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是什麼時候?種田真的不賺錢嗎?

靜怡勤反覆練


春耕時節,農諺說:春分秫秫秋分麥,過了三月三(農曆)倭瓜葫蘆土裡鑽。一般大田種植早春作物,蔬菜應在4月上旬以後。黃河流域過了穀雨才是無霜期,穀雨前出苗易遭凍害。穀雨前種,穀雨後出苗最好。

但現在很多大棚種植蔬菜,不分節氣,一年四季都能種。很多反季節蔬菜,價錢高,品質好,收入就多。投入也多,賺錢就多。但需要一定的技術。

現大田種莊稼,以河南中部為例,一年兩季,一麥一玉米。投入少賺錢也不多。風調雨順年景,除去投資,也就不足千元。種十畝地收入萬元,也不如出外打工兩個月的收入。

農民光靠種自己的一畝地,啥時候也富不起來,只能解決一家人的溫飽。


文長法wcf


一般是六月分耕種,我來算一算種田賺不賺錢,像我們那裡田小塊而且不平,平均一畝一塊田,那麼種一畝田首先打田請機器150,谷種三斤100,農藥各種100,肥料200,都最又請機器收150.大概就這麼多,一畝收成1200斤谷。平時自己的人工不算。大家算一算還賺什麼錢?


騎牛看月亮


我們國家地域廣闊,南北差異很大。所以春耕的季節各不相同。我們黑龍江屬於寒帶地區,一年只有一地作物,所以春耕只是在春天,5月份以後才開始播種。

我們這兒以大田為主,主要就是三大農作物,水稻,玉米,大豆。水稻需要早些動手。因為是育苗移栽,主要以插秧為主。

一般都是在3月份左右,開始扣棚育苗。苗期生長一個月左右,才能下地插秧。插完秧一般在5月份中旬到6月份之前。一般不差6月秧。

玉米一般在5月1日左右開始播種。這時地溫已經上來了。一般的農作物都開始播種了。一般5月15日左右就播種完畢了。

大豆比玉米稍晚一些,在5月10日左右開始播種。因為都是機械播種,播種時間都不長,就是幾天的活兒。

我們這種地的都是大戶,一般面積都在200~500畝之間。租地的成本,每垧地在6000~9000元之間。生產支出,大約跟租地成本相當。

所以我們這單產不高,效益也不算高。因為土地面積大,機械成本投資也大。像最近這兩年糧食價格較低,每垧地的收入,在1000~5000元左右。超過5000的就是最好的了。

像玉米黃豆,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基本上不賺錢。特殊年齡,特別豐收的除外。像今年基本上每垧地就掙1000元左右。

水稻也是如此,今年雨水頻繁,低溫刮照,水稻的產量都不高,一般每垧地6~7噸左右。有的賠錢,有的將將夠本,有的賺不多些。

因為現在不允許燒光,種植水稻的成本又加大了。稻草離田500元左右。有的秋天不能及時翻地,春天種地的時間就緊張了。地裡的稻草很費工。機械太貴,買不起,顧機器還不及時。這是個大難題。

所以只種大田作物,效益不是很好。如果種植些經濟作物,可能效益好些,但是也要看好市場行情。去年我們這種西瓜的都賠慘了,因為天天下雨。

總的來說,現在是市場經濟,不是說你豐收了就賺錢了。還要看準市場,才能獲得好的收益。看不準市場,那就只有賠錢了。

我是美印龍兵過師傅,說農村的事兒,嘮家常嗑兒,學習更多的農業知識,希望關注,歡迎留言討論








龍兵過


春耕時節是什麼時候種地,我們遼寧撫順春耕種地的時間是穀雨前三天。


今年穀雨是4月19號,那麼我們種地就是在16號左右

種田真的不掙錢嗎?我們一起來說說。

到底賺不賺錢,一直都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從承包責任制之後,種地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並讓他們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但為什麼現在卻一直吵著種地不賺錢呢?

種地不賺錢也就是近幾年的事,在2005年之前,我國的大部分農民還是在家種地的。就拿今年來說,玉米,大豆的價格確實很低,東三省,山東,河北,河南等產量大省的農民大量種植玉米,我們新賓這邊主要都是玉米和水稻。

因為價格上不去,一直在說種地不賺錢。人們常說,守著二畝三分地,作為農民,只要守著土地,肯定不至於吃不好穿不暖。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我國的物價漲了許多,糧食的價格沒有相同幅度的上漲,導致農民的收入相對減少,甚至沒有出門打工收入高。糧食的價格和其他不一樣,糧食是人類生存最基礎的物質條件,如果糧食的價格不受控制,任由市場調控,會影響社會的穩定,但是國家在調控糧食價格的同時,應該給農民相應的補貼,讓他們能從土地上看到希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使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那麼,種地到底賺不賺錢?我認為還是賺的,每到秋季,農民看著碩果累累的農作物,臉上是帶著笑容的,而不是愁容滿面。生產力每發展到一定階段,都要有相應的生產關係去適應。現在,我國的農業應該向規模化轉變,特別是平原地區,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了,這樣就會剩下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如果這些勞動力都守著二畝三分地,那平均下來,肯定是不賺錢的。土地讓一部分人去種,其他人可以開養殖場,飼料廠,食品廠等,把各個產業精細化,把農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既能解決就業問題,又能解決收入問題。

