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怎麼理解,我認為這句話是《道德經》裡的點睛之筆?

冬之小岑


玄,深。玄之又玄,深了又深,深不可測。

博大精深,深到深不可測,沒一個人能理解,也就一文不值了。

其實是,故弄玄虛。中國古代文人就好這一口,搞的越玄越好,顯示自己有學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實沒那麼玄。很簡單,玄牝之門,就是雌性生殖器,萬物從此門出,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追究一下,道什麼時候生的一?沒有下文。還不如盤古開天闢地神話,萬八千歲。


趙日金141


玄之又玄是形容道的幽深玄遠的虛無之狀的。道是寂兮廖兮的,它空闊無邊,無形無象,不可聞不可見。但“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於是道生一、生二、生三、生天地萬物。

就是說,道是一個混沌態,沒有物象,看不見摸不著,無處不在。但我們沒法感知的“道”,卻能落實到萬物並對萬物發生作用。當“道”作用物時,其特性便通過物來顯現出它的特性,“道”顯現的這些特性便為我們提供了行為準則。

“道”的落地生根,成為人類的生活方式與處世原則。這時候的道,已經不再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形而上的道,它已經成為了萬物遵循的規律,這種道的作用與呈現,老子稱之為“德”。“道”和“德”的關係,猶如“無”和“有”的關係,同出於“道”,同出而異名,這就是道的體和用。

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指的就是道創生萬物的過程,深遠至極,玄妙至極,可以上溯到時間的和空間的、即宇宙的無極限,即使整個宇宙之中只有一粒微粒,即是“有”的存在,那也是道所化生的,再上溯到億萬年,即使整個宇宙沒有任何可見之物,但道依然存在。而道在創生萬物過程中,並不是生完就沒事了,任其自生自滅,而是將自己內化於萬物,成就萬物的屬性,這就是“德”。

老子所言之道,與孔子及通常人們所言之道不是一回事,老子的“道”是質樸的,沒有人為因素,也不可能有人為因素的自然狀態,“德”是被人類摻雜了人為因素的狀態,但這種狀態不會持久,最終定會返璞歸真於原有的自然狀態。而儒家所謂“德”強調的是人性的倫理層面,是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人為制定的條條框框。

老子所言之“德”,是道在人類、在萬物的體現,絕不含人為規範,而是一種自然無為、致虛守靜的狀態,它柔弱不爭,謙讓居下,它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不以某種強制力而對萬物加以引導和約束。

道生萬物的過程繁紛複雜,幽冥不可名狀,故云“玄之又玄”。若從形容“道”的幽冥角度而言,說這句話是第一章的點睛之筆,倒也恰當。




問道黃老


“玄之又玄”可謂是《道德經》的“非常道”

老子《道德經》的第一章就提到了“道”的概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因此,“玄之又玄”可謂把老子的“道”點得非常清楚,可謂是一語成“精”,道盡“道”的奧妙,說盡“道”的本質,然盡《道德經》的內涵和外延。

一、何謂“玄”?

“玄者幽遠也!”從字面意義上看,其意為“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凡玄之屬皆從玄。“從文字演化上看,是會意字。金文是一束絲的樣子,絲在染色的時候紮成束,然後晾曬,晾曬時要懸掛起來。晚周以後字形上部追加圓點狀區別符號而別出,後世再線化為一橫而為秦篆所本。小篆玄正是懸掛著的絲,上邊為懸掛之處,下邊是絲。隸書筆畫化,上邊變成“上",稍失形。楷書將一點一稜斷開,失去懸掛的形象。玄是懸的古字。懸搓的東西下不著地,動盪不定,引申為空中、天空。也指黑中帶紅或黑色。因赤黑色不是單純色,在色階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隱晦性,所以“玄”可引申為幽遠義。也可引申為奧妙義。

二、何謂“道”?

 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這樣,那樣。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其始無名,“老子”強名曰:“道”。

三、老子《道德經》的“非常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他認為“道”是不同尋常的,不可以通過語言表述出來。雖然“道”無法用語言真實地描繪出來,但老子為了引導人們去體會“道”,在其後他寫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四、“玄”對“道”的經典詮釋

縱觀《道德經》,我們可以從“玄”字的內涵和外延,總結出“玄”與“道”的以下特性。

(一)道是客觀存在的“玄”

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見道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客觀規律。道是客觀存在的,先天地而生,是宇宙萬物的基礎。在道的基礎之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而出現了“有”。道創造萬物,養育萬物。此間關鍵點既“有”與“無”,體現了世界從無到有的樸素的辯證法關係,可謂“玄之又玄”,“玄法自然”。

(二)“玄”與“道”具有普遍性

“玄之又玄”道出包容萬物,具有普遍性和無限性的表象與路徑。老子經常用水比作道,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幾於道”。江海之水是普遍存在的,它們到處流淌,歸於四面八方,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故而,可知“道”能包容萬有,具有普遍性和無限性。

(三)道是對立而統一的“玄”

