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高考付出了多少努力,考了多少分才考上你所在的大學?

其實生活有點假


人這一生其實都是努力的過程。高考呢,是個相對公平的平臺,全國的考生就在同一起跑線上,通過高考,我們會被劃分為985院校學生,211院校,雙一流大學,和普通大學,以及專科等。這些院校是有廣泛的社會資源,比如不同的院校,環境,學風,導師的質量,天南海北的同學,以及圖書館的藏書,和各類社團活動以及講座等等。你的同學會成為你同業者,你的校友,師哥,師姐,會在人生某個不經意的時刻對你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圖書館的典籍豐富到令人髮指,只要你想知道的,在圖書館裡都能找到答案。好好學習英語,它作為語言的能量不容小覷,當你有能力看懂英文原版教材,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更加寬廣,世界上任何全新的研究方向,都有著術。

一個名牌高校能給你的超乎想象,只要努力鑽研,你的人生會有更多選擇,可以成為推免生進行保研;也可以在一個領域著書立說;還可以進行創造和創新,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

我是一所師範大學畢業的,這裡的思想政治課在我大一的時候是用英漢雙語的板書,第一次聽到了人才成長理論。還深深的記得我們進入大學,是來進行掃盲教育的。在大學會有一番廣闊的天地等待著你。

如果能去省外上大學最好,學著獨立,一個人生活。如果能去北上廣一線城市,就更好了,這樣的城市兼容幷蓄的文化是很讓人著迷的,見識過繁華,再重新選擇和啟航。願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而不是為了謀生流離失所。




程毓兒


回眸高考: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筆者1986年高中畢業,我們那個時候由於教師缺編,師範院校提前半年招生,所以我的高中只讀了二年半,說起來我是1986年的年初就參加了高考,考上了一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為什麼說我的高考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呢?

我雖然讀的是普通高中,但是我是班級前五名的學生,正常情況下,考取一所本科院校是有把握的。可是由於師範院校提前招生,我本來是不想考的,但是老師說讓我們上考場體驗一下,所以抱著磨刀試劍的心態,參加了考試,由於掉以輕心,不夠重視,考前複習也不夠充分,所以只過了專科線。成績發榜之後,心裡毛毛的,生怕自己參加七月份的高考仍然不能正常發揮,害怕落榜。因為我們都是農村孩子,家裡供我們唸書都很不容易,家長不會用什麼好聽的話鼓勵我們,他們只會說一句話:

你們要是考上了砸鍋賣鐵也要供,要是考不上,想複習沒門!

加上班主任老師也替我們捏一把汗,在發榜之後,他們也鼓勵我們就此打住,專科就專科吧,總比考不上好,誰能保證你七月份就考上本科呢。

就這樣,我稀裡糊塗的去了專科學校,我們一個班46人,有七個人考上了師專。然後我們就離開了學校。後來直到七月份的高考,很多成績不如我們的都考取了理想的本科院校。

回想起來,確實有一種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本來我的理想是考取省內的一所綜合大學的中文系,成為一名記者,但是我後來上了專科,畢業了,成為一名老師。雖然小時候的理想不是當老師,但是,工作之後,我卻愛上了這份職業,這份職業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收穫和快樂,父母也為我驕傲。

轉眼間三十多年的光景過去了,回首高考,所以不盡人意,但是細想來,人生本來就是如此,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看到頭條上,有很多年輕人為選擇大學,選擇職業,選擇對象而猶豫不定,三心二意,其實我想說,一切都不要太做作,順其自然,就是圓滿。


詩林擷英


談到這個話題,相信每個人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而我的高考說起來不免有些心酸,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可能和別人不一樣,為了考取一所好點的大學,我是參加了兩次高考,輾轉了兩所高中學校。有人說經歷一次高考就夠受的了,像剝了一層皮一樣,而我回想起那段歲月可以用煉獄來形容。

因為,為了考個高分數,進入一所好點的大學,需要面對來自腦力、身體和心理的重重壓力。只有跨過一這道道坎,才能得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

從天分上來說,我自認為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所以只有通過後天不斷的努力才能更上一層樓。我就讀的高中是一所民辦學校,我們那一屆是第一批高中學生,來自農村的我在高中三年裡每年都拿獎學金,學習成績也是靠前的,老師對我抱得期望很大,對於高考自己當時還算是有信心的但是第一年高考分數下來之後,487分讓我大失所望,也出乎老師意外,第一年就沒有走志願,做出了復讀的決定。而且去了我們當地最好的高中去復讀的。

