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在陽泉

傅山在陽泉

在明末清初之際,山西太原出了一位博藝多才、重氣節有抱負的著名人物,他的聲譽和影響,在三晉大地上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他就是中華文化大師民族誌士——傅山。

人們親切地稱呼他為傅山先生。

傅山先生的後半生,經常往來於平定的大峪、七亙等處,這早被世人所熟知。依傅山年譜及有關資料統計,先生自崇禎十七年起,最少有五六次來到平定寓居,傅山先生視平定為第二故鄉。

傅山先生來過陽泉村嗎?答案是肯定的。他一生來過幾次?誰也無法說清。透過傅山以陽泉村為題材的詩畫作品,參照先生來平定的時間次數;以傅山詩皆“寫胸臆事”為標尺,再結合陽泉村的山水人文狀況。只要抓住傅山後半生的思維脈絡和活動情況,就會知道他來陽泉村的時間和次數。經分析知道傅山後半生的詩作共分為四個階段:

崇禎十七年(1644)38歲的傅山經歷了李自成義軍二月初八佔領太原城,三月十九攻下北京城,四月二十六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鉅變,為了明志,同年九月他到壽陽的五峰山上拜郭靜中道士為師,出家為道,道號“真山”自號朱衣道人。

從順治二年(1645)至順治十一年(1654)朱衣道人案發生。是他強烈反清密謀策劃匡復明室的階段詩中充滿激情與豪放。

從順治十二年(1655)到康熙元年(1662)是傅山掌握反清形勢聯絡積蓄反清力量的階段,詩中充滿煩燥和無聊。

從康熙二年(1663)至康熙十六年(1677)與顧炎武等共謀組織作為反清的經濟機構,詩中表現了他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從康熙十七年(1678)至二十二年(1684)康熙詔開博學鴻詞科,傅山稱疾達十月之久,使元氣大傷。詩中流露出無奈之感。

傅山先生的詠《禪巖》詩

無情難頓至,幽意一亭分。

綠霧上輕雨,黑巒頹重雲。

秋心健孤往,水勇轟三軍。

雄劍恥未舉,碧霄知有文。

從詩中:“雄劍恥未舉,碧霄知有文。”的磅礴氣勢與順治二年他作的詠《太行》詩中:“風雨詩何壯,岡巒氣不奴。”的英雄氣概,詞異意同。就是在順治二年先生為了匡復明室大業,實地考察了盂縣平定的七亙大山、蒼巖山、藏山、七機巖、李賓山。可見先生隻身登禪巖山也屬考察之列。此詩的意境結合先生行蹤可證明傅山先生早在順治二年就來過陽泉村。

《陽泉四季圖配詩》是陽泉村人的驕傲。

“陽泉春曉圖”俯瞰的角度取景,描繪了村西寨堖、楊家坪一帶(古稱陽泉西谷),初春的春光爛漫景色。山峰峻峭,河水彎曲宛如銀帶,茂柳枝繁,紅翠相間。好一幅醉人的“陽泉春曉圖”。


傅山在陽泉


“陽泉夏荷圖”以荷為主題,精心地描繪了白氏花園的夏月蓮花池特有神韻,碧水漣漣,荷葉片片,彩蓮亭立,小橋連岸,小舟穿梭,整個畫面蓬勃向上,充滿生機。生動描繪昔日陽泉山村流水淙淙,長廊迴轉,頗具“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景觀。美哉,陽泉夏荷圖!

傅山在陽泉


“陽泉秋黛圖”以雄奇的蒲台山和農家宅舍為主要景緻,寫出了秋水長天渾然一色的寂寥勝景,那遠處暮煙濛朧的山崗,茫茫一片,近處依稀的楊柳,枝葉婆娑;家舍戶牖,炊煙縈月,寧靜山莊,桃源可尋。好一個夜色秋光共一覽的陽泉秋黛。

傅山在陽泉


“陽泉冬雪圖”以瓊瑤山,獅子山環抱的陽泉山村冬雪為主題。畫面上的高山被大雪覆蓋,樹木披上了銀色時裝,只有山村小橋拱門的忽隱忽現,才顯示出一絲生氣。好一派陽泉山村寒材積雪圖。

對照每幅陽泉四季圖,又丹書一首七絕詩。

陽泉春曉

磅礴橫肱醉筆仙,一丘一壑畫家禪。

蒲團參入王摩詰,石綠丹砂總不妍。

“陽泉春曉”詩是整個“陽泉四季圖”的主調,用一個“醉”字概括了陽泉春色的迷人景觀。它是以醉倒文人雅士,也能留住工筆畫師,如果能把田園詩畫鼻祖——唐代詩人王維請來,在陽泉春色面前,他也會覺得石綠丹砂不夠妍麗。

詩中寫的是陽泉西谷春色,用“畫家禪”和“總不妍”側面來描述“陽泉春曉”的美好,勝過“桃紅柳綠競鮮新”的直接描繪。

陽泉夏荷

幽村堤上回長廊,堤南堤北蓮花塘。

一葉漁舟憐晚淨,東山紫氣入江鄉。

古陽泉村以泉多而名漾泉,白氏花園聚水成塘,植荷蓮於內,修迴廊於外,人稱花園。詩的前兩句借堤喻水,借塘喻荷。第三句以舟喻動,顯示穿梭,也示垂釣,末句是詩的主題句,這是北國江南水鄉。

陽泉秋黛

紫雲青樹石庯庩,花插牽牛小膽觚。

一縷沉煙縈月牖,先生正著養生書。

深秋,夕陽西下,餘輝中在野外遙望蒲臺廟內的靈石奇松,品味著帽石煙凝景觀;夜冪臨宅舍在院內看著屋內的燈光照在窗戶上,廚房的炊煙伴著明月的輝光頗有詩情畫意;進屋後只見老先生端坐在擺放鮮花的小桌子旁,聚精會神地寫著“養生書”。沒有一點兒聲音。秋夜的幽雅寧靜,正是一個隱居者的好去處。

陽泉冬雪

一望西山玉立癯,春英小蕊勸屠蘇。

樹頭樹底娟娟舞,絕勝梅花一萬株。

這是一首冬日觀雪詩,遠處的高上峻嶺,被冬雪覆蓋後與天公連在一起,茫茫一片白色山相對地變瘦了。六出飛花在勸人們,這樣天氣不宜出門,你就在家中喝灑驅寒吧。看著那從樹梢到樹根都是漫天飛舞的雪花,這樣的宏偉景觀,這樣的氣派,遠遠勝過南國萬株競開的梅花。

傅山先生精詩,擅畫,善書法。他的詩繼承了屈原、杜甫傳統,清新秀麗,文思深遠,敢於言志;他的畫被列入逸品,勇於創新,畫風明快,雄渾與點綴並用,蒼勁與纖細結合;他的書法特點是“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被尊為清初第一寫家。

  聲名遐邇的傅山先生為陽泉村留下的《陽泉四季圖配詩》值得我們珍惜,應該大力宣揚。磅礴橫肱醉筆仙,一丘一壑畫家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