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一些餐飲、影院、商場、酒店等企業陷入困境。商場被譽為實體經濟重要的晴雨表,在疫情期間,疫情的席捲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線下消費?真正的全民“防疫”又始於何時?從熱鬧非凡到門可羅雀,商場的客流在不同城市經歷了怎樣變化?又在哪些地方開始出現回溫? 以往,靠著人工記錄的手段,這些難題均難以準確回答。如今,一種新型的智能商場解決方案——獵豹移動AiM商場豹大屏網絡則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告訴我們答案。

據瞭解,目前獵豹移動“AiM商場豹大屏網絡”已經在全國33城、722家商場部署5000多臺智能服務機器人豹大屏,除了能夠7*24小時招攬客流、與顧客互動諮詢、推薦商品和商戶、影響顧客購物和消費決策,它的人臉識別、語音交互、客流統計等技術還能積累大量的商場數據,幫助商場進行管理和決策。在疫情期間的這份商場“大數據熱力圖”,不僅可以看出當下商場運營最真實的情況,更是當下線下實體經濟一個重要寫照。

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能夠得出一些主要結論,如:疫情爆發後,商場客流平均口罩佩戴率最高的城市是上海,達98.2%;瀋陽、德陽、廣州、武漢緊隨其後,都達到了97.5%以上。但隨著抗疫時間的延長,疫情中心武漢商場客流的口罩佩戴率有一些波動,其他城市也有類似情況,我們需要警惕“鬆口氣”的商場顧客;疫情中,商場“晚高峰”消失,客流峰值多在11點到15點的時間段,很多商場從15點開始客流出現緩慢下降,但17點前的客流依舊相對較多。“錯峰”採購可在17點之後,或者11點之前;超市的熱度遠超商場。疫情爆發後(2月10日)武漢顧客對機器人 “超市”的諮詢量是疫情開始時(1月20日)的15.5倍;這一數據在北京、廣州、深圳分別增長1倍、2倍和3倍;2月7日之後,寧波和長沙的商場客流明顯回溫,而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也有了類似跡象。隨著更大範圍的返程、復工,商場客流或許正在逐步恢復,但由此看出疫情防控仍不可掉以輕心。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武漢客流口罩佩戴率大幅上升,但需警惕“鬆口氣“的顧客

在逛商場的客流中,我們還能夠藉助“獵豹移動AIM商場豹大屏網絡”的大數據看到顧客口罩佩戴率的相關數據。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從1月20日至2月10日整體的商場客流數據中,我們發現,人均口罩佩戴率佔比最高的城市是上海,達到98.2%;其次是瀋陽、德陽、廣州、武漢,口罩佩戴率都達到了97.5%以上。總體上看,疫情形勢嚴峻之後,各城市的商場客流口罩佩戴率都比較高,均在95%以上,青島商場客流的口罩佩戴率最低,但也達到了95.2%

疫情中心武漢尤其值得關注。獵豹全球智庫發現,至1月13日以來,武漢消費者佩戴口罩的比例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武漢商場客流的口罩佩戴率比較高,卻在2月1日之後有了一些明顯的波動,作為疫情防控形勢最為嚴峻的城市,我們還是建議武漢商場的顧客仍然要重視自我防護,為自身安全著想,不能掉以輕心。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說明:數據僅代表豹大屏可採集範圍內數據所體現的各城市情況,不代表各城市疫情期間的總體情況。

實際上,疫情形勢發展至今,已經一個多月,對很多人的心理而言,難免會有一些波動。獵豹全球智庫發現,隨著人們對疫情認識的加深,各城市的口罩佩戴率在1月20日之後都是明顯上升的。我們選取了三個疫情形勢關注度較高的代表城市,北京、杭州、鄭州,對其商場客流的口罩佩戴率變化進行了對比。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說明:數據僅代表豹大屏可採集範圍內數據所體現的各城市情況,不代表各城市疫情期間的總體情況。

從中可以看到,北京、杭州、鄭州在1月20日至2月4日之前,商場客流的口罩佩戴率在上升的同時,持續維持在高位,但之後的杭州和鄭州的數據都有一定波動。這或許只是個例不具代表性,但在“漫長”的抗疫過程中,特別是疫情防控進入到關鍵時刻,不斷有積極消息傳來之時,諸如商場這樣的人員相對密集和流動性大的場景,商場中的顧客仍然不能放鬆警惕,需要時刻繃緊自我防護的弦。

