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和一個青春期的兒子溝通?

琳瑞雙寶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經歷過與孩子溝通的困惑,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更是會面臨無數溝通的煩惱。作為父母,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

“你都初三了,還有半年就要中考了,怎麼還像沒事人一樣,看小說,打遊戲,你不好好學習,以後靠什麼吃飯?”

“知道了,知道了,天天說這幾句,你不煩嗎?”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又要學習又要幹農活又要照顧弟弟妹妹,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你看看你現在,什麼都不用幹,學習還一塌糊塗。”

“你那麼厲害,怎麼生出我這麼沒用的兒子?”

“今天在學校都幹什麼了?學了什麼?上課都聽懂了嗎?今天的課程難不難?作業做完了嗎?”

“還沒有。”

“沒寫完還在這裡玩手機,還不快去寫作業?”

孩子嗯嗯啊啊地答應著,依舊坐在原地玩手機。

當我們想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不就是孩子完全不願意交流,對所有的問題都是簡單的敷衍,要不就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三句,最後變成了爭吵。

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階段,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開始。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身體發育和大腦發育都進入一個新的高速發展階段,身體和生理機能急速變化,生理的變化會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其他方面產生影響。所以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的關係必將經歷一個轉折:從父母有絕對權威到給孩子適當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也許這種轉變對父母而言是困難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必須的。

那我們如何用更科學更有效的方式和青春期孩子交流呢?

1、 尊重和無條件的信任。

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接納,是孩子願意溝通的前提;父母無條件的信任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例如,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關掉電視和手機,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重視和投入;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像朋友一樣去探討,而不是站在權力的高點上進行干涉。

2、 多鼓勵、少批評。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父母更應該關注進步而非完美,多多欣賞孩子的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例如:你這次考試成績的確不理想,但你最近參加了文藝表演,我也看到你在努力地追趕進度,所以沒關係,下次加油。

3、 言傳身教好過絮絮叨叨。

在和孩子的溝通中,父母通常會連續密集地問很多問題或是對同一件事三番五次地說教,孩子覺得父母嘮叨,就會自動屏蔽父母的信息。其實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語言更大。例如,我們不求回報地幫助別人,孩子也會這麼做並視為榮譽;我們善於諒解,孩子就學會寬容;我們每天看書閱讀,孩子也會認為讀書學習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相反,如果我們每天回家都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怎麼能奢求孩子克服貪玩、勤學苦讀呢?

4、 對孩子的生活表現出真誠的關注和興趣。

當父母對孩子表現出真誠的好奇,他們就更願意與你建立牢固的聯結。比如我們可以為孩子的比賽加油助威,抽出時間觀看他的演出,瞭解他喜歡的遊戲。同時,我們也應該在表達關注與尊重隱私之間找到平衡,不要帶著窺探孩子隱私的目的去交流。例如下面兩段對話,孩子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A對話

“這個週末我要花一天的時間和幾個朋友去春遊。”

“你看起來真的很開心,是不是期待很久了?出去散散心,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特別好。”

“是啊,我們很久之前就在策劃這次活動了。”

“還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地方嗎?”

B對話

“這個週末我要花一天的時間和幾個朋友去春遊。”

“出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是很好的,不過你和誰去啊?男生女生啊?你們打算玩什麼?”

“怎麼這麼多問題,我說了你也不認識。”

5、 選擇合適的時機。

孩子最願意聊天的時候通常是一些沒有壓力、不趕時間的時候,比如飯桌上或者睡覺前。如果有時間,可以選擇一邊和孩子做一些輕鬆有樂趣的事情,一邊聊聊天。比如一起做頓飯,一起散散步,一起去遊樂場。帶孩子出去的時候,也可以在路上和他聊天,孩子通常會覺得車裡的環境更為放鬆。

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是每個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積極客觀的看待孩子在青春期的變化,理解包容孩子,用正確的方法溝通,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心理芽醬


如何更好的與青春期的孩子有效的交流,溝通,談談我個人的經驗把。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在初中,一個在小學,初中生應該全是青春期的孩子吧,這個時期的孩子,比較叛逆,老是喜歡更你對著幹,自己個性獨立,有想法,懂得尊重別人和希望得到別人和的尊重。

我的做法是,有什麼事情大家好好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不要逼孩子說,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

如果暫時溝通不了的話,那就聊些開心的事情,一起去看個電影啊,到公園去溜一圈散散步,讓孩子心情愉快了,我就會在把話題慢慢向我想要了解的方向引導,這樣他也就會願意告訴我一些我想知道的事情,我們只有瞭解了事情發生的原因,找到問題,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它。

