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大兒子為什麼不能做太子?

Amuwa


康熙比較重視對皇儲的教育,因而康熙的兒子們文武雙全的很多。如果不是因為出於同一時代,基本上都是做皇帝的料。

其實胤禔這個人的實力還是蠻出眾的。早年間康熙也是比較重視這個皇長子的。至少在康熙親征準噶爾的過程中,胤禔是都有參與的,而且還在索額圖的營裡做過先鋒官。康熙帶著幾個兒子一起去鍛鍊打仗的時候,唯獨是胤禔單獨率軍當前鋒的。

但是胤禔最終被圈禁,落到如此下場,還真怨不得別人,是因為他對儲位過於執著了,甚至走火入魔,突破了人倫的底線。

胤礽成為太子和本身的能力關係不大(雖然胤礽也是文武雙全),最主要的因素在於赫舍裡難產死後,為了繼續籠絡索額圖等赫舍裡家族的人,在“嫡長子繼承”的宗法制度前提下,選擇了立胤礽為儲君。所以胤礽這個太子當得實際上很吃虧。雖然說名分早定,但是滿人對宗法制度的搖擺,既沒有按照宗法制度選儲的傳統,也沒有後續繼承的土壤。滿人更相信實力,也就是所謂的“選能不選嫡”。

所以在諸位皇子實力相當的情況之下,鬆土的就特別多。胤礽就相對很吃虧。很多往往實際上不是自己的錯,但是耐不住別人不斷地在康熙耳邊打小報告,時間一長,人就崩潰了,做出的事情也就不計後果了。而胤礽一倒臺,其他皇儲就看到了機會了,明爭暗鬥就無可避免了。

而實際上在第一次廢黜胤礽的時候,胤禔的贏面是最大的。因為他年紀最長,戰功最多。也就是說拿得出手的資本也最多。

但是在他所有問題沒有暴露出來之前,最大的劣勢在於,他曾經在朝中的背景是明珠,而明索黨爭,實際上在胤礽被廢之前,明珠和索額圖都不同程度遭到了罷黜。受他倆的影響,胤禔實際上,即便康熙中意他,也不會立即立他為儲。但是如果胤禔一直都沒出現那樣重大錯誤,很難說,到最後康熙會不會就偏向於他?炒米個人認為可能性是有的。要知道索額圖是死了,還被康熙罵為“本朝第一罪人”,但是明珠後來又官復原職了,只是沒再受重用而已。

但是很可惜,胤禔政治鬥爭的水平較低,手段比較低級;並且缺乏對康熙帝王心術的探究,是他做事往往欲速而不達。

胤禔有一個非常急功近利的邏輯,那就是認為胤礽被廢,自己就理所當然會上位。這個邏輯雖然荒誕,但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胤礽是按照宗法制度被立為儲君的,所以繼續按照宗法制度的話,“無嫡立長”,現在唯一的嫡子胤礽被廢,那麼剩下的可不就是唯一的長子胤禔了?

所以胤禔“鬆土”是最積極的,為了把胤礽搞下去,甚至玩起了最為宮廷政治忌諱的“魘鎮”,關鍵是還被胤祉給掌握了證據。這說明對於政治鬥爭,胤禔的水平還是非常低的,可見他缺乏好的謀士,對歷史知識空白。如果他知道“巫蠱之禍”,魘鎮這事他應該會後悔。

另外看到胤礽被康熙徹底否定的時候,他竟然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不顧人倫,一心要至胤礽於死地,以絕後患。而晚年的康熙更希望看到的是父慈子孝的局面。胤礽哪怕再有錯,那畢竟是自己的兄弟,但是胤禔已經利令智昏了,顧不上道義了。

這恰恰是突破了奪嫡的人倫底線,這也最終所有其他參與“九子奪嫡”的人最終在乾隆朝都得以翻案,而唯獨胤禔沒有得到翻案的原因。





炒米視角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從出身和家族背景的角度上看,根本與太子胤礽無法相提並論。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將他與自己的結髮妻子,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皇次子胤礽冊封為太子。

這時胤礽只有13個月大,而此時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已經三歲多了。

中國古代的封疆王朝的帝王傳承,一直奉行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也就是說,康熙一生中唯一的嫡子胤礽,具有天然的優先繼位的資格。所以儘管胤禔是康熙所有被列入齒序的皇子中,年齡最大的,進而成為了康熙的皇長子,但是庶出的他在與胤礽的競爭中,也自然而然的有著“先天性”的劣勢。

