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虎女”沒有嫁給孫權的“犬子”,最終嫁給誰了,結局如何?

姒莞萱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有點意思,關羽是三國時期蜀漢猛將,一出手就斬殺了西涼軍二號人物華雄,威震十八路諸侯,而後又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晚年時期鎮守荊州,還能來一次水淹七軍,大敗曹操猛將於禁,被尊為華夏戰神。當然,如此厲害的人自然是有自己的傲氣的,比如當孫權派人來提親時,一句“虎女焉能嫁給犬子”估計也是把孫權起的夠嗆,那麼備受關羽寵愛的虎女最後嫁給了誰呢?

關羽估計是想把她嫁給劉禪的,因為在關羽的眼裡,世界上估計只有天,地還有他的兄長玄德值得一拜,別人嘛,要麼拜他,要麼就是拜他的資格都沒有。所以能和自己女兒門當戶對的當然是劉備長子劉禪了,未來的大漢皇后,想想都激動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因為關羽非但沒有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還把孫權給羞辱了,所以孫權下定決心要攫取荊州,關羽因而被殺。這時關羽女兒(小道消息名諱為關銀屏)因為父親大哥都被殺,悶悶不樂。一向想給他們報仇,並且經常說出詩書難報仇,針線難雪恥,我要舞刀弄槍,上戰場殺敵報國的話語,當時人們都對她感到佩服。因而劉禪把趙雲請來叫她武功和兵法。漢名臣李恢之子李遺。李遺自身就非常優異,所以諸葛亮就想把關銀屏與李遺湊成一對。最終他們還真的走到了一起。這件事連關銀屏的師傅也贊同了。他們夫妻友善,最終在七擒孟獲後回到蜀國後方治理國家。並且牢記諸葛亮對百姓的情緒,與百姓友善相處,最終與世長辭。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關羽歷史上有記載的,是兩兒一女,分別是長子關平,次子關興,三女有說叫關鳳,也有叫關銀屏的,另外還有民間傳說的關索。

關平與關羽一同被殺,而關興打小就很聰明,很受諸葛這的器重,可惜的是,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就病逝了。關索據說娶了鮑三娘為妻,所以現在一些關姓之人稱自己是關索的後代。

那我們就重點來看這個關羽的虎女,我們就以關銀屏做為她的名字吧,我們來看看關羽說的虎女豈可嫁犬子這個事情,首先這句話,並非是歷史記載,而是三國演義小說裡面寫的。

而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在襄樊之戰之前,也就是關羽駐守荊州的時候,孫權曾經派人向關羽求親,希望關羽能將女兒,也就是這個關銀屏許配給自己的兒子,但是被關羽罵回去了,孫權就很生氣。

那我們來看看,這裡面孫權的兒子是哪一個,我們知道襄樊之戰,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而孫權的長子孫登生於公元209年,也就是說孫登此時不會超過十歲。

另外,我們再看孫權生於公元182年,孫權的父親孫堅生於公元155年,而關羽生於公元160年(比劉備大一歲),可以看出關羽比孫權要大22歲,而關羽是與孫堅同輩的。

另外,在公元225年,孫權讓孫登娶了周瑜的女兒,可以看出孫權是不懷好意的,是想通過聯姻的方式來拉攏關羽,當年孫權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也是這個想法,孫尚香回來的時候,還想把阿斗也帶回去。

關羽做為劉備最器重的人,所以才會把荊州交給關羽,如果真與東吳聯姻,那是不是要把荊州做為嫁妝給了東吳?所以關羽必然是斷然拒絕的。

根據歷史記載,關平與關羽一同被殺,那麼關銀屏的下場就好不到哪裡去,要麼也一同被殺,要麼也會成為俘虜,或者為奴,或者賜給某個將領。

不過根據一些民間傳說,關羽失荊州的時候,關銀屏逃回成都,最後嫁了李恢之子李遺,李恢就是那個勸說馬超投奔劉備的那個人。


歷史簡單說


孫權偷襲荊州之前曾派人向關羽求婚,要代兒子迎娶關羽之女為妻,關羽不同意,罵辱其使,還演繹出一句虎女焉肯配犬子的名言“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古代男尊女卑,能上史書的女性除了皇家貴胄外少之又少,一般都是隻記姓氏沒有名字,虎女也一樣,民間傳說和地方誌記載則說她叫關鳳,又說叫關銀屏,這與岳飛女嶽銀屏如出一轍,應該是源自說書。