所以說和孩子和孩子溝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大家都是興平氣和的環境下,以同等的,朋友的身份來個孩子交流,有時候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理解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對你說出心裡話,溝通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風中小樓


曾經頑皮的男孩,青春期棍棒好做伴

青春期的孩子都懂事了,這個時候將直面自己構架的世界觀與家庭和社會規則的衝突。記的那時的自己,為了捍衛自己所謂的小尊嚴,總是用拳頭說話,戾氣很大,往往換來的是父親棍棒交加,無問對錯。這樣的結果往往像彈簧希望,壓迫越大,反彈越大,自己感覺作用不大,畢竟沒有觸碰到自己的內心。直到一次父親把我當成朋友,在我初三的一個夜晚長談了一次,真的觸動內心了,那刻起,自己就動了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心。

家庭無原則的遷就,導致孩子輸在了人生的下半場

自己青春期的時候,正是港臺警匪片盛行的時候,不少荷爾蒙過剩的男孩都幻想用自己十來歲的肩膀扛起一片自己的江湖。所以打架鬥毆成了一些男孩的常態。一些家庭沒有很好的管束或者說沒有管束,導致現在當年那幫打打鬧鬧並沒有剎住車的男孩們,現在人到中年的處境大多不好。反而是那些當年的書呆子們,混得風生水起。

總之,和青春期的孩子良好溝通,把他們那些認為很偉大的其實很不靠譜的事,扼殺在萌芽中,這是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的關鍵。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正確的方法,和家長們分享如下:能和顏悅色千萬別紅臉,能和平解決的千萬莫動手。


執念FFF


雖然說每個人不同,每個孩子在青春期所對應的更會不同情況,但是,在此我僅將我曾經在孩子青春期時的真實經歷,當時的方法,以及特別是家長本身自己首先得做到,之後……直到現在孩子大學快畢業了,我們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忘記”他(她)是孩子;“忘掉”他(她)是你的孩子;像同學與鄰居從小玩到大的夥伴一樣(只要處於某種雙方事先講好的某些話題範圍;或者,是其他事前講好的那些情景、情形、情況之下,就屬於雙方約法三章的朋友關係狀態)本人當初的確做到如此,不怕見笑,當時孩子過生日時,我承諾只要讓我當送他們去吃飯,我保證不跟同學多講一句話,只當駕駛員,我真的是做到了的。

家長們靜靜想一個道理,很多時候只想著應該怎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樣管教孩子,怎樣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為什麼不轉念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怎麼老是把自己的話“丟掉”(不聽,或者,老忘記)一半,甚至是更多?其實,我個人覺得在孩子青春期這段時間裡,真的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更緊密,更親近,相互更瞭解共融的最佳時期!只要家長願意從自身開始修正,自己主動用行為表現給孩子親眼看到真的說到也在做到了的話,一定會有進一步的效果!


汗血麒麟


據說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叛逆,但我覺得,現在孩子不僅在青春期叛逆,在兒童階段就叛逆。這需要我們做家長的給予正確的引導。我家孩子剛6歲,所以我給出你的答案只能是孩子6歲前的經歷,因為自己親身真正經歷過的才有資格談方法,對吧?書上,網上有很多理論可以借鑑,但是也要因人而異,因孩子而異,多聽聽過來人的建議。。


妍妍老師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身心變化》

孩子到了12歲之後,就進去青春期——生育發育完成期。

一、生理變化

(一)身高等:身高猛增;例假,排精。

(二)體型:水靈(漂亮),輪廓美;粗壯,喉結,魁梧。

二、心理變化

(一)獨立

迴避父母,愛跟同輩,話少,發脾氣。

(二)自尊: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三)逆反:對父母有意見,甚至弒母/因為此前父母能說的都說了。

(四)思維

抽象思維增強(但缺閱歷/用小說電影等情節來補充/偶像/看的書能反應孩子的層次)

(五)同伴影響力上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六)性意識覺醒

好奇,自我尋找:一是跟同伴交流,二是自我通過網絡等私探,後者更危險。

(七)學習壓力大,厭學

三、對父母的建議

(一)調整心態:將上下關係調整為“同輩”關係,將命令的口氣調整為商量的口氣。

(二)尊重孩子:不要私動孩子的任何東西。

(三)參與家裡的事:分擔家務。

(四)不要譴責孩子:問題先由自己反思起。

(五)關注孩子的朋友:這個時期,看什麼書,交結什麼朋友很重要,有不好的朋友切不可責怪硬性拒絕,沒用,往往孩子是缺乏安全感,人家幫過孩子,但要學會規避參與壞事——找藉口。

