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情,不能忘卻的甘南之一,拉撲楞寺


我生活在高原地區有30多年,幼童時隨父輩從遙遠的東北來到祖國的西部甘肅,甘肅在中國的版圖上怎麼看都是中國的中心位置,但卻是祖國的西部地區。 每次去甘南必經之地土門關,土門關藏語稱“霍爾倉相告”,位置於甘肅臨夏縣馬集鄉官灘村處,東臨臨夏回族自治州33公里,西臨夏河縣拉撲楞鎮75公里。蘭郎公路在此穿越。

在甘肅這些年我多次去過的就是甘南,甘南夏河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與青海省海東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及甘肅合作市、碌曲縣相接。 用這些碎片式的回憶來抒發我對甘南的情懷,就像這大夏河從青海的大不勒赫卡山南北麓匯流後滾滾而來繞著拉撲楞寺流向母親河黃河。

拉撲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齊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撲楞寺。


拉撲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四千多餘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遊。

第一世嘉木樣阿旺宋哲大師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五十三創立音變為“拉撲楞”意為寺院 最高活佛府邸。

近幾年我基本上每年正月的時候都來拉撲楞寺觀看大寺舉行的祈禱法會,藏語稱為“毛蘭姆”。 正月初三晚起,到正月十七日止,歷時半個月。

2020年由於無情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甘南的法會也不能舉行,所有藏式活動均已停止,乃至全中國都在隔阻疫情,人人都各自偎在家裡。因為“疫情”阻擋了我們不能與高原的相見,正因這樣我才想起多年來在拉撲楞寺的感覺。那紅牆白雪、遠去僧人的背影。

那些三三兩兩走進這裡的藏族同胞個個口誦六字真言,手提佛珠,不遠千里,甚至不惜耗費全部家財,不怕山水阻隔,風餐露宿一路走來,虔誠之至令人感嘆。 煨桑的藏族同胞,一早就來到大經堂的院子裡在煨桑爐裡燃起松枝、柏枝、桑面等物,祈福著美好。


其實每次來不但要觀看所有的經堂大殿,還有一種特殊雕塑藝術的酥油花,藏語覺安欽巴,意思為“十五供品”。他是以酥油為原料,以人物、花卉、飛禽、走獸、樹木等人和事物為主題的一種高超的手工油塑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

僧人每天不但要誦經還要圍著大殿順時針的繞圈,經瞭解是繞佛。 其實每個人來這裡都是一總目的,有的人是為了這裡美景,有的人是為了尋找信仰,有的人在叩問和聆聽另外的生命,每個人來這裡的理由都不相同,但是每個人都對這裡心心念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