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鐘驚心動魄搶救危重症患者 重慶支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首建病區臨時ICU獲得成功

20分鐘驚心動魄搶救危重症患者 重慶支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首建病區臨時ICU獲得成功

緊急搶救危重症患者。

尹蕾 封面新聞記者 餘木

2月21日下午,武漢市第一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感染10病區,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呼吸內科的王璞主任醫師正在查看一名病情突然加重的患者。

“患者是一個81歲的婆婆,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現在的指氧飽和度只有50-55%,唇色紫紺,呼吸窘迫”,護士在病床旁報告著病人的狀況。

王璞心裡“咯噔”了一下,“一切都向著最壞的方向在發展,情況很糟糕”。他迅速做出決定“插管上機!按醫院統一流程,通知麻醉科氣管插管,轉監護室”。可是,下級醫生跑來彙報,18樓的監護室床位已滿,無法轉科。

“插管後,如果沒有監護病區的管理,病人後續發展是不太可能成功的!”王璞近乎嘶吼地對其他醫生說道,“立即決定怎麼辦?”

時間回到2月13日中午,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160名醫護人員,作為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集結完成、整裝待發。這支醫療隊不僅配備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傳染病或感染科等專科醫護人員,還配備了檢驗技師、藥師、後勤保障人員以及4臺專業車輛。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

千里馳援武漢後,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新冠肺炎重症感染10、11病區。

20分钟惊心动魄抢救危重症患者 重庆支援武汉国家医疗队首建病区临时ICU获得成功

搭建第一個病區臨時ICU的搶救團隊合影。

王璞心裡很清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變主要累及肺部,呼吸衰竭及頑固性低氧嚴重,常常需要有創機械通氣及重症監護作為搶救治療挽救生命。醫療隊入駐病區以來,好幾例重症患者經過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後,氧合的改善始終不好,病情飄忽不定,急切需要進行氣管插管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而這些治療,都必須在醫療條件更嚴格的ICU裡完成。但武漢市第一醫院的ICU裡只有10來張床位,完全不能滿足重症病人的救治需要。

怎麼辦?王璞焦躁地在病房內走來走去,救治重症病人的時間一刻也不能再耽擱了。

這時,王璞突然想到幾天前內部培訓會上的內容。 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周發春教授曾提到, “現在不止我們醫院,各醫療隊都面臨著監護室飽和的難題,我們得隨時做好在病區建設臨時監護室的準備”。王璞心裡一亮,當即決定,“把病人直接10病區,在那裡搭建一個病區臨時ICU,完成插管及後續醫護工作。”

指令一下,各個崗位迅速行動起來。一撥護士找到擬作ICU的11病區的一間病房,一邊動員和幫助原有的病人轉移到其他病房,一邊檢查房間內設備帶是否完好,是否滿足有創機械通氣的條件。另一撥護士趕緊去庫房推來了兩臺呼吸機,進行鏈接檢查、調試等工作。同時,武漢市一院的麻醉科醫生接到消息,全副武裝地等在病房門口待命。

誰也沒有料到,問題又來了,推入病房的兩臺呼吸機全是新型號,幾乎所有人都不熟悉,機器老是有報警聲響起。場內的醫生護士趕緊共同尋找原因,又緊急聯繫處於病區外的其他專家教授進行指點。很快,大家搞定了呼吸機,根據病人體重設置好參數,隨時可以接入氣管導管啟動呼吸機。

20分钟惊心动魄抢救危重症患者 重庆支援武汉国家医疗队首建病区临时ICU获得成功

搶救前,對呼吸機做檢查。

在得到一切準備就緒的消息後,王璞和其他醫護人員迅速把病人連床帶人從10病區推入11病區的臨時ICU。該麻醉醫生出場工作了。“插管時你們都在門外啊,我們倆在裡面就行了。”麻醉師聲音很溫柔,但語氣不容置疑。醫護人員們都知道,在對付新冠肺炎病毒的這場戰“疫”中,只要涉及插管,麻醉師被感染的風險極高,同時,病人插管後還有呼吸心跳驟停等危險。於是,除了麻醉師,大家又做好搶救準備,安靜地退出房間,守候在門外。

很快,麻醉師一招手,做了一個“OK”動作,有驚無險,第一關插管成功!接下來就得固定氣管導管。誰知道醫院裡又沒有常用的固定膠布,醫護人員們又就地取材,找來床單用剪刀剪成窄窄的布條,來綁住導管。

一切救治流程都在無聲中進行,醫護人員各司其職,沉穩有序,20多分鐘後,患者的臉色由茄子一般的紫色慢慢變得紅潤,她也在藥物作用下安靜下來開始休息,護士低聲報告著病人的狀況,“人機無對抗,呼吸機正常運轉,氧飽和度升至98%,各項生命體徵平穩”。搶救獲得了成功!

20分钟惊心动魄抢救危重症患者 重庆支援武汉国家医疗队首建病区临时ICU获得成功

經過搶救,進入臨時ICU的病人轉危為安。

而這樣的成功,也標誌著重慶醫科大學附一院支援武漢國家醫療隊,建立病區臨時ICU獲得成功,在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的10支醫療隊裡拿到了第一。

此時,當班醫生早已過了下班時間,卻沒有一個人離開,來接班的醫生們一字一句認真記錄著管道、用藥等情況,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希望患者趕緊好起來。一小時後,第二臺呼吸機也運轉起來,醫護人員們又為第二例危重症患者順利實施了有創機械通氣。

王璞事後欣慰地說:“建立病區臨時ICU,收治第一個插管上機病人,算是我們醫療隊的一件大事。每一次的搶救成功,就是給患者生的機會,也給我們團隊的救治工作積累了更加寶貴的經驗。”

“提高收治率,降低死亡率”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醫務工作者們的實際行動,他們克服掉一個又一個困難,為危重症患者帶去了更多生的希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