種地,只要不遇到到自然災害,永遠都是賺錢的,就看怎麼去看待這個問題了。需要農民,政府,市場共同來消除種地不賺錢的假象,讓老百姓更有積極性


巖子yz


你好,我是鉅野老陳頭,一個出生在六十年代的地道農村人,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可以結合我們老家的情況回答一下。我們老家在山東,在我們那裡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都是冬季種的,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冬小麥,春天種的作物不多,主要是棉花、春花生、春玉米、西瓜南瓜、茄子辣椒等蔬菜。我們那裡有俗話叫“驚蟄前後,種瓜種豆”,所以在我們老家華北地區,春耕一般是在驚蟄前後,也就是公曆的三月初左右,這個時候氣溫回升,地溫也開始回升,農作物開始生長,正是播種耕作的好時候。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溫差距比較大,所以南北方進入春耕的時間還不太一樣,南方暖和的早,所以進入春耕會早一些,通常是在公曆二月下旬就差不多了,而東北地區普遍寒冷,所以進入春耕會晚一些,一般要到公曆四月份才行。春耕時節會持續一到兩個月的時間不等。

第二個問題,種田是不是真的賺錢,這個問題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如果是純粹種糧食作物,現在糧價不高,基本賺不到什麼錢。按我家的情況來說,去年小麥一畝地能收1000斤左右,市價每斤1.1-1.2元,一畝地的收入在1100元-1200元之間。每畝地成本的話,機械犁地60元,種子50元,機器收割70元,化肥150元,農藥40元,機器播種20元,澆地100元,所有成本加起來490元,將近500元,還不算裡面的人工費用,我們家有八畝地,如果麥子全賣掉,不算人工,一共能掙5000塊左右。

另一季的玉米,去年被草地貪夜蛾吃得很厲害,按正常年份來算的話,一畝地能產1100斤,每斤8毛-9毛,每畝地收入在900-1000元之間。每畝地成本的話,種子50元,播種20元,澆地100元,化肥150元,農藥40元,收割90元,秸稈粉碎60元,所有成本加起來510元,全賣掉且不算人工的情況下,每畝地能收入400-500之間,我們家的八畝地收入在3000-4000左右。

一季小麥加上一季玉米,兩季作物加起來,能掙八九千塊錢,而一個壯勞力在外面打工,一個月差不多就能掙到。所以傳統的家庭式的種田現在掙不到什麼錢。

如果要掙到錢,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慮。第一個就是更換種植作物,種些經濟價值高的作物。原來我們那裡都種棉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那時候出去打工的少,掙得也不多,棉花就是我們當時主要的經濟來源。很多地方會種其他的經濟作物,比如甜菜、芝麻、花生、蔬菜水果、大蒜等等,甚至有些地方會種中藥材,這些經濟作物能賣出好價錢,很多農民在這個上面也掙到了錢。但是相應的,種這樣的作物花費的精力也是很大的。

另一個方面就是包地大規模的種。種一些方便用機器收割的作物,小麥、玉米這些都可以,一畝地的產出少,而很多畝地加起來就多了。比如我包100畝地,那麼按上面的方式計算的話,一年可以掙10萬塊,刨去租地成本,每畝地500左右,可以剩下5萬左右,再多包些就可以掙得更多。而且如果長期包地的話,有些人會有自己的農機設備,就不用再僱傭別人的機器來耕作了,更加降低了種地的成本,單畝地的產出會更高。這樣也是可以賺到錢的。

以上就是鉅野老陳頭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鉅野老陳頭


各地區春耕時間需要根據實際的氣溫來決定,由江南(3月上旬)向北依次往後順延至5月。越往北春耕時節越晚。具體來看:

1、華北地區:一般是在3月上旬到4月之間。

2、東北地區:春耕的普遍時間在4月末和5月初進行。

3、南方地區:如江南氣溫回升快,每年的3月上旬來說春耕,大多是在2月下旬左右的時候開始春耕。

4、東北地區:東北地區春耕的普遍時間應該在4月末和5月初進行。

春耕習俗:立春過後,春耕即將開始,在中國一些地區一直傳承著試犁的習俗,但由於各地環境和自然條件的不同,寓意春耕生產傳統習俗的方式和時間也有所不同。

農村賺錢方式很多,例如豆製品加工、蔬菜、中藥材等項目。

1、豆製品加工廠

豆製品是人們每天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豆腐坊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投資3萬元,租一間30平米的門面房,購置相應的設備。要求原料衛生,製作環境好,實行陽光操作