就這樣第一年高考就在懵懂和失落中劃傷了句號。

就是在那三年裡,自己的眼睛視力急劇下降,現在想想所付出的努力與回報真是不對等,也不值得。總結教訓,優勢的學科成績沒有發揮出來,嚴重的數學偏科拖了後腿。

在準備第二次高考的時候,由於去了新的學校,需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最主要的是那裡的優秀學生更多,學習氛圍和競爭壓力更大了。

復讀那年夏天,剛踏進寢室的那一幕至今歷歷在目,7平方左右的房間,上下鋪擠滿了12個床位,晚上熱的根本睡不著覺。復讀生活是苦的,在陌生的環境裡從新開始更苦,需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去迎接面對。

身邊沒有熟悉的老師做人生嚮導,沒有交心的朋友可以傾訴,在那裡復讀的一年當中,我曾無數次陷入深度焦慮和抑鬱以及不自信。那種莫名的壓抑感充斥在每一處角落,在課堂,在寢室,在食堂……對未來迷範而又無助。也曾為了緩解和排除這種糟糕的情緒,而埋頭扎進書堆苦學。為了彌補數學成績,我經常把錯誤的題目抄記下來,不僅經常翻看理清思路,甚至背下來。

因此,我經常是教室裡晚上回寢室最晚的其中一個。

身負著復讀生稱謂,壓力之下是強烈自尊心的躁動,就這樣,匆匆忙忙慌慌張張著過著每一天,我知道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曾經不知多少次,在下晚自習後獨自一個人在操場上跑步以疏解糟糕情緒。後來我也學會主動和別人交朋友,逐漸身邊有了兩三個不錯的同伴。

在他們身上,讓我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死讀書和讀死書之外的落後,思想活躍和視野開闊,全面發展更值得學習。

一年又過去了,直到高考前夕,心態也調整好了一些,感覺自已努力了一年,算是初步適應一個復讀的環境。成績下來雖熊比上次多出了50多分,但最終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分數。

當時流行一句話,“分分,學生的命根”,而於我而言,三魂七魄已丟二三,感覺整個人還是僵硬且麻木。命,認吧,哈哈!填報志願我比較隨性,開學後踏上北上列車,開始了我的大學生涯。



益往直前


我覺得為高考付出了很多無用的努力,落榜來到了現在的學校讀書,本科是一所二本院校。仔細想想,我“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實際上自己卻沒有真正靜下心去學習。


現在回想到高中那會吧,我每天都是宿舍裡面第一個起床去學習,吃飯最快,晚自習最後一個走,課間從來沒有休息過,也不怎麼跟同班同學一起玩,真真的從高一到高三都是這種狀態,爭分奪秒,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麼。沒有鬆懈過一天(假期除外,假期需要幫家裡幹農活)。

剛上高中那會,第一次期中考,我考了全年級第一,期末考我考了全年級第三。高一下學期,文理分班,我選了文科,並且每一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直到高二第二學期的最後一次考試,也就是我們高三的第一次模擬考試,我考了全市第59(這在我們小縣城裡是很難得的),也是年級第一,比年級第二多了70多分,這是我整個高中生涯的最高峰了。自打那次考試,我的學習成績就開始走下坡路。先是保持在年級前三,忽而掉到年級前十,成績很不穩定,但都是在前十名波動,我沒有考慮太多,就只知道每天埋頭學習,也不好好總結。


高考我考了510分,當年的文科重點線是520分(我當時即便再差,從來都是在重本線以上)。而看到成績的那一刻,我沒有感到很傷心,也沒有很震撼,我的內心很平靜,心裡反而是一種釋然,我想:我終於不用再那麼辛苦去學習了。

是的,高中三年每一天的學習對於我來說都是一種煎熬。雖然我學不下去了,我也依然在逼著自己埋頭學,我從來沒有強調哦學習效率,我只是在跟時間打架,我覺得自己一直學習就行了。我想要讓自己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來給身邊同學一些壓力。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學進去了什麼,由於睡眠不足,我經常在課堂上打瞌睡,走神,卻在課間爭分奪秒地學,製造出一種我好像真的很認真在學習的樣子,其實我的腦子根本就沒有集中注意力於課本上。我還經常在地理課裡做數學,在數學課裡做英語,在英語課裡做別的……都沒有好好跟著老師學。

我曾經盯著課本看一個小時,卻只看了一頁,而且不知道自己究竟看了什麼……這就是我高中三年所謂的“努力”。


我從自己高中三年的經歷裡總結出了幾點:

1.要有自己的學習節奏,不要總是按照別人的樣子。你也許總是會看到你的同學在學習,而你卻沒有看到你在學習的時候他們在做別的事情。又或者,他只是很努力地在裝做學得很努力的樣子,其實什麼都沒有學進去。

2.一定要講求學習效率,不要覺得學得越久你學進去的東西就越多。五個小時的有效學習比你一天的無效學習效果要好得多。所以不要裝作一副“你很努力的樣子”,該休息就休息,該玩就玩。

