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悠悠鄉村路


舊時中國農民除了種地以外,偶而還會到山中打打獵,水中捕捕魚,目的是為了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過去農民家裡很窮很苦,一個月能夠有一次肉吃就不錯了,而肉的來源就是山中的野獸。

在農村,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俗語,叫“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很多人不理解,現成的肉和魚不撿,難道這些農民傻麼。不是這樣的,山中不撿肉,水中不撿魚是經驗之談,如果不聽的話,搞不好自己會把小命丟掉的。山裡面怎麼會出現肉呢?當然是死了的動物的肉,這種肉是吃不得的。

如果你走到山裡面,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死動物,死去的兔子、山雞、野豬等等,這些動物的屍體就躺在那裡,有些看上去還是比較好的,沒有腐敗。但是你千萬不能去撿,更不能帶回家裡去吃,因為你不知道這些動物究竟是怎麼死的。

它們有可能是動物之間相互撕咬而死的,也有可能是病死的,更有可能是被其他獵人打死的。不管哪種死法,在沒有明確之前,肉是不能撿的。這裡面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動物得傳染病而死,一旦病毒被吃到人肚子裡,就會迅速擴散。

為什麼舊時中國農村特別容易發生瘟疫,原因就在這裡,總有人捨不得山上死去的動物,總認為拿回來洗洗乾淨,放在鍋裡煮爛了,什麼病毒都沒有了。殊不知,有些傳染病病毒的生存能力很強,在七八十度的高溫下,依然能夠存活。

更不用說,有些病毒在人剛剛觸碰動物屍體時,就已經被傳播到人體上了。所以經過數百年的經驗總結,農村人終於明白了山上不撿肉原來是有道理的,不要因為貪嘴而枉送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想吃肉,就去打活物,親眼看見活的動物被自己打死,至少在肉的安全性上可以有保證。水中不撿魚其實是一樣的道理,這裡的魚一般是指水中的死魚,山洪暴發的時候,人們往往能夠看到從上游衝下來的河水中夾帶著許多死魚。

有些死魚看上去樣子還不錯,於是就撿回來煮了給家人吃,這是最危險的事。事實證明,魚死了五個小後以後,內部就會腐敗變質,產生各種毒素,而外部依舊。有些貪嘴的人不明情況,拿來就吃,結果枉送性命。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在過去是金石良言,在今天同樣有作用。如今環境質量並不好,特別是各種化工企業的存在,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和廢渣。雖然其中大部分都作了無害化處理,但是肯定還有一部分未經處理的流到了外面。

人當然會萬分小心,但是動物則不會那麼聰明,所以如果你在野外發現了莫名其妙死亡的動物屍體,千萬不要輕易觸碰,更不要動吃的念頭,搞不好這些動物屍體內就有病毒。病毒一旦傳播開來,立刻就會成為燎原之勢,極難控制。報告給相關部門,讓相關部門的野生動物保護專家來處理,才是上上之策。


小小嬴政


“爺爺,爺爺你看,好大的魚啊!”當我提著魚還沒走到院子大門時,就對裡屋的爺爺大聲喊道。爺爺走出屋子,笑盈盈地向我走來,邊走邊誇:“哦?我的孫子好厲害,抓到這麼大一條魚啊?”我得意洋洋的樣子,像立了大功似的,趕緊給爺爺說道:“爺爺,水庫死了好多魚,我撿了這條最大的!”



這時,爺爺走到我跟前,蹲下身子,撫著我的頭說道:“好孩子,趕緊把魚扔掉!”我不解地問道:“為什麼?”爺爺站起身,往屋裡走去,邊走邊說:“你扔到茅廁裡,扔了進屋我給你說道理!”沒辦法,在我們家裡,爺爺的話像聖旨一樣,每個人都得聽,我只能扔掉了。然後,我滿腹疑惑地進屋問爺爺:“爺爺,那麼大一條魚扔了好可惜呀,為什麼要扔掉啊?”



