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疆域圖

後宮向來是宮廷女性追逐權力與地位的名利場,也是她們施展才華和智慧的“戰場”。這其中的后妃雖不乏奪位爭寵之輩,但也不乏足智多謀、有雄才大略的巾幗英傑。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楊玉環

不過,楊氏家族的富貴榮華如一場春夢,隨著楊貴妃的死而煙消雲散。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代世界形勢圖

姊妹弟兄皆裂土:楊玉環一人得寵,楊氏家族“雞犬升天”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時期形勢圖(741年)

楊玉環入宮的前期,是她一生中最為春風得意的時期。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楊玉環

公元746年唐朝首都長安街頭爭誦一首民歌:“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公元735年唐朝地圖【唐】

這首民歌與自居易《長恨歌》中的“姊妹弟兄皆裂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有異曲同工之妙,說的都是楊貴妃得皇帝之寵,而替楊姓家族帶來了種種好處。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地圖668年

這些好處包括:

01追封已經故世的楊玄琰(楊玉環之父)為太尉、齊國公,母為涼國夫人。

02封楊玉環的叔父楊玄珪為光祿卿,同一祖父的堂兄楊銛為鴻臚卿、楊琦為侍御史,族兄楊釗為金吾兵曹參軍。

03封楊玉環的大姊為韓國夫人、三姊為虢國夫人、八姊為秦國夫人,此排序系連兄弟都算在內,實際上楊玉環一共只有姊妹4人。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女性

唐玄宗賞賜給楊氏家族的這些好處中,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有兩點: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玄宗是有唐代國勢衰弱的轉捩點。後世史學家常發表言論感嘆大唐盛世是瞬間的沒落。

一是曾將楊玉環撫養長大,對她有撫育之恩的原河南府士曹參軍楊玄沒有享受到加官晉爵的殊榮。楊玄珪則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這兩個人又曾同在《舊唐書・后妃傳》出現,應該不是同一人。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大唐

再者,就是被封為金吾兵曹參軍的楊釗。楊釗這個名字看起來很陌生,但若提起他的另外一個名字楊國忠,想必瞭解唐代歷史的人都很熟悉。楊釗就是楊國忠,楊國忠是楊釗發跡之後的名字。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

為什麼要改名?其實,楊釗這個人天性兩面三刀,不光他的名字是後改的,甚至連他的姓也是後改的。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地圖

楊釗不姓楊,原本姓張,乃是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的兒子。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82歲那年,宰相張柬之率領文武群臣入內宮殺死了武則天的內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張易之的妻子改嫁楊家,張釗隨母親到了楊家,由姓張改姓楊。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疆域圖

在楊貴妃玉環的家族中,除了韓國、虢國、秦國三夫人以外,受皇帝長寵不衰的就是這個由姓張改姓楊的楊釗楊國忠了,這真是一件說不清所以然的事。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楊玉環嫁給唐玄宗時,唐玄宗60歲,楊玉環才26歲。

與楊玉環同時代的<strong>大詩人杜甫有詩記敘楊玉環的姊妹兄弟們的權勢和威福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揚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疆域變遷圖

這首詩是紀實性描寫,意在言外地告訴了一個事實:<strong>楊家的幾個主要成員因為得到皇帝的寵幸,無論做了什麼,哪怕是楊國忠與虢國夫人私通也無人敢管。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虢國夫人

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據《舊唐書・后妃傳》中記載:

“玄宗每年十月幸華清宮,國忠姊妹五家扈從,每家為一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照映如百花之煥發,遺鈿墜舄,瑟瑟珠翠,燦爛芳馥於路,而國忠私於虢國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聯鑣方駕,不施帷幔。”

楊氏家族私生活的不檢點,一點也沒有引起皇上的不快,因為皇上本身也不乾淨——常常吃著碗裡的,望著盆裡的,想著鍋裡的。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首都長安

到了後來,楊氏家族所享受到的種種待遇更是別人想也不敢想的。光韓國、秦國、虢國三夫人每年的脂粉之資就無法計算;韓、秦、虢三府堪比皇宮,建一間廳堂,動輒耗資以千萬計,而且常常是建了拆,拆了重建;李氏家族的龍子龍孫談婚論嫁都要仰仗韓國、虢國、秦國三夫人的介紹,並且得先送她們一大筆銀子,她們才去請旨。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長安城及周邊

十二年間兩被遣:楊玉環12年貴妃生涯中兩次被遣送出宮,跟1個女人和2個男人有關!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玄宗與楊玉環

在人世間所有的愛情中,帝王的愛情——倘若他們也有愛情的話——是最最靠不住的。對於一個女人,帝王愛之可以加封她的孃家,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當恨之、厭之時,則又可能將其打入冷宮,遣回家中,甚或加禍滿門。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

有很多人都熟悉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這一段: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長恨歌