“玄者幽遠也!”老子通過“玄”的理念,脊領“道”的幽深廣博內涵。老子認為,道的另一個特性之一,乃是對立統一性。也即是說道是在矛盾中統一的。道最大的矛盾莫過於 “陰陽”的對立。老子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就是這個道理。矛盾的雙方首先是相互對立的,在對立中又呈現統一性,可以相互轉化。老子的這種樸素辯證法思想,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對於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玄”和“道”有循環不息的特性

“玄者,象幽而入覆之也。”“玄之又玄”道出了老子的“道”“往復循環”的道理。老子認為,“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指出道運動的過程乃是週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正所謂“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道從起點開始運行,最終又回到起點,永恆存在,沒有衰敗之時。

五、“玄”與“道”的運行方式均是“無為”

“凡玄之屬皆從玄。”可謂“玄之又玄”界定了“道”的存在方式。老子在《道德經》之中,多次提到“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無為其實是道的本質,是道的體現,乃是道之子。無為思想貫穿《道德經》的全篇,極其重要。老子指出這樣的道理:天地無為,卻成就了所有。因此人若能師法天地無為的智慧,將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目的。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無和有這兩者,都是同出於道,只是名字有別,都是很幽深的道理,幽深得無窮無盡,囊括了自然宇宙所有萬事萬物“玄之又玄”的無窮奧妙。一是無和有二者囊括了整個天地和萬物,是整個宇宙的起始和由來,其包羅萬象,無可窮盡,所以稱為眾妙之門;二是無和有都出於道,這個道其實就是個玲瓏體,它無處不在,道在日用而不知,見之草木,見之百花,仙見仙道,兵見兵道,商見商道,民





然琴部落


你好!我是33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玄之又玄”出現在《道德經》的第一章,要想把它說清楚,得講一下這一章的大概內容。

《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篇文章老子主要是講述了道是什麼?還講述了道的作用?提出了道德經的核心思想。

其實老子在講這篇文章時,用了很多微妙感覺。比如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人們,這個道是可以通過學習體悟到的,所以叫可道,但它並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那些所謂的道理。

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個道的名稱是可以定義的,但是道並不是普通的一個名稱而已。。其實這兩句話,老子已經告訴人們一個微妙的東西,就是隱藏在這句後面的現象。這個象就是告訴人們要行動。。

只有去行動體悟了,你才能感覺出來無名才是天地的開始?有名只是我們給萬物定義的一個稱呼而已。。所以叫作萬物的母親。

所以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意思是:人如果能保持在無慾的狀態下,就能看到美好的東西,在這裡主要是指能看見道的美妙感覺。

後面這句,常有欲以觀其徼。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經常都有很多欲望,那你就很難看見事物的真相。

這兩者,指的是有欲和無慾兩種狀態,是同時存在的。因為是同時存在的,所以你就很難保證自己在無慾的狀態下。

這就是所謂的“玄之又玄”的真實意義,

玄:指不好把控的意思,但是雖然“道”不好把握,它卻是所有幸福快樂的大門。一旦你找到了這個道的大門。你就擁有了無窮無盡的快樂感受!所以老子稱呼它為眾妙之門。

所以《道德經》以後的所有章節,都是為了讓人們找到這個道的大門。讓人們體會到有這種無窮無盡的快樂自在感覺!


開悟者33老師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

眾妙之門。

釋文:

道:在道家文化中,道有體有用,以道體上看,道無形、無色、無聲,人肉眼不可見。以道用上看,道是虛空的一種生機,道具有能量性。

.‘無,我們所稱之為道。道用肉眼不可見,故稱為無,道是宇宙生成的本源。始者,就是根本也。道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地本始也,即道生成宇宙天地。

有,也稱為妙有,也稱為德,也稱為一。道化生為一氣,稱為先天一氣,先天一氣也稱為德。給天地萬物以生機,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如母之養子,故為萬物之母。

人如果能常無慾,靜坐養神,時間即久,體外生機進入體內,道家稱採藥,則可以感悟道的存在。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妙者,要也。要者,一也,一者,先天一氣也,先天一氣者,德也。觀道之妙,就是體驗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即道家採藥之功夫也。這是從微觀上體驗道的存在。

常有欲之人,追名逐利,可以觀察世俗之事物的歸宿,從宏觀層面觀察道的存在。得道者昌,失道者亡。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無慾與有欲兩者同出於人心,而異名者,各有所異也。無慾之人,保養精神,故能長壽;有欲之人,姿情縱慾,故精敗身亡。

同謂之玄,玄者,天也,虛空也。無慾之人與有欲之人同時受氣於虛空也,

玄之又玄,宇宙虛空,幽遠而無邊際,人稟虛無之一氣而生,得中和滋潤之氣而生聖賢;得錯亂汙濁之氣則得生貪淫。

眾妙之門。

能知宇宙虛空中含有萬物之生機,如能除情去欲,凝神調息,身心兩忘,終日如愚,達到胎息之時,玄關竅開。體外生機,自虛空中來,身體與虛空成為一體,先天一氣不採自來。此時可以感悟到身體與虛空進行能量轉換,玄關開啟。先天一氣出入之門就是玄關一竅,玄關一竅也就是眾妙之門。先天一氣我們稱妙有,先天一氣出入之門,就是眾妙之門。


逍遙谷逍遙


玄之又玄,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講,老子,對於他能用語言文字能講的話,都,講過了,其中他擔心的,芸芸眾生,能,弄清楚的,本質問題,那是,涉及,多維空間的,認識了,能瞭解,理解,去思考的人,很少,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去關注的,所以,老子,道德經,五千言,到了這個時代,發現,玄之又玄,是,最最,需要,關注的,四個,字,哈哈!!!!!!!!