3.跟著老師的步子走。不要在上這門課的事後做別的科的作業,即使你覺得老師講課講的多麼不好,但是總有你該學習的。

4.一定要好好休息,休息好了,你才能更加專注,才能高效學習。別爭分奪秒到連睡覺時間都不願意擠出一點點來。也不要開夜車學習,如果你連當天的學習任務都沒有完成,你就該好好反思,自己學習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5.不要做那些沒用的反覆,不要總是在學或者複習你已經學會了的知識(當然不是讓你不復習,掌握了的知識,就可以不用花那麼多時間複習了),你該逼著自己學那些你覺得難的,考試必須要考的知識。如果你能夠堅持學,不久,你肯定會有很大進步。

6.題海戰術行不通,你得找到自己的弱點。你得知道自己哪一種題型或者知識特別不懂,多花時間攻克。


彩虹的知識寶庫


一直都是父母、老師眼裡的尖子生,一直都堅定不移的認為自己肯定能考上清華,結果數學意外的考砸了,與清華失之交臂,不過還有希望通過國防生的方式進清華。所有人都勸我去報清華的國防生(我們省是出分報志願)。

我不喜歡,軍隊太沒自由了。這一年,志願就什麼都沒寫。

之後就是苦熬了一年,每天晚自習下課堅持長跑,真的是拋去了一切私心雜念。有的時候也感覺堅持不下去了,機械,重複的複習,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刷題,只是為了提高熟練程度。

我很慶幸,在複習的這一年,還有幾個和我一起復習的小夥伴,就像患難兄弟一樣,相互支撐著走過了那一年,或許沒有他們,我熬不過去。

如今,大學已過一半,在思考之後的選擇時,慢慢地覺得,其實當年如果去復旦,上交也不錯,儘管清華的確要好一些,不過那種優勢並沒有那麼大。工作之後還是要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一切都靠實力說話。

如果說那一年的最大的收穫的話,不是我考上了清華,而是那一年給我了一個破釜沉舟,不計代價地奮鬥的機會,而且我抓住了。


李家大院的樹


高考前三個月,每天五點起床,中午休息最多一小時,晚上自習補課到十一點,其他的時間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做題,幾乎所有同學都處在這樣的狀態中,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等到高考成績下來後,還是對得起這段艱苦的努力,所以,高考前的奮筆疾書,付出的所有艱辛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雖說工作後待遇還可以,但心裡還是比較踏實且欣慰,得益於經歷了高等教育,在日後的工作中確實給了自己太多底氣和信心。如果沒有高中三年的艱苦跋涉,或許就錯過了大學,真要是錯過了大學生活,一定不會遇見讓我迷戀的她,也一定沒有專業知識的增長,更沒有應聘崗位的那份泰然自若,所以,大學改變了小編的人生軌跡。

每一個年輕人在學生年代,必須要有一次不瘋不成魔的經歷,而恰恰高考就是這樣一個機會,歷經千辛萬苦方才懂得珍惜,也能夠更加在意如今所擁有的一切。這也肯定了高考前的努力是值得的,也許不是用今後的金錢的多少來衡量,最起碼可以表明自己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身邊的朋友,尤其是高中同學,只要聚在一起,就一定會聊到高中生活,所有人都一致認為,若不是高中三年的努力,或許自己早就自暴自棄,早已活成了為了生活而生活的樣子,絕對沒有夢想這麼一說,而夢想力量的源泉就來源於受過的教育,而教育過程中,最該感謝的就是高考以及高考前的努力!


探記看電影


你高考付出了多少努力?考了多少分才考上你所在的大學。對於這個問題我估計所有大學生都有一番話說。對於我來說,我為高考付出的努力並不是特別多,應該說是正常的學習吧!並沒有像開夜車的那種努力。

因為我個人的意志力不夠堅強,經常會出現三分鐘熱度的情況。每次考試考差了,我就會很努力的去學習,但是沒過多久又變回原來的樣子。所以總體來說我並沒有做到一直很努力的去學習,只是普普通通的正常的學習而已。

而至於考了多少分才考到我所在的大學,其實我的高考也沒有考好,只考了531分而已,讀了個本A末尾大學。當初考完高考之後,我覺得自己可以考550分以上的,但是成績出來之後發現跟預想的差太遠。

有點想不明白為什麼會考這麼差,明明做的時候感覺是對的,分數卻這麼低。所以我對於自己的高考很不滿意的,不過我不想復讀,我覺得復讀壓力太大,我將就的去讀了個末位本A大學。