(六)逆向脫敏,狂轟亂炸。

(七)信任:不要嘮叨,尤其是母親。6歲前,你所有的話都是黃金,12歲之後,你的話就是垃圾。金華弒母案,就是媽媽太嘮叨。

(八)為孩子的成功、善良而驕傲。如果孩子迷戀網絡,給孩子增加快樂(去游泳等),而不是斷電。初戀,這家書(浪漫,孩子有人愛了。但愛與責任、法律、經濟有關。愛情考驗的最好辦法就是時間。選擇衣服要貨比三家,中學是第一家店,而且是家小店——李教授家女兒初中有戀愛)。

(九)湖南臺演“爸爸去哪了”,不好,應“爸爸怎麼愛媽媽”。

(十)孩子14、16、18歲生日時,可以討論一個話題——“人,什麼東西最重要!”;還可以討論孩子的未來,例如,根據孩子的性格,原則三到五個職業方向,讓孩子自己選。切不拼命學習,卻不知自己今後幹什麼。





伊水緣


這位家長你好,可以看出來你非常關心孩子,也迫切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

既然你知道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那麼在這個階段,孩子在情緒上容易有較大的波動,變得敏感甚至脆弱,都是正常的。

當你想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時,建議要注意一些一下事項:

1. 儘量單獨溝通,切勿在旁人的圍觀下開展交談。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和隱私意識非常強烈,當眾與孩子討論問題,尤其是在老師、親戚、同學們面前交流甚至責備,這樣的做法並不穩妥,只會引來孩子反感。

2. 切勿在交談過程中加入過多對比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在孩子耳邊講,自己如何辛勤為孩子付出,還拿孩子小時候與現在情況對比,甚至拿孩子跟朋友或鄰居家的孩子對比。

但是,世界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當你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對比時,其實根本沒有可比性。

要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靠比較來凸顯孩子不足,那樣只會讓孩子難堪,從而對溝通產生厭惡。

3. 少一點責備,多一點鼓勵。

當你和孩子交流的內容涉及到對你對他的很多不滿時,請儘量少一點責備,要多一點鼓勵。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作為家長不要因為一個排名或分數而過度責備,關切,鼓勵,更能讓孩子感受您對他的關愛。

家長想要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在當孩子在說話的時候,儘量站在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當他們和說起一個遊戲如何好玩,而不小心耽誤學習時,不必過於苛責,其實他們並不一定會一直沉迷遊戲,但會好奇也很正常。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真的是關心自己,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尊重和好奇,才會很願意和家長分享。

最後,如果可以,希望從小就能和孩子培養起良好的溝通習慣,這樣的話,即使當有矛盾爆發時,你們也能在短時間內把平復情緒,也有利於更進一步的溝通。


曾敏敏老師


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大變樣,以前的“套路”失效,你說東他說東,曾經乖巧聽話的“好孩子”人設不見了,家長很想和他們交流交流,但是隻要你一開口,人家立馬就讓你閉嘴,或者直接起身回他自己的房間,不和你說任何話了。這種狀態讓家長們進退兩難。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除了生理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外,心理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了,討厭父母還把自己當作小孩子看待,他們特別討厭父母提起他幼兒期的事情,他們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渴望社會給與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要想和青春期孩子良好溝通,家長們要做好幾下幾點:

1. 認識並理解孩子進入青春期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生理上的,由生理上還會引發心理上的變化。他們從心理上過高地評價了自己的成熟度,他們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於成人,但實際上從心理上他們又剛剛從童年期向成熟期過渡階段,他們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都還屬於半成熟狀態,就此會引發他們的心理矛盾。父母應該瞭解自己的孩子的特性,接納他們情緒狀態的不穩定,保持對他們的理解和欣賞。

2. 做到傾聽。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時習慣以結果為導向,又在結果的基礎上做出自己想當然的推測:孩子成績不好時,家長只會說你為什麼沒有別人努力;孩子沒上學時,家長只會罵你還逃課了;孩子跟人打架了,家長只會打罵;孩子說不想上學,家長來一句不讀書你能幹嘛……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時,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指責,而不是聽聽孩子的理由:為什麼沒考好?為什麼沒去上學?為什麼跟人打架了?為什麼不想讀書?……如果父母在沒有詢問過孩子原因時,就開始指責孩子,剝奪孩子表達的權力,這樣的次數多了以後,孩子就不會願意和父母交流,因為孩子認為父母已經有自己的看法,說了理由也沒用。

