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內部發文:堅決裁掉因家庭和身體原因不拼命的員工,對此您怎麼看?

春芽葉子


為什麼要把命拼給你?那點卑微的工資買的了人家的命麼?人家命是自己的是家人的,憑什麼給你,你只是個工作單位,人家拼了命是給你掙錢,你住大別墅開跑車,人家拼了命住單元樓騎自行車,就為了讓你過上富豪的生活呀??適可而止吧,你提供一份工作,人家勤勤懇懇工作就行了,至於拼命,真不配!


懷念著我的青春


您好,我是專注海外務工領域的艾倫老師是也,雖然這跟我專注的領域不沾邊但是我忍不住說兩句。

我是做出國工作諮詢的,明顯的感覺到現在國內出國打工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趨向青壯年,文化層次也越來越高,甚至很多人是以移民為目的而選擇出國工作的。

之前我曾聽說過,澳大利亞肉聯廠剔骨工的工作,很多應聘者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人。一開始我是不太信,只到後來,我這次帶隊參加的瑞典剔骨工面試,竟然有碩士學歷的朋友參加。

前段時間也有好幾個曾在大企業工作過的朋友找我諮詢。我一開始都是勸的,畢竟國內工資很高了,你不但要花費不菲的費用才能出國工作,而且移民也不是那麼容易,甚至在國外的收入還不如你在國內的收入。何苦背井離鄉呢。

但是各人真有各人的情況,我只是負責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好的壞的都告訴你,去不去還是自己做決定吧,我跟錢又沒仇,只要不喪良心,該賺的錢,肯定要賺。

某種意義上講我是不是還要感謝這些大公司,給我提供了這麼多潛在客戶




艾倫老師是也


我有兩次身體原因,領導都對我比較關心。一次我吃了不知道什麼東西,導致我虛脫全身發抖,剛開始我還再堅持,因為還在外跑客戶,心裡想著多跑幾個客戶,但是後來真心堅持不住,走路跟喝醉了一樣,後來就跟同事說了下去了醫院了,醫生說的嚴重脫水,需要打點滴,一般我都是扛,實在不行就是吃藥,打點滴還是比較少的。我剛輸液不久後,我們領導就電話過來問我怎麼樣,說實話當時還蠻感動的,覺得好了一定要努力工作。

還有一次是,我騎電動車回單位,當時稍微有點快,一個老大爺突然橫穿人行道過馬路,我急剎車結果……畫面可以腦補下哈,當時外傷沒有,覺得沒啥疼痛就起來看了一眼揚長而去的大爺回單位了,結果第二天膝蓋就水中了,稍微有點痛,也沒怎麼注意,在繼續上班,想著晚上買點膏藥貼下就好了。可是到晚上就更加嚴重,腿都不能彎曲了,上床都是問題。就這樣我還是堅持上班,第二天新的領導看見了,問我嚴重不是否需要去醫院或是休息,我當時就拒絕的了,說還行沒啥大問題。

現在領導對我也不錯,我也在不斷克服困難,踏實工作。我們遠離家鄉,在外工作,就是希望能夠多賺點錢為自己和家人有一個好的生活保障,公司是以盈利為目標的,但是能夠及時的關心員工,肯定他們的成績,相信企業會走的更加長遠,因為人才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他們每一個背後都是一個家庭,是他們工作的動力!


職錢巴


華為:員工不能太安逸

騰訊:結構性優化

京東:淘汰掉因不能拼搏的員工

阿里巴巴:未來每年向社會輸出1000名10年以上的人才

今年關於裁員,各家公司都有奇言妙語,展現出各家HR(或者領導者)的說話水平。把裁員說的清新脫俗,給員工以體面的只有阿里巴巴了。我們不必介意官方怎麼說,而是看大廠怎樣做。阿里巴巴僅限於說話水平高,裁員絲毫不手軟。所以,看到京東的內部發文時,我們不止看到表面的話,還應關注深層次的東西。


我們應關注京東為什麼下達此類通知,以及後續的動作。

京東目前市值高達百億,養活一大票員工,對國家和客戶也有貢獻。公司發展過程中,裁員時常發生。只是今年,各家大廠紛紛裁員,攪的人心慌慌。人們好像對京東格外的反感,特別是“堅決裁掉因家庭和身體原因不拼命的員工”。這句話導致人們討厭京東公司,討厭劉強東。它體現京東HR說話水平,並不能決定京東公司的好壞。


2018年開始,各行各業都感受到經濟變冷,紛紛減員過冬。春江水暖鴨先知,京東等頭部企業開始大規模裁員時,我們想的應該是如何度過寒冬。大規模裁員時,京東內部員工關注的重點是賠償,而不是裁員原因(原因都是表面客套的話語,不能當真)。


京東不在裁員名單內的員工,應該關注的是公司動向,未來的發展方向。根據公司的願景,努力提升自我,成為不可替代的螺絲釘或者在公司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京東的發展成就自我,成就公司。