孫權為子求親不懷好意,關羽受劉備託付荊州之重,荊益交通不便,高山阻隔,舉半國以托足見信任,而孫權則為才十歲出頭的兒子求親,挑撥之意明顯,關羽自不會上他的當。(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拒絕東吳求婚後,關銀屏待字閨中,她上有大哥關平,二哥關興,人稱關三小姐,荊州覆敗後關羽與關平一同遇害,關銀屏回到成都。不久,劉備稱帝,東出荊州討伐東吳,夷陵大敗退回永安,不久身死。


諸葛亮掌蜀漢大權,勤修內政,勸課農桑,其時南中夷族亂事迭起,諸葛亮按部就班,先急後緩,二年後起大軍南征,聯同庲降都督李恢合兵平叛,機緣巧合之下,諸葛亮見李恢子李遺勇猛善戰,熟悉南中事務,深為看重,便為關李兩家聯姻,把關羽的女兒許配給李遺,民間傳說,平南之役,關銀屏將門虎女,也隨軍出征,見此事有利國家大計,於是一口答應婚事。(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李恢是建寧人,蜀漢中少數的異族通,在劉備入川與劉璋反目時,知劉璋必敗,於是北行到雒城拜見劉備,向他建言獻策,劉備讓他到漢中聯結馬超,引馬超入川,蜀漢建立後,庲降都督鄧方逝世,李恢自告奮勇繼任,遙領領交州刺史,駐牂牁郡平夷縣,出鎮南中。(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平定南中之役,李恢立功最多,被封為漢興亭侯安漢將軍。後來南中猶有反覆,皆賴李恢父子多次安撫平亂。

李恢年紀漸大,被蜀漢徵調回朝,令李遺繼續協助鎮撫南中,關銀屏應是與夫同在南面前線,一同為蜀漢守邊,夫婦二人教化一方,受到當地百姓愛戴,直到逝世,死後夫婦二人合葬於俞元縣,今雲南澄江有關三小姐墓。


南方鵬


史書上能留名的女性人物少之又少,關羽的女兒自然也不例外——沒有留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與兒子關平一同被吳將擒殺。隨他逃亡的其他家人,包括女兒也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可尋。

按照陳壽《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有個兒子關興,繼承了關羽的爵位。推測他因為年幼,留在成都,所以沒有和父親同遭劫難;當然也可以推測,小孩在戰亂中不容易引起敵人注目,容易逃脫,不論怎麼猜測,關興是史書上記載的唯一活著的關羽之子。

而在民間傳說中,也有說關羽之女關銀屏逃至成都,活了下來。

據傳,關銀屏排行老三,人稱“關三小姐”,後來在諸葛亮南征之時,嫁給了庲降都督李恢之子李蔚,蜀漢大軍南征凱旋後,李恢因功封漢興亭侯,加安漢將軍;關銀屏和李蔚則留在建寧郡俞元縣(李恢故鄉)生活,安撫當地百姓,促進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於此,他們深受百姓愛戴,死後,夫妻合葬於此。

“俞元”就是今天的雲南省玉溪市,“關三小姐墓”在玉溪市澄江縣。

當然,這只是個民間傳說,陳壽、裴松之都沒有記載李蔚和關銀屏的事,只能說,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三國志·李恢傳》中說李恢的嗣子是李遺,據筆者推測:

“遺”字還有個讀音就是“wei四聲”,所以民間傳說中的“李蔚”的“蔚”很可能是別字,當地人只知道“李wei”,卻不知道史書是寫作“遺wei”,誤寫成“蔚”字。

後人也沒有人能考證一番,從明清時起,就讓“李蔚”這個不存在的人名流傳了下來。

【正中刻:漢忠臣興亭侯子李公諱蔚、漢壽亭侯女關氏三姐之墓,兩側碑聯為:墓近聖人宮,父女相睽只數武(步);神遊荊襄界,魄魂長恨於千秋。】

現存的這塊墓碑是清宣統三年所立,《道光澄江府志》也稱此為“漢李蔚夫人關氏墓”。

1989年,玉溪市政府對該墓進行了修繕保護,2001年,玉溪市政府公佈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考古角度看,確定墓主人的證據仍然不足,但“關銀屏和李蔚”已經是本地口口相傳數百年的故事,並不妨礙本地人對“關三小姐”的敬愛之情。多年來,本地人為了還創作了戲劇、小說等藝術作品,來紀念這位傳說中的“關三小姐”。

