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

Z在下頭很硬


我是北派說書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說一下明末的滿清,當時的滿清入關,是遼東總兵吳三桂放進來的,吳三桂之所以這麼做,是出於一點私心的,首當是自己的殺父之仇奪妻之恨,當然這個是人的一生當中最大的仇恨,讓吳三桂全給貪上了,換做誰,誰也會想要手刃仇人,但是在面對號稱百萬的闖軍的時候,吳三桂自知自己無能為力,便是和多爾袞談,幫我將闖軍趕出北京,遼東就讓給你,所以多爾袞就同意了,結果北京打了下來之後,多爾袞不僅僅想要遼東,連北京也想要,但是引狼入室,吳三桂已經沒有了辦法,也就是說,不是大明沒有能力抵抗大清,而是內亂引起。

要知道當時大明帝國已經有了世界上最大的船隊,最強的造船業,那時候還將剛強大起來的英國軍隊擊退過,甚至當時的大明帝國一度出現了君主立憲制的苗頭。

但是當滿清接過管理天下的權限後,它卻將一切扼殺在了搖籃裡,耽誤我中華三百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對通商口岸進行了限制

滿清政府是對外來的文化非常牴觸的,雖然說它也融入了漢人文化,但是某種程度上還是比較牴觸的,誰讓當時的後金人口占絕對劣勢呢?所以它絕對不允許外來文化再次入侵,但是無形當中,卻錯過了以英國為車頭的工業革命,還限制了造船的噸位,不是越大越好,反而是越小越好,你說這是人乾的事兒?

實行全面海禁,對海外的華僑生死不聞不問

我們知道,在明朝的萬曆時期,明朝的海上貿易已經很強,為了搶奪大明帝國這個龐大市場,英國和西班牙曾經在海上狠狠幹了一架,而明帝國還是講信用的,幫助老客戶西班牙打敗了英國,英國無奈向大明帝國賠款,然而到了清朝,清朝反倒全面海禁,導致了西方先進技術被阻隔在了國門之外。

最重要是1740年的乾隆時期,印尼爪窪島上發生了對華人的屠殺事件,造成了數萬多華人遇難。那時的駐印尼的總督十分恐慌,畢竟這是強大的大清子民啊,他最後決定派出了代表團,誠惶誠恐的向中國致歉,然而讓荷蘭人吃驚的是,乾隆說,這些人都是不孝子民,說白了都是前朝遺民,死就死了吧。


北派說書人


滿清作為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離我們最近,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最大,滿清王朝時期,雖開創了“康乾盛世”,但也留下了“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的說法。

為何會有這麼一說,我認為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敘述:

滿清入主中原後,由於其是偏安在東北的少數民族,統治階級的侷限性和長遠性遠遠不如我漢民族,其統治時期所奉行的政策對我中華落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傷。

一、文化壓迫——文字獄

文字獄雖然歷朝歷代都有過,但滿清的最為有名,最具有代表性。

滿清統治者為了禁錮民眾的思想,鞏固其統治,瘋狂推行文字獄,滿清時期的文字獄涉及人數之廣駭人聽聞。

順治年間,興起文字獄七次;康熙年間,興起文字獄十二次;雍正年間;興起文字獄17次;乾隆年間,興起文字獄高達130多次。而每興起一次文字獄,涉及人員都是三到九族,前前後後、上上下下達幾千人之多。

乾隆時期著名的胡中藻詩獄,胡中藻是鄂爾泰的門生。乾隆帝對鄂爾泰、張廷玉兩人在朝中結黨營私,權勢過大極為忌恨,於是興起胡中藻獄,借題發揮以打擊鄂、張朋黨。胡中藻著有《堅磨生詩鈔》,乾隆指摘詩中“一把心腸論濁清”之句,“加濁字於國號之上,是何肺腑?”詩中“與一世爭在醜夷”、“斯文欲被蠻”等句,因有“夷”、“蠻”字樣,被指責為詆罵滿人。又:“雖然北風好,難用可如何?”“南鬥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間,不能一黍闊”等詩,則扣以南北分提,別有用心之罪。結果胡中藻被殺,鄂爾泰撤出賢良祠。

有些文字獄都是捕風捉影的,沒有實際依據的,但滿清統治者寧錯殺也不放過的做好,造成了很多的冤假錯案。他們不允許民眾在言語上、書面上有任何不滿,造成了滿清時期大多數知識分子為求自保,只好封閉了自己的思想,讓人不敢有輿論可言,更不要說什麼思想建議了。