商場“晚高峰”消失,中午11點前及下午5點後可錯峰採購

疫情期間,商場客流的高峰時間段也有了顯著的變化。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在北京,以往客流量的峰值主要在 12:00-14:00 和18:00-19:00的時間段,呈現雙高峰的態勢;1月23日開始商場客流雖然有所下降,但11:00-18:00之間人群還是比較集中。不過1月24日除夕後,17:00之後就出現快速的下降。此後,逛商場的人逐漸分散,“晚高峰”消失,相對而言下午5點前人員仍比較集中。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武漢與上海的情況也大致相同。

可以看出,無論是上海還是武漢,以往從11:00-20:00的均處於高位的客流人數,特別是12:00-13:00、18:00-20:00的客流高峰,但這一情況在疫情爆發後,出現了明顯變化。以上海為例,1月23日、24日之後,從13:00-14:00開始,客流呈現下降趨勢,沒有了“晚高峰”,客流主要集中在11:00-14:00。

武漢的變化則更為顯著,1月23日之後,全天幾乎沒有高峰可言,其客流更為分散和稀少。

這一情況也大致符合“獵豹移動AiM商場豹大屏網絡”反映的其他城市商場境況。疫情中,商場“晚高峰”消失,客流峰值多在11點到14點之前,很多商場從15點開始客流開始緩慢下降,但17點之前的客流均相對較多。

獵豹全球智庫建議,在疫情防控期間,可以選擇“錯峰”去商場,比如在10:00-11:00,17:00以後的時間段完成採購。

武漢顧客諮詢“超市”次數增長15倍,採購重點轉為生活必需品

疫情對於商場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客流量下降,營業時間縮短,還體現在人們逛商場的目的。我們通過幾個代表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武漢和德陽,在疫情形勢嚴峻之初的1月20日和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的2月10日,顧客與機器人交互內容發現:

含有“超市”關鍵詞的交互內容明顯上升。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其中,上海上升了33%,北京上升了100%,廣州和深圳分別上升200%和300%;疫情中心武漢,顧客在2月10日和機器人交互中含“超市”的佔比,是1月20日的15.5倍。

獵豹全球智庫認為,這一交互內容的變化說明,在防疫抗疫過程中,商場的休閒娛樂消費遠比日常生活消費更加慘淡。人們在這個時候來到商場,更多是為了生活必需品的採購,而非平日裡的“逛吃”經濟。

此外,德陽是一個特殊的案例。與其他城市更多部署在綜合性商場不同,豹大屏在德陽部署的場景主要是超市,特別是當地最大的蔬菜超市,滿足日常生活剛需,客流相對集中。因此我們也將德陽納入其中進行對比。即便如此,德陽的數據在2月10日時也比1月20日增長了1倍。

將德陽與同為四線城市的寶雞進行對比,更能發現,疫情期間,超市的熱度遠高過綜合商場。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能夠看到,主要部署在超市的德陽和部署在綜合商場的寶雞,數據大為不同。德陽的客流雖然也出現了較大的下降,但仍然保持一定流量。而寶雞的部分商場則在1月28日之後暫停營業,不再有客流數據。

2月7號後寧波、長沙等部分城市商場回暖,防控仍不可放鬆

這場疫情防控之戰對商場的影響還會繼續。但我們從一些大數據中還是發現了相對積極的一面。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數據說明:日場均客流(未排重)=營業商場總客流/營業商場數

我們選取了幾個重點城市,寧波、成都、杭州、武漢、西安、鄭州、重慶、長沙,將這8個城市春節後的商場客流數據進行了對比。可以發現,自1月25日(正月初一)至2月10日(正月十七),疫情防控最嚴峻的半個月中,商場的整體環境雖然繼續趨冷,維持在低位,但客流相對穩定,甚至部分城市出現了一定的回溫苗頭。

比如寧波和長沙的情況: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數據說明:日場均客流(未排重)=營業商場總客流/營業商場數

此外,一線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在2月7日之後的數據也有抬頭的趨勢。

獵豹移動機器人大數據:商場“晚高峰”消失 可錯峰採購

隨著逐步的返程、復工,這個數據可能會有更積極的表現。獵豹全球智庫也會在後續的報告中繼續跟蹤這一數據。

結語

時至今日,疫情防控之戰仍在持續,疫情對線下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顯現。具體到商場,它要恢復往日的娛樂性繁華還需時日,畢竟當下人員密集、流動量大的商場依舊是防疫的關鍵場所。

不過,危機的另一面永遠存在著機遇。面對2020年初的這場疫情,我們無論在信息技術、生活娛樂上都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當然,更重要的啟示是,在本次疫情中,一些疫情防控協作機器人以及自帶“大數據”功能獵豹移動“AiM商場豹大屏網絡”,它們所代表的超前技術和商業變革,讓我們看到人類在面臨“黑天鵝”時,將擁有更多的可能性與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