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宰相二代復仇戰,嚇到晉國不敢開門,不煎熬不成器(雪恥)


秦國的宰相二代復仇戰,嚇到晉國不敢開門,不煎熬不成器(雪恥)


*謀士二代的背水一戰


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白乙,都是名號響噹噹的謀士的二代。

有那麼點天賦本領,卻又經驗不足,舞臺太大還容易摔跤呢。父輩托起來的起點,太高,也太虛空。自己的名號還得自己去打下來。

連續吃了敗仗死傷慘重,孟明視再次更沉重的痛定思痛。也是,人皮太厚,非要經過大悲痛大恥辱後,才能夠真正懂得為人。

作為一個名二代,丟臉丟到這份上,真的能夠叫他徹底學會務實,再沒有一點毛躁和衝動。就算是那年,晉國來犯,奪走兩地,孟明視也只是閉門練兵。不夠火候,就不需要去浪費人力物力。

打仗是最現實的東西,贏了就是將軍,輸了就是奴隸。一旦意氣用事,無論是戰場犧牲或是被敵俘虜,輸了就是輸了,無話可說。

這次晉軍的侵犯,加上之前兩次戰敗,和晉國決一死戰,就不僅僅是秦穆公孟明視的人生目標了,已經成功上升為全秦國人民的人生目標了。東方人的集體主義思想向來很重呢。

等到孟明視終於再次站出來向秦穆公請求攻晉,全秦國人都被點燃了!

百姓送自己兒子去軍營,說的不是:

“注意安全,你要活著回來”,

而是說:

“給我滅了晉國丫的!這次不能報仇雪恨就不要回來了!”

這士氣還用得著擔心嗎?簡直是一點就著的程度了。

秦軍渡過黃河,孟明視就命令士兵把船都燒了,說:

“只許進不許退!不打勝仗就死在這吧!”

比起之後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的破釜沉舟,其氣勢不輸分毫。


猶記得幾段影視劇裡很好的戰前訓話。

有趙薇《花木蘭》裡的:

“你們怕死嗎!”

還有黃曉明《精忠岳飛》裡的:

“他們在哪裡繁衍生息,他們在哪裡祭拜祖先,他們在哪裡提筆寫字,哪裡就是我們的國!”

個人感覺,前者略顯單薄,後者有些過於文縐縐了。這兩部,我只是看了預告剪輯而已,沒看正片,所以感覺會有所偏頗。

很喜歡周迅《風聲》裡最後顧曉夢的遺言。雖為淡淡言辭,但那種沉靜和疼痛,恰到好處,振奮人心。

“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救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跳回來,春秋時期。

崤之戰的慘敗,再經歷彭衙之戰的恥辱,等到孟明視和晉國的第三戰,秦軍勢不可擋,殺到哪裡,哪裡就是秦國天下,一連收復兩地,還打下晉國的幾個城。

直到來到正面決勝戰場,晉襄公知道秦軍上下此時士氣高漲,摩拳擦掌,只等拼命,不可硬碰。

於是晉襄公閉門不應,只等秦軍怒火下去。

秦軍見晉國連門都不敢開,幾年前丟掉的面子和驕傲算是找回來了,秦穆公便帶著士兵凱旋了。

重回到崤山處,秦穆公舉行了隆重的遲到的葬禮,把當年死在山谷裡的秦兵子民一一掩埋。至此,大仇才算報完。

或許,這一戰,秦穆公想要雪恨多過想要爭霸。

雖然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是謀二代,又同任職武將,但孟明視過於優秀,其他兩個都被他的光芒掩蓋了呢。不知道他倆會不會也有點“既生瑜何生亮”的私心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