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疫情之下,民辦教育的突破口在哪裡?

2020開年之際,兇猛的疫情對社會各方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教育自然也深陷其中。學校延遲開學,各類考試紛紛取消,線下培訓機構面臨生死存亡,線上培訓呈爆發式增長,這些都給行業帶來了重大變革。

在民辦教育行業中,K12學校怎樣穩中求進?線下培訓機構怎樣度過寒冬?線上培訓怎樣留住爆發式增長?教育資本如何提前佈局?對此,國際學校在線採訪了7位行業內專家,從市場、學校、金融、資本等方面分析了疫情下,民辦教育所遇到的問題,並給與相應的解決方案。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疫情之下,民辦教育的突破口在哪裡?


1

對學歷教育影響


01

學歷教育(含K12民辦學校)影響較小


教育是國之根本,教育行業也有其自身優勢,不僅抗週期,也抗突發事件。晟泰教育投資集團副總裁陳煒指出,學歷教育體系下的民辦高教和K12學校版塊由於其預收費期限長、學制長、退學率低、學習屬於剛性需求等特點,受疫情影響較小。


假如把培訓機構比作快船模式,那麼學歷教育的學校就是航空母艦,噸位大、抗風浪的能力會比較強。目前已有跡象表明,一些跨界企業(如地產),近日已經在尋求針對高端國際化學校的投資併購。部分大型的教育集團,也在加快籌劃在學歷教育領域的佈局。


從資本的角度分析,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朱泉星認為,在學歷教育中,大學版塊幾乎無影響,對於民辦K12學校版塊,本次疫情在短期內也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校的現金流和持續經營。


一方面學生並沒有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學費的增加是在每年的9月份,除非疫情會拖到今年年底,否則對於整個民辦K12教育板塊並沒有太大影響,雖然學校要給教師正常發放工資,但由於閉校,一些水電費等日常開銷也節省了下來。


在職業教育版塊,由於其下游是就業,而且學校一般會收取一年的學費,因此影響也不大。如果按影響的敏感度來排序,最敏感的是線下培訓,其次是線上培訓,然後是職教,最後是學歷教育(包含K12民辦學校)。


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教育文化事業部總經理張曉輝稱,疫情對於K12民辦學校的收入影響較小,具體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學費提前收的學校,疫情對這類學校基本沒影響;第二種是學費按期收的學校,疫情對他們影響一般,因為他們的學費收入多少無影響,主要是時間上延後;第三種是處於建設期的學校,疫情對這類學校收入影響較大,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施工進度,進而影響後續招生,因此,這類學校需提前做好應對預案。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疫情之下,民辦教育的突破口在哪裡?


02

K12民辦學校面臨多方考題


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教育行業主管合夥人程明指出,在本次疫情中,各民辦學校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可能會對於民辦學校的長期發展產生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教學內容方面。雖然民辦學校在過往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了一些信息化手段,但大多是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在本次疫情中,各民辦學校不得不推出線上教學手段作為面對面的課堂教學的替代品。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家長並不能詳細、全面的瞭解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而這一段時間的網上學習,眾多家長直接參與到了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這些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優劣程度,家長們心中會有一杆秤。


第二,組織能力方面。民辦學校是否能夠迅速、積極、有效的組織起在線教學,運用好網絡技術手段,選取合適的教學軟件,組織老師合理規劃教學內容,與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充分理解學生與家長的合理需求,及時的做出反饋和修正,提升老師、學生和學生家長的教學體驗和滿意度。


這兩方面都是擺在民辦學校面前的考題,這兩道考題的答題結果,會直接影響民辦學校的口碑,影響到未來學校和家長的選擇,影響到學校的生源和收費,也會影響到未來投資機構對於學校的投資意願和估值。


從學校運營管理方面來看,中育貝拉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總校長李松認為,在K12民辦國際化學校中,首先要解決在閉校的情況下正常開展教學,如果不能安全轉移到線上教學,就會在這次競爭中掉隊,其次要保證下一年招生工作順利進行,另外還要考慮外教的留存管理和新學年外教的到崗問題,以及出入境政策變化帶來的留學相關影響等。


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外教儲備,甚至遠程授課的外教儲備;同時要積極與主管部門溝通,拓寬生源範圍,爭取政策扶持;還需要密切關注國外考試、各國簽證和出入境等政策的適時變化,這樣才能及時調整應對策略。


另外,張曉輝指出,利用這次疫情學校可以加強對師生的生命教育、人生觀的教育等,這可以成為未來教學內容的一個亮點。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疫情之下,民辦教育的突破口在哪裡?