“乖孫子,你坐下,我馬上給你講!”於是我乖乖地坐在爺爺旁邊。爺爺對我說道:“有句俗話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搖了搖頭,表示不理解。這時爺爺給我講述道,無緣無故,水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死魚?魚不可能自己想不開死去啊,一定是被別人下藥了,對不?藥能毒死那麼大的那麼多的魚,對人會不會有毒?當然有毒啊,所以人是不能吃的。這時,爺爺加重語氣說:“水中不撿魚,今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去撿啊!”我默默地點了點頭。



但我意猶未盡,接著又問爺爺:“山上不撿肉,又是什麼意思呢?”爺爺說:“咱們家吃過野雞吧?吃過野兔吧?但那都是你爸爸用槍打的,拿回家來都是活的對不?”我點了點頭,爺爺接著說:“如果你上山放牛,看見有死的野雞、野兔,千萬不要撿回來,因為它們自己死了,要麼被人下藥了,要麼就是自己生病死的,人都是不能吃的,知道嗎?”



這個故事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但我至今記憶猶新。今天看見這個問題,忽然想到小時候的這個故事,正好與這個問題切合,於是我講出來與大家分享。細細想來,爺爺的話蠻有道理的,在後來的三十多年裡,我再也沒有撿過死魚、死野兔、死野雞什麼的,一方面是擔心藥害,另一方面是擔心病害,再有就是擔心腐爛肉壞變了質。總之一句話:“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是有道理的,記住它,沒錯的!


貴州山妹妹


這個農村俗語,還真的挺貼切的,記得上學的時候,放暑假回農村老家,在下火車的路上,就在大雪地裡,有一個死的兔子,我這很興奮呢!撿到一個兔子,我想這兔子,肯定是冬天凍死的,揀回去給我大爺他們吃一頓,也是一頓美餐,我拿到凍僵的兔子,就到我大爺家去了,兔子往地上一放,我大爺尋思我買的兔子呢,我跟他說了實話,他說這兔子是不能吃的,都是有病死亡的,人吃了會有害處的。

我大爺給我講一個段農村的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的道理,為什麼說山上不撿肉呢?就說這野兔子的來源吧,雖然死的雪地裡,但兔子有一個天性,它是不怕冷的,因為兔子每年在快到冬天的時候,給自己換上厚厚的毛,這種兔子毛能抗住任何風雪的,這就排除是兔子被凍死的可能。也不能是獵人打死的,要是獵人打死的,獵人早就撿走了。有一種可能就是吃了什麼毒藥,或者是兔子,生了什麼重病而死亡的,這種兔子是不能吃的,就是在飢餓的人,也不能拿自己生命開玩笑。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個也真的有道理,這也是在農村老家遇到的,因為那個時候農村老家有水庫,沒啥事兒的時候到水庫邊兒去玩兒,看到水庫邊兒上有很多死魚,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都很小,在水庫裡發現死魚,是很興奮的,心裡想終於有魚吃了,因為在那個年代,如果吃上一頓魚,那感覺是富裕生活,我們是興高采烈地撿河裡的魚,我也撿三條魚,我們把魚拿回我大爺家,我大爺告訴我。水裡的死魚,不能吃的,因為魚是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如果是別人下藥死的,或者是自己生病死的,人吃了會得病的。

農村的俗語,“山上撿肉,水中撿魚”,還是真有道理的,通過以上這兩件事情,我都記住了,我從來不在路上撿,任何小動物的屍體,以免會傷到自己的家人,也傷到自己。也不隨便撿水裡的死魚,因為我懂得其中的道理,這樣也是對自己負責任,也能對得起自己的家人,這個俗語應該傳揚下去,使更多的人能受到益處。


三農剛子


農村俗語“山中不撿肉,水中不撿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我覺的這句俗語非常有道理。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對來歷不明的食物,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戒才好,否則將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危險。

首先,咱們說一下“山中不撿肉”的道理何在?


