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區七一路街道“戰疫記”:總有一些溫暖讓我們感動

在這場沒有硝煙全民抗疫的的戰場上,對於普通居民而言,“宅”在家裡,是對抗疫情的最佳選擇,但也有這樣一群人,選擇“逆流而上”,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工作沒有做好,我如何安心回家”

王益區七一路街道“戰疫記”:總有一些溫暖讓我們感動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戴著一副近視眼睛,文弱書生的模樣,經常穿梭在街道社區各檢測點,忙著給堅守在疫情一線的人員送去消毒水、口罩、手套、方便麵等防護物資,常常忙的忘記吃飯,他叫尚文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放棄休假,第一時間投入到抗疫工作,主動擔任街道疫情防控綜合協調組組長,承擔起了綜合防控協調、防疫知識宣傳、信息摸排報送、機關防控、物資保障等多項工作。由於疫情形勢嚴峻,工作任務繁重,雖然家就在眼前,但他卻望“家”不歸,常常加班至深夜,作為初為人父的他,孩子才7個月大,由妻子一個人照顧,偶爾回到家面對妻子的抱怨,他常常說,疫情當前,我是送貨員也是搬運工,疫情物資送不到一線,各項工作協調不到位,我如何能安心回家,你就多擔待!

“爸媽,今年過年我不回家了”

王益區七一路街道“戰疫記”:總有一些溫暖讓我們感動

家在寶雞的黨務工作者陳曉濤,已經有大半年沒有回過家了,原本今年過年要回家與爸媽團聚,面對著疫情的到來,他沒有退縮,主動請纓,在第一時間裡果斷退票,“爸媽,今年過年我不回家了”,退完票小陳就哭了……,在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小陳扛起材料撰寫、物資搬運、信息宣傳等工作,常常以單位為家,但從未怨言,“此心安處是吾鄉,疫情結束了,在回家陪父母好好過年”。

“等春暖花開,我回家陪爸媽吃飯”

王益區七一路街道“戰疫記”:總有一些溫暖讓我們感動

邱獲,一名居住在耀州區的新生黨務工作者,自新冠肺炎病毒爆發以來,她堅守崗位一線,核查上報大數據信息,常常工作到深夜。記得有一次,她剛到家準備休息時,單位一個電話打來問她數據報表的問題,她迅速起身,約車趕往單位,此時已是凌晨12點。為了不影響工作,不影響父母休息,她毅然決然背起行囊住到了單位。“忽然覺得,家離我很遠很遠,不過不要緊,等到春暖花開,疫情過去,天天回家,天天陪爸媽吃飯”

“乖乖在家,媽媽出去打怪獸”

王益區七一路街道“戰疫記”:總有一些溫暖讓我們感動

唐靜,一位普通的黨務工作者,當她接到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後,將還在生病的1歲多的女兒送至父母家中,第一時間趕到工作崗位。連日來,唐靜每天自我加壓,主動承擔起街道綜合信息和40號樓專班信息的宣傳工作,她寫的《虎頭山40#樓小區疫點的24小時》閱讀量破萬,受到大家的贊評。

加班加點是常事,但她從來沒有叫過苦,孩子生病,她也從來沒有因為孩子的事情耽誤過工作,反而是工作完成之後,匆匆忙忙再趕到醫院陪孩子。每天早上去上班,孩子摟著她的脖子,不讓她離開,她強忍著淚水讓母親把孩子抱走,“乖乖在家聽姥姥的話,媽媽出去打怪獸”,在工作中,她嬌小的身體總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她是一位優秀的黨務工作者,卻不是一位“合格”的媽媽。

“願陽光打在所有人的臉上”

王益區七一路街道“戰疫記”:總有一些溫暖讓我們感動

“我工作時間長,經驗比較豐富,我先上”,“我和大家一樣,只想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一份綿薄之力,沒什麼特別的”,“多瞭解一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發熱情況要及時告知!”“沒事儘量待家裡不要外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疫情期間,七一路街道上下還有一大批黨務工作者堅守工作崗位,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他們是“宣傳員”“搬運工”“快遞員”“清潔工”.......用自己實際行動,溫暖著周圍你我,相信春暖花開之時已離我們不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