2

線下培訓機構挑戰與機遇並存


01

疫情可能導致培訓市場一定程度的洗牌


疫情發生以來,線下培訓機構面臨嚴峻考驗。IT職業教育機構兄弟連宣告破產,優勝教育工資延期至4月份補發,松鼠AI全員3.5折工資維持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等等,各企業都採取一定的方式來解決當下的困局。


對此,浙江省發展民辦教育研究院院長田光成分析稱,此次疫情是一個很好的檢測器,是對培訓機構的資金、管理、發展模式等多方面的檢測。一些線下培訓機構之所以倒閉,表面上看是疫情的影響,根本原因是自身的管理和發展模式存在著問題,只不過是在疫情特定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得以放大。


如明兮大語文項目倒閉,對很多機構而言,疫情期間正是線上教育發展的大好時機,但明兮大語文作為線上產品卻在這個時間點倒閉,頗具有諷刺意味。所以疫情會使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得到充分的暴露。


另外,疫情可能會導致培訓市場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洗牌,強者恆強,一些大品牌大規模的培訓機構將會擁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小機構支撐不住,逐步退出市場。


陳煒也指出,線下教育企業機構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去年教育部開展的教培機構規範化治理,極大剔除了一些教育機構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取利益的空間,加重了教育機構的正常開支。許多教育機構剛剛投入重資改造合規,正準備大幹一番,卻遭遇疫情。


其次,眾多中小型線下教育機構此前沒有積極備戰在線教育,落實教育的OMO模式,近期臨陣更換教學模式,在技術、師資等各方面均準備不足。此外,更有一些教育企業過度PR,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以應對此次危機。


雖然對於民辦教育機構而言,本次的疫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同時其中也蘊藏了很大的機遇。程明強調,在本次疫情中,線下培訓機構的面臨的壓力要遠大於線上培訓機構所面臨的壓力,這主要是體現在現金流和持續經營能力方面的考驗。


一方面,如果原有教學模式完全以線下方式開展,教育機構並未同時開展線上教學,也沒有進行線上教學的人才、系統、課程等的儲備,很難在短時期內開展線下教學,已預收學費的線下課程無法正常進行,又無法取得新的預收培訓費,甚至還要面對部分學員的退費要求。


另一方面,租金、員工工資等固定成本支出還是照常支付,這對於線下培訓機構的現金流壓力非常巨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壓力會變得越來越大,這也是近期部分線下培訓機構宣佈關閉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但大浪淘沙,始見真金,這次疫情也加速了線下培訓機構的整合進程,經過疫情洗禮的一些優質線下培訓機構,雖然也會經歷這段痛苦的時期,經營與業績受到一定的影響,但疫情總會過去,基於線下培訓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隨著一些實力較弱的培訓機構的退出,疫情過後線下學生的集中度將會更高,這將為優質的線下培訓機構長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時,本次疫情也給與教育科技機構帶來了很大的機會和市場空間,結合5G和AI技術的運用,相信在疫情過去之後,教育科技機構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疫情之下,民辦教育的突破口在哪裡?


02

線下培訓機構渡過難關,需斷腕求生


目前培訓行業的龍頭機構已迅速轉為線上授課,如北京學而思全面暫停寒假班線下課程,全部轉為線上教學;樸新、精銳教育、巨人教育均將寒假班統一改為線上等等。儘管如此,各類線下培訓機構依然面臨嚴重的現金流危機。


為此,陳煒給出了三點積極應對的建議。第一是“服務精神”,在危急時刻,守住信譽,積極應對退費問題,盡一切努力向客戶提供服務;第二是“主動出擊”,快速線下轉線上,進一步升級在線教育佈局;第三是研判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積極尋求支持。


朱泉星分析稱,這次疫情體現了辦學離不開資本的因素,好的教育都需要資本。對於已上市的教育股,在這場疫情中基本可以生存下來,最多就是產生虧損或是減慢增長率。


可是對於沒有上市的培訓機構,由於沒有社會和資本力量的支持,其生存壓力非常之大,在疫情還沒結束前,只能儘量開源節流,如果一些機構還有貸款或負債的話,要嘗試和貸款方或者債權人溝通延長還款期限或進行續約,避免倒閉。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疫情之下,民辦教育的突破口在哪裡?


