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河街道 為企業復工“出大招”

“準備出發之前,公司與社區就多次與我聯繫,除了解啟程時間與復工後的住宿、就餐事宜之外,還對我的自駕路線做了精確設計。”昨日,安徽籍青年小曹向昌龍汽車人力資源部報到,同時提供了路上的加油票據。

在天元區馬家河街道,享受到這種“一人一策”精準行程規劃的,還有園區內外200餘企業的上萬名員工。

精準規劃企業復工人員返株路線

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達68%。昨日下午,眾普森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員工們正在緊張地工作。

“我們有1098名員工,目前有750名員工已經上崗復工,其他人員也將陸續返回。”駐企聯絡員王斌介紹,近段時間,企業與街道一直密切聯動,持續追蹤、滾動摸排、每日更新,精確到每名員工返程的時間、交通組織方式與行進路線等。

如果是自駕的,企業將與員工一起精準設計路線,儘量避免途經湖北。如果是乘坐火車的,則要核查車次,看火車在湖北停靠了哪些站點、是否開門,精準刻畫出行駛軌跡,方便下一步工作。

政企密切聯動,一批難點問題迅速獲解決

動力谷自主創新園和新馬金谷工業園都位於馬家河街道,園區內有200餘家企業,有來自天南海北的員工萬餘名,要儘快復工復產,又要避免輸入性感染,同時還要保障大家的衣食住行,壓力可想而知。

政企緊密互動中,一批企業的痛點、難點問題迅速得到解決——

2月19日,眾普森科技有限公司領到了省貿促會開具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免除了數百萬元的違約金,也有利於與客戶之間的溝通,避免商業信譽受損;株洲扶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曾因買不到口罩,難以正常開工,街道聯企幹部迅速為其尋找渠道、提供代買服務,解了燃眉之急;利用地處城郊結合部的優勢,街道廣泛聯繫轄區種植大戶,為園區食堂、復工企業捐贈4000餘斤新鮮蔬菜,解決採購難題;還積極聯繫愛心人士、志願者,對企業職工提供免費理髮等服務。

截至目前,馬家河街道未出現確診患者

此外,馬家河轄區內還有園區外企業28家,目前已有12家復工,1247名員工復崗,沒有需要管控的“四類人員”。

同時,街道設置了30個檢查點,徵集了183名普通黨員和91名熱心居民代表組建了10支志願隊,進行24小時值守,對進出人員、車輛一律測體溫、問身份、查軌跡。並率先推出了“通行證”管理辦法,對上班人員與非上班人員做出不同的進出次數規定,既滿足了居民日常工作、採買需要,又有效控制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