根據現有史料顯示,滿清文字獄持續了二百五十餘年,幾乎貫穿了整個滿清時期。極大的阻礙了文化發展的進程,更是對文人思想的一種極端摧殘,使得整個社會思想禁錮、文化扭曲。

二、對外關係——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拒絕交流是滿清對外關係的基本政策,此政策是在康熙時期形成,乾隆時期得到全面強化,直到末期被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

其中最為突出表現是實行“海禁”,早期是為了針對南明和鄭成功,但到了康熙時期,尤其是臺灣歸順以後,則就主要為了制漢防夷。

到了乾隆時期,制定了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指定了外國商船隻能在粵海關——廣州一地通商。標誌著滿清徹底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除外,還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令,禁止外商在廣州自由出入,禁止五穀、金銀、絲綢等出洋,禁止華僑歸國等等。

閉關鎖國,不讓國人走出去,也不讓別然走進來,完全阻隔了中國與西方世界的接觸,也就完全堵塞了可能給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

三、蔑視科技、宮鎖西學

明末,“西學東漸”漸成氣候,滿清前期亦有延續,由於羅馬教廷狂妄地傳來禁止異端的教皇諭令,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便藉此下令禁教,將西方的傳教士連帶西學一起拒之國門之外,“西學東漸”至此被掐斷。

雖然康熙皇帝喜愛西學,也的確下功夫學過,還得到了西洋傳教士的讚譽,可康熙皇帝卻把西學鎖在宮中自己學,禁止在宮外傳播。有張成日記為證。

“他(康熙皇帝)告誡我們,不要在我們所去的衙門裡翻譯任何關於我們科學的東西,而只在我們自己家裡去做。”

一代明君,本該倡導國人學習科學技術,卻禁止洋教師在宮外翻譯西學,這又該對康熙大帝怎麼樣的評價。

乾隆對西學的態度是盲目蔑視且帶有敵意。乾隆帝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是“異端之尤”,可以“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

在乾隆主持編撰《四庫全書》只收錄農、醫、天文、算法等少數科技外,對科技著作不收錄。在此期間,更是有兩部重要的科技著作被毀了。

  • 1、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是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被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在國內失傳兩百餘年後從國外找回)。

  • 2、明代畢懋康的《軍器圖說》,此書羅列了各種火器,圖文並舉;敘說製造、使用以及威力等。

這就是我們的康熙爺、乾隆爺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如此的糊塗、狹隘。

四、實行思想文化專制——奴化民眾

自宋以來,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都推崇程朱理學,到了滿清康熙時期,更是把程朱理學推到了無可比擬的至高地位。

1713年,康熙帝命熊賜履、李光地等編輯《朱子全書》,並親自撰序言,說“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生(指朱熹)之道不可為。反之身心,求之經史,手不釋卷。數十年來,方得宋儒之實據。”

康熙皇帝為什麼鍾情程朱理學,是因為程朱理學使儒學走向了政治哲學化,為封建特權統治提供了精細的理論指導。

程朱理學認為“三綱五常”都是理的流行,民眾應當“去人慾,存天理”,自覺遵守三綱五常的道德規範。程朱理學企圖在“理”的名義下,建立起上自朝廷下至百姓一整套周密的社會秩序,勸誘讓民眾通過“滅人慾”的自我修養方法,以達到自願服從統治的目的

這樣的理論與康熙所推行滿清一族專制和皇帝集權相得益彰,正符合他們實行思想文化專制、推行奴化教育的需要。

程朱理學在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加上他們腐儒奴化的理論,變成了毒性更強的專屬於滿清的“程朱理學”,在這種統治下,民眾只能愚忠、愚孝。

五、倒行逆施——移植奴隸制且長期保留奴隸制

《中國通史》記載:多爾袞、福臨堅持入關前落後的“滿洲籍家僕資生”的農奴制,大量的圈佔田地,逼迫民眾為奴,設立皇莊、王莊、八旗官員莊田,迫使花上百萬漢民“離其田園,別其墳墓”,“婦子流離,哭聲滿路”,生活極端困難,大量死亡·····

從上述資料可看出,滿清貴族企圖把奴隸制從滿清發祥地——東北,移植到已實行封建制兩千餘年且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態的關內之地。

