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報名後,馬上考試,然後分快慢班,快班由優秀老師任教,慢班是普通老師,合理嗎?

花開時節花正紅


初中報名後馬上進行考試,按照考試成績分快慢班,師資配備各有不同。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做法。

1、學生統一考試,按成績分班。

或許有人會說:孩子都沒有備考的時間,這一次機會就決定班型、師資等等自認為不公平的理由。學校只要做到考試的時間統一,試題難度統一,按成績分班就是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這樣的考試比較公正。

2、重在考察小學階段的學習情況。

大家一直提減負,要的不就是看重學生自身的素質嗎?對於剛進校門的初中生來說,立即組織考試就是對小學階段學習情況的考查,沒有過多涉及中學知識。即使考卷中有中學知識一定屬於加分項。

這樣的考試不需要準備。


3、因材施教:以學情定教法。

初中的入學考試從眼前說是為了找出好苗子,從長遠說是為了三年後的中招成績。

由於實行就近劃片入學,學生確實參差不齊。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習態度,不一樣的家庭支持。這是客觀存在,家長需要面對。


為了追求更好的教學資源,很多時候家長選擇私立學校。為的就是能夠給孩子找到更好的老師,更優秀的同學,促進孩子的成長。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學校的分班考試呢?其實家長更該做的是幫助孩子如何在分班考試中勝出。


春風綠夢田


我想說的是,不管合理不合理,這是當下許多中學的做法。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經常帶六年級畢業班數學。我知道每年的秋季開學,好多中學都會組織初一新生參加一次入學考試,然後根據入學考試的成績,給學生分班。其實就是分快慢班。我也不希望我的學生,就因為一次考試成績,而分到慢班裡。因此每年我都會提醒學生和家長,安排好小升初的暑假生活。暑假裡除了讀自已喜歡的書以外,還要就語數外三科,各買一套小升初的模擬測試卷,認認真真完成,為初一新生入學考試做好準備,儘量讓孩子們能夠分到一個相對好的班裡,以一個良好的開端開啟自己的初中學習生活。



對於分到快班的孩子,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所面臨的現狀,並告訴孩子,要努力學習,不讓自己掉隊。

孩子分到快班,家長肯定高興。但在高興之於,家長還是要冷靜下來,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孩子所面臨的現狀。小學班裡同學的情況大家都瞭解,也知道自己處於什麼位置。但到了中學,大家從不同學校的不同班級,來到同一個班裡,尤其又到了快班,優等生集中的班級,多數同學的學習狀況彼此之間都不瞭解,也不知道自己在班裡處於什麼位置。因此,家長還是要告訴孩子,要努力學習,不能鬆懈,更不能讓自己掉隊。



對於分到慢班的孩子,家長要告訴孩子,要調整好心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孩子分到慢班,家長也不要氣餒,更不要埋怨孩子。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幫孩子調整好心態,讓孩子知道,只要自己有信心,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就一定會趕上快班的孩子。再差的班都有優等生,再好的班,都有差生。關鍵在自己,只要自己對自己不放棄,就有可能成為優等生。讓孩子以一種努力進取的心態,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綜上所述:學校要分快慢班,也是學校的無耐之舉。家長能做的,就是幫孩子分析目前所面臨情況,幫孩子調換好心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以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


木爻木大說教育


初一報名後分班,在很多學校都有這樣做,我非常痛恨這種分班方式,因為這直接導致對孩子們的不公平,而我的孩子就屬於受害者,可以說我感觸特別深。

初中報名後,馬上考試,這本身就有問題,很多孩子小學初考完後,由於沒有安排過多的學習時間,自然會在初一分班考試中成績不理想。

我的孩子就屬於放養型的,整個小學期間,學習特別輕鬆,因為我更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然而初中分班考試時,孩子的成績就不是很理想(考試中有考少量初一上學期知識),因為小升初後就沒怎麼學習,更沒有做小升初的銜接預習性學習,自然在這次考試中16個平行班,他被分到14班,越往後面的班,願意學習的同學越少,這已經成了不變的規律。但是在每個班中都會有後期成績緩慢提高上去的孩子,可是相比快班而言,成績還是相差很大一截。

圖片說明:南京一所初中,初用抽籤方式決定快慢班就挺好。

快班由優秀教師任教,慢班由普通教師任教,對老師也產生很大的心理衝擊。

就拿我兒子的初一班主任來講,我們後來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對我講,學校如此分班,傷了很多慢班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明擺著把老師也分三六九等。甚至有些並不優秀的教師通過找關係去教快班,自然很難服眾。我兒子的班主任是一位優秀教師,他擅長帶普通班,正如他所講,你們越是不給我帶快班的機會,我越要把慢班帶出好成績給你們看看。結果在初二上學期幾次考試中,我兒子的班級整體成績就已經和快班非常接近了,我孩子已經考進了前一百名。

