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高考付出了多少努力,考了多少分才考上你所在的大学?

其实生活有点假


人这一生其实都是努力的过程。高考呢,是个相对公平的平台,全国的考生就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高考,我们会被划分为985院校学生,211院校,双一流大学,和普通大学,以及专科等。这些院校是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比如不同的院校,环境,学风,导师的质量,天南海北的同学,以及图书馆的藏书,和各类社团活动以及讲座等等。你的同学会成为你同业者,你的校友,师哥,师姐,会在人生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对你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图书馆的典籍丰富到令人发指,只要你想知道的,在图书馆里都能找到答案。好好学习英语,它作为语言的能量不容小觑,当你有能力看懂英文原版教材,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宽广,世界上任何全新的研究方向,都有著术。

一个名牌高校能给你的超乎想象,只要努力钻研,你的人生会有更多选择,可以成为推免生进行保研;也可以在一个领域著书立说;还可以进行创造和创新,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我是一所师范大学毕业的,这里的思想政治课在我大一的时候是用英汉双语的板书,第一次听到了人才成长理论。还深深的记得我们进入大学,是来进行扫盲教育的。在大学会有一番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你。

如果能去省外上大学最好,学着独立,一个人生活。如果能去北上广一线城市,就更好了,这样的城市兼容并蓄的文化是很让人着迷的,见识过繁华,再重新选择和启航。愿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不是为了谋生流离失所。




程毓儿


回眸高考: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笔者1986年高中毕业,我们那个时候由于教师缺编,师范院校提前半年招生,所以我的高中只读了二年半,说起来我是1986年的年初就参加了高考,考上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为什么说我的高考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呢?

我虽然读的是普通高中,但是我是班级前五名的学生,正常情况下,考取一所本科院校是有把握的。可是由于师范院校提前招生,我本来是不想考的,但是老师说让我们上考场体验一下,所以抱着磨刀试剑的心态,参加了考试,由于掉以轻心,不够重视,考前复习也不够充分,所以只过了专科线。成绩发榜之后,心里毛毛的,生怕自己参加七月份的高考仍然不能正常发挥,害怕落榜。因为我们都是农村孩子,家里供我们念书都很不容易,家长不会用什么好听的话鼓励我们,他们只会说一句话:

你们要是考上了砸锅卖铁也要供,要是考不上,想复习没门!

加上班主任老师也替我们捏一把汗,在发榜之后,他们也鼓励我们就此打住,专科就专科吧,总比考不上好,谁能保证你七月份就考上本科呢。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去了专科学校,我们一个班46人,有七个人考上了师专。然后我们就离开了学校。后来直到七月份的高考,很多成绩不如我们的都考取了理想的本科院校。

回想起来,确实有一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本来我的理想是考取省内的一所综合大学的中文系,成为一名记者,但是我后来上了专科,毕业了,成为一名老师。虽然小时候的理想不是当老师,但是,工作之后,我却爱上了这份职业,这份职业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快乐,父母也为我骄傲。

转眼间三十多年的光景过去了,回首高考,所以不尽人意,但是细想来,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看到头条上,有很多年轻人为选择大学,选择职业,选择对象而犹豫不定,三心二意,其实我想说,一切都不要太做作,顺其自然,就是圆满。


诗林撷英


谈到这个话题,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而我的高考说起来不免有些心酸,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可能和别人不一样,为了考取一所好点的大学,我是参加了两次高考,辗转了两所高中学校。有人说经历一次高考就够受的了,像剥了一层皮一样,而我回想起那段岁月可以用炼狱来形容。

因为,为了考个高分数,进入一所好点的大学,需要面对来自脑力、身体和心理的重重压力。只有跨过一这道道坎,才能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从天分上来说,我自认为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所以只有通过后天不断的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我就读的高中是一所民办学校,我们那一届是第一批高中学生,来自农村的我在高中三年里每年都拿奖学金,学习成绩也是靠前的,老师对我抱得期望很大,对于高考自己当时还算是有信心的但是第一年高考分数下来之后,487分让我大失所望,也出乎老师意外,第一年就没有走志愿,做出了复读的决定。而且去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去复读的。

