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個月30元能養活一家人,為何現在3000塊只能養活自己?

蜜瓜醬


80年代的兒歌是《撿到一分錢》,現在兒歌都漲價了,變成了《撿到一元錢》。雖然說物價上漲,但你說現在的生活能比之前差嗎?

大家好,我是財經評論員思之想之,80年代30元一個月養活一家人,為什麼現在3000個月只養活一個人?

物價水平不一樣

80年代的物價都是以分為單位的,現在的物價都是以元為單位的,也就是說,物價水平漲了100倍以上。

80年代你可以一元錢就是一筆鉅款了,現在1元錢在大街上都沒有人撿。

80年代5分錢可以買一個雪糕,現在雪糕都至少2、3元了。

80年代你可以1塊多買一斤豬肉,現在豬肉價格都漲到了二三十元一斤。

也就是說,80年代十塊錢,你可以買十斤左右的豬肉,而現在十塊錢連一斤豬肉都買不了了。

80年代,物價水平低,錢的購買力強,所以30多元可以養活一家人,但現在物價水平高,錢的購買力下降,同樣的錢買到的東西變少了,所以一個人一個月可能要花兩三千元。

工資水平不一樣

在80年代,如果你的月工資有七八十塊錢就已經是算很高的了。

1980年全國職工的平均貨幣工資只有762元,摺合每月只有63.5元。

而現在,全國職工的月平均工資已經超過了5000多元。

工資水平雖然上漲了,但隨著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也增加了,尤其是在大城市的居住成本高漲,現在3000元的一大部分可能要用於支付房租了。

生活水平不一樣

80年代,30多塊錢雖然可以養活一家人,但是那是生存,生存的質量是比較低的,說只能維持溫飽的水平。

而現在3000元養活一個人,這是生活,衣食住行的生活質量還是可以的。

對於退休人員來說,3000元的養老金超過了人均水平,只要不生什麼大病,生活也是比較可以的。

總而言之,雖然80年代30多元可以養活一家人,現在3000元養活一個人,原因就是物價上漲,錢的購買力下降,不過,在這背後卻是工資上漲,生活水平上升,還是要辯證的來看待。畢竟如果讓你回到80年代,你也是不願意的。


思之想之


座標包頭,四口之家,兩個兒子四年級和六年級,夫妻倆上班老公6000老婆銷售4000左右不等。房貸2400,飲食這塊2500左右,車保險油費罰款按月均1000,兩個孩子中午託管1100,保費月均2000,人情搭禮均1000吧,孩子培訓費1000,衣服1000,基本還不給父母錢,生病節日給一些,取暖物業月均500,前幾天洗衣機壞了買個新的1100,手機去年丟了3個,第一個買的3000後兩個1600和1400,婆婆住院3000,水電燃手機費月均500,還有其他一些想不到的開支說來就來,基本上實際開銷在15000左右。本人不化妝不買包多數時候職業裝衣服上不怎麼花錢。算是勤儉持家了的主了,月月記賬,有時花的忘了誤差三五百正常大數是對的。


Yangliuqingqing


一、3000元現在只能有養活自己有點誇張。如果不租房子的話,個人認為1800元左右可以養活自己!二、關於30元70年代能養活全家,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胡說八道!我就是那個你代過來的,我家5口人(那個年代至少五口,有的更多)我父親還是一個科級幹部月薪59元。母親的20元工資給我外婆及祖父生活費了。!全家生活極堅苦。至今還有一條補了34個補丁的褲子留做紀念那段苦難的歲月。但因我家人均生活費過了8元的上學補助標準。所以經常是吃不飽飯的。。。


宇哥的故事


沒錯,我在洛陽市區,,86年上班,在大型國有企業。當時學徒一個月28元錢,車間效益好的話,一個月還能有3-5塊錢獎金。一盒煙貴點的5.6毛錢,便宜的新鄭捲菸廠的黑邙山。二毛錢,一碗啤酒,0.25元,後來改為一升啤酒,好點的0.75元,基本上燴麵是0.5元一碗。。。吃碗燴麵,就是好生活,別人都會很羨慕的表情看你。。。。。。。。。那時候小學校長的工資也不過是40塊。


老李大明明


不要人云亦云!你如果吃的跟八十年代時一樣,主食饅頭烙餅米飯,一個饅頭算一塊錢,一頓飯倆饅頭,一天算6個,或一頓飯半張烙餅算4塊,每月一人半斤花生油算8元,蔬菜冬天大白菜土豆蘿蔔隨便造,一天算10塊錢,一個月菜300,每天6個饅頭,一個月180元,花生油油8塊,一週再買二斤板油煉大油炒菜用,一個月8斤算200元,按你家三口人算,主食饅頭540元,加300菜錢,還有200油錢,每月1000塊錢足夠你家吃了!


