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炒股多少年了,後悔炒股嗎?

徐徐VLOG


既然選擇了就風雨兼程,如果覺得自己的性格不適合炒股,又有點閒錢,那就買一些銀行或大型保險公司推薦的理財產品,風險低,收益穩,如果剛開始小試牛刀,覺得自己能跑贏大盤,能找到盤感,那可以繼續玩下去,股票是金融也是一種隱形的賭博遊戲,挺考驗人的性格和膽量,撐死膽大的玩死膽小的,如果全責炒股,借錢炒股,賣房炒股,那麼就是玩大了,那樣是失去理性的炒股,容易家破人亡,在操盤上也是以賭為主,喪失理性,容易得不償失,所以這樣的炒股性質是危險的。炒股,也是一種休養,心態最重要,不貪婪,控制好自己的慾望,以理財產品的性質去做好規劃,有機會有策略,什麼時候加倉,什麼時候減倉,什麼時侯清倉,不建議滿倉操作,俗話過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市場有的是機會,機會也是留給有倉位的人,第二,有自主性,做好自己的股票,不聽股票專家和財經專家,只做自己熟悉的股票,第三,不斷學習股票知識,懂得看財務報表,所有股票的上漲因素都離不開業績的支撐,所以業績為王。不要去後悔是否進入股市,是否虧錢,要結合自身的條件考慮自己是否適合炒股才是問題所在。


小韭菜成長日記


我05年入市,那時手裡有5萬餘錢,跟老婆商量入市玩下,記得那是牛市前期,我聽一個博客老師說北辰實業不錯,也不知走了哪個狗屎運,該股從3塊多漲到9塊多,20多根大陽線,每天都有幾千大洋入帳,比上班一個月的工資還多,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不過都是瞎炒,聽股評,從來沒有認真學過股票知識,每日追漲殺跌,虧了又補點,有段時間把股票清零退出,但一段時間股市熱起來後又重新投錢再玩,但還是老方法,老套路,虧錢再所難免,前前後後沒認真算,從當初賺20多萬到現在反虧40多萬吧,好在都是餘錢在炒,基本上沒影響到生活,好在沒有輸紅眼,中間該買房時也有錢買,手頭也有幾套房子,說不後悔吧是假話。不過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離不開這個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都虧錢的市場?我想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對財富的渴望,更是因為人生的無趣,讓我們在這平靜如白水一般的日子中感受股海的波濤洶湧,潮起潮落,苦中求樂,每天都對明天有期待有幻想吧。

現在的我用一點小錢玩,也看了學習了許多股票方面的知識,不再完全聽從股評消息,學會了從趨勢選股做票,控制情緒和風險,反而開始盈利,一切就算是從頭開始吧,有股市的地方希望就在,不僅僅是財富方面,人性的歷煉也是一種財富,希望在股市拼搏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感悟,從這方面講,也沒有什麼後悔的。


叮鐺心


我是97年在滬市開戶,沒有在深市開戶,當時也沒有多少錢,只是對股票好奇,經常在交易大廳閒逛,偶爾問老股民怎麼買,哪隻比較好,後來也投了幾千塊買龍舟電器,炒了幾個月,虧損岀局,直到2011年左右又投了幾千塊買美的電器,美的電器當時10元左右,又炒了幾個月,微虧清倉。真正炒股是從2015年4月開始,由3萬起步,逐步增加到7萬,2015年上半年盈利,下半年就開始虧損,2016年中籤一隻新股賺2萬多,剛好不虧不賺,2017年又開始虧,虧了幾千塊,當時想是不是不適合炒股,炒了幾年一直虧,到2018年底虧1萬左右,2019年上半年股市兩三個月漲了1000點左右,回本了又賺了2萬,5月又還給市場,2019年底才賺3000多,2020年買了科技,醫藥,證券,也賺了1萬,所以我不後悔,會繼續炒下去,經驗是靠平時積累的,只要肯學習,不貪心,抓住熱點,分批買入,及時止盈,不頻繁交易‘,耐心持股,正常是不會虧,炒股技術不好的股民可以轉做基民,定投基金或許風險更小,收穫更大,不用整天都盯盤,新手可定投指數基金,大盤漲了就賺錢,跌了也不要緊,堅持定投可以買到更多份額,股市是有周期的,堅持到牛市到來你就勝利了。


愛拼學者


我是11年開始接觸的期貨的,幸運的是我一開始就操作200萬的實盤賬戶,記得當然還是第一次登陸期貨軟件,各項功能都不熟悉,所以我要感謝我的當然的老闆,給我提供的機會,也出現過多次虧損,然後不斷的學習總結,大概在15年進去股票,跟不行趕上了牛市的末期,虧損離場,然後斷斷續續也做股票,總的來說我還是後悔炒股票的,因為對於我一開始接觸期貨市場的人來說,整個操作風格思路,跟股票的不是一個節奏。隨著不斷的深入磨合,總結,目前期貨上的交易體系很穩定,在我的微頭條文章了也分享了一部分交易信號的圖片,收益也非常穩定。

在A股市場基本上是七虧二本一賺錢,也就是說90%以上的人是不盈利的,A股市場85%是熊市,只有15%是牛市,在這種情況下,把股票當作自己額外一份投資渠道,

再次,短期股市不可測,也就是說,股民要真是職業了,天天在股市中投機炒作,肯定是做得越多虧得越慘,因為短期股市是不可預測的,難以控制的。做短線勝負概率跟賭博無異。而做大波段長線投資,只要在股市熊市底部崩潰的時候,你開始逐步佈局,一直堅定持有股票,到牛市的頂部,再選擇離開。但這樣的長期價值投資方式,也不需要天天盯著股票,而更需要忘記股票,把更多的精神放在自己原來的工作中去。