這種倒行逆施,雖因“逃人”問題(即漢族大量奴隸逃亡)未能得到推廣。可已存在了京城周邊的皇家田莊、王公貴族田莊、旗人田莊以及滿清貴族家內。同時,東北大部分地區長期沿襲奴隸制。

而且,還為奴隸制制定了法律,讓其得到了法律的保護。

《中國通史》記載“滿清律沿襲明律而‘參以國制’,仍然維護殘存的滿族奴隸制度,以保護奴隸主對奴隸的統治。家生奴僕及契買奴僕,須世世為奴。奴婢不能與良人通婚。奴婢毆打主人處死。但主人殺奴婢,處杖刑或徒刑·····”

縱覽我國曆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完成了奴隸制到封建制的轉變,秦力掃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滿清這一倒行逆施的行為,無論從社會形態還是各個方面來看,都是歷史的大倒退。

總結,雖然康熙、雍正、乾隆等滿清統治者,有著一些歷史功績,但這並不是他們實施這些政策的原因。整體來講,滿清入主中原,可以說是漢民族一次歷史劫難,在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所以我認為“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沒有一點錯。


歷史長河緩緩淌


首先來說清朝確實阻礙了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腳步。使得中華民族在那個時期完全落後了其它國家的腳步。以下有幾個原因讓滿清無我中華。

1,首先滿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其實證縱觀歷史少數民族不太適合執政掌權,原因很多,我先舉幾個原因,首先是遊牧部落,從歷史的角度看,一有天災,遊牧民族便缺衣少吃的,就會造成嚴重減員,而反觀中原民族就可以看出,他們遇到災時,會吃一切可吃之物,會去找尋有吃的地方,而遊牧民族除了吃肉喝奶,災荒來臨時,他們很少能吃別的東西,很難生存下來。

2,還有一個就是他們遊牧民族很少或沒有領地意識,沒有這個意識的民族是不適合執政的,再有就是長達千年的農耕文明和遊牧民族之間的衝突不是那麼容易化解的。再一個就是清朝建立初期,進行了抹殺一切資本主義萌芽的狀態,使得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腳步嚴重受挫。

3,最後一個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和文化的作用,閉關鎖國缺少交流,八股文嚴重限制了人們思想的發展,文字獄的興起讓國人畏懼知識,火器不用嚴重導致軍備方面的發展。還有一個我感覺是最主要的,那就是見到皇帝或者官員要下跪和自稱奴才,這種奴化教育嚴重製約了民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就是滿清對中華民族的進步有著嚴重的阻礙,不足之處,請各位網友指正批評,謝謝各位!


逆生長的向日葵


對這種說法不敢苟同。

輕信這種說法的人要麼是容易被人誤導,要麼是民族主義者,要麼就是不懂歷史的人。

首先,縱觀我國曆史,每一個朝代都有興盛到衰亡的過程,每一個朝代都有值得稱讚的事蹟,也有不堪回首的敗筆。而清朝也是一樣,同以前的朝代比並無特殊。

唯一的特殊的只有兩點,一個是非漢人統治,另一個就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就是因為這兩點,才會被許多人抨擊。

我們線來看第一條,清朝統治者非漢人,這個沒錯,但卻同樣帶表了中華文明。什麼叫中華文明?難道是漢民族就代表中華文明瞭嗎?非也。代表中華文明的是我們的文化,是幾千年逐漸形成的東方文化,這種文化才叫中華文明。而我們的文化從三代之前就開始慢慢形成,幾千年來融入了很多的周邊民族的文化,最終才是現在的中華文化。

而清朝雖然是非漢族統治,但其採用的文化還是以漢文化為住,到最後完全融入到漢文化之中,與歷史上多次的民族融合沒有區別。所以,有清一帶,依然是漢文化,依然是華夏文明。那麼,何來說清朝不是中華文明?

