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今晚加班,我不回去吃飯了。”

“我也加班,不知道幾點回,幫我留門。”


近期,這是李梅和她的警察丈夫最常見的微信對話。


李梅是素社街怡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負責人,雖然就任才一年多,但她開朗、熱心腸的性格和大膽管理、敢於創新的工作作風早已深獲居委同事和社區居民的支持信任。


面對壓力,她迎難而上

怡海社區轄內有2478戶居民,47棟居民樓及253棟村民宅基樓,出租屋多,人口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強,外來人員數量居全街各社區之首。如何準確摸清轄內人員情況,是怡海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難點,這也給李梅及其戰友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李梅(前一)勸說聚集的人員儘快散開。


為了儘快摸清轄區人員情況,她帶領她的戰友們加班加點超長待機。那幾天,每人拿著一份名單,分散在辦公室各個角落,挨個打電話排查業主或租戶的信息,是怡海社區工作的常態。對於無法聯繫和去重點疫區未歸的住戶,李梅帶領戰友們聯合支援的科室工作人員、來穗中心管理員一起,逐家上門張貼溫馨提示。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李梅張貼溫馨提示。


“雖然任務比較艱苦,但抗擊疫情不能等,我們必須主動出擊。社區外來人員多,居民群眾難免有擔心、有疑慮,我有責任有義務及時為他們解疑答惑,但在對待那些從疫情重點地區回來的人或者密接者時要特別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和態度語氣,他們比我們更需要關心和幫助。” 這便是李梅一直以來的工作態度。


小食店被封閉隔離,她幫忙購買生活用品


經摸查,怡海社區有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人員是全街數量最多的。2月16日,怡海轄內一間售賣桂林米粉的小食店,因為有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人員去店裡購買過食物而需要封店。小食店內的所有食材都需要銷燬,店主一家的生活物資瞬間沒了著落。


獲悉情況,李梅馬上聯繫環監所幫助店主清運廢棄食材,並去超市幫忙購買了生活用品和一些常用藥品,消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在店主一家居家隔離的日子裡,李梅每日主動跟蹤問候,及時瞭解他們生活所需並給予關懷安慰。目前,該小食店已解封並可提供外賣服務,對李梅她們的關心和關愛,店主一家非常感謝:“你們辛苦了,你們貼心的服務讓我們覺得特別溫暖。”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李梅(中)陪同三人小組上門。


轄區村社集體物業多,公寓多,還有個市圖書批發市場,人員管控是怡海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又一個難點。單靠社區工作人員防控,力量薄弱,容易出現“死角死麵”。為此,李梅一方面幫助勸導轄內湖北籍企業員工、租客延遲返穗;一方面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協同防控,群防群治,形成防控最強合力。


在社區實施封閉管理後,怡海在轄內設置了3個防控圍蔽點,居民均需憑工作人員發放的臨時出入證方能進出。“你們管得越嚴,我們越安心,你們辛苦了。”居民的認可,給她們的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有信心了。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李梅(穿馬甲)和轄內集體物業防控人員商討防控措施。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李梅到轄內賓館瞭解情況。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李梅(右一)到到轄內公寓瞭解情況。


夫妻檔堅守防疫一線

疫情面前,李梅帶頭衝鋒在前,她的丈夫也同樣堅守崗位抗擊疫情。李梅丈夫去年12月剛剛調任海珠區公安分局人口大隊戶籍科,在這之前,他一直是素社街的一名社區民警,對妻子的工作他有著更深的理解。


夫妻二人雖然職業不同,卻也有相同的地方,他們都是共產黨員,都有著共同的使命和擔當。


疫情期間,李梅丈夫也加入到了社區疫情防控隊伍中來。幹過十幾年社區民警,有著豐富社區工作經驗的他,開展起社區防控工作來駕輕就熟。上門入戶、排查重點人員、做好小區人員出入登記……每一項工作他都認真對待,毫不馬虎。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李梅和她丈夫只是基層工作人員奮戰防疫一線的縮影。在素社,還有很多像他們這樣的“夫妻檔”,舍小家顧大家,勇往直前,為打贏這場戰“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接收最新防護物資信息,

感受防疫時期的溫暖瞬間,

歡迎加入街坊交流群。


海珠|警察+社區幹部,怡海社區這對“夫妻檔”齊齊堅守防疫一線


【記者 譚啟菊】

通訊員 鄧冰梅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