股市兇險,要對對股市懷有敬畏之心。普通上班族不要把炒股當作一份職業的,讓機構替自己去炒股,專心自已的另外一份事業,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穫。

總之術業有專攻,用心去做總會做好,再投機市場,能做的好的人一看悟性,二看勤奮,要不做專,要不就不做。


觀市界


真心話,炒股這麼多年我從沒後悔過。

炒股不但讓我實現了財務自由,更重要的是大幅提升了我讓對股市和非股市中的各種現象問題的分析能力,規避了很多金融陷阱。

我2005年進入股市,最初證券公司客戶經理,然後投資顧問,再後來營業部後臺負責人,最後進入陽光私募領域,成立自己的產品,一路走來,雖然磕磕絆絆,有虧有賺,但總體上實現了財務自由。

2007年牛市誤打誤撞,積累了人生的第一個10萬,然後買了一套小戶型,後來小戶型賣了剛好夠大戶型的首付,2015年成立自己的產品,實現財富裂變。

在能力提升方面的好處那就更多了。比如社會上的各種高收益產品,基本上一聽就知道是否是騙局,規避了2015年以來的各種資金盤,網貸以及P2P陷阱。

同時在思考問題時間,不會在以個人好惡為出發點,直線式的思考各種現象。舉個例子:本輪突然爆發的疫情問題,以前的思考模式就是這會對整個經濟和民眾的生活等造成極大的影響,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所有行業都會遭受打擊。這個角度也沒有錯,但現在我看待類似問題我的分析思考就變化極大,我會想到有些行業受到打擊,那遭受打擊的行業卻很可能因禍得福,加速轉型,這或許是機會,我會想到既然有行業遭受重錘,那一定有行業會因此而受益。

而那些炒股後悔的人,主要是因為不獨立思考,總結經驗,一味蠻幹,進而發出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怎麼怎麼的嘆息。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我99年開始炒股,二十多年股齡啦!從一萬二入市,虧損到三千多,再漲到一萬七。用了整整7年,雖然沒有掙到什麼錢,但我喜歡上了股票,喜歡上了投資,喜歡上了複利思維,06年開始,養成了定投的好習慣,時間來到2020年,看看帳戶上一百多萬的贏利,我知道,精彩人生,就此開始。


我有一部桑塔納


本人炒股炒了13年,從07年到現在,07年的時候我用十萬塊錢一年炒成了16000,當時特別痛心,都想拿刀把自己幹掉,但是到後來15年的時候,我大賺一筆賺了100多萬,這個時候呢,我也覺得炒股是特別明智的,所以說沒什麼絕對的對與錯,但是做任何事情就要堅持,如果你說我當時後悔,我虧了那麼多錢,我離開了這個市場,那我這個學費就白交了,但是我堅持下來了,幫我交代的學費,從其他的地方我再賺回來,我這隻股票跌,其他股票漲。 等你經驗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感謝以前的付出!


咖啡與茶的漫時光


我炒股有11年了 ,09年那個時候,我們辦公室裡的人都在炒股票,行情好啊,大家每天都高興,我在這樣的氛圍下開了戶,是同事介紹我招商證券開了戶。當時工資低啊,我投了3000元,就開始賺。心裡每天都很高興,,,,, 好近不長就開始虧,每天都追漲殺跌!這期間我還玩權證,T加0 虧的我慘不忍睹,過年都沒有錢,只能吃泡麵。慘痛的教訓另我以後投資更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後續一直工資收入全部都投入了股市,基本都是虧虧賺賺,但總體都是虧的。一直到2018年開始價值投資才開始穩定的盈利,,,,

總之 我不後悔走炒股這條路,我要一直走下去,,,


毛明軍


我是2000年上學時就瞭解股市了,當時也看了一本關於巴菲特的書,從此對股票也有了很大興趣。02年工作後就開始買股票,記得那時半年省下幾千塊,興沖沖的去開戶,夢想著能一飛沖天。結果是怎樣,大家應該都知道。雖然,投資股票這麼多年來非常艱苦,但我不後悔,也從沒放棄,它教會我很多。

1: 它讓我更瞭解人性。隨意追漲殺跌,漲時就貪,跌時恐懼!這讓我更瞭解自己,更能剋制自己。

2: 股市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裡面有欺詐,有誠信,有價值。你可以明白什麼樣的價值觀適合自己。所以我選擇了價值投資!

3: 股市會像導師一樣陪著你,在你灰心喪氣時告訴你:沒關係,還有希望。在你得意望形時,又會狠狠的給你一巴掌。它讓我變得很低調。

4: 在股市一年,遇到的折磨和苦難,在其它行業要十年才能經歷到。所以它教會堅強,心胸更寬闊!

5: 股市讓我保持學習,它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不確定,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它。從一開始什麼不懂,虧損嚴重,慢慢懂了經濟中的各種現象,各類數據和關係,也拿了金融管理本科學士學位,獲得了證券從業資格證。學習讓我的生活更充實。

所以,進入股市,會讓我以後的生活更精彩!



Stockstar


我炒了8年了,不但不後悔還很感激自己接觸到了股市,讓未來有了新的目標。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後悔也於事無補,還影響自已心態,對吧?我覺得做好應對更重要,如果虧錢了,就多學習多總結再賺回來。如果賺錢了,就繼續開心的賺下去。考是覺得自己真不適合這個市場的話,就去找更適合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