就这样第一年高考就在懵懂和失落中划伤了句号。

就是在那三年里,自己的眼睛视力急剧下降,现在想想所付出的努力与回报真是不对等,也不值得。总结教训,优势的学科成绩没有发挥出来,严重的数学偏科拖了后腿。

在准备第二次高考的时候,由于去了新的学校,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最主要的是那里的优秀学生更多,学习氛围和竞争压力更大了。

复读那年夏天,刚踏进寝室的那一幕至今历历在目,7平方左右的房间,上下铺挤满了12个床位,晚上热的根本睡不着觉。复读生活是苦的,在陌生的环境里从新开始更苦,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面对。

身边没有熟悉的老师做人生向导,没有交心的朋友可以倾诉,在那里复读的一年当中,我曾无数次陷入深度焦虑和抑郁以及不自信。那种莫名的压抑感充斥在每一处角落,在课堂,在寝室,在食堂……对未来迷范而又无助。也曾为了缓解和排除这种糟糕的情绪,而埋头扎进书堆苦学。为了弥补数学成绩,我经常把错误的题目抄记下来,不仅经常翻看理清思路,甚至背下来。

因此,我经常是教室里晚上回寝室最晚的其中一个。

身负着复读生称谓,压力之下是强烈自尊心的躁动,就这样,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着过着每一天,我知道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曾经不知多少次,在下晚自习后独自一个人在操场上跑步以疏解糟糕情绪。后来我也学会主动和别人交朋友,逐渐身边有了两三个不错的同伴。

在他们身上,让我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死读书和读死书之外的落后,思想活跃和视野开阔,全面发展更值得学习。

一年又过去了,直到高考前夕,心态也调整好了一些,感觉自已努力了一年,算是初步适应一个复读的环境。成绩下来虽熊比上次多出了50多分,但最终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分数。

当时流行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而于我而言,三魂七魄已丢二三,感觉整个人还是僵硬且麻木。命,认吧,哈哈!填报志愿我比较随性,开学后踏上北上列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



益往直前


我觉得为高考付出了很多无用的努力,落榜来到了现在的学校读书,本科是一所二本院校。仔细想想,我“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实际上自己却没有真正静下心去学习。


现在回想到高中那会吧,我每天都是宿舍里面第一个起床去学习,吃饭最快,晚自习最后一个走,课间从来没有休息过,也不怎么跟同班同学一起玩,真真的从高一到高三都是这种状态,争分夺秒,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没有松懈过一天(假期除外,假期需要帮家里干农活)。

刚上高中那会,第一次期中考,我考了全年级第一,期末考我考了全年级第三。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班,我选了文科,并且每一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直到高二第二学期的最后一次考试,也就是我们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全市第59(这在我们小县城里是很难得的),也是年级第一,比年级第二多了70多分,这是我整个高中生涯的最高峰了。自打那次考试,我的学习成绩就开始走下坡路。先是保持在年级前三,忽而掉到年级前十,成绩很不稳定,但都是在前十名波动,我没有考虑太多,就只知道每天埋头学习,也不好好总结。


高考我考了510分,当年的文科重点线是520分(我当时即便再差,从来都是在重本线以上)。而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没有感到很伤心,也没有很震撼,我的内心很平静,心里反而是一种释然,我想:我终于不用再那么辛苦去学习了。

是的,高中三年每一天的学习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虽然我学不下去了,我也依然在逼着自己埋头学,我从来没有强调哦学习效率,我只是在跟时间打架,我觉得自己一直学习就行了。我想要让自己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来给身边同学一些压力。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学进去了什么,由于睡眠不足,我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走神,却在课间争分夺秒地学,制造出一种我好像真的很认真在学习的样子,其实我的脑子根本就没有集中注意力于课本上。我还经常在地理课里做数学,在数学课里做英语,在英语课里做别的……都没有好好跟着老师学。

我曾经盯着课本看一个小时,却只看了一页,而且不知道自己究竟看了什么……这就是我高中三年所谓的“努力”。


我从自己高中三年的经历里总结出了几点:

1.要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总是按照别人的样子。你也许总是会看到你的同学在学习,而你却没有看到你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做别的事情。又或者,他只是很努力地在装做学得很努力的样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学进去。

2.一定要讲求学习效率,不要觉得学得越久你学进去的东西就越多。五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比你一天的无效学习效果要好得多。所以不要装作一副“你很努力的样子”,该休息就休息,该玩就玩。