作為外部吃瓜群眾,我不會站隊指責京東公司不厚道,也不會隨大流上升到劉強東人品的高度。我關注的是:類似京東裁員來襲時,我如何在公司站穩腳跟。


被裁掉的員工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不必聽信京東的評價

當一個公司發展受阻時,首先砍掉的是:不賺錢的部門(中後臺不直接創造價值),費用投入較大的部門(例如:銷售部門、研發部門)。即使你曾經勞苦功高,個人能力突出,沒有給公司創造收入,逃不過被裁員的命運。


我司裁員的時候,留下來的員工經常自黑:“有什麼驕傲的,我們不過是便宜好用,性價比最高。”公司選拔留下來的人才與我們購物的要求差不多,都追求最優性價比。員工是否加班,不作為考核的標準。我司的HR勸退員工時,常說的一句便是:“由於公司的發展現狀,不得不裁員,與你個人能力無關。相信你們理解的。”對比之下,京東的對外裁員宣言,確實過於無情。假如,我在京東工作時,拿到滿意的薪水,裁員拿到合理的賠償,我不在乎HR的內部發言。


每個員工對自己的能力應有客觀的認知,相信自己,你的價值早已體現在薪水裡。


升職的她


京東有黑店,黑吃黑,京東也不問讓這家店鋪存在3年多我被騙了3000多,一鄰居被騙4萬,卡根本不能用,生意好能裁人嗎




璟亓


首先這是不是京東內部發文為未可知,僅看後邊這句話是一定有問題的。

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沒有一個好的身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的工作效率,更談不上拼不拼命了。試想一下,一個心臟病患者,你讓他每天都在這裡工作18小時甚至更久合理嗎?這樣子的拼命可能會給公司和個人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二、家庭是革命的保障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你的員工連自己的家庭都照顧不好,那麼想必他的工作成績也不會有多好。沒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員工不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必定做不好工作。因為一心不能二用,家庭原因沒搞好,拼命工作自然是不可能的。

舉一個不太恰當,但道理相通的例子。《都挺好》眾誠集團想要上市,卻因為家族企業的弊病被牽絆住腳步,這種時候就必須先搞好家裡。攘外必先安內就是這個道理。

三、一不留神就是萬劫不復

工作是為了給家庭一個更好的生活,也是為了將來生病有更好的醫療保障。“堅決裁掉因家庭和身體原因不拼命的員工”的結果是什麼呢?必定是所有員工家中一團亂,身體很糟糕,工作亂糟糟。

《歡樂頌》劉思明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為了收購案,一遍一遍熬夜加班修改,結果猝死,家中也沒照顧好,安迪也因為這件事被公司股東要求暫時退出該收購。

那麼應該採取什麼方式促進公司發展呢?

一、完善的獎懲制度

這套獎懲制度絕對不是基於拼命程度制定的,而是根據員工表現和公司對業績的要求。沒有人會在明確的獎懲措施面前耍滑頭的。

這個做法是從朋友小李那學來的。畢業後他自己創業,公司剛剛起步,大家積極性也不算高,為了讓大家都能有幹勁兒,他自己每月又掏了1萬用於獎勵優秀員工,且只設前三。結果,大家為了每月獎勵拼了命的跑業務,公司也逐漸發展起來。

二、完善的保障制度

現在社會大家都是很現實的,誰的保障措施好,就更容易吸引到優秀的員工。假設一個公司的保障做的好,不管有沒有這個裁員要求,他都會認真甚至是拼命工作的。

不管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解決大家工作態度問題,都一定要注意先保障員工,你用同理心對他們,他們必定也會用同理心回報你。

工作態度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變過來的,可能還和公司模式有關,不妨在從自身找找原因吧。


韶華348


這個問題從人性化的角度來看有些殘忍,但是從一家優秀的大型的上市公司來看,此條規定又是非常正常現實的,畢竟公司的生死存亡遠高於員工的個人原因。資本市場永遠都是這麼無情的,看淡就好,不必過多指責。

所以此條規定的出發點是沒有錯的,但是措辭有很大的問題。

想要員工拼命,就得給員工足夠的動力,讓員工沒有後顧之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想要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吃草。而這條規定給人的感覺卻是想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這樣一來會出現這麼些情況,公司裡有實力的人,如果覺得這條規定苛刻,他會想另尋他處。實力一般的人若覺得規定苛刻,他會想著短期利益先撈一大筆,然後再離開,而實力不行的人,他會一直賴在公司,怎麼說呢?一般這種大型公司是不會存在實力不行的人,但是也不排除靠關係進來混的,畢竟咱也沒去過京東工作,有沒有這種人咱們也不知道。一般來說劉強東應該不允許這種人存在,但是如果有呢?那麼此條規定造成的後果就是:有實力的人走啦!新來的有實力的人又被實力一般的人和實力弱的人拖垮,然後他們還被動損害公司利益。所以這麼一看這條規定從公司的長遠發展角度來說,是不可取的。

其次,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不生病,更不能保證自己家人不生病。難道要求一個員工父母死了也不能回去奔喪嗎?難道更要求一個員工得了癌症,還要繼續在崗位拼命嗎?這條規定措辭實在是太絕對化,太零容忍化。

最後關於拼命二詞的界定,到底什麼才叫拼命?無效率的拼命真的算拼命嗎?很多員工你看上去很拼命,實際是因為他自己能力不夠,效率太低,所以才不得不做更多的無效工作。這樣的員工你讓他留在公司,你覺得他會為公司創造很高的利潤價值嗎?