許多人讀過唐玄宗李隆基、楊貴妃玉環的愛情故事《梧桐雨》《長生殿》。這些相信帝王有始終如一愛情的人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天生情種的唐玄宗李隆基,並不是他們想像中的用情專一的人——他對楊玉環的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欲而不是情,至少是欲大於情的。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城市示意圖

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楊玉環在短短的12年貴妃生涯中會兩次被遣送出宮,也更無法理解為什麼當“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之時,幾個軍士的鼓譟,就令“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心上人“宛轉蛾眉馬前死”,而玄宗皇帝本人卻隱忍獨生。

那麼,楊玉環是怎樣兩次被遣的?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7世紀唐朝與西方

第一次被遣是在唐玄宗天寶五年七月。此次被遣,《舊唐書・后妃傳》記載的十分簡單:<strong>“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土歷代州郡沿革地圖—秦三十六郡並越四郡

被遣送回家的原因是“以微”。“以微”指的是什麼?《舊唐書》上沒有說,但《新唐書》和其他唐代歷史典籍有記載,楊玉環的此次失寵與玄宗皇帝的另外一個女人有關。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梅妃

這個女人就是梅妃。梅妃本不姓梅,而是姓江,名採蘋,系福建莆田人氏。她是開元年間進宮,比楊玉環早,是高力士“使閩”時發現,並由高力士本人親自把她帶回宮中。因此,在楊玉環未進宮時,江采蘋還是大受寵幸的。江采蘋“梅妃”之名的由來,據記載是“上(李隆基)以其性喜梅,故曰梅妃”。等到楊貴妃擅寵之後,梅妃被迫遷到上陽宮中。上陽宮雖也在唐朝皇宮之內,但歷來都是后妃情場上失意者的住所。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海陸交通圖

白居易還有一首《後宮詞》說的是住在上陽宮中失意人的苦澀:

“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長安

另一同時代人張祜有首《贈內人》則寫出了上陽宮中失意人閒居的寂寥: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上陽宮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天寶五年七月初三日,四月剛被玄宗封為昭信王的奚王娑固遣專使向唐玄宗獻上一斛(舊時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為十鬥)珍珠。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長安城平面圖

玄宗皇帝命人將這斛珍珠封好,送到上陽宮中,賞賜給已久不通音訊的梅妃江采蘋。

江采蘋也是個很有個性的女子,她要的是寵愛過她的丈夫,而不是金銀財寶。因此,收到一斛珍珠後,她連拆都沒拆,原封不動地退回,並且附了一首情真意切的七言詩: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玄宗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汙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長安

玄宗皇帝看了梅妃的詩,很是感動,遂於七月初四夜駕幸上陽宮重尋舊夢。

但是翌日晨間楊貴妃來到了上陽宮大鬧,這次唐玄宗動了真格了,立即命人將楊玉環遣送回家。其時,因楊玉環父母早已亡故,叔父又不在身邊,所以就將她送回其再從兄楊銛的府邸。

這是楊玉環第一次被遣送“回孃家”的前因後果。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

楊玉環第二次被遣是在天寶九年。《舊唐書・后妃傳》對楊玉環的此次被遣所記仍十分簡略:<strong>“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通過其他史料發現,楊玉環此次被遣和一個男人有關。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明皇親授汝陽羯鼓圖

這個男人也姓李,名璡,爵封汝陽王,是玄宗皇帝的大哥宋王李成器的兒子,亦即李隆基之侄。

史料記載,李璡很有音樂天賦。天寶九年2月,為了慶賀唐軍破羯師,玄宗大宴親王——主要是子侄輩。席間,擅長吹笛的汝陽王李璡站起來為李隆基和楊玉環吹奏了一套樂曲,給人以一種“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感覺,對音樂也很擅長的楊玉環聽了也十分激動。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樂示意圖

歡宴結束以後,不知是出於疏忽,還是別的原因,李璡竟沒有把用來演奏的那支長笛帶走。

出於好奇,楊玉環拿起那支笛子也按宮、商、角、徵、羽來吹,左右太監、宮女不明所以,紛紛叫好。玄宗皇帝不由醋性大發,連連擺手,示意貴妃停止演奏。正在興頭上的楊玉環卻一直堅持把一曲樂章全部吹完,方才放下笛子,令唐玄宗十分氣憤。

這時,玄宗想起一件發生於不久以前的事,這件事和安祿山有關。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安祿山

安祿山,在我國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唐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胡人,初名軋犖山,本姓康,因隨母改嫁突厥人安延偃,方改姓安,名祿山。據說他通九番語言,驍勇善戰,系當時唐朝北部重鎮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養子。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長安近郊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安祿山任平盧節度使。天寶六年(747年)正月,安祿山從平盧來到長安,玄宗皇帝為示優寵,特在便殿接見他。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元和方鎮圖