哈灬哈66096005


解玄之又玄,先得解玄字,玄字老子在前也已給定義。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這句已明確給出玄的定義,那就是有欲無慾同出的地方,那當然是心靈深處,心動為欲,心不動為無慾,那麼這玄指的就是內心深處的那份明白自在。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即反覆參究那份明白自在,以心觀心之謂,這就是打開奇妙世界的途徑。

當然觀只是表意用借用詞,並不是盯著看的意思,似乎淡然安住更近,研究修行的會更明白其意。

道德經首章可以說借名立名並直言了近道入道的總綱,並告訴人們不要執著於名詞,而要知道他是借名達意來表述那份內心深處難以表述的存在,即道,道也是藉詞代表那個存在而用。這即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本意。

太多人懵於有無這兩個字,非常難以想到有無是依於心識而存在這個關鍵。總會離心去解有和無。可以說有無和有欲無慾都是同出於心,當然這心不是思想,而是能產生思想的那個。

道可以說是每個人心靈深處皆可以通達的寶藏,離心而論道皆為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如何發掘出這寶藏,還請您詳讀深讀道德經,並參看心性修行的諸佛道典籍,精誠所至,自會有融會貫通的一天。








通徹激光邢工


談一下不同於常的理解。

“玄之又玄”的源出在《道德經》第一章,原文是“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兩者,指“常無慾”與“常有欲”,無論慾望有無,都常觀察其中的徼妙;徼,亦“妙”之意;如果按今人的理解敘述,就是:常常有無慾望都要觀察其中的奇妙,慾望有或無,神妙都不可捉摸,不可捉摸還是不可捉摸,因為不可捉摸才會去察知其中的神奇,所以不可捉摸成了探知所有奇妙之門。

有詞曰“玄妙”,即玄為妙,妙為玄也;玄為妙之門,妙亦玄之門也。《易經》玄,在於奇妙,“玄”非迷信之義也。


正道行953554


玄之又玄,是老子對大道的典型特徵做的概括。

01

大道是宇宙中間最最神秘的存在,最最強大的力量,最最公正的法則,最最簡單的規律。

大道是萬事萬物的源頭,也是萬事萬物最終的歸宿。

大道生育萬物,長養萬物,甚至荼毒萬物,而又藏於萬物。

02

大道既是有,又是無,既可以無限大,又可以無限小。大道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

大道是無形無相的,沒有顏色和形狀,沒有聲音和氣味,人類沒有辦法用任何感覺器官感知它,描述它,說清楚它。

我們雖然沒有辦法感知和描述它,更沒有辦法去捕捉它,萬事萬物都都不能背離它。

03

因為它神秘而不可測度,所以稱他為玄,又因為它是玄妙之中最為玄妙的存在,所以稱玄之又玄。

如果用家常大白話表述,不神秘中最神秘的,奇妙中最奇妙的力量。



問古思塾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段話出自《道德經》第一章,從這段話理解老子的意思是玄就是無和有的統稱。

如果我要說到量子力學,各位會認為我在故弄玄虛,但我認為老子他就是知道什麼是萬物的根本。

我就不介紹量子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我要說什麼,我自己有一套理論,根據量子的疊加態和糾纏態的特性來說,我認為這個世界是由一種叫做“信息源”的東西所形成,“信息源”是我自己取的名字,“信息源”本身沒有質量也沒有距離,信息源創造出我們理解的世間萬物,我們所測量出的世間萬物的質量和距離是“信息源”呈現出的。

就好比一個遊戲裡,兩個玩家操控的人物要打架,要打就得在遊戲的地圖裡相互靠近碰到彼此才能打這就是距離,對於程序本身來說沒有距離,但距離卻呈現在遊戲中,程序也呈現出了質量比如玩家揹包裡的物品重量。

老子說無是天地之始,有是萬物之母,老子說的就是我認為的“信息源”創造世間萬物。

老子說“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徼在這裡是邊際的意思或者可以理解為規律,無慾觀其妙,就是一般人看世間萬物,看到其奇妙的地方,有欲觀其徼就是用科學的眼光來探究世間萬物。

老子說有和無同源但名字不同,但老子把他們都稱為玄!我在此不禁懷疑弦理論的創始人(Gabriele Veneziano)維內奇諾是不是拜讀過老子的著作才想到用弦來做為解釋物理定律的終極武器?當然這是玩笑話!

因為一般老百姓不可能用科學的視角來看待世間萬物和生活的,所以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不是說眾徼之門了。

總結:或許是老子知道的太多,玄在這是就是有和無的共存,也許玄之又玄就好比是薛定諤的貓,看的人才知道是有還是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