聽說過這樣一個職場故事:陳遇白在一家公司工作了許多年,勤勤懇懇,也很拼命,但是薪水完全不見漲。一天新來了一位同事,這位同事每天上班遲到不說,每天來到公司就是玩,什麼也不幹。但是薪水卻比他多了兩倍。她實在受不了了,去找老闆理論:"公司是不養閒人的,憑什麼他天天遲到不遵守規則?薪水還比我多兩倍。"老闆聽到他的理論也沒說什麼,只淡淡地回了她一句:"這週六有一個大型的合同簽訂。你和他一起陪我去一趟吧。"到了週六他們一起陪老闆去簽訂那個合同,她看到那個德語合同一臉懵。但是他新來的那位同事,用流利的德語和商家洽談著,對德國文化的瞭解以及德國企業的瞭解讓他愧嘆不如!老闆後來才告訴他,並非養閒人什麼的!而是他手裡握有很多德國合作方的資源。是他特意從另外一家公司把他挖過來的。平時當然要好好養著,真正用的上他的時候就是源源不斷的利潤。

陳遇白後來明白:光拼命沒有任何作用,能為公司創造源源不斷的利潤才有最大的價值。

所以拼命二字前要加上限定詞。這條規定才不會抹殺了那些看起來懶但為公司創造最大利益的人。


努力搬磚的小白


事實上,京東的這番發言,我本人是可以理解的;企業行為體現其自身企業文化特點

。京東的企業文化:客戶為先、以人為本、不斷創新、精益求精。員工的價值觀:互信合作、大局為重、正直坦誠、 勇於擔當、信守承諾、堅守崗位。因此,上述發聲實際上是“以人為本”、“精益求精”、“大局為重”,企業文化中三個關鍵詞的統一。

京東如今在市場上有如此高的市場佔有率,絕對與自身高效的企業文化脫不了干係,企業文化是公司內外發聲的語言和尺子。堅決裁掉因家庭和身體原因不拼命的員工,貌似背離“以人為本”,其實不然,以人為本是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實際強調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實現員工和企業共同生存、成長和發展。

京東要想巍然不倒自然要“精益求精”,將“以人為本”發揮到極致,從“大局為重”出發,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管理團隊,拼命在所難免理所當然應該正確處理好小家和大家的關係。行業競爭激烈,京東長久生存、保持隊列,只能斬斷後腿!殘酷也現實!


王者上不了鑽石


慈不帶兵,義不養財。企業就是要盈利,要賺錢,要生存。

別說京東,目前疫情對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帶來滅頂之災,裁員、放長假等手段一定會成為了企業斷臂求生的必然選擇。

企業成立的目的又不是做慈善,憑什麼因為個人原因就讓企業可憐你、包容你呢?

現實很殘酷的,像現在疫情結束的時間還不確定,而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更是難以預估,但是很多企業尤其服務行業,現金流斷了,工資都發不了,不裁員、降薪,企業如何度過這個危機,如何生存下來,更談不上什麼大發展?

但如果站在員工的角度,可能有點殘忍,但是自己也需要反思一下,被裁掉的為什麼是自己?不夠努力只是表象,本質上自己創造的價值與自己收入不匹配。企業平臺就是大家拼搏和競爭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誰創造的價值大,誰就在舞臺的中央待的久。


組職發展之劍


如果企業都這麼急功近利,我付你錢你就要拼命,而且還不能停歇,這樣的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說出這樣的話的人認為人們都是因為偷懶不想好好工作,但實際上,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除了旱澇保收的單位,企業員工哪個不在努力,加班成為常態。判斷一個人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標準越來越高,不是比誰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而是要完成比你本來工作範圍更多的工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不但要加班,還要加班加得多才算好員工,這種衡量標準本身就是畸形的。

另外,那些說企業負擔重應該裁員的人有沒有想過,如果是確實偷懶的員工可以靠公司制度來淘汰,而因為家庭等原因的通常都是短暫的狀態不佳,如果你一直很努力,只是因為身體或家庭原因不能保持努力的狀態就要被裁掉,讓這些努力的員工多寒心,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企業留不住人的原因,因為沒有人能保證自己一直保持一樣的狀態。

企業確實困難的,大家就相互理解,好聚好散,而不是推卸責任,把責任都去推到員工身上,推卸責任的企業目光短淺,很難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