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攻克未知的“金鑰匙”—記我國著名流行病學家魏承毓

實踐是攻克未知的“金鑰匙”

——記我國著名流行病學家魏承毓

保健時報記者 董超


實踐是攻克未知的“金鑰匙”—記我國著名流行病學家魏承毓

魏承毓,我國著名流行病學家,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衛生力量薄弱,黨和政府針對危害人民最大的傳染病開展大規模群眾運動,而魏承毓在跟眾多傳染病打交道中,心血花費最多的就是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霍亂編號為“02”,是按規定必須實施“強制管理”的兩個“甲類傳染病”之一。

初秋的8月,天氣沒有一絲涼意,蟬鳴聲依舊此起彼伏。按照約定的時間,記者敲開了魏老家的門。

初見魏老,讓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眼中的果敢、臉上的堅毅,還有滿身的樸實。輕抬雙腳邁入家門,有種重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感覺。魏老的家非常簡樸,屋子的佈局還是當年分配給他時的樣子,傢俱也都是當年的流行款。

唯一能看出來與時俱進的,就是滿屋子的藏書,這些書籍除了有歷史珍貴材料還有最新的前沿科技。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我想,這就是老一輩學者對科學知識孜孜以求的常態吧。簡短的寒暄之後,魏老便開始講述他與霍亂的故事。

入行——“組織上安排我去哪我就去哪”

歷史總有很多相似的片段。和那個時代的很多人一樣,魏承毓“入行”從事流行病學也是聽組織安排的結果。

1947年,19歲的魏承毓離開家鄉甘肅甘谷縣,考入北京大學醫療系。新中國成立之初,傳染病防控事業十分緊迫,出於事業的需要,1954年畢業時,他毅然服從組織決定,調離內科,投入到並不熟悉的流行病學中,跟隨來華的蘇聯專家研究流行病學。兩年後,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專家離開後,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流行病學教研工作中。

1961年7月,廣東沿海多個地區發生霍亂,為防治疫情,穩定民心,原衛生部決定組織工作組深入現場指導防治事宜,魏承毓就是其中一員。

魏老說,新中國成立前的130年間,我國曾先後6次發生霍亂大流行。然而新中國成立後的12年間,國內沒有發生過霍亂疫情,相關防疫工作放鬆了警惕,甚至在當時的教科書上都找不到關於霍亂的介紹。所以,魏承毓只好在臨去廣東前,找到一些參考書查詢到了霍亂的臨床特點,根據所瞭解的一點知識就去了廣東開展消滅霍亂的工作。

面對未知的專業,未知的內容,魏承毓並未推辭,而是為了祖國防疫事業的需要,堅定地投入其中。

足跡——“凡是發生霍亂的地方我都去過”

在廣東防治霍亂時,魏承毓每天都穿梭在田野荷塘間進行調研。一個多月後,霍亂疫情蔓延到海南,他又去了海南。隨後,他陸續去了浙江、廣西、天津、新疆等地進行疫情調查與處理。“凡是發生霍亂的地方我都去過。”魏承毓說,除了青海和西藏當時沒有發生霍亂外,其他地區哪怕發生個別病例都去過。

那時候,魏承毓幾乎就成了原衛生部研究霍亂的專職人員,每年的5~10月,他都要隨時待命。原衛生部一個電話打來,他就要立刻趕往現場。

在魏承毓的記憶中,有兩次防治霍亂歷時最長。一次是1961年在海南,從8月開始一直到12月才回來;另一次是1964年在新疆巴楚縣,也是8月開始到12月結束。回到北京後就召開了全國霍亂彙報會,成立了霍亂專家委員會,指導全國的霍亂工作。

科研——“我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當時的防疫工作需要紮根基層,生活條件極其艱辛。魏承毓不懼條件的艱苦、資料的匱乏,總是深入疫情一線開展工作。“當時就是通過反覆的實踐、推敲,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魏承毓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時間考驗的理論才是正確的理論。就這樣,

魏承毓邊做邊學,最終使他對霍亂有了全面的認知,同時也對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至今,魏承毓始終參與國家有關霍亂防治策略與措施的制定,在推動刊物出版、組織學術交流及編寫指導全國防治工作《霍亂防治手冊》的每一版本中(1962~1999年),都發揮了積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所發表的涉及霍亂與其他腹瀉病的文章中,均以緊密結合實際為著眼點,如《我國霍亂傳染的流行近況和防治問題》《從拉丁美洲霍亂大流行分析我國對該病的防治研究》《我國霍亂傳染源“冰山現象”初探》《我國腹瀉病防治研究的現狀與前景》等,都是針對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並經實踐驗證後總結而成。

教學——“給學生講1小時課自己要有5小時準備”

在北京大學醫學部從教幾十年,魏承毓對教學的看重、對學生的牽掛從未隨歲月流逝而消褪一絲一毫。“給學生講1小時課,自己要有5小時準備。”這是魏承毓在一次學校組織的交流活動上,對年輕教師講的教學體會。他說細節決定成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此,當老師的一定要謹言慎行,敢於承認錯誤,虛心向學生學習,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我這一生總結起來有兩件事自己覺得可以聊以自慰,一是參加了新中國首次霍亂防治工作和流行病學調查,第二個就是教學。”從1954年起留校當助教,一直到退休,魏承毓都在用心地培養學生。他經常在講課的時候,把工作中實踐的經驗、體會穿插在課堂上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他感到自豪的一件事。

如今,魏承毓還有一個心願,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寫一本關於霍亂的回憶錄,裡面有幾十年來所總結的霍亂防治經驗,但更多的是教訓,書名他都已經想好了,就叫《新中國霍亂治理回憶錄》。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