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些地區的蘋果像過山車一樣大跌,如果老百姓年年種,年年虧,請問果農該咋辦?

用戶61888548256


在國內,蘋果是僅次於柑橘的第二大類水果,作為家常水果,因口感好、營養豐富、耐儲存深受百姓喜愛。蘋果的消費基礎是有的,現有的存量市場如何擴大消費群體,這也是擺在果農和蘋果研發人士面前的一道難題。

蘋果到底能否發展下去,我認為是沒有問題的,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遵循規律,不盲目跟風

在農村有這麼一種現象,比如某農作物近兩年價格提升且較為穩定,經濟收入也理想,就會形成農民們盲目跟風,你種我也種,很快市場達到飽和狀態,口碑還沒起來,價格戰卻先打起來了,最後逐漸沒有了收益又要考慮換其他作物。蘋果樹不同於其它農作物,它是多年生果樹,從栽植到有收益必定是一個漫長過程,三年到四年時間基本沒有收益,只有投入,在你決定種植蘋果的那一天起,你做好這種準備沒有?

蘋果種植,應適合當地條件

關於蘋果樹現在還能不能發展的問題,我覺得如果所在地區適合種植蘋果樹的話,當然可以發展的,有了規模的經濟,在銷售上也會較為集中。我所說的適合是指氣候環境、當地的經濟產業、管理技術和消費觀念等,是否合適種植發展。氣候環境,蘋果樹適合高海拔,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的溫帶氣候環境。管理技術方面包括育苗、栽植、修剪、病蟲害防治、疏花、疏果;消費觀念,消費者喜愛度很高,是主要的水果消費品種。銷售渠道和信息,以及產業鏈的建立,比如分揀、包裝、儲存等。以上的諸多因素,直接影響蘋果是否有持續的經濟效益。

蘋果市場,優勝劣汰

從消費市場看,我認為蘋果的發展沒有問題,就拿我家裡來說,一年四季,家裡從沒有斷過蘋果,老人孩子都愛吃。蘋果樹是多年生的經濟作物,一生經歷成長期,盛果期,衰老期。儘管蘋果樹近期種植範圍很廣,面積很大,這麼多年的發展有不少數量的衰老樹,需要更新換代。優系品種發展起來肯定會佔領普通蘋果的市場,一些品質不好的蘋果肯定會逐漸退出市場。道理很容易理解,一方面,消費水平提高後,消費者的眼光會更挑剔;另一方面,供大於求的市場態勢,整體上會拉低蘋果的價格,這會讓低品質的蘋果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最終被市場淘汰。比如近幾年,憑著品種優勢,紅富士近年在全國範圍內逐漸替代了國光、秦冠、紅星等老品種,成為蘋果的當紅小生。再比如去年的新疆糖心蘋果銷量特別好,客戶傾向新鮮的果種,好吃才能青睞大眾的認可。

優化品種,提升品質

優質蘋果的生產,品種因素佔40%,地理條件佔30%,管理水平佔30%。要讓蘋果銷售更旺更紅,就要結合不同的地理條件內部調整,改優品種,不適合晚熟品種的地區,調整成中早熟品種。早熟的華碩、中熟的優系嘎啦、涼香,晚熟的黃金富士、維納斯黃金等也都是市場上的俏銷貨。不管怎樣,不能全部是“雞蛋”,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同時還要採用先進的管理技術,放大當地蘋果的獨特優勢。

對於提高產品質量,可以考慮以下幾項對策,一是通過“提勢”的管理辦法,提高蘋果生產的穩定性;二是通過施用農家肥,提高含糖量,進一步優化蘋果的口感;三是通過科學間伐,通風通光,提高產品品質;四是通過套袋,保證蘋果的安全性。

膠東很多合作社開始扶持果農種植富硒有機蘋果,口感、質量都上來了,價格也高出一般蘋果不少,專走高端路線。

順應市場,線上線下結合

電商的異軍突起,也是事關蘋果銷售的好壞,對於當地的宣傳和銷售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去年可以看出,新疆阿克蘇、陝西洛川、雲南昭通明顯加大了網絡宣傳力度,動用了大量的網紅力量,而曾經赫赫有名的煙臺蘋果宣傳攻勢上反倒寂寂無聞。所以說,酒香也怕巷子深。

寫在後面:

蘋果的發展並不是在走下坡,農產品在逐漸走商品化的路線,把自身的優劣勢分析出來,順應市場的發展,遵循市場的規律,走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差異化競爭路線,才能持續盈利。


