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些地区的苹果像过山车一样大跌,如果老百姓年年种,年年亏,请问果农该咋办?

用户61888548256


在国内,苹果是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类水果,作为家常水果,因口感好、营养丰富、耐储存深受百姓喜爱。苹果的消费基础是有的,现有的存量市场如何扩大消费群体,这也是摆在果农和苹果研发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

苹果到底能否发展下去,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遵循规律,不盲目跟风

在农村有这么一种现象,比如某农作物近两年价格提升且较为稳定,经济收入也理想,就会形成农民们盲目跟风,你种我也种,很快市场达到饱和状态,口碑还没起来,价格战却先打起来了,最后逐渐没有了收益又要考虑换其他作物。苹果树不同于其它农作物,它是多年生果树,从栽植到有收益必定是一个漫长过程,三年到四年时间基本没有收益,只有投入,在你决定种植苹果的那一天起,你做好这种准备没有?

苹果种植,应适合当地条件

关于苹果树现在还能不能发展的问题,我觉得如果所在地区适合种植苹果树的话,当然可以发展的,有了规模的经济,在销售上也会较为集中。我所说的适合是指气候环境、当地的经济产业、管理技术和消费观念等,是否合适种植发展。气候环境,苹果树适合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的温带气候环境。管理技术方面包括育苗、栽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疏花、疏果;消费观念,消费者喜爱度很高,是主要的水果消费品种。销售渠道和信息,以及产业链的建立,比如分拣、包装、储存等。以上的诸多因素,直接影响苹果是否有持续的经济效益。

苹果市场,优胜劣汰

从消费市场看,我认为苹果的发展没有问题,就拿我家里来说,一年四季,家里从没有断过苹果,老人孩子都爱吃。苹果树是多年生的经济作物,一生经历成长期,盛果期,衰老期。尽管苹果树近期种植范围很广,面积很大,这么多年的发展有不少数量的衰老树,需要更新换代。优系品种发展起来肯定会占领普通苹果的市场,一些品质不好的苹果肯定会逐渐退出市场。道理很容易理解,一方面,消费水平提高后,消费者的眼光会更挑剔;另一方面,供大于求的市场态势,整体上会拉低苹果的价格,这会让低品质的苹果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最终被市场淘汰。比如近几年,凭着品种优势,红富士近年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替代了国光、秦冠、红星等老品种,成为苹果的当红小生。再比如去年的新疆糖心苹果销量特别好,客户倾向新鲜的果种,好吃才能青睐大众的认可。

优化品种,提升品质

优质苹果的生产,品种因素占40%,地理条件占30%,管理水平占30%。要让苹果销售更旺更红,就要结合不同的地理条件内部调整,改优品种,不适合晚熟品种的地区,调整成中早熟品种。早熟的华硕、中熟的优系嘎啦、凉香,晚熟的黄金富士、维纳斯黄金等也都是市场上的俏销货。不管怎样,不能全部是“鸡蛋”,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同时还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放大当地苹果的独特优势。

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考虑以下几项对策,一是通过“提势”的管理办法,提高苹果生产的稳定性;二是通过施用农家肥,提高含糖量,进一步优化苹果的口感;三是通过科学间伐,通风通光,提高产品品质;四是通过套袋,保证苹果的安全性。

胶东很多合作社开始扶持果农种植富硒有机苹果,口感、质量都上来了,价格也高出一般苹果不少,专走高端路线。

顺应市场,线上线下结合

电商的异军突起,也是事关苹果销售的好坏,对于当地的宣传和销售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去年可以看出,新疆阿克苏、陕西洛川、云南昭通明显加大了网络宣传力度,动用了大量的网红力量,而曾经赫赫有名的烟台苹果宣传攻势上反倒寂寂无闻。所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写在后面:

苹果的发展并不是在走下坡,农产品在逐渐走商品化的路线,把自身的优劣势分析出来,顺应市场的发展,遵循市场的规律,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竞争路线,才能持续盈利。