對於很多慢班的教師來講,如果傷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真的會破罐子破摔。

如果從老師工作責任心的初衷來講,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愛崗敬業的,都願意本著對孩子們負責的精神去搞好教學與管理。但是恰恰是被分去帶慢班,被傷害了工作的積極性。因為想帶好慢班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要比帶快班更辛苦。有些教師因為一直帶慢班,得不到表現自己的機會,就會慢慢變的頹廢。只要老師頹廢保證一個班都會垮掉,這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因為老師不盡責,學生總體素質差,差上加差只會更亂。

我不反對分快慢班,但最好在初二開學前通過考試來分班,並且要防止關係浸入。

分快慢班本身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從初一報名後就先考試就分班顯然有點過早,因為這時還看不出哪些同學確實優秀,哪些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在混日子。但是到了初一結束後,基本上就可以把學生分出層次,這時再按初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分班,或者單獨考進行分班考試都可以理解。如果想避免素質一般的學生靠關係混入快班,從而擠佔成績不錯的學生名額,必須要排除這種關係水份,但是在現實中根本做不到。這也恰是每次分完班後,會造成家長對學校有怨言,老師對學校有怨言的根本所在。

結束語:在初中如此,有些地區的高中也如此,進入高一後,先考試再分班,或者按著中考成績分班,這樣就把成績優秀的同學直接就篩選出去組成快班,把成績中等和靠後的同學組成慢班,試想,如果不稀釋掉成績差的學生,很快就讓他們放棄學習,把整個班級搞的烏煙瘴氣,紀律一亂,自然影響部分還想學習的同學,也讓老師們更不願意在這種很糟糕的環境中專心教學。


寒石冷月


對於按成績好壞分班這個話題,原先我一直沒有特別關注,沒有什麼個人觀點,無所謂得很,但自從接手班主任後,我慢慢形成了觀點。

  • 一直以來,按成績分班是極度敏感的問題,我們這個城市有些學校甚至取消了摸底考試(後來看大多數學校還是偷偷進行,後來還是考了)。一直到開學好久以後,所謂的重點班是哪幾個班都是私底下傳,從來沒有公開過。

  • 我的班是三個重點班之一(全年級共10個班),但是是重點班裡面墊底的,正因為這樣,關於按成績分班是好是壞,這個班的情況成了一個很好的觀察標本。

  • 第一次月考成績,班完全沒有重點班的風采,年級排名甚至比不上一些普通班。經過一學期的整頓,班裡基本恢復了一個正常班級秩序,學習氛圍愈發像一個重點班的樣子,進年級前50名學生越來越多,最近的一次考試,甚至力壓另外一個重點班,排了年級第二,(班級總分和平均分因為關係學生是硬傷,一直上不去)。

  • 所以我個人認為:根據成績好壞分班,是因材施教,是尊重科學,提高教學質量的合理方法。現在社會把這當成是社會不公的現象聲討,反倒學校不敢公開操作,入學時一考定“終身”,期間不能形成高上低下的調整模式,形成不了競爭格局,激發不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而硬要把不同底子的學生放在一起,好的吃不飽,差的吃不下,很有可能是一個雙輸的結局。管中窺豹,一葉未必知秋,沒有大數據支持,我的觀點未必正確,但小範圍來看,暫且持有之吧。


白色木棉花


分班在初中學校明裡或暗裡都存在,有被分進快班的學生,也就有分進慢班的學生。對於分班,有的人認為比較合理,體現出了因材施教,讓優質教育資源發揮最大的功效。同時又有人對分班不認同,認為有違公平,所有的學生應該一視同仁地對待。

不管學生和家長是否認同分班,分班是客觀存在的,對於學生來說,儘自己最大努力在分班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才是最該考慮的。快班和慢班的學習內容基本是相同的,差異在教學進度和難度,對於快班和慢班,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硬是把基礎一般的學生放入了快班,孩子學習中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對學生的學習不一定能產生多大的促進,說不定還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必須要正視,這種差異體現在基礎和行為習慣上,是在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形成和不斷拉大的,到了初中階段這種差距已經很大。帶過課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同樣的一個知識點,某些學生一點就通,某些學生需要慢慢去講解才能理解,有的學生無論怎樣都理解不透徹,還有些學生上課不怎麼聽課,如果把所有的這樣學生放一起,這樣的課程是最難上的,老師在課程進度和難度上很難把握好,適應每一個學生。

分班教學是為了滿足和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的教育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因為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進入快班,大部分學生只能進入普通班,讓很大一部分家長難以接受。其實對於分班要正確的面對,孩子之後的學習狀態才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在快班也有因成績不好被刷下的學生,在慢班也有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才是正事。

