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德雲社演員的“良莠不齊”,會不會也會像二人轉一樣,最終沒落?

千年渺滄海一粟


德雲社沒落????

擁有龐大粉絲群,龐大聽眾的德雲社至少目前看不到這種趨向,9月9日鋼絲節一票難求的景象歷歷在目,彷彿大唐盛世般熱鬧。

上圖就是德雲社目前主力悍將們,老中青三代係數到位,每一對組合經過10幾年的磨礪,都具備開商演的能力,甚至很多都具有高知名度,比如岳雲鵬比郭德綱在福布斯名人榜都靠前。

目前對我來說,更看好脫口秀,比如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這些脫口秀更接近生活,每一期的劇本都不同,都是實時更新,緊跟時代步伐,走出魔鬼的姿態。給我感覺就像是張康 賈旭明二人的新聞聽聽看一樣抓緊時代。于謙老師也有自己的脫口秀:大謙世界,一改捧哏時候的唯唯諾諾,整個脫口秀都是他一個人在嘚吧嘚吧說不停。

相聲對比脫口秀差在更新慢,像老人滴滴噠噠擠不乾淨,往往一年下來就幾個相聲在打轉,歲月都如梭了,從18歲聽到哥們孩子都兩歲了,很多相聲名家還在《報菜名》......

我在夕陽下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聽著一遍一遍的《報菜名》,這也是曾經擁有的青春?

最後,相聲的沒落不是哪一個社團問題,而是大趨勢如此,出來一個郭德綱先生也僅僅是讓相聲沒落的速度慢一些罷了!

也許以後我們告訴子孫,曾經還有種藝術形式是2個人站在桌子後面嘚吧嘚吧逗樂人,孫子回過頭來:嗯!

個人觀點,不喜莫噴!


惶恐的剪輯手


其實這個問題的提問者已經隱隱把相聲行業的振興和德雲社畫上了等號,到目前為止在相聲振興的過程中,郭德綱確實居功甚偉,更重要的是他創造的德雲社學員班,為相聲行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這些是真正懂相聲的演員。

相聲行業為何沒落?原因眾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大批不懂相聲的演員進入到了這個行業之中,這些人在三十歲之前做別的事情,到了三十歲覺得相聲很容易,穿上大褂背背詞就能上臺,這些人成為相聲行業的主要力量,這個行業沒落屬於正常現象。

俗話說“得道有早晚,術業有專攻”,不僅德雲社演員良莠不齊,任何的組織和團體都是良莠不齊。即使學的內容一樣,老師一樣,學生的天賦不同,努力程度不同,機遇不同,更重要的是人品不同,最終得到的結果自然不同。

現在的相聲行業給很多人的感覺是非常火,但是即使是郭德綱本人也認為相聲距離振興還很遠,而且如今的郭德綱已經不復當年的雄心壯志,曾經他目標就是振興相聲,但是如今他卻非常無奈的表示對於相聲行業自己只能算是震動,還是手機震動的那種。

對於相聲行業的未來,雖然德雲社培養了一大批熟練相聲基本功的相聲演員,而且德雲社有市場影響力的演員曾出不窮,但是我個人對相聲行業的未來不太看好,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再出現郭德綱這樣的相聲奇才,實在是太難了,而且如今的郭德綱已經過了創作高峰期,最近幾年的作品都非常平庸。

總而言之,我對相聲行業的未來不太看好,沒落是必然的路,曾經的京劇很火,因為那個時候的休閒方式很少,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人聽京劇?相聲行業因為郭德綱的出現呈現出短暫繁榮,不過也只是短暫瞬間罷了。

(德雲江湖,相聲愛好者社群)


相聲江湖


會不會沒落,誰也不知道。但是跟“良莠不齊”並沒有直接關係,跟二人轉更是十萬九千里——孫悟空的筋斗雲都到不了那麼遠。

德雲社是一個團體,是當今最火的相聲團體,在一定程度上也的確代表了眼下相聲的較高成就。但並不是說,除了德雲社就再沒有相聲,再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相聲了。

二人轉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你要把德雲社和二人轉相比,就好像一百毫米加五千毫升的數學題,不可能有正確答案。

至於演員水平,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就是梅蘭芳劇團,也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主角和龍套,壓軸、攢底和墊場,甚至班主和學徒,怎麼可能在同一個水平上?