3. 做到尊重孩子。我們的文化中特別強調”惟父母之命是從“,尊崇父母至上的家庭觀念,這樣的文化傳承讓父母內心深處認為孩子就應該聽從父母,在父母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相沖突時,就應該把自己的想法退居其次,服從父母意見。如果在與父母意見相沖突的情形下仍堅持自己的意見,就會被冠上”大逆不道“”不孝“這樣的罵名!因此,父母想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需要克服文化傳承根深蒂固的影響。和孩子之間既是長幼關係又是朋友關係。什麼情況下是長者,什麼情況下是朋友,在某件事上(如打架),如果無法確定是哪種角色,不妨先扮演朋友角色,等談上一兩個問題後再回來以長輩角色來談,因為如果你以長輩角色出場,以教訓與講道理的口氣和孩子交流,以後孩子不會和你交流了,而如果你只以朋友角色出現,讓孩子會誤認為可以去做這件事,這就縱容


花兒中年心理感悟


題主所提的兩問,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利用好溝通技巧,自然就能與青春期孩子做有效溝通了。當然,青春期教育確實是一個難題,對家長的育兒觀念和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這些年從事家庭教育,我接觸了很多家有青春期兒女的家長,也做過很多青春期問題的個案指導,下面我把一些經驗性做法提供給青春期孩子家長,僅供參考。

技巧一:不要把青春期少年當成幾歲兒童對待。有家長會有疑問,這是技巧嗎?當然是,這是改變家長育兒觀念最重要的一條。因為你再把孩子當幾歲兒童對待,事無鉅細過問,凡事都要緊盯而不會嘗試撒手,青春期孩子肯定會特別煩你,不是嫌你嘮叨,就是嫌你事太多。當信任關係產生危機時,孩子就會把心扉關閉,你想再教育可就難了。如果你不想把孩子當成幾歲兒童對待,那就必須要意識到孩子已經大了,有想法了,有自己的思想了,那不妨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平等相待吧。


技巧二:學會做一個有耐心傾聽的父親或母親。孩子在兒童期時,家長會發現孩子有什麼話都願意和你說,但是那時你是不是總嫌孩子煩呢?當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後,你才發現孩子話少了,甚至你和孩子說話時,人家根本沒有耐心聽。其實這一切的原因,都歸結於你在孩子兒童期缺乏耐心傾聽所造成的結果。那麼,現在你不妨改變一下你的心態,做孩子忠實的聽眾,只要孩子和你說話,你要習慣性微笑看著孩子,這會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聊天。

技巧三:不要動不動就否定孩子,讓孩子先試錯。很多家長有一個共性的通病,就是怕孩子犯錯,甚至在孩子犯錯之後,又非常生氣,非打罵。你這種不允許孩子犯錯的行為,實際上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相反你在孩子犯錯後的粗魯行為,很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讓孩子明知道錯了也不會改錯。甚至有時會故意重複犯錯。與其這樣,你倒不如允許孩子犯錯(沒有生命危險的錯喲),當孩子經歷之後再與孩子談心聊天,讓孩子自己談談錯在哪,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怎樣做會避免犯錯。

技巧四:謙虛向孩子請教,會讓孩子更尊重好學的你。很多家長總是以說教的口吻教訓孩子,而你這番說辭對孩子來說已經聽過不知道多遍了,早已經煩不勝煩。如果你是睿智的父母,那不妨謙虛向孩子請教,聽聽孩子怎麼說。如果孩子針對具體的問題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你再說說你的想法或建議,最後再徵求孩子的意見,看看他(她)是否認為你說的有道理?當你本著尊重孩子的心態面對他們時,會贏得孩子對你的尊重。

技巧五:請孩子自己規劃生活與學業目標,你給一些參考建議。很多家長對待青春期兒女,往往是凡事都主觀意願極強。如果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不順自己意,就會大動干戈。而你這樣做恰容易引發孩子反感心理,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孩子破罐子破摔。與其鬧的關係很僵持,倒不如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共同聊聊生活與學業目標的規劃,聽聽孩子想怎麼做,怎麼做具體事情的安排,如何有計劃地去實施目標。你可以保持耐心傾聽之餘,給孩子做一些補充建議,相信你會讓孩子更容易堅定信心去落實目標。