【圖片來源於“關三小姐”官網,侵刪】

有一說一談歷史,不偏不倚話蒼生。

歡迎喜歡三國故事的朋友關注我。


潯陽鹹魚


歷史上,東吳的孫權打算為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之女,但被關羽以“虎女安能配犬子乎”所拒。那麼,關羽那個沒有嫁給孫權兒子的虎女到底是誰,最終嫁給了誰,結局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下。

在正史中確有孫權為子求婚之事,因此可以確定關羽確實有一個女兒。但是由於在三國的時候,女子的地位低微,一般她們的名字都不會見於史書,即使貴如孫權妹妹的孫尚香也是如此,“孫尚香”這個名字也是後人臆測的。而關於關羽這個虎女的名字在民間傳說叫“關銀屏”,因在關羽的四個子女中排行第三,故又被稱作“關三小姐”、“關氏三姐”或“關羽三小姐”。

這個關銀屏確為虎女,並非關羽自誇。這個關銀屏美麗聰慧,傳說為趙雲的弟子,18歲就習得一身好武藝,是名副其實的虎女。後來,東吳的孫權為子求婚,不僅被關羽拒絕,而且關羽還辱罵了來使。之後,大家都知道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最終戰敗被殺。那麼,關銀屏的命運又如何呢?



據說在關羽被殺後,關銀屏逃回了成都,留在了劉備的身邊,決心為父報仇。不幾年之後,蜀國的南蠻作亂,諸葛亮為了聯合當地的勢力李恢一起南下平叛,就以關銀屏為聯姻嫁給了李恢之子李遺為妻。

後來,關銀屏跟隨李恢父子一起南征平叛,並且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戰爭結束後,他們就在李遺老家俞元住了下來,並且還親自教當地的百姓紡織、耕種以及讀書識字。於是,當地的百姓都很敬重她,稱她為 " 關三小姐 " 。因此,關於他們的故事一直記載在當地的縣誌上,並且在當地廣為流傳。

在現在的澄江壩子東山腳的舊城金蓮山靠西南方向,有一冢看上去很平常的墓。實際上,這座墓就是李遺與關銀屏的合葬墓,民間一直稱其為“關三小姐墓”。


密探零零發


關羽在被孫權俘虜殺死之前,曾經嚴重的侮辱過孫權的使者,這次外交活動的不歡而散也成為孫權偷襲荊州的重要誘因。當時孫權想要讓自己的長子來迎娶關羽的女兒,這個行為屬於一種政治上的和親,在三國時期非常常見。沒想到一向驕傲自大的關羽竟然不把孫權放在眼裡,《三國志》裡記載關羽辱罵來使,《三國演義》中記載的更加詳細,關羽對著使者說:虎女豈能嫁給犬子?關羽最終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孫權和曹操聯合攻擊關羽。關羽丟失了荊州,自己也被殺死了。那麼關羽被害後,他的虎女最終結局如何呢?

關羽被害後,正史上就沒有了關羽女兒的記載。《三國志》只對張飛的女兒做了詳細的記載,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先後做了皇后。如果關羽的女兒在荊州,從荊州的情況來看,關羽的女兒逃走的可能性並不大。很可能死在了亂軍之中,或者被孫權俘虜賞賜給了不知名的將領。如果關羽的女兒在益州,那麼結局就會好得多。民間感慨關羽的功德,有關於關羽女兒的傳說一直比較多,其中比較可信的是關銀屏的傳說。

傳說關銀屏和關興都陪同父親在荊州,荊州陷落的時候關銀屏在關興的保護下從荊州城逃走。到了成都之後拜趙雲為師,學習了一身的好武藝。在諸葛亮討伐南中的時候關銀屏主動請求出戰,並且認識了年齡相仿的李恢的兒子李遺。在諸葛亮的撮合下,關銀屏和李遺走到了一起,兩個人結婚之後跟隨諸葛亮平定了南方的叛亂。後來夫妻二人就一直留在俞元定居。