3

線上培訓呈爆發式增長


疫情加速了線上教育的滲透率和接受度,但要加大對於教學效果提升方面的投入和研究,以期留住學生。


在線教育自2012年起步,2019年在一、二線城市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而本次突發疫情有望成為在線教育爆發式增長的契機。但眾多機構紛紛逐鹿在線課程,勢必引發在線教育領域新的洗牌,陳煒認為,這個優勝劣汰的競爭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進入白熱化。


程明表示,本次疫情過程加速了線上教育的滲透率和接受度,原先參加線下培訓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轉為線上學習,在短時期對於線上培訓的需求迅速增加,這給與原有的線上培訓機構、線上線下並行的培訓機構、以及有一定規模和實力、可以實施線上教學的線下培訓機構帶來了很大的機遇。


原來線上培訓機構的獲客成本佔總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此次嘗試線上培訓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會轉化為線上培訓的客戶,這給與線上培訓機構節省了很大的市場推廣成本。


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是否能夠留住這些嘗試線上培訓的學生,還是在於在這段時間內,這些學生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客戶體驗,課程內容和效果是否達到了學生及家長們的預期,線上培訓機構需要在應對迅速增加的學生體量的同時,加大對於教學效果提升方面的投入和研究,以期留著這些學生,把握住市場機遇。


#疫情時期不忘學習#  疫情之下,民辦教育的突破口在哪裡?


4

疫情過後發展趨勢及資本策略


陳煒指出,從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分析,教育行業整體的發展趨勢不會因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而改變,依然是值得長期投資的領域之一。特別經此一疫,在線教育板塊將獲得爆發式增長。學生和家長對在線教育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導致以C端客戶為主的在線教育公司獲客機會大增。


對於以B或G端客戶為主的教育信息化公司,由於教育部門和各學校將加速信息化教學方案的鋪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此外,也有投資人更加重視K12民辦學校板塊,做長期投資。


對於教育資本來說,提前做佈局籌劃,在洗牌期低點時,果斷抄底一些有發展潛力的教育企業,是一個不錯的選項。預計6月份之後,是業務發展的良好時機。國家陸續會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又歷經上半年的殘酷洗禮,市場會存在不小的發展空間。目前一些有遠見卓識的教育資本,已經在提前儲備人員和開發項目。


對於疫情結束後的資本策略,田光成表示,教育行業不會有問題,仍然是投資的重要領域。


特別是學歷教育,穩定性較大,抗風險能力強;頭部資源、優勢資源仍是首要目標,項目本身在困境中的生存和競爭能力遠大於其品牌影響;如果資金充裕,在困境中會有一些資本會退出,把握好時機,可以收購一些優勢項目,做好教育總體佈局;為學校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幾大巨頭逐步分割,一般資本很難再撬動,建議慎入。


復思資本管理合夥人周瀾並不認為教育行業全部轉為在線教育是唯一的答案,固然在線教育在每次危機中的市場表現都特別突出。是不是遇到疫情,危機意識應該常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是否留存了風險金,抵禦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風險?病毒常有,危機也會更頻繁的出現,每一家企業的抵抗力都將得到考驗。


李松表示,教育是家庭支出的剛需部分,從長遠來看,疫情只會帶來階段性的影響,不會對教育行業形成根本性的打擊。即使在疫情之下,也不會減少家庭在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的開支,甚至會通過在線教育的支出來彌補因為面授缺失帶來的教育不足。


張曉輝談到,疫情過後,大家需要提煉此次疫情帶來的影響,總結突發事件的經驗教訓會對未來發展起到長治久安的積極作用,例如可以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機制,防疫防控應對機制,線上資源匹配機制等,這些機制不一定由學校獨自制定,可以組成聯盟,共同設立。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線上教育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需要明確的是,線上取代不了線下,線下是主體,線上是補充。此外,如何利用好線上+線下的組合,讓他們發揮更大的作用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命題。


教育是百年大計,是基本民生問題,是眾多家庭的剛性需求,不會因一次突發事件而改變發展方向。難關是暫時的,困難也是暫時的,佈局勝於爭角兒,每次行業上的重大洗禮,都會倒下一批企業,又會成長起一批新的成功企業。

來自原創 國際學校在線 ischooled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