渔人草舍


我婆婆家是烟台栖霞农村的,著名的苹果之都,我婆家也种有苹果。去年的苹果价格真的是过山车一样,前年放在冷库的冷藏果最后出库都能卖到七八块一斤。结果秋天新果下来,农民还都盼着能有好价格呢,没想到当头一棒,最好的一级大果基本也就三块多钱。上市场上还被挑三拣四不好卖,只能拉回家入冷库。去年下雨少,苹果质量普遍不算太好,但是人工费加上浇地还要买水的费用都比以往要高的多,去年我们那边种苹果的基本都得亏本。关于种植大到区域说,以前只有山东和山西有大规模种植,最近几年别的省市也开始种植,势必导致市场的饱和,价格自然回落。小到地区,就山东省内而言,不少地区也有大规模种植。农民们只看到利润蜂涌而上,单前景不考虑,肯定会亏本。现在栖霞好多人看到樱桃利润喜人,又开始了种樱桃,选择砍伐苹果树。现在的人工费用一天一百好几,还要管吃,甚至还要管住,供不应求。苹果价格逐年不景气,势必有好多人选择砍伐或任由其生长,毕竟没人爱接手。



胖胖康我的小宝贝


你好,我是辽宁大连地区的车厘子大樱桃种植商,对这边的苹果的行情还是比较了解的。去年虽然行情波动较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产量,2018年各地苹果都遭受了倒春寒的影响,产量大降30%-40%,所以行情大涨,各地库存几乎没货,价格翻几番的涨。一直延续到2019年上半年,直到2019年秋季各地苹果上市,而且产量大涨,价格狂跌。中国苹果的种植面积太大加上中国放开了国外苹果的进口,再者去年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也禁止了中国苹果出口也有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导致了2019中国苹果价格狂跌。现在苹果果农要想赚到钱就需要砍伐一些苹果树,栽种一些别的水果或者苹果苹果品种更新了,这样才可自救,比如优质苹果品种:红肉,黑苹果,奶油富士,王琳等都是市场需求高的。别的水果比如:车厘子大樱桃,软枣猕猴桃等都是需求比较高比较优质水果。

个人意见勿喷[握手][握手]








大连车厘子种植商


好,我简单说二句,由于这几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农民跟风意识强烈,导致苹果出售不顺,最主要的还是苹果品种单一,质量上不去,现在农村大多数务苹果都六零七零后,他们的思想保守,不敢大胆创新,经营结构上松散,要想品果有好的势头,借签国外的生产模式,例如波兰,美国,即要提高品种的层次化,而且要做到果园透光透风,易采收己管理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双丰收。


用户9487440425310


农村的果农真是不容易,辛苦一年如果水果行情不好这一年真是白干了。不过还是要乐观点,再怎么样也不会年年种年年亏的。

去年也算是特殊情况,年底出现了疫情。主要是因为全国各地都采取了隔离措施导致产品流通不起来了。这才导致了很多水果滞销、降价。其实不止苹果,砂糖橘,草莓,还有我们这边农村的柑橘都卖不出去,现在卖出去的也都是低价销售。我们村子里有两户人家的柑橘现在还长在树上卖不出去呢!这些柑橘肯定是只能当肥料用了。可惜啊,一年的劳动成果!

不过我觉得以后水果的发展形势还是好的。应该不会年年亏。像今年这种普遍低价销售的情况应该也不会经常出现。毕竟日子好起来了,大家对水果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是我们果农也要慢慢的转变销售方式。目前大多数果农包括我们这里还是走的传统的销售方式。那就是等着水果批发商上门来收购。这种销售方式对我们果农越来越没有优势。市场稍微有点波动,批发商马上就把价格压下来了。

有条件的果农可以尝试利用线上的渠道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对果农对消费者都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农村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传统的销售方式肯定还会继续存在。这里分享一个我个人的经验。如果是等批发商上门收购的这种果农,建议只要价格合理有一定的利润,大家就可以卖。不要抱着等等看,以后价格会更高的心态。虽然有时候能大赚一笔,但亏的时候也很惨。以稳为主,不要贪心。我们村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开始不想卖,后面急着卖。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山居秋民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首先苹果价格不稳定时高时低或者一年比一年低的现象再其它的农作物或是养殖户这也有类似的现象。

其实问题都差不多相同,基本问题大致存在以下方面:

1.销售渠道不畅通。目前,苹果市场以大收购商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大收购商一般驻地在苹果产区中央位置,坐地收购,而且生意兴隆,无需派人下乡收购,出售苹果的种植户,排队出售,给收购商制造了以“大丰收”为由而产生压级压价的借口,再转手高价批发结各地苹果经销商。这样造成很少苹果中间商下乡直接收获,甚至有中间商直接下乡向农户收购,会出现各种阻拦和困难,让收购商知难而退,到收购商处批货走人。这样一来,生产地苹果不管是丰收年,还是大灾年,农民种植户的苹果只有卖给地方收购商外,始终是没有销路,就造成产地苹果很难销售出去。而在苹果消费地,消费者只能购买高昂价格的苹果了。这种现象,在苹果种植区普遍存在,是一种苹果垄断现象,外地苹果经销商进不了苹果产地,不能直接收购农户苹果,而种植户要么低价卖给地方收购商,要么烂在产地(更有直接烂掉或丢弃)

2.中间经纪人过少。过去,各地苹果销售地,都是销售商去产地直接在苹果种植的农户手上收购苹果进行销售活动。后来,苹果产地都有苹果中间商在产地建起规模巨大的苹果收购市场,专业收获农户苹果进行向外批发活动,堵绝了苹果中间商直接进入苹果产地的种植户收购。现在,发展到苹果收购商直接按照网上销售商订单,批发直接派送苹果进入销售地。这样就造成苹果中间商越来越少,苹果销售任务全落在产地收购商身上,形成相对苹果垄断现象。这就是各地苹果滞销的最主要原因。

3.苹果商家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从目前苹果销售渠道的基本情况来看,不管是产地苹果收购商也好,还是消费地苹果销售商也好,各自只为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苹果种植户的瓦上霜。因此,苹果产地的收购商,只顾自己的谋取苹果暴利,而导致产地苹果滞销的根本性原因。

4. 供过于求。在农村里面那些苹果收购商是很挑剔的,反正今年苹果丰收,量很多,他们做的就是挑选出村子里面最好的苹果来进行收购,所以他们就把价格直接给压下去了。

5.销售信息的不对称。农户的苹果在最差时最低一块不到被收购,更有直接烂掉的情况,而消费者往往6-8块高价买进。

6.市场准入制度出现了偏差的现象,可以允许农民到城市里卖水果,这样就能够使得苹果尽快的卖出,让农民获得更高的种植收入。在城市里超市里的苹果价格还是非常贵的,如果能将市场价降低1-2块,农民卖价提高1-2块将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借鉴以上问题,果农在种植苹果首先得做市场调查和销售渠道的扩展,提升果实的质量和强化果园管理与技术提升。

政府部门应多方多渠道帮助农民销售,鼓励成立合作社模式管理。

希望我个人的见解能够帮助到你!



农村潘先森


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认真分析:

一、品种品相。品种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好的品种无论在市场冲击力和价格竞争力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品相,也许大多数人把它当成外观好看与否,其实绿色或者是有机的产品才是品相的绝对成份。至于绿色,大家比较清楚,有机是要经过论证的。怎么去论证?这里就不多说了,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我再回复。当然,还有一个产品溯源体系。

二、包装价格。现在,不少人都在产品包装上苦下功夫,无形中增加了成本,也就提高了价格。就苹果而言,虽然纯属无奈之举,但可能是得不偿失。毕竟再美的包装盒也不能食用。加上运费和可能存在的中间商,到了客户那里,价格就不菲了。这对供销双方都是损失及阻碍。

三、销售渠道。传统的销售渠道无疑捉襟见肘甚至是坐以待毙。那么网上平台、抖音直播、软文推广等现代时髦的促销手段必不可少。同时社区购也是一种方兴未艾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作为农业人,必须与时俱进,拓展市场。这样才能将到手的产品变成到手的财富。也可能有些人说,我不懂,没关系,找个年轻的掌握基础知识的人帮你操作就行了。

因为篇幅局限等原因,不去多说了。有什么问题可以私聊我,我会认真去回复的。谢谢!