從三國的史料來看,這個傳說中的一些故事情節是杜撰的,關興在關羽戰敗的時候在成都,並沒有跟隨關羽在荊州,關銀屏應該也沒有在成都。還有就是平定叛亂的時候,關銀屏殺敵無數戰功赫赫應該也是杜撰的,三國正史上沒有女將上陣的記錄。

雖然傳說中的情節多有杜撰,不過這個故事中關羽的女兒嫁給了李恢的兒子還是比較可信的,李恢是三國時期蜀漢駐守南方地區的重臣,和關羽也算是門當戶對。李恢在正史中的記載比較少,他的兒子李遺的知名度更低,幾乎是被一筆帶過。這樣也就容易理解關羽的女兒為什麼會在歷史上失蹤了,古代婦女不會單獨列傳。丈夫知名度低,婦女也就很難被記載。

關羽的女兒嫁給李恢的兒子也算是比較好的結局了,在亂世的時候很多名將的子女都在被俘虜後下落不明。在長坂坡的時候,劉備的兩個女兒就被曹操俘虜,在白門樓的時候,呂布的女兒也被曹操俘虜了,這三個女子結局都是下落不明。

關羽的女兒有這樣的結局也是好的,如果當初關羽如果答應孫權婚事,及時當時孫權不打關羽,在東吳晚期殘酷的政治鬥爭下,關羽的女兒恐怕也不能倖免。


鄧海春


關羽的虎女,在史書中並沒有任何記載,只是在民間傳說中出現,叫做關銀屏,據說關羽當時共有四個子女,關銀屏排行第三,故又被稱作“關三小姐”,她曾跟隨趙雲學習武藝,算得上是趙雲的關門弟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關銀屏的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關羽的那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據說,孫權曾為自己兒子,向關羽這位女兒提親,結果關羽非但不同意,還大罵孫權的使者一頓,甚至侮辱孫權的兒子是狗,關羽也因此徹底得罪孫權,從而引發後來的偷襲荊州。

但其實,這種說法就是標準的扯淡。因為,咱們先不說這件事情的真假,單說關羽的這種行為,實際上並沒有任何過錯。換做任何人處在關羽的位置上,都會大罵孫權的使者,否則只能只能證明他缺乏最基本的政治敏感性。

因為,關羽當時是什麼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二號人物,又獨當一面坐鎮在荊州。而關羽坐鎮荊州,目的自然要保護好荊州,那他絕不僅僅只是防禦曹操,對孫權自然也必須有所防範,事實上,劉備和孫權前兩年就曾為奪取荊州而大打出手,最後兩人劃湘水為界。現在,孫權卻跑來向關羽提親,你說關羽能答應嗎?



關羽要是答應了孫權的親事,那他就從此成為孫權的親家,換句話說,一邊是關羽的結義大哥,一邊是關羽的親家翁,那你說關羽守的這個荊州,究竟在替誰看守?還是說關羽想在劉備和孫權中間玩平衡,在南方也搞出一個三國志。

自古以來,人臣無外交,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權臣,更應當注意自己的行為,想諸葛亮和諸葛瑾是親兄弟,因為各為其主,兩人私下都不聯繫、不說話。當年趙雲攻取荊州四郡中的桂陽郡後,桂陽太守趙範想將自己美麗的嫂嫂樊寡婦許配給趙雲,結果則拔刀出來嚴詞拒絕。

現在,孫權單獨跑去和關羽商量和親的問題,關羽於是馬上就答應,這叫什麼事?會讓劉備怎麼樣想?雖然劉備和孫權也是姻親關係,但問題是,兩人都是各國的君主,他們倆為了政治需要達成姻親聯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相反,一國的傭兵大佬,跑去和另一國的君主結成親家,這顯然就是不正常的。



也有人說關羽即便不同意孫權的親事,可以委婉的拒絕,或者派人請示劉備後再做決定,表面上看這種行為似乎可行,但其實根本就不可行。

假如關羽委婉拒絕,那必然會給孫權留有遐想的空間,到時孫權會覺得關羽可能只是假裝拒絕,於是自然會再次派人上門提親,這樣一來二往,等傳到成都劉備的耳朵裡,就變成關羽、孫權之間一直在商談和親的問題,這樣一來,劉備會怎麼看待關羽?