漁人草舍


我婆婆家是煙臺棲霞農村的,著名的蘋果之都,我婆家也種有蘋果。去年的蘋果價格真的是過山車一樣,前年放在冷庫的冷藏果最後出庫都能賣到七八塊一斤。結果秋天新果下來,農民還都盼著能有好價格呢,沒想到當頭一棒,最好的一級大果基本也就三塊多錢。上市場上還被挑三揀四不好賣,只能拉回家入冷庫。去年下雨少,蘋果質量普遍不算太好,但是人工費加上澆地還要買水的費用都比以往要高的多,去年我們那邊種蘋果的基本都得虧本。關於種植大到區域說,以前只有山東和山西有大規模種植,最近幾年別的省市也開始種植,勢必導致市場的飽和,價格自然回落。小到地區,就山東省內而言,不少地區也有大規模種植。農民們只看到利潤蜂湧而上,單前景不考慮,肯定會虧本。現在棲霞好多人看到櫻桃利潤喜人,又開始了種櫻桃,選擇砍伐蘋果樹。現在的人工費用一天一百好幾,還要管吃,甚至還要管住,供不應求。蘋果價格逐年不景氣,勢必有好多人選擇砍伐或任由其生長,畢竟沒人愛接手。



胖胖康我的小寶貝


你好,我是遼寧大連地區的車釐子大櫻桃種植商,對這邊的蘋果的行情還是比較瞭解的。去年雖然行情波動較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產量,2018年各地蘋果都遭受了倒春寒的影響,產量大降30%-40%,所以行情大漲,各地庫存幾乎沒貨,價格翻幾番的漲。一直延續到2019年上半年,直到2019年秋季各地蘋果上市,而且產量大漲,價格狂跌。中國蘋果的種植面積太大加上中國放開了國外蘋果的進口,再者去年俄羅斯等歐洲國家也禁止了中國蘋果出口也有一定的影響。各種因素導致了2019中國蘋果價格狂跌。現在蘋果果農要想賺到錢就需要砍伐一些蘋果樹,栽種一些別的水果或者蘋果蘋果品種更新了,這樣才可自救,比如優質蘋果品種:紅肉,黑蘋果,奶油富士,王琳等都是市場需求高的。別的水果比如:車釐子大櫻桃,軟棗獼猴桃等都是需求比較高比較優質水果。

個人意見勿噴[握手][握手]








大連車釐子種植商


好,我簡單說二句,由於這幾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加上農民跟風意識強烈,導致蘋果出售不順,最主要的還是蘋果品種單一,質量上不去,現在農村大多數務蘋果都六零七零後,他們的思想保守,不敢大膽創新,經營結構上鬆散,要想品果有好的勢頭,借籤國外的生產模式,例如波蘭,美國,即要提高品種的層次化,而且要做到果園透光透風,易採收己管理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雙豐收。


用戶9487440425310


農村的果農真是不容易,辛苦一年如果水果行情不好這一年真是白乾了。不過還是要樂觀點,再怎麼樣也不會年年種年年虧的。

去年也算是特殊情況,年底出現了疫情。主要是因為全國各地都採取了隔離措施導致產品流通不起來了。這才導致了很多水果滯銷、降價。其實不止蘋果,砂糖橘,草莓,還有我們這邊農村的柑橘都賣不出去,現在賣出去的也都是低價銷售。我們村子裡有兩戶人家的柑橘現在還長在樹上賣不出去呢!這些柑橘肯定是隻能當肥料用了。可惜啊,一年的勞動成果!

不過我覺得以後水果的發展形勢還是好的。應該不會年年虧。像今年這種普遍低價銷售的情況應該也不會經常出現。畢竟日子好起來了,大家對水果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是我們果農也要慢慢的轉變銷售方式。目前大多數果農包括我們這裡還是走的傳統的銷售方式。那就是等著水果批發商上門來收購。這種銷售方式對我們果農越來越沒有優勢。市場稍微有點波動,批發商馬上就把價格壓下來了。

有條件的果農可以嘗試利用線上的渠道銷售。這種銷售方式對果農對消費者都是有利的。但是由於農村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傳統的銷售方式肯定還會繼續存在。這裡分享一個我個人的經驗。如果是等批發商上門收購的這種果農,建議只要價格合理有一定的利潤,大家就可以賣。不要抱著等等看,以後價格會更高的心態。雖然有時候能大賺一筆,但虧的時候也很慘。以穩為主,不要貪心。我們村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開始不想賣,後面急著賣。所以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山居秋民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首先蘋果價格不穩定時高時低或者一年比一年低的現象再其它的農作物或是養殖戶這也有類似的現象。

其實問題都差不多相同,基本問題大致存在以下方面:

1.銷售渠道不暢通。目前,蘋果市場以大收購商為主體的經營模式。大收購商一般駐地在蘋果產區中央位置,坐地收購,而且生意興隆,無需派人下鄉收購,出售蘋果的種植戶,排隊出售,給收購商製造了以“大豐收”為由而產生壓級壓價的藉口,再轉手高價批發結各地蘋果經銷商。這樣造成很少蘋果中間商下鄉直接收穫,甚至有中間商直接下鄉向農戶收購,會出現各種阻攔和困難,讓收購商知難而退,到收購商處批貨走人。這樣一來,生產地蘋果不管是豐收年,還是大災年,農民種植戶的蘋果只有賣給地方收購商外,始終是沒有銷路,就造成產地蘋果很難銷售出去。而在蘋果消費地,消費者只能購買高昂價格的蘋果了。這種現象,在蘋果種植區普遍存在,是一種蘋果壟斷現象,外地蘋果經銷商進不了蘋果產地,不能直接收購農戶蘋果,而種植戶要麼低價賣給地方收購商,要麼爛在產地(更有直接爛掉或丟棄)

2.中間經紀人過少。過去,各地蘋果銷售地,都是銷售商去產地直接在蘋果種植的農戶手上收購蘋果進行銷售活動。後來,蘋果產地都有蘋果中間商在產地建起規模巨大的蘋果收購市場,專業收穫農戶蘋果進行向外批發活動,堵絕了蘋果中間商直接進入蘋果產地的種植戶收購。現在,發展到蘋果收購商直接按照網上銷售商訂單,批發直接派送蘋果進入銷售地。這樣就造成蘋果中間商越來越少,蘋果銷售任務全落在產地收購商身上,形成相對蘋果壟斷現象。這就是各地蘋果滯銷的最主要原因。

3.蘋果商家以追求高額利潤為目的。從目前蘋果銷售渠道的基本情況來看,不管是產地蘋果收購商也好,還是消費地蘋果銷售商也好,各自只為追求各自的經濟利益,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蘋果種植戶的瓦上霜。因此,蘋果產地的收購商,只顧自己的謀取蘋果暴利,而導致產地蘋果滯銷的根本性原因。

4. 供過於求。在農村裡面那些蘋果收購商是很挑剔的,反正今年蘋果豐收,量很多,他們做的就是挑選出村子裡面最好的蘋果來進行收購,所以他們就把價格直接給壓下去了。

5.銷售信息的不對稱。農戶的蘋果在最差時最低一塊不到被收購,更有直接爛掉的情況,而消費者往往6-8塊高價買進。

6.市場準入制度出現了偏差的現象,可以允許農民到城市裡賣水果,這樣就能夠使得蘋果儘快的賣出,讓農民獲得更高的種植收入。在城市裡超市裡的蘋果價格還是非常貴的,如果能將市場價降低1-2塊,農民賣價提高1-2塊將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

借鑑以上問題,果農在種植蘋果首先得做市場調查和銷售渠道的擴展,提升果實的質量和強化果園管理與技術提升。

政府部門應多方多渠道幫助農民銷售,鼓勵成立合作社模式管理。

希望我個人的見解能夠幫助到你!



農村潘先森


出現這種情況,需要認真分析:

一、品種品相。品種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好的品種無論在市場衝擊力和價格競爭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品相,也許大多數人把它當成外觀好看與否,其實綠色或者是有機的產品才是品相的絕對成份。至於綠色,大家比較清楚,有機是要經過論證的。怎麼去論證?這裡就不多說了,有疑問的可以提出來,我再回復。當然,還有一個產品溯源體系。

二、包裝價格。現在,不少人都在產品包裝上苦下功夫,無形中增加了成本,也就提高了價格。就蘋果而言,雖然純屬無奈之舉,但可能是得不償失。畢竟再美的包裝盒也不能食用。加上運費和可能存在的中間商,到了客戶那裡,價格就不菲了。這對供銷雙方都是損失及阻礙。

三、銷售渠道。傳統的銷售渠道無疑捉襟見肘甚至是坐以待斃。那麼網上平臺、抖音直播、軟文推廣等現代時髦的促銷手段必不可少。同時社區購也是一種方興未艾的銷售渠道和方式。作為農業人,必須與時俱進,拓展市場。這樣才能將到手的產品變成到手的財富。也可能有些人說,我不懂,沒關係,找個年輕的掌握基礎知識的人幫你操作就行了。

因為篇幅侷限等原因,不去多說了。有什麼問題可以私聊我,我會認真去回覆的。謝謝!