就像一箇中國人出生在外國,長在外國,雖然他是中國人血統,但他代表的文化卻是外國文化。同樣,外國人或者非漢人,在中國成長學習,所以他代表的自然也是漢人文化。

再看第二條,如果最後一個朝代是明朝或者另外一個漢人王朝,難道就不會發生清末哪些情況了嗎?那可不一定。

中國同西方文明的落後並非始於清代,而是始於明代中後期。明代前期的發展與西方的差距並不大,可以說各有千秋,但到了中後期,受明初海禁影響,隨著朝廷中各種勢力之間的爭鬥,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的腐朽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而就算明代後不是清朝,而是換另一個漢人朝代,那麼根據歷史的規律,這個漢人王朝在2,3百年後,依然會變得腐朽不堪。這裡有很大的因素是與文明的文化有關,我們歷來是重視維護統治階級,而不重視經濟和科技。這個不能讓滿清來背鍋,因為他們實行的也是漢人文化,儒家文化。

最後再看下清朝給中國帶來了什麼。最明顯的就是今天我們的國土,雖然清末也損失了上百萬的面積,但依然要比有明時期面積大很多。因為清朝對蒙,藏等族得政策,使得他們徹底融入了中華文明。

歷史無法改變,也沒有假設,但說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這完全是不負責任,推脫責任得說法。雖然清朝早期對漢人統治比較殘酷,也屠戮過漢人,但事情還是要分開來看,實事求是。如果非要說滿清誤我三百年,那就請拿出誤我三百年的證據吧,不要臆想推測。


寒蕭99


說起近代中國史,可謂是一把辛酸淚,滿腹屈辱苦啊。愚昧、落後的大清王朝,由於閉關鎖國的政策,曾經的天朝上國已淪為世界文明的棄兒,抱殘守缺的結果就是捱打和凌辱,任由貪婪的列強們環伺瓜分。


最悲催的是,大清億萬子民在腐敗朝廷不斷的割地賠款求和中,被強加的各種稅賦壓得喘不過氣來,生活苦不堪言,中華民族由此進入了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以至才有人發出了“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憤世疾呼。

對於這種觀點,首先,我們要肯定這種說法兒所具有的愛國情懷,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中華之殤血脈賁張,拍案而起,凜然之勢溢於言表。

不過,在深刻批判清王朝腐敗統治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的268年間中,客觀地說,其是非功過,並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的,因此,我認為“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的觀點,多少是有失偏頗的。

01.清王朝對中華民族生存版圖的奠定,功不可沒。


在清之前的明朝,鼎盛時的國土面積為997萬平方公里。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 ,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

可實際上,真正有控制力的還是以長江黃河流域為主,也即所謂的“兩京十三省”。

其中,兩京為京師(北直隸)與南京(南直隸),十三省(正式稱謂為布政使司)為:山東(遼東都司,在行政上隸屬於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可以算一下,即使和現在的版圖相比差距也是不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在邊遠地區只是名義上統治而已,至於蒙古和新疆大部分地區,明朝一直未能將其收復,所以更談不上有什麼控制力了。


因此,我們也可以大致斷定,明朝真實的行政區域應該在60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樣子。

再看一下清康乾盛世時候的中華版圖,南起曾母暗沙,就是現在南沙群島還往南一點。北跨外興安嶺,今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東起大海,西到蔥嶺,東北到庫頁島,西北到巴爾喀什湖,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公里。

最難得的是,清朝在如此廣褒的區域進行了有效地管理和行政,是真正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尤其是實施的滿蒙政策,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內地的北疆邊患。

曾經用來抵禦外侵的長城,內外皆屬華夏;放眼沃野千里的關外,也由此真正納入了我大中國的版圖。

02.清王朝社會經濟的發展高度,歷代難以企及。


問鼎中原後,飽受戰亂的華夏大地滿目瘡痍,人民流離失所,康雍乾三朝積極推行修養生息的政策,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小農經濟的社會生活繁榮穩定。

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還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徽商、晉商等商幫的興起,催生了物流、錢莊的空前繁榮,可以說,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綜合國力遠勝於教科書中的漢唐盛世。

因為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物質的豐富積累,人口得到爆發式的增長。據史料記載,道光時期就已經達到了四億。


通過史書資料的粗略估算,漢朝最盛時五千萬,唐朝最盛時七千萬,宋朝最盛時一億,明朝最盛時九千萬。毫無疑問,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人口最多的王朝,佔當時世界總人口十億的近一半。

03.清王朝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功在千秋。

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所以,更注意多民族的融合共存。

東北地區是清朝的肇興之地,本身就與那裡的達斡爾、錫伯、鄂倫春、鄂溫克等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通過滿蒙和親等政策,北部的蒙古王公貴族與清朝成了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不論是滿蒙騎兵還是八旗軍隊,都是由大量的各民族的將士組成。


