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基層“群像”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李惟希

抗擊新冠肺炎是一場戰役。醫院是醫生和護士的戰場,生產線是工人和企業的戰場,實驗室是科研人員的戰場,而基層幹部的戰場是千家萬戶。

文星街道辦事處地處湘陰縣城中心,下轄23個村(社區),居民近20萬。自湘陰縣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後,街道及村(社區)幹部就沒有休過一天假,奔走在戰“疫”一線的腳步從未停歇。

“寫個方便麵的論文”

“到現在我嗦了19桶方便麵(其中康師傅14、統一5)、扒了18碗蛋炒飯、吞了17餐囫圇飯。”“抽空寫個論文,就叫大數據對比康師傅與統一方便麵各種口味。”以上調侃對話來自街道的負責幹部。

按照文星街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分部工作部署,各村(社區)均要求成立以聯點負責幹部為政委的疫情防控指揮所。從此,這群幹部便開始了有家難回、晝夜不分的抗“疫”路。社區人員與物資緊缺,他們要“刷臉”尋贊助;接到群眾因封路無法回家的電話,他們凌晨1點也要協調解決問題;排查出涉“疫”人員,他們就要帶頭上戶勸導隔離……夢中被叫醒、食而不知味已成為常態。

在全民居家隔離的日子,他們日行萬步。“我自己聯的點,有事不找我還能找誰,我不出力誰來出力。”在這裡,沒有“畫大字”的領導幹部,只有忙不停的“陀螺人”

“媽媽現在是奧特曼”

“5歲的崽好久沒見了,經常吵著要媽媽,我就跟他說媽媽現在是奧特曼,外面出現了小怪獸,媽媽得幫你去打跑它。”說這話的人是街道的衛計專幹。

面對突發的疫情,衛計線上全員臨危受命,被抽調到街道指揮分部工作。從農曆二十九開始,指揮分部辦公室便成了他們的家。桌面上總堆滿各類文件,手機上總有接不完的各種電話,電腦上總有處理不完的各項任務。

文件要學習、工作要銜接、數據要整理。白天的他們,一邊對著文件學習,一邊指導村(社區)報送;晚上的他們就變身數據達人,一遍又一遍的比對梳理,同事呼喚也沒有反應,直接進入“無我境界”。

眼睛花了就眨下眼、嗓子啞了就灌熱水、手腕痛了就貼個膏藥、想崽了就在中午吃飯時發個語音“愛你”。怪獸不打跑,奧特曼不下線……

“誰家中沒有個牽掛”

“請您測個體溫、做好登記。”這是每天24小時都能在各小區門口聽到的村(社區)幹部的聲音。

他們之中,有的人需要照顧剛做完第3次手術的丈夫及2個年幼的女兒;有的人需要陪伴患肺癌妻子;有的人自己身患直腸癌,每年需要複查2次。

一個微信通知,只有一個口罩的他們,便捨棄“小家”,義無反顧地出現在大街小巷,大年三十都沒有回家吃個團圓飯。報送各類信息、上戶摸排登記、測量居民體溫、張貼宣傳資料、派送防護物資都是日常。偶爾被不配合工作的居民罵了,只能忍氣吞聲耐心勸導。有強行闖關的車輛,只能硬著頭皮以身逼停。面對八級以上的大風並伴有雨夾雪的惡劣天氣,他們也只能在無遮蔽物的卡點繼續“三班倒”值守。

“誰家中沒有個牽掛。可這個特殊時期,我不上誰上!”他們不顧“小家”卻堅守了“大家”。

“錯過的情人節”

“我明天凌晨的班。”“我明天12點下班。”“你到家,我已經上班去了。”這是情人節,在同事朋友圈刷到的心酸。有這份心酸的當然不只是他們,還有街道“沒”體人。

“請挖掘醫務人員、黨員幹部堅守疫情一線的典型事蹟……”在接到湘陰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關於宣傳輿情的工作任務後,街道宣傳線上的戰友們以筆為槍,踏上戰場。

他們白天帶著口罩跑現場點進行採訪、拍照、記錄。晚上開始對著電腦整理素材、編輯文字。沒有專業相機,就用軟件一點一點修圖。文字不滿意,就一字一句的修改。鍵盤聲經常通宵作響,而他們也真正成了沒日沒夜的“沒”體人。

“這個五週年有點甜,沒有鮮花、沒有禮物,只有你。”疫情時期,街道“沒”體人言談中的“你”不過是微信上的隔空陪伴,但“甜”裡或許帶著宣傳正能量的滿足。

這幅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群像在文星街道每天都隨處可見。有“他們”共同的付出,相信“山河無恙人安好”就近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