而事實上,不管是出身上,還是家族背景上,胤礽在被冊封為皇太子的時候,都是硬生生的壓過了胤禔一頭。

首先,二人生母的地位,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之上。

前文中也說了,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當之無愧的後宮之主,並且在康熙四年(1665年)的時候,就與康熙完婚。

再看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這個時候僅僅是庶妃,沒有任何的冊封,也就是在後宮中地位是非常的低。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的時候,才被正式封為惠嬪,康熙二十年(1681年),成為惠妃,位列“四妃”之首,而在這之後,惠妃也就再也沒有獲得過晉封。

按照宮廷傳統,先要看“母以子貴”,在皇子登基或受到重大冊封后,才是“母以子貴”。所以,單從出身來看,胤禔別說太子胤礽,就連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所生的十阿哥胤䄉,都比他高貴。

其次,胤礽背靠著的家族勢力,也更為強大。

赫舍里氏皇后的祖父,正是康熙朝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首輔索尼,索尼去世後,赫舍里氏皇后的父親、索尼的長子噶布喇,襲承了索尼一等公的爵位。與此同時,赫舍里氏在家族在朝堂上,還有另一位響噹噹的人物,這便是索額圖。這一時期的索額圖,由於在康熙智擒鰲拜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擔任保和殿大學士,是朝中最有權勢的大臣。

而惠妃那拉氏最後依靠的政治勢力,是她的母家葉赫那拉氏家族,代表是納蘭明珠。明珠由於受到多爾袞的牽連,在順治朝時期以及康熙朝初年,備受打壓,直到鰲拜集團倒臺後,才開始為康熙皇帝所欣賞並得到提拔。然而,這個時候的明珠尚處於職位的上升期,與索額圖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再次,就是康熙皇帝與赫舍里氏皇后之間的感情因素。

儘管康熙皇帝與赫舍里氏皇后之間的婚姻是一樁政治聯姻,但是兩人在一起共同經歷鰲拜專權的歲月,並且在此期間,赫舍里氏皇后不僅給予了康熙莫大的支持與安慰,更是幫助其很好的處理了後宮事務,讓康熙可以安心於前朝事務。

再加上赫舍里氏家族在智擒鰲拜過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使得康熙對於赫舍里氏皇后的感情中也有著感恩與感謝的成分,其二人感情之深,自然也是其他后妃所不能比擬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將胤礽冊封為皇太子,既是有著法理性的依據,同時也是基於對於赫舍里氏皇后的感情以及表彰整個赫舍里氏家族貢獻的考慮。


在此之後,康熙對於大阿哥胤禔的表現,經歷了從期望,到失望,再到絕望的過程。

起初,康熙皇帝對於自己的這位皇長子是非常喜愛。

根據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記載:

“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

除此之外,從另外一點也能康熙對其的喜愛。按照清朝時候的傳統,皇子結婚後是要搬出宮外居住的,然而在大阿哥胤禔大婚後,康熙仍要求其居住在宮中。在康熙的所有皇子中,也只有他和十四阿哥胤禵有過這樣的待遇。

而對於大阿哥胤禔的培養,康熙也是不遺餘力的,並且給予了其諸多表現的機會。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僅18歲的胤禔奉命跟隨他的伯父、也是康熙哥哥的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出徵,參與了烏蘭布通之戰,任副將軍,參與戰事指揮;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他與內大臣索額圖領御營前鋒營,參贊軍機,並在同年三月被封為直郡王,時年24歲;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他隨同康熙巡視永定河河堤,任總管,還奉命祭奠華山。在這些重大事件中,胤禔都有著積極的表現。

與此同時,康熙絲毫不避諱明珠與大阿哥胤褆的關係,甚至在親征噶爾丹期間,在與明珠的旨意批覆中,專門寫道:

“朕體甚佳,皇長子亦安。爾近佳否?為此特諭。”

然而,好景不長,康熙皇帝開始對於大阿哥胤禔產生了厭惡之感,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大阿哥“氣質暴戾”且急功近利的性格弱點上。

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隨裕親王福全一徵噶爾丹時,大阿哥就因性格急躁、聽信讒言與福全不相和諧,造成了非常壞的影響,進而被康熙提前召回。