歷史上的西域,也就是現在的西藏,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管理,乾隆時制定了意義深遠的《欽定西藏章程》。不僅在西藏設駐藏大臣,駐軍,還對冊封達賴和班禪,活佛轉世以及金奔巴瓶制度作了相應規定。

至今,這個《欽定西藏章程》仍在延續並嚴格遵守,其法理依據作用至關重要。

對於位於西南的雲貴川少數民族,則是在明朝“改土歸流”的基礎上,在雍正時期真正得到大規模的落實和推廣,有力地加強了對這些民族地區管理和統一。


還有隨著臺灣的統一,孤懸海外的寶島重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高山族同胞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由此可見,清朝時期的多民族融合統一,這在歷史上任何朝代也無法匹及的。

04.清王朝吸納和傳承中華文化,意義深遠。

清朝的統治階級,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並沒有排斥中華的傳統文明,而採用他們自己滿文,當然,這其中也有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實用和內涵是滿文無法比擬的原因。

但隨著滿族接受漢文化的程度越來越深,滿漢的全面融合逐漸限制了滿文的應用。自乾隆時起,滿文的應用越來越少,發展出現了轉衰的趨勢。


同治以後,滿文逐漸失去了行政上的重要應用,連公文也被漢文所取代。

同時,為傳承歷史文化:乾隆年間,由紀曉嵐主持編撰修訂的《四庫全書》,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為後世研究中國歷史提供了依據,避免了中華文化割裂的悲劇發生。

05.清王朝固步自封阻礙時代進步,罪不可贖。

滿族的統治是遊牧民族打敗了農耕民族而實現的,其實就單純思想進步上來說,滿清整體政治體系中顯現的更多的是奴隸和奴隸主原則,極大在阻礙了封建社會在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進程。

長期的奴化教育、導致了民智混沌不開,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以致面對列強入侵時,才有了讓洋人匪益所思的“帶路黨”和“扶梯人”。


還有,為了維護專政統治,大興文字獄,對先進文化無情打壓,造成了萬馬齊喑人人自危的政治環境。因循守舊,壓抑發明創造,科學進步得到不到相應的支持。

康熙年間,戴梓發明的28連發的,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康熙棄之不用。還說:以滿洲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有馬上槍箭熟習者,勉以優等。

清朝後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從一處明代炮臺遺址挖掘出開花彈百餘枚,不禁仰天長嘆:"三百年前中華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傳,以至被列強所欺凌。"

可見,清朝統治時期,中國的崇尚科技文明的意識與漢唐等時期相比,明顯是落伍的。


也正是清王朝的愚昧保守,使中華文明遠遠地被甩在先進梯隊的身後,這也是其末期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主要根由所在。

綜上所述,“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這種說法兒,雖說有一定道理,但從清王朝留給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來看,也是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

清王朝之所以這麼讓人痛恨,與其封建社會最後一棒的角色也有著莫大關係。縱觀世界,中國的封建社會延續的太久了,這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殘餘仍需我們不斷地消除打擊。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十分準確。滿清確實耽誤了中華,但是至少在疆域方面還是有很大的貢獻的。

那麼為什麼經常有人說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呢?

一、奴化思想,將所有人都變成了滿清貴族的奴隸,他們失去了思考行為能力,活著僅僅只是一具具傀儡。


二、文字獄興起,形成了超級嚴重的文化桎梏。縱觀歷朝歷代,基本上沒有哪個朝代的文化思想像清朝一樣發展那麼滯後,究其起因便是滿清的文字獄,給國人以嚴重的桎梏。

三、閉關鎖國,這是大家詬病滿清政府對根本原因。久居貧瘠之地的滿清貴族入關後,見到中原物產之豐富,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們覺得中原物產夠豐富了,所以沒有必要再與世界溝通。盲目自信之下,便產生了天朝上國之思想,切不知此時國外正在迅速的朝前發展,中國被遠遠的拋棄在了後方。


四、極不重視科技、商業、教育的發展,使得當時的中國和國際社會嚴重脫節。


史海鉤沉


話說滿清入主中原滅掉了明朝,絕對是歷史上的一個倒退,讓中華民族在與世界的競爭中處於落後的位置,導致最後捱打。因為滿清在佔領天下之後,一直搞閉關鎖國的政策,世界在飛速發展的時候,中國則一直落後。