再者,假如關羽派人請示劉備,劉備心裡又會怎麼想?一方面,關羽這樣做,明顯就會讓劉備出面做惡人,因為劉備百分之百是不會同意這門親事,如果由劉備開口拒絕,就相當於劉備直接得罪了孫權。大家應該知道,正常情況下只有小弟出面當惡人,大哥出面都是當好人的,現在關羽卻讓劉備來當惡人,他這個小弟的政治覺悟也太差了吧。

更重要的是,關羽派人請示劉備,會讓劉備覺得,關羽是不是想要和孫權接親,這樣就會讓劉備處在一種比較尷尬的位置,因為劉備肯定是不願意關羽與孫權結親,但關羽自己卻想要,這種情況下劉備該怎麼做?

所以,只要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會知道,關二爺看到孫權派人提親時,必須得大罵他的使者。因為,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政治表態。

事實上,孫權派人向關羽提親,本身就是出於離間的目的。如果關羽經不起誘惑,直接就能把南方也變成三國志;如果關羽不明確表態,也會加大劉備、關羽之間的矛盾。在這種背景下,關羽只能明確表示,你家狗兒子哪裡配得上我家的虎女,還不趕緊滾!

後來,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後,據說關銀屏趁亂逃回成都。幾年後,南方孟獲叛亂,諸葛亮南征時,啟用了俞元(今澄江)的李恢共同南征平叛,同時親自作媒,把關銀屏許配給李恢的兒子李遺為妻。關銀屏想到平叛是為了鞏固國家安全,便答應了這門親事,並隨李恢父子南征,並立下了汗馬功勞,戰爭結束後,她便在俞元住了下來,直到去世。


我是趙帥鍋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就是有關於這件事的,這裡我先來和大家分享下。段子是這樣說的,當時孫權前來提親,關羽聽聞後,於是說到“吾女嫣能嫁權子”,結果由於有口音,使者是南方人,沒聽清楚,於是聽成“虎女焉能嫁犬子”。最終引得孫權大怒。論這則笑話來說,關羽之女就是叫關嫣了……

但段子咱們笑笑就好了,可不能當真了。


正史上關羽的確有一女,但對於這個女兒正史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提及,畢竟女人向來在三國中無太高地位。當時並沒有犬子虎女的說法,犬子虎女的說法來自於演義,是演義在正史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化加工。

正史只是說了當時孫權派使者前去為自己兒子娶關羽女兒,關羽辱罵了使者,不答應婚事,搞的孫權大怒,至於怎麼罵的則沒有提及。

之後關羽女兒的事蹟也沒了,但後來關羽被呂蒙襲取荊州,由盛轉衰也就是幾個月,這段時間關羽家屬是完全沒時間撤離荊州的,所以關羽之女應該和眾多荊州將領、士兵們家屬一樣被呂蒙給俘虜了。


之後可能就在東吳嫁人了,也有可能在東吳與劉備關係緩和後被送回了蜀漢。總之只能是猜測,畢竟無記載。

倒是在民間傳說中根據寥寥幾字的正史記載構造了一個不平凡的關羽之女。民間有傳說說關羽之女叫做關銀屏,是關羽的第三個孩子。

關銀屏不僅生的美貌,而且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習得一生好功夫,總之是一個各方面都相當優秀的女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孫權才想幫兒子討來做媳婦。荊州被襲取後,關銀屏一人衝出重圍,一路逃到成都,並住在了劉備身邊,劉備把其當做自己的女兒,而她始終記著自己為父報仇的志願。


諸葛亮掌權後,要率大軍南征孟獲,而這時候劉備已經去世了,關銀屏年紀也不小了,得為關銀屏找個丈夫了。而當時諸葛亮南征時啟用了李恢,他的兒子李遺十分優秀,於是諸葛亮將關銀屏嫁給他的兒子為妻。關銀屏答應了這門親事,並跟隨諸葛亮與李恢父子南征。