在久遠的過去,山上常有野生動物出沒,人們有時上山時,會發現有死的動物屍體,對於生活貧困的人來說,就有可能撿回家去,拾掇拾掇好好的美餐一頓,說不定心裡還認為,這是上天賜予自己的禮物呢。

可是如果有豐富生活經驗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寧肯忍飢挨餓,也斷然不會吃這到嘴邊的肉食。因為這動物死因不明,假如被人毒死,或者因病而亡,其肉毫無疑問已被汙染,貿然食用難免會遭受無妄之災。


由此推而廣之,不僅山上的肉不能撿起來吃,就是時下的人們,生活中遇到來歷不明的食物,也最好別吃,畢竟病從口入不是一句虛言。

可見,只有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才能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才能避免因誤食有毒食品而喪命的悲劇。

去年2月,南非約翰內斯堡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慘劇。有位生活在貧民窟裡的年輕母親,由於過於飢餓,給她的四個孩子分吃了一塊撿來的熟牛肉,卻不料牛肉中含有劇毒,導致其中兩個幼小的孩子中毒身亡。


這位痛失孩子的母親,悲痛欲絕,她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塊兒撿來的熟牛肉,竟然奪走了她兩個孩子的生命。我們在譴責資本主義貧富嚴重分化的同時,也為這位母親的疏忽大意而嘆息不已。

雖說,當地警方已經開始調查此案,但是目前還不清楚牛肉中含有哪種毒藥。可即使查清了毒牛肉的來源,也無法挽回兩個幼小的生命啊!

因此,飲食衛生安全大如天,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就在你我的身邊存在著。

接下來,咱們再說說“水中不撿魚”的道理有哪些?


魚肉也是人們喜愛的食材。我們在集市上買魚,一般來說,也是會選擇活魚購買,這樣的魚不僅新鮮,營養也豐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魚肉品質健康,可以放心食用。

如果你在水裡看到死魚,又不知死因是什麼,這樣的魚是不能隨便撿來吃的,因為這種魚很有可能是病死的,或者這片水域已經受到了嚴重汙染,魚兒是被毒死的。

所以,吃這種魚肉極有可能感染病毒,健康也會受到傷害。


尤其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汙染環境的事件時有發生,生態環境保護迫在眉睫。前不久,南方某地就發生了一起因水質汙染,而導致20多位水產養殖戶血本無歸的死魚事件。

為了查清魚塘為什麼突然大面積死亡!以及河道里水質是否真的存在汙染?環保部門沿水源往上排查,發現上游來水的幾條的河流都有大量的野生死魚漂浮,養殖戶的魚塘水體已經遭到嚴重的汙染。


根據進一步調查,水質汙染的源頭來自上游多家以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裝飾布染色、印花加工等生產項目的紡織企業,其生產汙水的排口處,聞到了很刺鼻的味道,跟死魚的地方的味道是一樣的。

通過這一事件,我們對“水中不撿魚”的說法兒,應該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水體汙染嚴重超標,魚兒無法存活死亡,這種魚肉是絕對不能食用的。

由此可見,“山中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句農村俗語說得很對,一點也不過時,值得我們在生活中加以借鑑和重視。你說對嗎?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這句“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農村俗語,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這句話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山上的野味兒和水裡的魚,不要輕易去撿回來,否則,很有可能引來禍端。

山上的肉是指動物的屍體,大到野豬、野狗,小到野雞、野兔等。這些野物有很多都是不明原因死亡,比如瘟病,老死,誤食有毒有害物質、被外界傷害,受傷感染而死。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有些屍體甚至已經腐爛變質。試想一下,如果食用了這些食物,肯定會對人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有些病毒細菌即使在高溫下,也不容易完全滅失,甚至可以潛伏在人體細胞中數年之久。伺機而動,危害身體健康。老祖宗告誡我們,不要貪圖小便宜,隨便撿失山上不明死因真相的野物屍體,回來打牙祭。

是藥三分毒,水中的魚死亡,大部分都是缺氧導致,也有一部分,是因為水中含有不利於魚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汙染的魚死亡。缺氧死亡的魚,是可以吃的。因為水質汙染嚴重死亡的魚,也是不能吃的。



農藥化肥殘留汙染了魚塘,特別是有些烈性農藥,比如敵敵畏,百草枯等這些藥物,進入到人體後,對人體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能在短時間內讓人死亡。因此對於不明真相的水中魚屍體,也不要撿回來吃。



醫學上對不能治癒的病理,統稱為癌症。病從口入,也表明了人選擇食物的重要性。有些癌症患者是不是以前有過食用“山上撿的肉,水中撿的魚”呢?也無從知曉。


鄉村生活健康大綱


“山不撿肉,水不撿魚”這句俗語,提醒人們不要吃存在安全隱患的食物。臨近春節,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村裡流傳,舊社會,因為撿拾的肉吃,出過事,人們比較忌諱。再說現在人們日子紅紅火火,更沒有必要撿肉吃。這句老話,我認為現在,現實意義是提醒人們不要“撿”小便宜,畢竟:“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少見多怪”。