與此同時,胤禔待人接物非常隨意,常有冒失之舉,特別是有一次康熙皇帝在與外國傳教士會面的過程中,胤禔竟然當眾稱要減掉外國傳教士的鬍子,弄得場面異常尷尬,把康熙皇帝本人更是弄得下不來臺。

就這樣,大阿哥胤禔逐漸失去了康熙皇帝對其的喜愛,而在這之後,他在“一廢皇太子”前後的表現,更是坑人坑己,最終只落得一個悲慘結局。


政治上“蠢豬”般的表現,讓其落得削宗奪爵、圈禁終身的下場。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為由,在熱河秋闈期間,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這個時候的胤褆,自認為自己有著足夠的實力能夠競爭太子之位。

一來,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同時也是八阿哥胤禩的養母,這個時候的“八爺黨”,是以大阿哥胤褆為核心,並且全力支持胤褆角逐太子之位,因而包括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都站在胤褆一邊。

二來,胤褆坐擁皇長子的身份,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傳統,這個時候的胤褆也自認為有著法理上的優勢。

三來,雖然明珠已經倒臺,但是明珠的兒子納蘭揆敘以及明珠曾經的舊部,繼續支持者大阿哥胤褆。

四來,康熙這個時候,依然將一些重要的任務,特別是監視、看管胤礽的任務交給了胤褆,這讓胤褆有了被“重視”的錯覺。

於是,胤褆對於太子之位表現出了極強的覬覦之心,但這卻一再觸怒康熙。

就在胤礽被康熙囚禁的時候,看看帳中依然是“驚弓之鳥”的胤礽,胤褆竟大言不慚的對康熙說:

“胤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這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想法,立馬讓康熙感到了極度的震驚,但是由於此時康熙身在熱河,為了保險起見,並沒有對此進行追究,而是對胤褆進行好言相勸,暫時讓他放下了這個危險的想法,同時加派人手保護胤礽。

而就在康熙回到北京後,康熙馬上當著所有皇子和王公大臣的面,當眾宣佈的胤褆的卑劣行徑,同時也宣稱,永遠不會將胤褆作為自己的皇位接班人。就這樣,大阿哥胤褆算是徹底無法染指皇位了。

然而胤褆的“荒唐”表演遠沒有結束。

他先是藉由江湖術士張明德的一番“狂言”,向康熙舉薦了八阿哥胤禩,進而連同這個“八爺黨集團”和盤托出,讓康熙對於胤禩也有了厭惡之感。之後更是被三阿哥胤祉舉報用“魘鎮”詛咒皇太子胤礽。

憤怒不已的康熙對於胤褆的表現是失望至極,於是他下旨將胤褆削宗奪爵,並將其圈禁在宗人府,直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胤褆去世,他再也沒有走出過宗人府,被康熙圈禁了足足二十六年的時間。


雍親王府


誰說康熙帝的大兒子就不能做太子了?

當然可以做太子,一是沒法做太子,二是康熙帝不想讓他做太子,要解釋原因,其實很簡單:

康熙帝的第一個兒子叫承瑞,是康熙帝十三歲時跟榮妃生的,畢竟那時候倆人年齡都比較小,生下來的孩子不夠健康。

後面三個兒子,或許是相同的原因,都是兩三歲就死了,真正活下來,並序齒的皇子是從老五和老七開始的,所以大兒子自然當不上太子,還沒斷奶就死了,咋當?

而老五就是胤褆,後來排序為大阿哥,老七就是胤礽,也就是後來的太子。

為什麼胤褆沒能當太子呢?

這很好理解,生胤褆的時候,在他前面還有一個幼兒呢,當時還沒夭折。這時候,康熙帝不可能突然就立他為太子,畢竟他能活多久,尚無法定論。在那個小孩容易早夭的年代,皇上立太子,要麼是皇后所生,要麼是等孩子長得差不多了,選一個好的。

等到胤褆兩歲的時候,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生下了胤礽,而且由於難產而死,這觸動了康熙帝敏感的神經,他太愛這個皇后了,愛屋及烏,自然就愛胤礽。

也就是說,在胤褆僅僅兩歲,還在吃奶的年齡,康熙帝就把胤礽立為太子了,有了一個太子,自然別人就沒希望了。

這跟很多人講過去皇室立太子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並不符。實際上清朝皇上幾乎沒有一個是按照這個規矩定的,一般都是靠運氣,或者靠實力。