3.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不要在上这门课的事后做别的科的作业,即使你觉得老师讲课讲的多么不好,但是总有你该学习的。

4.一定要好好休息,休息好了,你才能更加专注,才能高效学习。别争分夺秒到连睡觉时间都不愿意挤出一点点来。也不要开夜车学习,如果你连当天的学习任务都没有完成,你就该好好反思,自己学习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5.不要做那些没用的反复,不要总是在学或者复习你已经学会了的知识(当然不是让你不复习,掌握了的知识,就可以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复习了),你该逼着自己学那些你觉得难的,考试必须要考的知识。如果你能够坚持学,不久,你肯定会有很大进步。

6.题海战术行不通,你得找到自己的弱点。你得知道自己哪一种题型或者知识特别不懂,多花时间攻克。


彩虹的知识宝库


一直都是父母、老师眼里的尖子生,一直都坚定不移的认为自己肯定能考上清华,结果数学意外的考砸了,与清华失之交臂,不过还有希望通过国防生的方式进清华。所有人都劝我去报清华的国防生(我们省是出分报志愿)。

我不喜欢,军队太没自由了。这一年,志愿就什么都没写。

之后就是苦熬了一年,每天晚自习下课坚持长跑,真的是抛去了一切私心杂念。有的时候也感觉坚持不下去了,机械,重复的复习,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刷题,只是为了提高熟练程度。

我很庆幸,在复习的这一年,还有几个和我一起复习的小伙伴,就像患难兄弟一样,相互支撑着走过了那一年,或许没有他们,我熬不过去。

如今,大学已过一半,在思考之后的选择时,慢慢地觉得,其实当年如果去复旦,上交也不错,尽管清华的确要好一些,不过那种优势并没有那么大。工作之后还是要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一切都靠实力说话。

如果说那一年的最大的收获的话,不是我考上了清华,而是那一年给我了一个破釜沉舟,不计代价地奋斗的机会,而且我抓住了。


李家大院的树


高考前三个月,每天五点起床,中午休息最多一小时,晚上自习补课到十一点,其他的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做题,几乎所有同学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高考成绩下来后,还是对得起这段艰苦的努力,所以,高考前的奋笔疾书,付出的所有艰辛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虽说工作后待遇还可以,但心里还是比较踏实且欣慰,得益于经历了高等教育,在日后的工作中确实给了自己太多底气和信心。如果没有高中三年的艰苦跋涉,或许就错过了大学,真要是错过了大学生活,一定不会遇见让我迷恋的她,也一定没有专业知识的增长,更没有应聘岗位的那份泰然自若,所以,大学改变了小编的人生轨迹。

每一个年轻人在学生年代,必须要有一次不疯不成魔的经历,而恰恰高考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历经千辛万苦方才懂得珍惜,也能够更加在意如今所拥有的一切。这也肯定了高考前的努力是值得的,也许不是用今后的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最起码可以表明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身边的朋友,尤其是高中同学,只要聚在一起,就一定会聊到高中生活,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若不是高中三年的努力,或许自己早就自暴自弃,早已活成了为了生活而生活的样子,绝对没有梦想这么一说,而梦想力量的源泉就来源于受过的教育,而教育过程中,最该感谢的就是高考以及高考前的努力!


探记看电影


你高考付出了多少努力?考了多少分才考上你所在的大学。对于这个问题我估计所有大学生都有一番话说。对于我来说,我为高考付出的努力并不是特别多,应该说是正常的学习吧!并没有像开夜车的那种努力。

因为我个人的意志力不够坚强,经常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每次考试考差了,我就会很努力的去学习,但是没过多久又变回原来的样子。所以总体来说我并没有做到一直很努力的去学习,只是普普通通的正常的学习而已。

而至于考了多少分才考到我所在的大学,其实我的高考也没有考好,只考了531分而已,读了个本A末尾大学。当初考完高考之后,我觉得自己可以考550分以上的,但是成绩出来之后发现跟预想的差太远。

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考这么差,明明做的时候感觉是对的,分数却这么低。所以我对于自己的高考很不满意的,不过我不想复读,我觉得复读压力太大,我将就的去读了个末位本A大学。

幸好我对于这个大学并不讨厌,进去里面之后感觉还挺好的,校园环境好,百年老校,只是得不到上级的重视,没有资金,发展不起来而已。但是师资力量和文化底蕴是不错的,粤西地区的学校老师至少有一半以上是从这个大学走出去的,可以说是撑起粤西地区教育的半壁江山,大家可以猜猜是哪个大学。