我村子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幾百畝面積的水庫,水庫依山而建,野生動物和魚比較豐富。記得很早以前,有次去釣魚,順著大堤遛狗的時候,見到一隻快死的“鴨”子,仔細一看是野水鴨,腹部受傷,我看著像是被水庫裡面的大型鯰魚給襲擊了。就把這隻半死的鴨子撿了回去,做了一頓啤酒鴨,味道鮮美,棒極了,也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不過後來釣魚的時候,撿過一條非常大的死3魚,按理說水庫的魚不會被藥死,病死的也不像,結果弄回去,燉一鍋湯沒法吃,又腥又苦看。原來魚死以後,漂浮起來的時候,體內和肉質已經變質了,產生各種細菌變化,才比較容易漂浮起來。判斷新鮮程度比較困難,再說病死的、藥死的等原因,還是不吃的好。當然了,如果魚塘翻塘缺氧,夏天當天死的魚問題不大,可以加工食用,問題不大。


我們當地人,曾經有不少人,在水庫邊撿拾過一些“肉”,通常人們吃了也沒事。不過需要會判斷比“肉”的安全性。比如說肉變質沒有?或者說是受傷死的動物?如果判斷肉已經不新鮮,變質了,或者說是被農藥害死的動物,或者是生病死的動物是千萬不要食用。有經驗的當地人會判斷,比如說病死的動物會非常瘦弱,毒死的動物會口吐白沫,肉變質的動物有氣味等。這些需要一些經驗的積累,不是說隨便就能夠判斷出撿到的肉能不吃。現在,雞當天不明原因死了,都被掩埋,沒人去吃了,要是以前,肯定會被主家“享用”了。


我聽村裡老人說,舊社會,人們生活條件比較差,窮苦老百姓吃不飽,會撿拾到一些死貓爛狗,也去吃,結果吃壞過人,生病很嚴重。而且有些動物疾病,還會傳染給村裡的家禽家畜,所以,才會形成:“山不撿肉,水不撿魚”的俗語。事實上,現在沒有人去撿拾這些“死貓爛狗”吃了。不過,撿“小便宜”的人自古有之,過年了,提醒一下人們,不要吃來歷不明的肉,在生活各個方面,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冀豫耕耘


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世界上沒有輕易就能得到的東西,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必然存在問題。“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句話也正是告誡給人們一個莫貪小便宜的道理,是農村人長期生活經驗的結晶,對我們農村日常生活、以及人們行為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1)山上不撿肉。

多年來,山上的野味一直都是人們追求的美味,尤其山上的野雞、野兔、野豬等等肉類動物,不僅口感有勁道,而且紅肉多,口感極佳,屬於非常難得的美味,所以一直以來山上的野味價格都很貴。也正是因為人們的行為,導致這些野生動物大量減少,紛紛淪為國家級保護動物。

正是因為山上野味難得,所以一些人上山見到躺在地上的小動物,便想要撿回家去吃掉或者賣掉。有些人見到山上躺著的小動物,也會不自覺的想,要是爛在地上或者被其他動物吃掉豈不可惜。我想說的是,這些想法非常危險,

比如在每年的冬去春來的初春時節,以及夏去秋來的初秋時節,氣候變化最頻繁,也是小動物最容易生病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在山上見到因生病死去的野豬、野雞、野兔等等。這樣的“肉”你撿回去吃掉,極有可能面臨染病風險。而且對於國家級保護動物也是不允許食用的,還有可能面臨法律責任。

如果這些小動物是因吃了有毒或者受汙染的食物而躺在地上不動的,那麼它自身本就已經被汙染,對人類不利。

不管出於那種情況,“山上能夠撿到的肉”都是很難有安全保障,並且你也不清楚這些“肉”為什麼會死去,所以“山上的肉”千萬不能撿。

(2)水中不撿魚。

這個就更容易理解了,正常的魚兒總是歡快的在水裡游來游去,人若想撿顯然沒那麼容易,即便用釣魚的方式,也需要精心準備釣餌和付出耐心,魚兒斷然不會主動送上門,讓你不費吹灰之力而撿到的。