也就是雖說胤褆是庶出,但是也並不是沒有機會當太子的,至少在一廢太子胤礽的時候,他還是有那麼一丟丟希望的。

但是因為自己的作,把這一丟丟機會也給作沒了,在《聖祖仁皇帝實錄》中寫到康熙帝下過一道手諭:

“太祖太宗世祖之締造勤勞,與朕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以付此人。俟回京昭告於天地、宗廟,將允礽廢斥。朕前命直郡王允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允禔為皇太子之意。允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這段劇情跟《雍正王朝》中的劇情有些相似,那就是太子胤礽被廢之後,老大胤褆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跟康熙帝建議,要代父殺弟,行“萬難之事”。

這可觸犯了康熙帝敏感的神經,畢竟胤礽是僅存的他跟孝誠仁皇后愛情的結晶,胤褆完全是大逆不道。

後來,康熙帝還訓斥過胤褆,說他:

“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為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也。”

而且老大還玩陰的,他以為胤礽下臺,自己就能當太子,於是搞什麼魘鎮之術,這完全就是文盲啊,難道沒讀過歷史,不知道漢武帝時“巫蠱之禍”?

魘鎮太子胤礽,這種事只能秘密地做,他偏偏請來的術士還是老三府上的,豈不知老三就是太子的人啊。

你說這種人,怎麼可能當得上太子?


楊角風發作


理論上講,康熙所有的皇子都有成為太子的可能,但實際情況受多重因素影響,有時連康熙也身不由己。大阿哥奪嫡失敗,是因為一手好牌被他打砸了。胤礽能做太子,並不是因為他很優秀,主要是因為他嫡子的身份以及康熙的政治考量。

在起跑線上,大阿哥的出生矮了胤礽半截

大阿哥原名保清,後來改名為胤禔。從字面意思上看,寓意著保護清朝,做大清的忠臣良將,而不是讓其繼承大清家業。

胤禔雖是皇長子,但其母親納喇氏不是正宮皇后,他也就成了庶子。

胤礽就幸運得多,其母親是康熙特別疼愛的孝誠仁皇后,他也就成了嫡子。孝誠仁皇后在生下胤礽的當天就去世了,康熙很自然地將感情轉移到了胤礽身上。

因此,在出身以及父子關係上,胤礽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一點,大阿哥望塵莫及。

清朝問鼎中原後,迅速漢化,許多規則、禮儀上都借鑑漢文化。在繼承製度上,康熙也採取了嫡長子繼承製,庶出的大阿哥自然也就無法染指。

當時,正值“三藩之亂”,大清人心惶惶,朝廷內部意見不一。

對外,康熙要穩定人心,就要立太子,以表示大清江山後繼有人;要拉攏天下讀書人,只能遵守儒家的嫡長子繼承製,立胤礽。

對內,康熙要集權,要打壓宗室王公,要藉助外戚的力量,立胤礽無疑最合適。因為胤礽的外叔公索額圖,是超級外戚,他的身份尊貴了,對王爺們就是一種限制。康熙此舉,也是在間接告訴皇室王公,原來的皇(汗)位推舉制已經廢除了,你們不要對權力交接指手畫腳了,立誰不立誰都由我說了算。

正因如此,大阿哥在康熙第一次立太子時,身不由己地輸給了胤礽。

朝堂上找幫手,戰場上立功勞,為自己奪嫡增加籌碼

大阿哥雖不是太子,但對太子之位孜孜以求。為此,他到處拉幫結派,形成以自己和明珠為中心的勢力集團,與太子、索額圖集團針鋒相對。

胤禔作為長子,相比其他皇子有年齡優勢,軍國大事,他都最早參與,也參與最多。比如三次征討噶爾丹,他是唯一三次隨徵的皇子;大清的蒙古事務,大阿哥多有參與,包括著名的多倫會盟。

康熙第一次冊封皇子,大阿哥晉升為直郡王,所得賞賜也是最多的。他對別人出手大方,在下五旗中有很高威信。

此外,大阿哥還有一個重要優勢。滿清皇室的教育,非常重視弓馬騎射,大阿哥武藝高強,頗得康熙讚賞,因此,康熙經常命他保護自己的安全。這樣,大阿哥就有機會常伴康熙左右,不僅表明了父子關係和諧,而且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掌握信息優勢。