事後,玄宗大施政治手腕,命三國夫人及楊國忠等人還有楊貴妃與安祿山結為兄妹。但安祿山堅持要“母事貴妃”,玄宗皇帝覺得認這個兒子,自己也並不吃虧,於是就答應了。哪知楊、安二人確認母子關係之後竟膽大胡為,安祿山出入宮禁無度,而楊玉環可能覺得這個“兒子”是她畢生所見到的唯一一個“奇”男子,因此對安祿山更是寵愛有加。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貴妃洗祿兒

安祿山和汝陽王李璡的事情聯繫起來,玄宗皇帝命太監(中使)張韜光立即把楊玉環遣回孃家。

不過,唐玄宗每次都把楊玉環接回來了。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都護府

六十里驛三尺綾:安史之亂倉促出逃馬嵬驛,被迫賜死楊玉環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安史之亂形勢圖

天寶十年(751年)2月,唐玄宗下令安祿山兼河東節度使。安祿山兼領三鎮,日益驕恣,見內地武備廢弛,謀劃造反。先後收養同羅、奚、契丹降者8000餘人,謂之“曳落河”(壯士)。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安史之亂地圖

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11月,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病死,楊國忠為右相(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安祿山瞧不起楊國忠,兩人勢同水火。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唐朝軍隊

754年,玄宗皇帝恩准授予安祿山部下以將軍頭銜者500餘人,中郎將頭銜者2000餘人,這是安祿山以此收買人心。一年以後,安祿山以番將代替漢將32人。楊國忠、韋見素奏請召安祿山入朝為宰相,以三將分領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以分其勢,仍遭玄宗皇帝拒絕。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外表光鮮的唐朝軍隊

同年11月,“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祿山經過近十年的準備,在范陽造反,號稱20萬兵力。12月,安祿山率軍渡黃河,攻陷滎陽和東京(洛陽)。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安史之亂地圖

在這一段時間裡,唐玄宗犯了2個不可寬恕的錯誤

一是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的讒言,誤殺宿將高仙芝、封常清。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楊國忠與哥舒翰

二是在只宜固守、不宜出戰的情況下,屢次三番下旨令潼關守將哥舒翰出戰。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潼關及周邊

結果潼關守軍15萬人被叛軍誘入河南靈寶的70裡隘道,為叛軍全殲,潼關遂告失守。潼關既失,長安頓失門戶。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函谷關

楊玉環兄妹等楊氏家族像他們的主子玄宗皇帝一樣,也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與太子結怨。

據《舊唐書・后妃傳》記載:

“河北盜起,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撫軍國事’,並欲內禪,楊國忠等人大驚失色。‘諸楊聚哭,貴妃銜土陳請,帝遂不行內禪。’”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太子李亨

本以為可趁機登上皇帝寶座的太子李亨,恨死了楊玉環、楊國忠等楊家班成員。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潼關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5月,由楊國忠提議,玄宗皇帝決定逃到四川以避叛軍。因走得匆忙,玄宗皇帝只帶走了貴妃,韓國、虢國、秦國三夫人及楊國忠、韋見素、高力士等人。當然,皇太子李亨也隨侍在列。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潼關-函谷關

倉皇中的楊玉環、楊國忠等人沒有注意到,隨行護駕的禁軍大將、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是太子的人,他率領的那些禁軍也早已被李亨收買。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安史之亂時期唐朝

次日,玄宗一行來到距長安百里之遙的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馬嵬驛

混亂中,準備騎馬四處查巡的楊國忠被亂箭齊射,當場殺死。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馬嵬兵變

陳玄禮下令,隨行的韓國夫人及楊國忠之子等楊家班成員都成了禁軍士兵的刀下之鬼。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安史之亂地圖

唐玄宗被迫令楊玉環自縊身亡。<strong>這一年,楊玉環只有三十八歲。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示意圖

楊玉環死後,<strong>“瘞於驛西道側上”。有人根據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推斷出楊玉環並沒有死於馬嵬驛,而是東渡扶桑,去了日本。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遣唐使

此前,在日本西海岸某地甚至發現有楊貴妃墓,甚至還有一位日本女孩在日本電視中露面,宣稱她就是楊玉環在日本的嫡系傳人。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中唐地圖

卻都忽略了《舊唐書》中所記載的一個最基本的史實:馬嵬驛兵變是由皇太子李亨一手策劃的,而李亨與楊玉環等人結下了生死之仇。從除惡務盡的角度出發,李亨本人若不親自見到楊玉環的屍身,是決不會善罷甘休的。而當時的馬嵬驛又完全是太子系的天下,陳玄禮所統率的禁軍已經將楊國忠等人殺死,也不會輕易放楊玉環一條生路的。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西安周邊地形圖

最能證明楊玉環死於馬嵬驛的是《舊唐書・后妃傳》中的這樣一段記載: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楊貴妃死時,其三姊虢國夫人趁亂逃到陳倉,被縣令薛景仙率人捉住,死於獄中。

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唐玄宗為何2次將楊玉環遣送出宮最後還賜死?

日本畫家細田榮之所繪楊貴妃畫像

楊氏家族的富貴榮華如一場春夢,隨著貴妃楊玉環的死而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