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在阳泉

傅山在阳泉

在明末清初之际,山西太原出了一位博艺多才、重气节有抱负的著名人物,他的声誉和影响,在三晋大地上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就是中华文化大师民族志士——傅山。

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傅山先生。

傅山先生的后半生,经常往来于平定的大峪、七亘等处,这早被世人所熟知。依傅山年谱及有关资料统计,先生自崇祯十七年起,最少有五六次来到平定寓居,傅山先生视平定为第二故乡。

傅山先生来过阳泉村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一生来过几次?谁也无法说清。透过傅山以阳泉村为题材的诗画作品,参照先生来平定的时间次数;以傅山诗皆“写胸臆事”为标尺,再结合阳泉村的山水人文状况。只要抓住傅山后半生的思维脉络和活动情况,就会知道他来阳泉村的时间和次数。经分析知道傅山后半生的诗作共分为四个阶段:

崇祯十七年(1644)38岁的傅山经历了李自成义军二月初八占领太原城,三月十九攻下北京城,四月二十六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巨变,为了明志,同年九月他到寿阳的五峰山上拜郭静中道士为师,出家为道,道号“真山”自号朱衣道人。

从顺治二年(1645)至顺治十一年(1654)朱衣道人案发生。是他强烈反清密谋策划匡复明室的阶段诗中充满激情与豪放。

从顺治十二年(1655)到康熙元年(1662)是傅山掌握反清形势联络积蓄反清力量的阶段,诗中充满烦燥和无聊。

从康熙二年(1663)至康熙十六年(1677)与顾炎武等共谋组织作为反清的经济机构,诗中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从康熙十七年(1678)至二十二年(1684)康熙诏开博学鸿词科,傅山称疾达十月之久,使元气大伤。诗中流露出无奈之感。

傅山先生的咏《禅岩》诗

无情难顿至,幽意一亭分。

绿雾上轻雨,黑峦颓重云。

秋心健孤往,水勇轰三军。

雄剑耻未举,碧霄知有文。

从诗中:“雄剑耻未举,碧霄知有文。”的磅礴气势与顺治二年他作的咏《太行》诗中:“风雨诗何壮,冈峦气不奴。”的英雄气概,词异意同。就是在顺治二年先生为了匡复明室大业,实地考察了盂县平定的七亘大山、苍岩山、藏山、七机岩、李宾山。可见先生只身登禅岩山也属考察之列。此诗的意境结合先生行踪可证明傅山先生早在顺治二年就来过阳泉村。

《阳泉四季图配诗》是阳泉村人的骄傲。

“阳泉春晓图”俯瞰的角度取景,描绘了村西寨垴、杨家坪一带(古称阳泉西谷),初春的春光烂漫景色。山峰峻峭,河水弯曲宛如银带,茂柳枝繁,红翠相间。好一幅醉人的“阳泉春晓图”。


傅山在阳泉


“阳泉夏荷图”以荷为主题,精心地描绘了白氏花园的夏月莲花池特有神韵,碧水涟涟,荷叶片片,彩莲亭立,小桥连岸,小舟穿梭,整个画面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生动描绘昔日阳泉山村流水淙淙,长廊回转,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观。美哉,阳泉夏荷图!

傅山在阳泉


“阳泉秋黛图”以雄奇的蒲台山和农家宅舍为主要景致,写出了秋水长天浑然一色的寂寥胜景,那远处暮烟濛胧的山岗,茫茫一片,近处依稀的杨柳,枝叶婆娑;家舍户牖,炊烟萦月,宁静山庄,桃源可寻。好一个夜色秋光共一览的阳泉秋黛。

傅山在阳泉


“阳泉冬雪图”以琼瑶山,狮子山环抱的阳泉山村冬雪为主题。画面上的高山被大雪复盖,树木披上了银色时装,只有山村小桥拱门的忽隐忽现,才显示出一丝生气。好一派阳泉山村寒材积雪图。

对照每幅阳泉四季图,又丹书一首七绝诗。

阳泉春晓

磅礴横肱醉笔仙,一丘一壑画家禅。

蒲团参入王摩诘,石绿丹砂总不妍。

“阳泉春晓”诗是整个“阳泉四季图”的主调,用一个“醉”字概括了阳泉春色的迷人景观。它是以醉倒文人雅士,也能留住工笔画师,如果能把田园诗画鼻祖——唐代诗人王维请来,在阳泉春色面前,他也会觉得石绿丹砂不够妍丽。

诗中写的是阳泉西谷春色,用“画家禅”和“总不妍”侧面来描述“阳泉春晓”的美好,胜过“桃红柳绿竞鲜新”的直接描绘。

阳泉夏荷

幽村堤上回长廊,堤南堤北莲花塘。

一叶渔舟怜晚净,东山紫气入江乡。

古阳泉村以泉多而名漾泉,白氏花园聚水成塘,植荷莲于内,修回廊于外,人称花园。诗的前两句借堤喻水,借塘喻荷。第三句以舟喻动,显示穿梭,也示垂钓,末句是诗的主题句,这是北国江南水乡。

阳泉秋黛

紫云青树石庯庩,花插牵牛小胆觚。

一缕沉烟萦月牖,先生正著养生书。

深秋,夕阳西下,余辉中在野外遥望蒲台庙内的灵石奇松,品味着帽石烟凝景观;夜幂临宅舍在院内看着屋内的灯光照在窗户上,厨房的炊烟伴着明月的辉光颇有诗情画意;进屋后只见老先生端坐在摆放鲜花的小桌子旁,聚精会神地写着“养生书”。没有一点儿声音。秋夜的幽雅宁静,正是一个隐居者的好去处。

阳泉冬雪

一望西山玉立癯,春英小蕊劝屠苏。

树头树底娟娟舞,绝胜梅花一万株。

这是一首冬日观雪诗,远处的高上峻岭,被冬雪复盖后与天公连在一起,茫茫一片白色山相对地变瘦了。六出飞花在劝人们,这样天气不宜出门,你就在家中喝洒驱寒吧。看着那从树梢到树根都是漫天飞舞的雪花,这样的宏伟景观,这样的气派,远远胜过南国万株竞开的梅花。

傅山先生精诗,擅画,善书法。他的诗继承了屈原、杜甫传统,清新秀丽,文思深远,敢于言志;他的画被列入逸品,勇于创新,画风明快,雄浑与点缀并用,苍劲与纤细结合;他的书法特点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被尊为清初第一写家。

  声名遐迩的傅山先生为阳泉村留下的《阳泉四季图配诗》值得我们珍惜,应该大力宣扬。磅礴横肱醉笔仙,一丘一壑画家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