胤礽第一次被廢,大阿哥難逃嫌疑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到木蘭圍場打獵,胤禔擔任近身警衛,負責皇帝安全,十三阿哥胤祥協助胤禔。隨後發生了“帳殿夜警”事件,直接導致胤礽被廢。

“帳殿夜警”事件的真相如何,如今已經很難還原,但這肯定是康熙與胤礽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說明君臣之間已經失去最起碼的信任,更像父子之間的一出“碟中諜”。

根據清代御營制度,皇帝外出時,隨從大臣按照與皇帝的親近程度,全部圍繞著皇帝營帳安營紮寨。最靠近皇帝的是王公大臣,其次是大臣侍衛,再次是普通臣子隨從。胤礽是太子,其營帳也處在中心,離康熙很近,其他皇子的營帳也在附近。

去圍獵的途中,康熙的十八皇子胤祄突然重病,康熙很傷心,可胤礽卻表現得若無其事。

康熙對胤礽的冷漠橫加指責,胤礽竟然在康熙面前“忿然發怒”。在清朝,以孝治天下,即使普通人家,兒子頂撞父親也被視作大逆不道,何況是皇室。胤礽冷靜下來後開始害怕,深更半夜跑到康熙營帳前,窺視裡面的動靜。

負責康熙安全的大阿哥胤禔發現胤礽的舉動後,立即向康熙奏報。康熙感到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脅,他說:

“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清聖祖實錄》”

外人的威脅,容易防範,自己人的威脅,讓康熙防不勝防。康熙沒等回京,就揮淚廢胤礽,並讓胤禔沿途看守。

“帳殿夜警”事件,康熙並非親眼所見,主要情報來自胤禔。是否真實發生,是否客觀,都存疑,因為大阿哥一直想扳倒胤礽取而代之,不排除是他故意陷害或者添油加醋的可能。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胤礽被廢后,不管是按照長幼尊卑還是論功行賞,大阿哥爭奪太子之位是有明顯優勢的。所以,大阿哥活動積極,加緊謀取太子之位。

為了防止胤礽東山再起,大阿哥向康熙奏請:
“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今欲誅胤礽,不必自出皇父之手。”

大阿哥這是明擺著要殺自己的親弟弟,康熙聽了“為之驚異”,他心想:

“胤禔為人兇頑愚昧,不知義理,倘果同胤禩聚集黨羽,殺害胤礽,其時但知逞其兇惡,豈暇計及於朕躬有礙否耶?”

康熙雖然很憤怒,但還是不動聲色,他仍令胤禔保護自己並看管胤礽,私下卻派人暗中保護胤礽,防止大阿哥下毒手。此外,康熙對諸皇子以及臣公宣佈:

“朕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康熙對大阿哥作出如此評價,也就宣告了大阿哥在正常情況下,已經與太子之位絕緣。

這個時候,皇三子胤祉跳出來揭發大阿哥,說大阿哥請蒙古喇嘛鎮魘胤礽。經過盤查,當場“掘出鎮魘物十餘處”;至於胤禔所宣揚的胤礽殺人等事,“其中多屬虛誣”。康熙勃然大怒,下令將胤禔爵位革除,永遠圈禁。

至此,大阿哥再難重見天日,也就徹底失去角逐太子之位的機會。

秋媚說:大阿哥該隱忍時卻不隱忍,該利用的優勢沒好好發揮,年齡最長、功勞最大、行動最快,不僅沒能走的最遠,反而成了奪嫡之爭最早出局的皇子。


秋媚讀史


康熙的大兒子叫胤禔,他的母親是惠妃那拉氏。胤禔曾經歷經兩次立儲,但這兩次他都沒能成為太子。


第一次是在他三歲的時候。1675年,康熙帝封年僅週歲的嫡子胤礽為太子,胤礽也成了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太子。此時的康熙帝才二十來歲,膝下存活的皇子只有胤禔和胤礽。胤禔為長子,胤礽為嫡子,聽起來兩位皇子都很重要,但胤礽卻比胤禔尊貴的多。

胤礽的母親是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與孝誠仁皇后是少年夫妻,彼此感情非常好,皇后更是因為生育胤礽難產至死,所以康熙帝痛心不已,親自扶養胤礽。胤礽的外祖家也是實力強悍,皇后祖父是康熙的輔政大臣索尼,叔叔是索額圖,他們都在剷除鰲拜的過程中立有大功,很得康熙器重。所以胤礽雖然出生就沒了母親,但是有康熙的疼愛和強大的外祖勢力加持,身份、地位自然尊貴無比。