既然很多的事情無法改變,那我們就去接受。再去討論公平不公平已經沒有價值和意義,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誰讓自己不夠優秀呢?如果足夠優秀的話也就順其自然地進入快班了。改變和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自然就會有好的結果。


胡老師數學教育


我孩子的學校是平行分班。但平時有A-C三種層級拓展班,拓展班分快慢班。

如何看待平行班和快慢班呢?有合理處也有不合理處。



快慢班,學生素質比較整齊劃一,老師教學不會被學習較差的學生羈絆,基礎知識之外,可以有較大量的拓展提升。快班學生都是學習好的孩子,高手切磋,有利於讓孩子不滿足於現狀,增強孩子們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提高好學生的整體競爭實力。另外,快班也有利於排除調皮搗蛋孩子的外在干擾,創造一個更為單純的學習環境。

而平行分班就不同了,因為學生程度、理解能力層次不一,老師在上課中大多數時候只能就低不就高,好學生可能存在“吃不飽”現象:老師授課內容沒有挑戰性,老師講的都會,從而導致很多課堂上時間白白浪費掉了。



基於以上,如果單純從孩子們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提升的角度而言,快慢班其實屬於一種分層教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結合其他方面來講,快慢班之分可能聽起來就不那麼“美好”了。

比如題中的現象,快慢班,快班配備優秀老師,慢班配備普通老師,就是典型的一種贏家通吃現象,有違公平公正。如果反過來搭配,則快班普通老師,慢班優秀老師,就會公平很多,但問題是:快班家長會不會答應?



還有,快慢班帶給孩子們的一種心理影響,孩子被按照學習成績分到了慢班,這就是用學習成績這個標準,在孩子們中間製造了三六九等的區隔,差學生被打上了“差學生”的標籤可能會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好學生變成了學習競爭機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求高分數。

效率和公平,從來就是一對矛盾體。注重效率,就難以兼顧公平;注重公平,效率就會受到影響。學校快慢班之分也如此。如果想讓學生出成績,快慢,拔尖區分就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手段。這就像運動員賽跑,高手陪練和普通人陪練肯定不是一個效果。

現在教育部文件精神是公平優先的原則:搖號、禁止分快慢班都是這樣一種精神的體現。從這個層面說,分快慢班明顯不符合教育部文件精神,自然也難提合理。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我所知的高中都是分快慢班的。

不過像毛坦廠這樣的巨無霸高中,復讀生就有12000人,蔚為壯觀。不知分了幾個層次?

對於小學和初中,國家是禁止分快慢班的,不過私底下有沒有分班不清楚。如果是山西呂梁楊家窪小學,總共只有11名學生,分散在三個年級。又不知如何分快慢班?

自從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系統提出班級授課制理論後,分快慢班在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

分班制本身並沒有錯,有利於因材施教。錯的是不合理的是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與考試。

01 國家為什麼禁止中小學分班?因為現在的分班教學,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只是把學生分了等級而已

我們目前的教育中雖然也在強調“因材施教”,並依此把學生按成績分為不同的等級。

但是,把學生分等級只是方便老師的教學,以及避免成績好的學生受到成績差學生影響。而本質 上快班與慢班教材一樣,教學進度一樣,講的內容也一樣,教法也還是老師的正常講法,輔導也沒有更多的因人而異。

所以,這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只不過借用了“因材施教”的名號而已。

何謂“因材施教”?是指根據學生的性格不同,認知水平不同,學習能力不同,針對性地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最終使學生得到不同的自我發展,成為不同功能的人。

在我們現階段,分快慢班不過是學校為了在同一場考試中,總體成績最佳化而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等級。實際上各個班級的學生仍然是同一化的、約束化的教法,哪裡有“因材施教”?

這是對“因材施教”偷換了概念。

02 分班教學是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並沒有錯。只是教育的內容、方法以及最終的考試形式錯了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對於成績層次不同、學習習慣不同、認知能力不同的學生的確應該分班,予以不同的教育。

對於成績好的學生,學校應該給他們選擇內容更多、更難的教材。老師對他們的教法應該是少講或不講,而是設計問題或課題情景,讓學生自己去交流分析得出結論。

對於成績差的學生,學校則應該提供內容量少而相對簡單的教材。老師應該以鼓勵、激發興趣為主,可以多講一些知識細節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對於行為有偏差的學生,應該多關心多勾通,引導他們多與同學互動,以激發他們的生活熱情。

那麼學習不同的內容,考試怎麼體現公平呢?