往往水中的魚能夠撿到,無非就是死去的魚,或者因生病行動緩慢的魚兒,這些魚如果人誤食,必然對身體沒什麼好處,嚴重的甚至危機生病。

我們都知道,現在人類對生態的過度使用,導致河流、湖泊、溼地、池塘等等水源地受到汙染,有時候汙染嚴重的地區就容易出現魚兒死去的現象,這些魚確實可以輕易撿到。還有有些心懷不軌的人會在某些水域投毒,導致魚兒中毒死去。這些容易撿到的魚,都是對人體非常不利的。

回到開頭那句話,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從來沒有什麼是可以輕易獲得的,能夠輕易獲得的事物必有蹊蹺。所以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句話中,我們能夠得出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李阿冰


這是一道明顯的警示題。食肉動物,都是住紮在山林裡,山林出現了死的野生動物,久久沒有任何動物去吃它,那肯定是有毒的,或被細菌感染,這都是不能食用的。這些被棄的東西,一但發現,不但不能食用,並要求立即深埋,或點火燒點。從上游漂流下來的死魚,往往都是一條,兩條,甚至是滿河的死魚。有經驗的下游人們,是不會撿來食用的。魚為什麼會死,肯定是魚服了毒藥,或者魚內發生了瘟疫,魚自己都活不成了,人撿回來食用,照樣會發毛病致死的。禍從嘴出,病從口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流淚][流淚][靈光一閃]



偉134682046


你好!我是楚鄉農,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農民從生活中體驗出來的,基本上都是經過驗證或實踐過的,就像問題中提到到“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肯定都是有它的道理!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句俗語;

山中不撿肉

因為平時在我們農村的山林中,動物生態之間都有一種相互平衡的關係。如果是一般正常情況下,那些動物是不會發生死亡的,即使是有死亡的現象,那些都是其他一些相剋動物之間打鬥造成的。那些打鬥死亡的動物基本上都會被利害動物吃光掉,即使是剩下的那些肉被發現的時候也會有一段時間了,那樣的肉質肯定會有細菌感染。所以即使在山中看到這樣的肉,我們也不能去撿!



水中不撿魚

我們都知道一般我們養魚的池塘,只要不發生中毒、缺氧現象或者翻池,基本上魚塘裡的水產類是不會發生死亡現象。我們經常去釣魚的話就會發現,好的池水魚兒養的很好,只要是不發生中毒或者是缺氧翻池,魚類是不會死亡的,一池水魚只要不捕撈起來一直都會長。所以一旦我們發現魚塘邊上死魚死蝦,那麼肯定也是發生了不正常現象,這種中毒後的魚蝦我們肯定是不能要了!

以上文中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當還請留言評論指出改正。我是楚鄉農,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楚鄉農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句農村俗語通俗易懂,意思就是人們不要撿山上那些死去的動物吃肉,也不要在水裡撿死魚和病魚吃。

但更深層次的意義卻不止這些。告訴人們,面對誘惑一定要理智,不能因為貪小便宜而吃大虧。



為什麼這麼說,相信大家也能知曉其中的原因。死去的動物,那大多數應該是病死的,體內不可避免地含有細菌和病毒,人吃了有可能會傳染,輕則生病,重則還有可能喪命。甚至於因為吃了野生動物還會沾上官司,讓你後患無窮。水中的魚如果你能撿的到,那不是病魚就是死魚,體內同樣會不可避免地含有致病細菌和病毒,或者是被毒死的魚,那麻煩就更大了。

“上山不撿肉,水裡不撿魚”,說起來容易,聽起來明白,但要真正做得到卻考驗著人的知識和定力。

老百姓說,“飯在口頭,錢在手頭”,想要做到不吃,想要做到不花,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兒。同樣,如果你走路就碰到了一隻死兔子,死雞甚至是一頭死豬,或者坐在河邊就飄過來了一條魚,那可能第一時間你想到的是有一頓美味要享受了,特別是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甚至於會想到這是不是天降橫財,可以賣肉賺錢了?!

這樣的時刻,才是考驗你定力的時候。挺住,別貪小便宜吃大虧!這就是這句俗語要告訴你的最大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