胤禔實際上排行第五,年輕的康熙前面夭折了四個皇子,所以胤禔成了康熙存活下來的第一個兒子。康熙生五子才存活下來這一個,自然是寶貝、珍重的不行,再加上是長子,那身份也是非常貴重的。但由於當時胤禔的母親那拉還年輕,家中族人也都官職不高,所以她的位份不高,只是一位普通的庶妃。所以康熙雖然也疼愛胤禔,由於他的出身不高,所以並沒有立他為太子的打算。

康熙立太子時,看似只有兩個皇子,二選一胤禔的機會還是挺大的,但實際上康熙根本沒考慮他。當時的康熙還很年輕,以後可能會有很多兒子,而當時僅有的兩個皇子胤禔和胤礽也都是幼兒,看不出他們以後有沒有才能,說起來康熙沒必要此時立儲,完全可以等個十年、二十年的。康熙之所以早早立儲,是因為他想融入漢人文化,以示對漢人的拉攏。漢人建立的王朝都是早早立儲,國本早定,天下才可太平。所以康熙也學著早立太子,並且尊照漢人的嫡子優先的原則,立嫡子胤礽為太子。所以康熙立太子的重點是他已經有嫡子了,想立嫡子為太子。若是沒有胤礽,那麼康熙會等到下一任皇后生下嫡子時再立太子。所以這次立儲,胤禔根本就沒在康熙的考慮範圍內,他的出身決定了這次立儲跟他沒緣,他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第二次是在太子胤礽被廢后。1708年,太子胤礽被廢,儲位再次空懸。此時距離胤礽被立為太子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胤禔的情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此時的他和很多兄弟們都已經成人了,康熙若是再選繼承人肯定會優先考慮個人才能和品性,不是隻看出身了。胤禔做為長子,陪在康熙身邊的時間最長,軍功和政績也最多,也很受康熙的重視和喜愛。其次,胤禔的身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的母親此時已是惠妃,是四妃之首。他的外祖家也出了一位很受重用、權勢很大的明珠,再加上他皇長子的身份,此時的胤禔的優勢真的比其他弟弟們要多出一截。但這次卻是毀在了他自己身上。



早在太子胤礽被廢前,有明珠支持的胤禔就已經對太子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兩個皇子,背靠朝中索額圖、明珠兩大勢力,已經是明裡、暗裡較勁了。康熙帝其實是很不滿胤禔對太子造成的威脅的,但並沒有因此打壓他。胤礽被廢后,康熙更是讓胤禔看管、押送胤礽回京,可以說依然是很信任和依重這個長子的。康熙雖說過胤禔秉性急躁、愚頑,但人無完人,康熙並有因此否決他,但接下來的胤禔卻把急躁和愚頑發揮的淋瀝盡致。




胤禔看太子被廢,便急不可耐的進行了一波愚蠢的操作。他在押送胤礽回京的途中向康熙進言殺了太子,並表示若是康熙不好意思,他可以代勞。他這一張嘴,一下就讓康熙涼了心。爹還活著呢,就想殺弟弟,若是以後讓他當了皇帝,他的眾多弟弟們還有活路,如此不顧兄弟感情,怎能被立為儲君。因為此事胤禔被康熙嚴詞斥責了幾次,並對他越來越厭惡。胤禔若是自此消停了,既便不能當太子最起碼能當個富貴王爺。可胤禔並不甘心,他看康熙不待見他了,便極力推薦八阿哥胤禩,因為胤禩是他的母親惠妃扶養長大的。他利用張明德給胤禩相面,說胤禩有大貴之相,為胤禩製造與論優勢。康熙聽說後大怒,讓人徹查此事,發現了胤禔曾經派人刺殺過太子,並想把這件事嫁禍給胤禩。若是胤禔只是有那個心說說也就算了,但付諸行動可就是大罪了。眼看胤禔已經大禍臨頭,他的三弟胤祉更是不失時機的告發他曾鎮魘太子,康熙大怒把他圈禁在府邸裡,永遠不許出來。胤禔的爭儲之路到此也就結束了,能留住一命也是康熙格外開恩了。不僅如此,他的蠢操作不僅害了自己,也害的胤禩從此也被康熙厭惡。