也許有人說明朝也在閉關鎖國,但是明朝的閉關鎖國和清朝完全是不一樣的,明朝閉關鎖國只是為了對付倭寇和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同時明朝對西方的一些技術還是比較推崇的,一旦有了先進的技術都會吸收過來並且加以改良。因此即使西方某些科學技術真的超過了中國,中國也不會落後太多。



而中國可以通過仿造或者其他方式保持同西方的跟進,這樣中國在工業化時代也能夠跟上西方的步伐,這樣就能夠在東西方競爭中佔得一席之地。但是滿清不同,滿清奪到天下之後,對明朝已久的一些工業採取完全打壓的措施。這是因為滿清人少,所以對漢人一直採取提防的措施,結果導致整個國家都跟著落後。



記得西方的使者到中國來訪問的時候,看到滿清的落後狀態,簡直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在滿清最為推崇的乾隆時代,而西方那個時候已經開啟了工業革命,飛速發展,而滿清則在一步步中走向落後。從這一點上來講,滿清絕對是誤了我們國家的發展。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如果說是滿人誤汗,不如說漢人不爭氣!不如說是儒家文化為了保證“秩序”墮落成了統治工具,磨滅了人民的血性!

漢,這個字哪裡來?是飢餐渴飲匈奴血鑄就出來的!明朝前期騎兵(徐達等)是可以打的蒙古騎兵到處跑的……真正的原因是盛極必衰,昌平日久。儒家文化為了底層意識是閉塞,保守的,強調秩序。在治世(越發達越安和的盛世,禁錮效應越明顯)容易磨滅民族血性。

毛主席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通過運動掃除封建秩序(主要就是儒家傳統價值觀),當然這也去掉了一些好的傳承,但如果不是那樣激進的方式怎麼能破除封建兩千年的固有傳統?

中國人今天不信天,不信命,有壞處(金錢至上,物慾橫行等等),但不是如此哪有今天盛世景象,哪裡來的今天自強自立!


蓋爸早知道


滿清入關以後,清朝統治者為鞏固大清統治的根基,對反清人士進行了大屠殺,比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獄等等。大清建立之初,更是用武力強迫百姓剃髮易服,這就是赤裸裸的血腥鎮壓,死傷無數!到了清朝晚期,八國聯軍進軍中國的時候,老百姓更多的是選擇冷眼旁邊,學子們更多的是咬牙切齒,畢竟清朝簽署了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致使中華民族的尊嚴喪失殆盡。多數人都喜歡看清宮劇,劇中很多片段對於清朝歷代皇帝對於百姓的殘害都加以了弱化,,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是真實存在的!

滿清入關時,中國老百姓的小農意識,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已經存在了千年之久,除生活用品以外的消耗品並不是特別的依賴。農耕時期,一般的普羅大眾基本上都是窮人,再加上後來乾隆皇帝的閉關鎖國政策,大清體制內部官員腐敗嚴重,很多貪官都被養肥了,但卻苦了百姓。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清朝百姓麻木到已經是事不關己的態度了,更甚者有人拍手叫好!英軍登陸之後,不少民眾還主動給英軍當嚮導。在他們看來,洋人買東西給錢,然而清兵買東西卻不給錢,所以洋人在他們心中肯定比清兵好,所以他們才麻木到給侵略者做嚮導。當然也有一部人抵抗英軍的侵略,然而這些抵抗抵抗並不是因為他們愛國,主要是當時英軍強暴了不少少女。

清朝體制,致使很多官場出現嚴重的腐敗現象,以至於很多人“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大清末期,我們看到很多底層的老百姓與侵略者合作的場景,什麼家國情懷,對於老百姓來說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侵略沒有傷害自己的家人,而且還給自己好處,何樂而不為呢?相比大清繁重的苛捐雜稅、殘暴不仁,侵略者在他們心中要比大清好多了!那個時候的老百姓甚至連漢奸都不知道是什麼,更何況讓他們去愛國呢!


公元前


這個問題不科學。一個朝代留給後世無非兩種東西最重要。土地文化。這是衡量一個王朝成功與否最重要標誌。明王朝只留下三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清王朝盛世時達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後清被俄國分裂割讓一部分,仍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清代對中國傳統文化貢獻也是很大的。特別是清代磁器三代為頂峰。所以講滿清誤我中華是沒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