头等舱花圣


苹果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它不像庄稼,一年生植物,可根据当年情况去判断栽培什么。

苹果从栽种到结果,管理水平高的要3一4年开始结果,到盛果期要6一7年,其间要付出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可以说相当不容易。

题主问的很好,说有的地区苹果价格大跌,确实是,但有些地区苹果的价格却跌势不大或者说没跌,有些地方甚至逆行市而上涨(像是烟台蓬莱),原因是什么?苹果品质好!这几年由于天气等诸多原因,高端品质苹果少,市场供不应求,客商却一果难寻,这几年给客商最大的难题就是:品质好的苹果货源难找,品质差的在市场没有竟争力卖不出去。这就体现出现在苹果的真实状况,优质优价,低端货价低且没人愿意要,只能一落再落,靠价格优势吸引客商,将自己损失降低一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果农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提高果品质量是重中之重。要利用空闲多看多学习一些关于苹果管理和技术的文献或多参加一些有关果树管理的培训,增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想尽千方百计去提高自己的果品质量。

第二、现在的果农不能只会埋头苦干了,要学会接触使用新媒体工具,多与人交流,了解市场和行情,争取自己的果品在最高价位行市时卖出。

第三、不建议果农自己存库。果农对市场行情和信息掌握不够,抗风险能力小,自己没有销路和市场,一旦市场波动,干着急却无能为力。再从历年苹果销售情况来看,十之八九是下树时价格比较高,更不要说遇到无良冷库了。

第四、现在苹果产量总体上供大于求,供求信息不对等,导致有些地方出现卖果难现象,如果家里有人会用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可以利用网上很多平台搞电商,卖货也很好很快,但切记发布供货信息要实事求是,不要以次充好、不要夸大其词!

第五、周围或附近有苹果专业合作社的,也可以参加信誉好的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是供(提供技术、肥料、农药)、存(储存果品)、销(自己有销路或有市场)一体的,能弥补果农技术上和销路上的欠缺。

第六、改换树形(像是很多果园将仿垂形改为开心型,套袋时不用上高凳梯),或增设基础设施(像滴灌等),减少人工投入 ,现在果园雇人工资高,减少人工即是减少资金投入,省下的钱就是你增加的利润。

总之,社会上有句话: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是有哭的、有笑的。意思是干什么行业都有赚钱的,有亏钱的,想赚钱要遵循的主要法则,还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出高品质苹果才是硬道理。


田园生活圈武哥


能怎么办苹果树六年开始结果,主要苹果树太多了,树都那么大了,砍了舍不得,老树有人砍,种了桃树但也没有买高价,没法,家里老人孩子离不开,很多人都出去打几个月工,摘苹果时回来。2020应该会好加油。不可能每年都不好。总比18年时冷冻,苹果都冻完。连收成都没有。






似曾相识214112990


这两年苹果价格有时候确实是这样像过山车是的,一会儿大涨,一会儿大跌,但我们又反过来想,最近几年哪样农产品价格不是这样过山车似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实很多都是我们自身造成的。如果我们去城里调研一圈苹果价格,我们就会得出结论,最近几年来苹果价格一直都很坚挺,没有出现过价格很低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果农这出现的价格大跌,问题出在了收购商身上,被收购商压价了。

收购商压价一般两种情况,第一,他前面来了几次,果农把价格喊得很高,以至于几次都没谈成,现在又果农大家的果子都积压着没卖,再不卖就要坏掉,那收购商不压你价格就不正常了;第二种情况是中间商已经收了很多果子了,现在是可收可不收,如果遇到价格很低的就收一点这样的情况压价也是正常的。

其实现在通讯业这么发达,作为果农一定要注意,第一,心不能太贪,该合适价格出售的时候赶快出售,越压到后面越被动,必定苹果和其他商品是不一样的,不能长期存放,放得越久坏掉的就越多,哪怕是你最后价格卖得高一点点,除去坏的部分,价格可能更低。第二,我们我们完全没必要完全依赖于中间商,可以通过网络零售或者批发给城里的水果商,我们也可以自己去城里联系水果商,直接用车拉去批发给他们,我们还可以自己去联系存放水果的冷库,先存放在里面,再去联系水果商,需要的时候再给他送过去,这样价格就会比中间商高太多出来。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连续几年亏损,那肯定是我们渠道不对,思维不对,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思维和销售渠道,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