幸好我對於這個大學並不討厭,進去裡面之後感覺還挺好的,校園環境好,百年老校,只是得不到上級的重視,沒有資金,發展不起來而已。但是師資力量和文化底蘊是不錯的,粵西地區的學校老師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從這個大學走出去的,可以說是撐起粵西地區教育的半壁江山,大家可以猜猜是哪個大學。

所以說我的高考是留有遺憾的,並沒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那時候還有點任性,受到一點挫折就想放棄,罷工罷學,在學習上沒有韌性。後來考到的大學雖然不是什麼好大學,但是我覺得學習氛圍不錯,最後我也順利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追夢人MVP


因為事藝術生,高二出去學美術,到高三下學期才回到學校,那是距離高考還有三個月,這三個月的時間我通過努力自後從河南一個小城市考到了廣東的重點二本學校,來到了我夢想的廣州讀書。

可以說我成功了,因為我完成了自己的高考目標。而我付出的努力就是高考時期認真讀完了9本書、死記了幾科題目、每天四分之一的認真時間和對廣州的嚮往。

我強迫自己鑽心死記那些基本題型,不會的就一遍遍看,想象自己內心是一片空白,只有這些內容,可以說是在給自己較勁,最終記住了擠到,在高考考場上不緊張的發揮出了平時的水平,背的那些題型對我幫助不小。

每天儘量讓自己充滿活力,因為是藝術生,在第一個月等校考成績的時期確實每天都忐忑不安,但是成績到之後看到自己在這個學校的考試中死河南十一名確實信心滿滿,就有了充足的動力,這也是藝術生跟普通學生的區別———我們的高考目標明確,可以說最後的複習時期是我們成功了一半之後的拼搏。廣州寄來的合格通知就是我的勵志銘。晚上我有時候就會看著南方廣州到那邊的生活(都沒想象的那樣美好啦)。

其實我都沒覺得自己又多努力,一切彷彿順理成章就那樣發生了。最後所說我高考的三個月讀完的9本書,分別是:《幽靈代筆》《雅各佈德佐特的千秋》《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傲慢與偏見》《雲圖》....剩下的三本忘了。讓你們失望了,沒有一本是跟高考有關的書,全是因為自己喜歡才讀的,那個時期讀書和手機裡的好友是我最大的娛樂,輕鬆愉快,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感覺自己就是自己的組在,這感覺胡了。

最後高考成績出來了,我發揮果然還超出了平時水平,還炒熟了藝術生的分數線30多分,我現在的分數,記得好像是351,河南藝術生哪一年的分數線是310多,我就這樣毫無懸念的拿到了濾去通知書,兩個多月後來到了廣東。

我都不知道中高考時期感受到的最多的就是輕鬆和信心,還有忐忑。


VIOG小潘


回答了這麼多問題,也許就是這個問題讓我真的很有感想。雖然自己上的不是什麼985.211,但是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我深知自己一直都不是個很聰明的人,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取得一點成績。還記得高一開學的時候,我是我們班的倒數第6名,那時候,可能是我們初中實力較差,但是在初中成績一直在前面的我到了縣市一中後,居然在後面給別人墊底,我就特別不甘心啊。最後我就開始努力啊,努力啊。後來吧,我的成績就有所好轉了。但是有個科目一直拖著我的後腿,那就是英語,差到你們無法想象,150分的卷子每次只考到八九十分。我承認一開始我把英語差當做一種藉口罷了,也可能並沒有想過我的英語為啥不好,甚至也沒有為提高英語付出過太多的精力。但是離高考大概還有兩個月的時候一個朋友告訴我,任何事情都得靠自己,別人是幫不了你的,你必須得自己付出。然後我忽然發現,現在也許還不晚,然後我就開始背單詞,詞組,練字,做習題(每天都做)。但是剛開始一個月還是沒有效果,不過,在我的堅持下,進入考試月之後,我的英語成績基本每次都在一百一以上。最後高考的時候,也是取得了自己英語的最好水平,120。

可能這點小事對別人來說不足為道,但對自己而言每次想起,還是莫名感動。


期遇影視剪輯


努力大概就高二升高三那個暑假 學校補課 我勵志好好學習 努力了一個禮拜叭 每晚十點半下晚自習回家洗漱吃東西完 就專心刷題背書 手機也不玩了小說也不看了 在學校課間也不出去轉悠 跟著大家一起做教室刷題

一個禮拜後的某個晚上:好睏哦 看下手機幾點了 →哎呀手機好好玩 然後又回到以前的狀態

平時狀態就是 從來不自己刷題 老師留的假期卷子我都能做一半趕在收之前抄一半 課間基本是被刷題的小夥伴拋棄 只能一個人以上廁所為由頭跑教室外面瞎溜達轉悠

就我這樣的 為啥還能考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