南征中,關銀屏與自己的丈夫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南征後,便在李遺的老家俞元住了下來,兩夫妻跟和諧幸福。關銀屏和俞元當地人民相處得也很好,由於當時俞元還是比較荒蕪的地區,關銀屏夫妻教他們耕耘勞作,大家都很敬重她,都稱其為 " 關三小姐 " 。如今在玉溪還有著關銀屏的墓。


其實在如今關銀屏這個民間傳說人物也已人人皆知,甚至還被寫入了三國遊戲當中,我在小時候玩三國群英傳7的時候就經常用到這個人物。


夏目歷史君




關羽之女關娥,可謂三國之中無人可比的美女。曹操和關羽雖然沒能成主樸,兩個人惺惺相惜,心照不宣。曹操令許庶三次作媒,欲娶為曹植妻,關羽雖有相允意,怎奈劉備心有不甘,關羽不想因自己女兒傷了兄弟之情,終於拒絕了這門婚事。



諸葛亮有心讓關娥與自己兒子成親,曾讓張飛試探關羽的意見。


關羽本來就看不起諸葛亮,一口回絕。老奸巨猾的劉備,後來讓劉嬋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沒有娶關娥,也與諸葛亮想給兒子娶關娥有關,害怕諸葛亮心裡不高興。



關娥之美,遠勝貂蟬二喬,曹操與孫權都想娶為兒媳,關羽後來也沒答應孫權的求婚,他不想把自己女兒作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關娥曾經留下【清平樂】一詞,被歷史傳承。【星光燦燦,絲絲清霧淡。初著紅裙人先醉,半樓月色惹夢。竹影紫藤花豔,斜陽何照東籬?雙燕難知歸處,晴川歷歷微寒】。

情竇初開的關娥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嚮往和閨怨。這首詞被當時的曹操父子得知,曹植感嘆【虎父鳳女也】。曹操自嘆不如閨中弱女。



司馬懿讀了關娥詞,拍案而起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若得此女為司馬兒媳,乃司馬家三生有幸】。司馬懿秘密找王朗商議,欲不顧一切求婚關羽。



王朗與關羽表哥魯肅交厚,拜託魯肅密見關羽,也是天意如此,關羽鬼使神差地一口答應。諸葛亮得知是王朗牽的線,後來把王朗活活罵死。

關娥許配司馬昭為妻。後司馬昭封關娥孝貞皇后。關娥生三子,長子繼承帝位,關娥49歲被策封皇太后,終年76歲。


關羽雖然沒有看到女兒飛黃騰達的未來,沒把女兒嫁與孫權之子,在以後的發展中,可以證明關羽的選擇是正確的。連張飛的後人,諸葛亮的後人,都因有關娥的庇護得到平安。


白這個顏色



關羽的虎女最終嫁給誰了,結局如何?

關銀屏,河東解縣人,自幼貌美聰慧,關羽的四個子女中,她排行第三,又稱關三小姐,其名字只是民間傳說,並沒有史書記載,因為是關羽之女,十八歲就武藝超群,又曾跟隨趙雲和諸葛亮學習過,因此能力非凡,多次征戰有功。孫權欲取荊州,想與關羽聯姻,共謀大業,被關羽嚴詞拒絕,並揚言“虎女焉能嫁給犬子?”,孫權自此痛恨關羽。虎女沒有嫁給孫權之子,最後嫁給誰了,結局又怎麼樣,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關銀屏名字的由來。據民間傳說,關三小姐出生的時候,嬌嫩異常,十分可愛,張飛知道以後,飛奔到關羽府中前去道賀,特別喜歡,張飛就即興給取了個名字叫關銀屏,並且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顆寶珠送給了她作為見面禮,據說比寶珠能夠逢凶化吉,起到避邪的作用,重點是冬天可以取暖,夏天可以降溫,還能給人帶來好的運氣。這顆寶珠本來是鑲嵌在呂布的紫金冠上的,白門樓上被張飛奪得,張飛本來是想送給阿斗,但又嫌棄阿斗軟弱無能,後來又想作為傳家寶,時代相傳,但由於見到關三小姐太喜歡了,就情不自禁的送給她了。