頭等艙花聖


蘋果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它不像莊稼,一年生植物,可根據當年情況去判斷栽培什麼。

蘋果從栽種到結果,管理水平高的要3一4年開始結果,到盛果期要6一7年,其間要付出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術,可以說相當不容易。

題主問的很好,說有的地區蘋果價格大跌,確實是,但有些地區蘋果的價格卻跌勢不大或者說沒跌,有些地方甚至逆行市而上漲(像是煙臺蓬萊),原因是什麼?蘋果品質好!這幾年由於天氣等諸多原因,高端品質蘋果少,市場供不應求,客商卻一果難尋,這幾年給客商最大的難題就是:品質好的蘋果貨源難找,品質差的在市場沒有竟爭力賣不出去。這就體現出現在蘋果的真實狀況,優質優價,低端貨價低且沒人願意要,只能一落再落,靠價格優勢吸引客商,將自己損失降低一些。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果農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提高果品質量是重中之重。要利用空閒多看多學習一些關於蘋果管理和技術的文獻或多參加一些有關果樹管理的培訓,增強和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術,想盡千方百計去提高自己的果品質量。

第二、現在的果農不能只會埋頭苦幹了,要學會接觸使用新媒體工具,多與人交流,瞭解市場和行情,爭取自己的果品在最高價位行市時賣出。

第三、不建議果農自己存庫。果農對市場行情和信息掌握不夠,抗風險能力小,自己沒有銷路和市場,一旦市場波動,乾著急卻無能為力。再從歷年蘋果銷售情況來看,十之八九是下樹時價格比較高,更不要說遇到無良冷庫了。

第四、現在蘋果產量總體上供大於求,供求信息不對等,導致有些地方出現賣果難現象,如果家裡有人會用電腦或智能手機的,可以利用網上很多平臺搞電商,賣貨也很好很快,但切記發佈供貨信息要實事求是,不要以次充好、不要誇大其詞!

第五、周圍或附近有蘋果專業合作社的,也可以參加信譽好的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是供(提供技術、肥料、農藥)、存(儲存果品)、銷(自己有銷路或有市場)一體的,能彌補果農技術上和銷路上的欠缺。

第六、改換樹形(像是很多果園將仿垂形改為開心型,套袋時不用上高凳梯),或增設基礎設施(像滴灌等),減少人工投入 ,現在果園僱人工資高,減少人工即是減少資金投入,省下的錢就是你增加的利潤。

總之,社會上有句話: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是有哭的、有笑的。意思是幹什麼行業都有賺錢的,有虧錢的,想賺錢要遵循的主要法則,還是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產出高品質蘋果才是硬道理。


田園生活圈武哥


能怎麼辦蘋果樹六年開始結果,主要蘋果樹太多了,樹都那麼大了,砍了捨不得,老樹有人砍,種了桃樹但也沒有買高價,沒法,家裡老人孩子離不開,很多人都出去打幾個月工,摘蘋果時回來。2020應該會好加油。不可能每年都不好。總比18年時冷凍,蘋果都凍完。連收成都沒有。






似曾相識214112990


這兩年蘋果價格有時候確實是這樣像過山車是的,一會兒大漲,一會兒大跌,但我們又反過來想,最近幾年哪樣農產品價格不是這樣過山車似的,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很多都是我們自身造成的。如果我們去城裡調研一圈蘋果價格,我們就會得出結論,最近幾年來蘋果價格一直都很堅挺,沒有出現過價格很低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果農這出現的價格大跌,問題出在了收購商身上,被收購商壓價了。

收購商壓價一般兩種情況,第一,他前面來了幾次,果農把價格喊得很高,以至於幾次都沒談成,現在又果農大家的果子都積壓著沒賣,再不賣就要壞掉,那收購商不壓你價格就不正常了;第二種情況是中間商已經收了很多果子了,現在是可收可不收,如果遇到價格很低的就收一點這樣的情況壓價也是正常的。

其實現在通訊業這麼發達,作為果農一定要注意,第一,心不能太貪,該合適價格出售的時候趕快出售,越壓到後面越被動,必定蘋果和其他商品是不一樣的,不能長期存放,放得越久壞掉的就越多,哪怕是你最後價格賣得高一點點,除去壞的部分,價格可能更低。第二,我們我們完全沒必要完全依賴於中間商,可以通過網絡零售或者批發給城裡的水果商,我們也可以自己去城裡聯繫水果商,直接用車拉去批發給他們,我們還可以自己去聯繫存放水果的冷庫,先存放在裡面,再去聯繫水果商,需要的時候再給他送過去,這樣價格就會比中間商高太多出來。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連續幾年虧損,那肯定是我們渠道不對,思維不對,我們必須調整我們的思維和銷售渠道,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