以買,不見得非看出名不出名。我倒認為,無名者自高,有名的他還不敢上這兒來呢,怕掉價,因為這的價位都不高,屬於大眾消費,不存在打眼不打眼,也不存在買的值不值,你認為好就值,兩廂情願,一板定音。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有時,我也買上一幅兩幅書法,關鍵是讓他現寫現賣,既欣賞了他的筆法、墨法,又留作了紀念。最多的還是刻章。在三學街拐角處,路兩邊擺攤的多是篆刻,每次到這裡來,我都篆刻一二枚印章,一是留作使用,二是留作紀念,三是比較便宜。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有一次我到北京逛潘家園,見有許多篆刻的攤點,不由上前打聽,"師傅,篆刻一枚印章得多少錢?"那人瞟了我一眼說:"三萬。"不知他是狗眼看人低,還是以貌、以裝取人,再好的石料,你得有個介紹哇?貴的有,這不假,哪得看什麼石料,看你手下的功夫。我沒有與他一般見識,坦然一笑走了,"咱不能一棵樹上吊死人"。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從那兒以後,每當我到三學街來,都願意在這兒刻印章。一次,我見一攤點上書寫的幾句話:"無心: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難曲折必然,歷盡滄桑超然",說的不錯,反映出一個人的心態與境界,不由說:"師傅,篆刻一枚印章得多少錢?""篆刻一個字5元,就看你選的石料了。"這師傅回答的很客觀,石料不同,當然價格就不一樣了。我說:"就是這一般的石料,準備給小外孫刻一枚印章。"那師傅說:"屬什麼的?"我說:"屬狗。"他拿出了一塊石料,長長的,發淺黃紅色,上面有一隻小狗,說:"你看這個行不行"。我說:"得多少錢?"他說:"刻完了30元錢吧!"我笑了說,"能不能再便宜些?"他說:"這已經不貴了,你要真刻就25元錢!"我見他說的實在,便寫下了小外孫的名字,他找出了砂紙,靜靜地細細地打磨石料,然後,寫起了篆字,問我行不行,接著就認真地篆刻起來。他見我也不是外行說:"在我這兒刻印童叟不欺,關鍵是講信用,多是回頭客,你看,那工人日報刊登的'書院門裡的治印人',介紹的就是我。"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我看那展牌,真是如此,工人日報整整一版,介紹的都是他——"治印人"------篆刻人非常仔細,篆刻完名字,又在三壁上雕刻山水浮雲,一壁上雕刻"狗"字及兩隻小鳥,上款為"古長安",下款為 "辛卯秋沸澤",不失是一幅好作品。


西安南門、書院門、三學街

從此後,再到三學街去,更是如此,我的好多閒章多是在這兒刻的,還有那西安的"特產"壎,也是在這兒給外甥買的,對了,還有鳳翔的彩繪泥塑——狗,也是從這兒給外甥買的,每次到這兒來都不會空著手回去。

九口2020-2-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