一個團體的經營,一種藝術的發展,取決於太多因素的影響。而演員水平,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在這一個因素中,最優秀演員的最高水平,佔了大部分;所有演員的平均水平,只是一個參考因素罷了。


棲鴻看紅樓


不要做慈善了,給員工上保險才是真慈善



用戶1515305909201


我是開始聽老郭相聲的時候曹雲金、徐德亮都在,那時候的郭德綱的相聲主要是說自己,我字系列、你字系列等等都是說自己。說于謙的也有,但是比例不高。那時候老郭的相聲比現在的好多了,樣式也多,更新也快,基本一個月一個新作品。後面出名了,火了,紅了。作品少了,更新也慢了。作品也不說自己了,開始說于謙,而且舞臺上“油”了不少。再說他的徒弟們,舞臺上同樣越來越“油”,靠“怪聲”“怪動作”來逗笑觀眾真的不怎麼高級。而且包袱有點老,刨活的越來越多,說明他們的相聲已經沒了新意。老郭說相聲創作不易,我信了,他給他的“俗”包袱找藉口我也信了。直到後面我看了脫口秀。說實話,確實更高級一些,而且總有新東西,所以我個人感覺相聲可能會被脫口秀取代。


才氣凜然


說句實在話,我是南方的,對於相聲藝術,80年代、90年代偶然在春晚看過三兩個相節目,姜昆馮鞏馬群是曉得的,也是通過春晚認識的,那時春晚的相聲很少,有也是像小品差不多形式的,怪不得有人說那些不是傳統的相聲,我們真正在電視上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相聲表演的是德雲社的相聲,是郭德綱岳雲鵬他們把相聲向全國推廣,就像以前趙本山推廣二人傳一樣,之前偶爾看到相聲的時候也不留意演員姓名是誰誰誰,至於馬三立也是從網絡認識的,至於什麼雲什麼耀的之類相聲演員,真不認識,相聲是近幾年才走遍南方的,當然也不全是郭德綱的功勞,應該是網絡普及的效果。


梁阿皓


不知道那位名人說的:藝術的沃土在群眾,一切藝術都源於人民中,只有紮根人民之中才能長遠,才會生生不息。

良莠不齊並不是沒落的徵兆,沒有一個同班同校的學生都是北大、清華的生源。只要深扎沃土,不偏離人民群眾,不偏離祖國,吃水思源,這樣得藝術藝人永遠都是受歡迎的。

有一些藝人受到國家和人民的培養多年卻不為國效力,更為甚者賣國反過來攻擊養他育他的母親,這樣的藝人不沒落才怪,怎能受歡迎。


平凡人看世界


最好不要沒落~~德雲社佔著相聲的半壁江山,如果他垮了,那相聲也就走到頭了~~~雖然經過德雲社的啟迪,讓很多相聲演員也學會了怎麼從新說相聲,但畢竟不成氣候,也是極個別的,無論是創作能力還是影響力遠遠不如德雲社,最多和德雲社小園子影響力差不多,雖然德雲社弟子良莠不齊,但還是有良的,而且人數也不少~~~秦霄賢應該是良裡邊的莠,但也很厲害,沒看他唱過各種戲曲,也沒看他說過灌口,但他逗啊~~傻了吧唧的可愛,也佔了一席之地,從窮不怕開始到今天,像郭德綱一樣說學逗唱四門全佔的不能說沒有,但也屬於稀有動物了~~如果有一天相聲能達到百花齊放那天,都有本事辦大型商演,都可以隨意去外國大型商演,德雲社沒落才對相聲整體沒有影響,如果還是今天水平,德雲社如果沒落~~那相聲基本也就完了


日照大漠孤煙直


哪有不敗的花。只希望我喜歡的那兩個,無論盛衰時都不忘初心吧。。。。哈哈心靈雞湯上線。真正好的藝術怎麼會沒有觀眾呢?


平均飯


沒落是歷史的必然!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藝種執政政策對著幹有好下場!

這也是某人近來不惜一切來漂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