其次分析關銀屏的早年經歷。關銀屏從小就聰慧貌美,個性十足,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大美人。由於她經常佩戴那顆神奇的寶珠,果然好運不斷,越長越美麗,聰穎可愛。長大成人後,關心屏不但閉月羞花,更是精通琴棋書畫,世人都誇她才貌雙全,據說當時上門提親的人也是絡繹不絕,踏破門檻。孫權知道後,覺得關銀屏確實不是不簡單,和自己的兒子結婚最好不過了,最主要是孫權想和關羽聯姻,藉機取得荊州,於是就派人前往荊州提親。關羽見到媒人後,火冒三丈,在加上關羽一直都看不起孫權,於是就斥責史“虎女焉能嫁給犬子?”邊將說媒之人轟出去,讓孫權顏面盡失。孫權覺得自己因此而名譽掃地,更加痛恨關羽,發誓要奪取荊州。


再次分析虎女究竟嫁給誰了。

其一關羽北伐失敗被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因不滿劉備封黃忠為五虎上將,與自己平起平坐,為了爭奪功勞,關羽親率荊州軍北伐,圍攻樊城。曹仁不敵關羽,求救於曹操,曹操派于禁支援樊城,派龐德助戰于禁,七月樊城大雨不斷,關羽放水淹于禁,于禁兵敗,龐德被斬,關羽威震華夏。曹操急忙召集文武官員商議遷都,司馬懿建議連吳抗擊關羽,於是曹操修書給孫權,把江南的土地全部冊封給孫權,並承諾永不進犯江南,勸說孫權攻取荊州以解樊城之圍。孫權本來就痛恨關羽,發現大好機會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命呂蒙為大都督攻取荊州,荊州軍猝不及防,關羽不知情的情況下,荊州失陷。呂蒙率軍掩殺,關羽腹背受敵,無心戀戰,兵敗走麥城,呂蒙窮追不捨,最終誅殺關羽。


其二關銀屏巾幗不讓鬚眉,勵志殺敵報國。荊州失陷後,關羽關平(關羽養子)被呂蒙所殺,關羽一家都被呂蒙劫持,直到劉備死後,諸葛亮再一次與東吳修好,關羽的後人才得以迴歸蜀地。關興保護妹妹關銀屏回到成都,失去父親和大哥,關銀屏鬱鬱寡歡,幾度昏厥過去,但卻受到劉禪的熱情待見,安置在宮裡住下,好吃好喝供著,以解除他內心的痛苦。但關銀屏卻食不下咽,只說:家仇未報,無心享福。自己卻只肯粗茶淡飯,劉禪也經常派人去看他,送一些綾羅綢緞,希望關銀屏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但她卻說:國仇家恨未報,無心享福。只願穿荊釵布裙。眾人知道後都勸道:昔人已去,還是要好好生活,不如多讀書,學些琴棋書畫,消磨鬱悶。關銀屏卻說:詩書難報仇,針線難雪恨,我要舞刀弄槍,上戰場殺敵報國。舉國上下都為關銀屏的英雄氣概所傾倒,劉禪還特意請來趙雲為她當老師。


其三銀屏被諸葛亮許配給李遺。後來孟獲在南方反叛,諸葛亮請命平定南方,關銀屏得知後,主動請纓,定要隨軍出征。諸葛亮見她報國心切,便答應下來。但此時還有一人,也願意隨軍出征,他就是李恢的兒子李遺,李恢在劉備時期就才學出眾,曾經成功勸降馬超,為蜀漢政權也立下過汗馬功勞。李恢的兒子李遺也是萬里挑一的人才,諸葛亮於是就想促成良辰佳緣,因為他們兩個真可謂是志同道合,這樣也可以讓關銀屏這個沒有父母的孩子有個依託。於是諸葛亮親自做媒,上關銀屏和李遺永結百年好合,趙雲也深表贊同,結婚當天,還送給他們一口寶劍作為禮物。


最最後關銀屏夫婦留守南中地區。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方後,李恢被封為漢興亭侯,諸葛亮有派遣關銀屏李遺回李恢老家南中俞元,鞏固蜀漢後方。建興九年,李恢去世,李遺繼承爵位,任命為建寧太守,關銀屏始終協助李遺的工作,並時刻牢記諸葛亮的囑託,與當地百姓和睦相處,將蜀漢相對發達的文明帶到了這裡,直至壽終正寢。

你是如何看待關三小姐?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