胤禔一生中有兩次與太子擦肩而過,第一次錯失因為命,第二次錯失卻是因為人。命運不由己,人為的也沒有把握住,所以胤禔最終也沒能當上太子。反而因此被圈禁了二十多年,直至死也沒能走出自己的府邸。


孔六十三


【康熙像】

史載,康熙帝兒女眾多,其中有35個兒子,養至成年者24人 。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胤禔在成年皇子中年紀最長,因此得到康熙寵愛,為增加其歷練,多次被委以重任。他曾被康熙委以副將軍之職率軍征討噶爾丹,後又奉命領銜祭祀華山,主持治理永定河工程 ,疏浚河道145裡,築堤180餘里。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胤禔被封為直郡王,和他一同被封郡王的還有皇三子胤祉,但他不久就因罪被降為貝勒,所以在眾阿哥中,除太子胤礽外,皇長子胤禔的爵位最高。

滿清本無立儲的習慣。但在康熙十四年(1675年)前後,“三藩之亂”爆發,清朝在中原的統治不穩固,康熙為了穩定人心,鞏固滿清政權,一改清室不立儲君的習俗,效仿漢人立嫡長子為太子,也算是安定民心、恢復秩序的一項措施。康熙認為,立皇太子是“垂萬年之統”,“系四海之心”的頭等大事。

【胤禔像】

康熙將皇二子胤礽立為太子。胤礽的生母是孝誠仁皇后( 她是炙手可熱的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的親侄女) 。 胤礽雖在康熙諸子中雖排行老二,但卻是嫡長子。本著漢人“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康熙將胤礽立為太子。

皇長子胤禔生母是惠妃那拉氏,舅舅是執掌朝政的大學士明珠,但他卻是庶出。明珠協助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立了大功,權勢煊赫。他為了幫助外甥、皇長子胤禔,聯合戶部尚書佛倫、大學士餘國柱、刑部尚書徐乾學等大臣,與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人”明爭暗鬥。

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帝為了維護太子胤礽的地位,罷黜了明珠,結束了兩派之間的爭鬥,這也是康熙朝因立儲問題而出現的第一次政治較量。

【電視劇照】

明珠雖然遭到懲處,但康熙顯然還沒看出以索額圖為首的太子黨人活動的嚴重性。索額圖是太子 胤礽之母的親叔父,他和太子的關係自然非常親密。史載,索額圖為人驕橫跋扈,“專權用事,賄賂公行,人多怨之”。此後,在索額圖的力撐下,太子胤礽的權勢日益增大,索額圖替太子制定的儀仗禮制 ,居然和皇帝差不多。康熙對此很是不悅。胤礽長期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崇地位,權勢慾望壓抑不住,就不安於太子地位,急不可耐的想坐龍椅了。他曾對左右說:“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急欲登極之心溢於言表。康熙這才知道,若任由太子勢力無限膨脹,尾大不掉,其要求儘早即位稱帝之心很難抑制,定會與自己力圖永保權力的想法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康熙曾說太子胤扔“服用儀仗等物,太為過制,與朕所用相同” 。他其實在發出警告,提醒太子切勿僭越。

史載,胤礽為人驕奢無度,貪得無厭,還很兇戾。少年時的他就“剛愎喜殺人”。很多宗室親貴和朝中重臣都被他鞭笞凌辱、敲詐勒索過。

胤礽如此殘暴不仁,與康熙實行的寬大政策相悖謬,也不符合康熙對繼承人的期待。康熙說:“(胤礽若當政)必至敗壞我國家戕害我萬民而後已”。之後,胤礽兩次被康熙廢掉,罪名是“不法祖德,不遵祖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不堪接替太祖、太宗創立的基業 ......”將其廢黜,並加圈禁。據記載,胤礽曾試圖謀刺康熙,發動政變,被康熙發覺,遂果斷處置了他。廢黜太子的同時,康熙還將索額圖的兩個兒子格爾芬 、阿爾吉善處死。

胤礽被廢黜後,儲位的空缺給其他皇子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首先積極謀求太子地位的就是皇長子胤禔。康熙命他負責看守廢太子胤礽,讓他錯覺自己已被定為未來的儲君了。但康熙早就看透他的為人,根本無此意。