所以说我的高考是留有遗憾的,并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那时候还有点任性,受到一点挫折就想放弃,罢工罢学,在学习上没有韧性。后来考到的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好大学,但是我觉得学习氛围不错,最后我也顺利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追梦人MVP


因为事艺术生,高二出去学美术,到高三下学期才回到学校,那是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时间我通过努力自后从河南一个小城市考到了广东的重点二本学校,来到了我梦想的广州读书。

可以说我成功了,因为我完成了自己的高考目标。而我付出的努力就是高考时期认真读完了9本书、死记了几科题目、每天四分之一的认真时间和对广州的向往。

我强迫自己钻心死记那些基本题型,不会的就一遍遍看,想象自己内心是一片空白,只有这些内容,可以说是在给自己较劲,最终记住了挤到,在高考考场上不紧张的发挥出了平时的水平,背的那些题型对我帮助不小。

每天尽量让自己充满活力,因为是艺术生,在第一个月等校考成绩的时期确实每天都忐忑不安,但是成绩到之后看到自己在这个学校的考试中死河南十一名确实信心满满,就有了充足的动力,这也是艺术生跟普通学生的区别———我们的高考目标明确,可以说最后的复习时期是我们成功了一半之后的拼搏。广州寄来的合格通知就是我的励志铭。晚上我有时候就会看着南方广州到那边的生活(都没想象的那样美好啦)。

其实我都没觉得自己又多努力,一切仿佛顺理成章就那样发生了。最后所说我高考的三个月读完的9本书,分别是:《幽灵代笔》《雅各布德佐特的千秋》《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傲慢与偏见》《云图》....剩下的三本忘了。让你们失望了,没有一本是跟高考有关的书,全是因为自己喜欢才读的,那个时期读书和手机里的好友是我最大的娱乐,轻松愉快,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感觉自己就是自己的组在,这感觉胡了。

最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我发挥果然还超出了平时水平,还炒熟了艺术生的分数线30多分,我现在的分数,记得好像是351,河南艺术生哪一年的分数线是310多,我就这样毫无悬念的拿到了滤去通知书,两个多月后来到了广东。

我都不知道中高考时期感受到的最多的就是轻松和信心,还有忐忑。


VIOG小潘


回答了这么多问题,也许就是这个问题让我真的很有感想。虽然自己上的不是什么985.211,但是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我深知自己一直都不是个很聪明的人,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取得一点成绩。还记得高一开学的时候,我是我们班的倒数第6名,那时候,可能是我们初中实力较差,但是在初中成绩一直在前面的我到了县市一中后,居然在后面给别人垫底,我就特别不甘心啊。最后我就开始努力啊,努力啊。后来吧,我的成绩就有所好转了。但是有个科目一直拖着我的后腿,那就是英语,差到你们无法想象,150分的卷子每次只考到八九十分。我承认一开始我把英语差当做一种借口罢了,也可能并没有想过我的英语为啥不好,甚至也没有为提高英语付出过太多的精力。但是离高考大概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我,任何事情都得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了你的,你必须得自己付出。然后我忽然发现,现在也许还不晚,然后我就开始背单词,词组,练字,做习题(每天都做)。但是刚开始一个月还是没有效果,不过,在我的坚持下,进入考试月之后,我的英语成绩基本每次都在一百一以上。最后高考的时候,也是取得了自己英语的最好水平,120。

可能这点小事对别人来说不足为道,但对自己而言每次想起,还是莫名感动。


期遇影视剪辑


努力大概就高二升高三那个暑假 学校补课 我励志好好学习 努力了一个礼拜叭 每晚十点半下晚自习回家洗漱吃东西完 就专心刷题背书 手机也不玩了小说也不看了 在学校课间也不出去转悠 跟着大家一起做教室刷题

一个礼拜后的某个晚上:好困哦 看下手机几点了 →哎呀手机好好玩 然后又回到以前的状态

平时状态就是 从来不自己刷题 老师留的假期卷子我都能做一半赶在收之前抄一半 课间基本是被刷题的小伙伴抛弃 只能一个人以上厕所为由头跑教室外面瞎溜达转悠

就我这样的 为啥还能考5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