2、小醃菜加工廠

據市場調查,用食鹽、糖、醋醃製的黃瓜、豆角、大蒜、蘿蔔、辣椒等小菜,一直走俏大中城市和鄉村市場。如能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辦個小菜醃製加工,一樣能致富奔小康。

3、米麵加工廠

現在有些地方的農民存在著磨米磨面難的問題。有專長的農民可以開辦個米麵加工,既能方便當地農民,又能利用冬春農閒致富。

4、農村快遞代收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電商時代也開始進軍農村地區,在農村建立一個快遞代收點,幫農村朋友購買東西,還能賺錢一定的快遞費。


華陽愛生活


你好,我是農夫阿極,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春耕時節是什麼時候?這就要根據氣候條件來判斷了,各地氣溫差異不同。我們這裡都在3月中旬左右,開始耕地播種水稻苗,到4月初犁田插秧。有的氣候條件好的地方,在2月中旬就開始播秧苗了,到3月初就開始犁田插秧。所以各地氣溫有所差異,結合實際出發。氣溫達到暖和了,溫度平穩18度以上,就可以了。

種田到底賺不賺錢?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反正不餓死人,一日三餐不愁吃。如果想有更大的收入,更大的發展,就靠你的辛勞付出才有回報了。其實種田也可以賺到錢的,承包上一百或幾百畝田地。到豐收時候,每畝賺純利潤500元計算,十畝5000元,百畝50000元。還是有點賺到的,只不過賺到的是幸苦錢。相比在外務工自由多了。想在農村發展,單單依靠種田還是不行的,要多元化,多搞點種養殖,項目多了,收益就相當不錯了。比如我們村來說,也有很多人沒有外出務工,在家裡搞起了種養殖,他們的年收入50萬以上,比我們在外拿死工資強了很多,又不受老闆的氣。所以說想種田賺錢,還是要多搞點項目,這樣的收益才有所增加。

好了,這個問題就分享到這裡。





農夫阿極


春耕指的清明前後時間。因為在這期間氣溫逐漸在變曖上升,自然界的各種植物也從新長出了新根、發出了新苗。然而,田土中需要種植的農作物,也正是育苗和種植的好時候。

另外,種田賺不賺錢,首先不能一概而論。因為種田有不賺錢的,也有賺錢的,關鍵要看種植什麼農作物。例如,種植稻穀,現在存本高,稻穀出售價格又不好,一般當年新稻穀收購價最高也就是1.5元1市斤,一畝田種植好了也只能收穫1400斤幹稻穀,一季種植水稻下來毛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錢,其中還要除去各種存本費用,算下來就肯定沒有什麼錢賺。

但是,如果改種其它經濟作物還是有錢賺的。比如種植辣椒,一畝田種植好了也可以收穫300多斤幹辣椒,按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這裡的辣椒收購價每市斤12元至15元計算,一畝田一季隨便也可以收穫3000多元錢。而且種植辣椒是乾田,比種水稻好管理、又方便操作,各種存本費和種稻谷相比也差不多,所以,賺錢方面自然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隨緣69355


一句話:要賣得好。當我們大喊不賺錢的時分,外地農民高價承包那些成片的土地,不賺錢誰會來承包!

怎樣才能賣個好價錢呢!

直接賣菜給小區市民或門店,電商賣水果,農家樂。組團籤批發市場。


開源節流:

1 以經營收入為目的,綠色安全農產品賣個好價錢,可以自己和菜販,門市點對點溝通。同時使用新技術節,水節藥節肥節電節油技術,降低農業生產資料

2 拓寬農業增收新渠道,把農業多功能價值發掘出來,包括培育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創意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還有農民工返鄉創業。


三農村龍哥


你好我是鄉村阿仔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春耕在農村多是每年立春左右,關於在農村種田種田賺不賺錢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對此我的觀點如下:

一,田地的屬性,要知道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南北橫跨數千裡一個季節各地的溫度氣候各不相同再加上每個地方的地勢千差萬異,比如北方東北三省陽春二月時還是寒風刺骨而在海南廣深一代確是百花盛開,氣候的不同導致各個地方的農作物也不盡相同。北方多是以小麥玉米大豆等旱作物為主而南方多是水稻為主,而各個農作物的市場價格也有較大的浮動。再者不同的地勢環境也造就了農作物的產量,丘陵地區的農田由於機械化不便所以只能以傳統方式農耕。這種農田耕種的農作物產量自然是比不上平原機械化生產的田地。

二,作物品種價格差異,除了缺少規模化意外農作物的價格差異也是決定收益的因素。在農村很多人不種田而多是選擇外出打工也多是因為糧食價格不高一年下來刨去開支手裡也落不下多少也許還不入在城市裡一個月打工收入。所以選對農作物也是很關鍵的比如有的農村承包幾十畝改種中藥等價格較高的經濟作物當然前提是得提前瞭解該品種的市場效益和種植技術。

總得來說現在種田對於農民來說多數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至於想通過種田得到高收益還是要增加田地規模和選好經濟作物;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