技巧六:說話有講究,絕不能生硬拒絕,要有迴旋餘地。青春期孩子由於情緒和行為自控能力皆較兒童期有下降趨勢,且自我意識也比較強。因此,當孩子有想法時,你作為父母千萬一口拒絕,否則,孩子倔強脾氣上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你可以試探性讓孩子把話先說出來,並徵求孩子意見,看看他打算怎樣做。而後再孩子等待你答覆時,你不妨告訴孩子,容我考慮一下,我考慮好後再給你答覆。這樣一來,在孩子等待的過程中,他自己也會思考,而你也能全面思考,給孩子一個理性的答覆。

技巧七:把規矩放在事前明示,而不要放馬後炮。自信的家長,往往願意放手讓青春期孩子大膽去做事,當你持有這樣的態度時,孩子反而很自信,不會畏手縮腳。考慮到孩子們做事有一定的盲目性,不會充分考慮到做事的後果。因此,家長在允許孩子做事之前,需要把規矩放在事前與孩子重申,讓孩子知道做事依據是什麼,並且必須要明確獎懲的約定與規則。同時,家長再給孩子一些做事的基本要求或技巧性方法,會讓孩子養成事前做充分準備的好習慣。有些家長則缺乏這方面的耐心,往往愛放馬後炮,你對孩子的批評或責備都無助於彼此建立信任關係。

以上七方面,需要家長認真閱讀和思考,不妨結合你平時的做法對比一下。看看有哪些地方你做對了,有哪些地方你需要在觀念上做徹底改變。如果你是愛學習愛思考的家長,相信你一定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方法。而方法稍做總結便成了你的經驗或技巧。


寒石冷月


幾乎所有的家長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與孩子溝通的困惑,而中小學生的家長有著更多的與孩子溝通的煩惱。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跟父母交流,是很多父母的困惑,如何與大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是我們家長需要學習和值得探討的問題。該怎樣讓孩子開口,讓父母與中小學生的孩子,進行一場有效的溝通呢?我們看看 具體、時間、重點 這三招溝通技巧是否實用?

首先要針對孩子具體的某件事進行溝通

大多數的父母,跟孩子溝通時,只會反覆叮囑“吃飯了麼?要好好學習。”孩子聽膩了這樣的話語,回覆大都很敷衍:“嗯,吃過了,知道了。”想讓溝通變得有價值,以簡單的吃飯為例:父母可以問孩子在什麼時間,吃了什麼,覺得好吃麼?

如果家長想跟孩子深聊學習的事情,平時就需要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瞭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麼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敷衍或者狡辯,這樣的溝通效果會截然不同。

其次是找準時間

中小學生白天忙於學習,晚上有家庭作業,或者晚自習。學校學習任務重,人累,回家你囉嗦,心累,沒有喘息的空間,他怎麼可能會與你心平氣和的坐在一起聊天呢。因此家長應注意場合,注意孩子情緒,有想說的話題,不要隨性而發,要存著,找個合適的時機說。

一週或一段時間,找一個不受干擾的固定時間和地點將問題集中起來,家長提前備課,莊重的與孩子坐在一起進行一場深入的溝通,要麼不說,要說則集中起來一次說到位,做到談話有力度有深度。家長態度嚴肅莊重,孩子記憶才能深刻。

第三是溝通針對重點問題

成長中的孩子肯定有很多不足,表現在多方面:如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成績、與老師的關係、跟同學的人際……與孩子的溝通,家長不要奢望面面俱到,什麼都說,對孩子提出全面要求,孩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面開花,集中性的吧孩子的問題都說出來,再針對一兩個嚴重的問題突破就足夠。其他問題先暫且不提,或徐徐圖之。談的問題過多,孩子可能記不住,改不了,反而效果不好。要就事論事,孩子最忌家長提陳年老帳,主觀臆斷,因此,就事論事的提孩子近期的某件事,讓孩子反思,自己應該怎麼改,怎麼做。

總之,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以理談事說服他,既指出問題又給足面子。既找到不足又善於肯定。相信孩子,給孩子以成長髮展機會,孩子才會慢慢理解家長的苦衷,才會慢慢敞開心扉。

答主介紹:文若河,張嘴就來演講力訓練專家,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廈大等高校總裁班、EMBA班演講力講師,常年在北大、復旦、浙大面向社會開設演講力訓練課程。著有《競聘演講輕鬆過關》《會說話,得天下》《我最想要的口才指導》等暢銷書籍。

請點上面的“關注”,可私信與文老師溝通交流。讓孩子學會表達,樂於表達,大方得體的自信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