天平上的老虎


80年代的養與現在的養,概念有了翻天覆地不同。記得那個年代,家裡來了個客,父親炒了碗辣椒炒肉,我上桌第一個勺了一勺湯準備拌飯,父親一個巴掌打過來,我羞愧委屈到不行,哇哇大哭,接著就是一頓痛打。這個是我永遠的痛。那個年代,吃穿住行,沒有任何想法,什麼營養搭配,穿衣搭配,什麼叫美?什麼叫旅行?……貧窮限制了大家的任何想象。現在的3000一人生活,再怎麼困難都遠遠超越了那個年代的質量,只是比較太多,心理沒有那麼安分了,活的沒那麼自在坦然,太多的失衡,精神的貧窮遠遠超出了物質的需求。所以,不是用金錢去衡量不同年代(養)的概念。本質突變了


醉痴行


😊唉。。。八十年代三十元錢,也養不活一家人。現在三千元錢,還是可以維持一家人生活的,勾起了我的回憶~

[笑]八十年代,拌蕨菜 桔梗等才5毛錢。

[笑]八十年代,麻辣豆腐豆腐泡才9毛錢。

[笑]八十年代,肉炒菜一般一塊幾毛錢。

[笑]八十年代,溜肝尖溜三樣才2.2元錢。

[笑]八十年代,鍋包肉耙牛肉才2.8元錢。

[笑]八十年代,燉一隻整雞,才6元錢。

[笑]八十年代,泡個小妞一把瓜子一把糖。

[來看我]八十年代,三十元錢一家人吃飯,不但吃不好也吃不好啊,那時開的錢少,物價普遍都低,那時誰下過幾次飯店,饅頭都買面自己蒸吧,那剛開始有彩電摩托車吧,吃頓餃子都是好的了吧。。。

[來看我]現在三千元,在一般的小城市,沒有外債我感覺還可以養家吧,還可以消費一些平民價格吧。現在玩手機 電腦 出租車 偶爾再下個小館子 沒事喝點小酒 擼點串 弄點外面啥的等等等等吧,消費面也廣了啊。。。

[來看我]就現想了這麼多,大家願意再補充吧。。。。。。。。。。。。。。。



雪城紅哥


  • 座標,天津開發區,當我有一天,問門口清潔大爺的生活費時,大爺說,300,我說,夠嗎?他說夠。我開始反觀自己的生活。
  • 當快捷支付來臨,信用卡普及,交易只是一個數字,無形之間,感覺消費多了很多。有時候月底還信用卡,會突然感覺,怎麼會這麼多?
  • 自從問了大爺後,我腦海裡有了開源節流的概念,每次消費的時候,都會問一問自己,是生活必需品,還是可有可無,把隨性消費的部分節約出來,開始增加在家吃飯的次數,冷冷清清的廚房,開始熱鬧起來。
  • 我以前一直認為,物價橫飛,消費隨之高漲。現在我意識到,是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吃,在外面有時候一餐,就成百上千,其實食材,以及烹飪方式,不一定有益健康或者適合吃飯人的體質。
  • 自從在家吃飯,開始更加關注健康飲食,家庭成員在一起交流的時間更多。無形之間,感覺每個月的日常消費,其實並不多。

陪菡寶讀古典


八十年代我夫妻二人工資加下鄉補貼八十元左右。給母親五元,請一人帶小孩月八元,送人惰一般十至二十元,給侄兒讀初中生活費五元,規定每人必須存儲五元其餘生活費還可節約五至十元。除生活資料國家供應外,小採二三分一斤,西紅柿五分一斤,鱔魚包剖好每斤一毛伍,活雞鴨每斤三角左右。


用戶99510977487


誰說八十年代30塊錢能養活一家人我跟誰急!我是八十年代初參加工作的 那時我一個月的工資29.5元 有整有零 另外每個月還有不確定的獎金(每個月獎勵最少也在15元以上) 當時我養活自己都緊張(幸虧那時候還是單身)別說什麼30元能養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