考試不過是檢測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完全可以拋開教材的知識內容,設計出考驗智力水平的考題。

考與教不必綁定,可以分離。這樣實施以後,對老師的教育評價也必然改變。老師的教學也不再孜孜以知識層面,而更多去關注學生主體的發展。


聽雪學苑


你說的是哪裡的情況呀?你如果你說情況屬實的話,馬上可以去舉報。

初中階段屬於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不允許分快慢班,只能執行平行班。教育部有明文規定。哪個公然這樣的做,那是不想好了。

或許一些民辦學校有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那沒辦法,民辦學校是你自主選擇的行為,你既然選擇了,就要認可他們的模式。

初中階段很多學校在排班的時候,他會按照學生姓名字母排序來平行分班,並且進行公示,而且是男女生分成兩組各自排序,再安一個年級的班數來分配人數,這樣也保證班上男女生比例的均衡。

學校會根據老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均衡搭配,不得將骨幹教師集中安排到一個或幾個班。這也是很多學習優秀的孩子家長糾結的地方。自家孩子不管上哪個班,總有一些科目老師比較強,一些科目老師比較弱。

有很多學校是在現場抽取學生在學生均等分組變公式的基礎上,採取有班主任和教師現場抽取抽籤的方式確定其所負責的班級和學生。

有很多學校規定明確規定,在平行分班的結果現場確定並公示以後,嚴禁再在校內進行調班,嚴禁各個班上自行接收其他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來保證平行班的執行到位。畢竟旁邊有很多家長的眼睛盯著呢。

如果你們那邊初中新生分班公然參加考試,然後分快慢班的現象,那你完全可以來舉報校長或者舉報學校的行為,那這樣的話,估計那個校長是不是不想幹了?


蘇小妮


初中入學後,馬上考試,然後分快慢班,快班由優秀老師任教,慢班由普通老師任教,這種做法欠妥當。

1.這種做法首先是違反規定的。《義務教育法》第22條明確規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促進學校均衡發展,不能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內也不得設立重點班和非重點班。有些地區規定的更明確具體,要求對新入學的初一學生不能進行入學考試,並把考試成績作為分班的依據等。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說教育公平是一個大的方向,所有學生都有權利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所以這個學校的做法顯然不妥當。



《 陝西省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通知 》中就有要求,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如果違反規定,將會受到嚴肅處理。

2.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智力發展還不太成熟,還有開發的潛能,認知能力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接受知識的快慢也會有區別。剛升到初一,如果這麼早分快慢班,說的是“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這樣做反而會抑制有些孩子的發展的可能性,阻礙他們的良性發展。



3.這樣早分班,在孩子們各種行為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的時候,很不利於他們互相學習起到的積極作用。尤其是把行為習慣養成比較差的學生集中在一起,在十二三歲這個年紀,反作用可能更大一些。


4.過早的分班,一部分獨立自主能力比較弱的分到普通班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沒有了自信,很容易過早的對學習失去興趣,或者很自然地讓孩子們對自己有一個定位(差生、我不行),這將極大地限定孩子們的發展。

所以初一還是不要分班的好。


格超梅上


這個世界到處充滿著不公平,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接受,還要試著做一些反抗。——關注青衫李探花,共話教育短長。

1.學校為什麼要分快慢班?

高考是以考入清華北大等985、211大學作為考評依據,初中就以考入重點高中為考評依據。國家雖然三令五申禁止不準設快慢班,可是教育主管部門有考評目標在那兒,哪個校長、主任敢不在意?

每年教師節就是優秀學校、優秀校長、優秀教師“作秀”節,考差學校、校長的“表態”節,說是“表態”,其實就是檢討。我縣有一位初中校長因為中考成績優秀,立即榮譽加身,名利滾滾而來,被評為市縣“名校長”,每個月還有1200元的獎勵津貼。

這是學校開設“快慢班”的內在原因,也是學校無視教育主管部門不得開設快慢班禁令,敢冒天下大不韙的動力。對於開設快慢班,市縣教育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干預、不過問,也縱容了學校開設快慢班的行為。

2.學校開設快慢班對於學生有何影響?

其實,學校開設快慢班對於學生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進入所謂快班的學生因為壓力大而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媒體上報道很多中學生因為壓力太大不堪其重而選擇輕生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成績優秀的學生;進入慢班的學生會因為失去信心而早早產生放棄求學的念頭,這就是現在很多初中生畢業之後,幾如白丁的原因。

學校裡分設快慢班不僅對學生造成傷害,對於老師也是一種不尊重,對教師工作積極性也是一種打擊。我校曾經考得最好一次,恰恰是不分快慢班的那一屆,現在把學生分出各種層次的班級,不僅沒有提高教學成績,反而讓學校教學成績越來越尷尬。


感謝閱讀和關注,看完點贊,腰纏萬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