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記:“斜槓青年”華雨辰

2月21日,我和崔東來武漢開展疫情報道的第30天。

採訪華雨辰有點難。疫情期間,除了在線上課,這個“90後”音樂教師,還幹了不少“兼職”。

“我在青山區北湖收費站值守後會去青少年宮幫忙搬運物資,大概晚上8點到。”約採訪,要等她“轉場”。

抵達青山區青少年宮時,門前聚集了不少身穿統一制服的志願者,今晚,他們要裝卸一批從湖南運來的物資。我掃了好幾遍人群,沒有發現華雨辰。

忽然響起一聲鳴笛,不遠處一輛貨車緩緩駛來。“大家準備好。”號令一下,志願者們緊了緊防護服,一字排開。

武漢日記:“斜槓青年”華雨辰

青山區青年志願者在搬運物資。人民網記者王欲然 攝

車一停穩,打頭的幾名志願者躍上貨車,後面的人緊跟過來,眾人開始一件一件地傳遞。他們已經十分默契。

大夥兒正幹著,華雨辰氣喘吁吁地跑來。

“收費站那邊出點狀況走不開,不好意思,我來晚了。”說著,她便加入搬運行列。“華老師上車搬!”“這袋蘿蔔老沉了,給你留著呢!”大家跟華雨辰開著玩笑。

華雨辰也不含糊,整袋的大米、白菜、蘿蔔,連提帶抱――那把式、利索勁兒,再加上1米73的個兒,倒像是體育老師。

“拿穩了,這袋更沉。”“鉚住,就快完了!”志願者們互相提醒著、鼓著勁兒……

武漢日記:“斜槓青年”華雨辰

完成搬運任務後的志願者。人民網記者王欲然 攝

蔬菜59噸、大米12.5噸、食用植物油2.5噸、醫用酒精1噸、消毒粉0.5噸、紅辣椒1.5噸、麵條0.5噸,豬肉、臘肉若干。兩個多小時後,陸續抵達的三車物資被卸下分發,志願者的身上也都冒起了熱氣。

我湊上前想去拍照,“他們每一個,都是好樣的。多拍他們。”華雨辰連連對著鏡頭擺手。

一完活兒,華雨辰說話的聲音似乎也變得溫柔。她平時就很注意保護嗓子,現在更在意了。除了在線上課,她還要去方艙醫院義務播音,“希望我的聲音能給患者帶來寬慰。”

疫情發生以來,華雨辰既幹著老本行,改編了“防疫版”《健康課》,教小朋友防疫知識,也參加過愛心車隊,義務接送醫護人員;她還協助過二七橋、天興洲大橋、北湖收費站交警過檢往來車輛,也擔任著青山區方艙醫院的義務播音員,就連搬運物資的苦力,她也幹得一包勁兒。

眼前的這個“斜槓青年”,讓我想起網上那個經久不衰的造句句型:“不會裝卸的播音員不是好老師”――儘管她總認為,自己做的還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