康熙四十八年(1708)七月初四宣佈廢黜胤礽的太子之位時,康熙帝就明確表示“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並認為大阿哥胤禔“秉性躁急愚頑”,沒有做儲君的資質。胤禔知道自己沒有做太子的希望,轉而支持皇八子胤禩,並向康熙力薦八阿哥,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希望以命運之說打動康熙。他還害怕胤礽東山再起,死灰復燃,曾圖謀置其於死地。他以為康熙不便處死胤礽,因此自告奮勇討令由他下手。他如此露骨地參與到奪嫡之戰中,激起康熙極大的反感與憤怒。擅殺太子,骨肉相殘,將會給皇帝留下罵名,也會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巨大汙點,所以康熙說胤禔:“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唾罵他是“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十月,胤祉揭發大阿哥“厭勝(下蠱詛咒廢太子胤礽)” 一事,康熙大怒,遂下旨革除了他的直郡王爵,並永遠圈禁。胤禔被軟禁了大半輩子 。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享年63歲。

【晚年胤禔像】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嚴禁剽竊】


鐵馬冰河wu



但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有些太心急了,而且過於冷血和狂妄,他竟然向康熙進言,要求殺死允礽。
這不但沒讓自己成為太子,反而讓本來器重自己的康熙十分反感,後來他弟弟皇三子允祉向康熙皇帝告發他用魘術廢太子之事,更是讓胤禔的處境雪上加霜,不但被康熙罵為亂臣賊子,還被其削去爵位,嚴加看守,在府第高牆內幽禁起來。後來這位皇長子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有趣的歷史段子


康熙的長子允禔,惠妃那拉氏所生,雖非嫡子,然而根據清朝的制度,仍然有資格當皇帝,康熙自己就不是嫡子,雍正也不是嫡子,乾隆也不是嫡長子,不都當上皇帝了?

因此,以“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條可以打破的舊制,就說允禔無資格當太子,是不對的,允禔是有資格,也有機會當太子的。

那為什麼康熙不立允禔為太子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康熙看不上這個長子。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廢太子允礽後,曾下過一道諭旨,嚴厲譴責太子允礽已經不再適合擔任太子,國家不能託付給他這種人,同時,捎帶著康熙帝斥責了皇長子允禔,說自己並無立允禔為太子之意,皆因允禔“秉性躁急愚頑”。

據《聖祖仁皇帝實錄》:上又諭曰:太祖太宗世祖之締造勤勞,與朕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以付此人。俟回京昭告於天地、宗廟,將允礽廢斥。朕前命直郡王允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允禔為皇太子之意。允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康熙這裡說的“欲立允禔為皇太子之意”,是當時康熙巡幸塞外時廢除的太子,因此回京過程中,把太子交給允禔看管,允禔就以為康熙有意他為下一任太子,因而曾向康熙進言,要幫康熙“行萬難之事”,也就是他要代康熙殺了廢太子允礽,因此康熙說他“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康熙帝后來更說允禔是“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為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也。”

這樣的人,康熙怎麼可能立他為太子?!

康熙皇長子允禔其人

由於康熙帝本人對諸皇子的教育抓得很緊,他這二十來個兒子,都可以說成材了,無論文的武的,都超越了當時平常百姓家的孩子,甚至王公大臣家的公子哥,皆因皇家找了最好的老師來教導他們。

允禔此人,文章詞賦雖然不及太子允礽,然而武略或稍微過之,又因為他是皇長子,所以康熙帝對允禔非常的器重,十八歲的允禔就跟著康熙的哥哥,撫遠大將軍福全征戰沙場了,甚至康熙親政葛爾丹的時候,時年十九歲的允禔隨扈從徵,大場面也算見過。

允禔的母親惠妃那拉氏,是那拉明珠家的人,明珠也叫納蘭明珠,明珠當時是康熙帝最倚重的重臣之一,而允禔的母親惠妃是明珠的堂侄女,因為這層關係,明珠也對允禔著意接納,欲助其奪嫡,無奈當時明珠正跟索額圖黨爭,而太子允礽的地位還很穩定,所以明珠其實沒幫上什麼大忙。後來康熙帝打壓黨爭,明珠索額圖都失勢,允禔這個最重要的外援就沒有任何作用了。

允禔除了在朝廷中交結重臣,在皇子中也有自己的勢力。皇八子允禩,從小由允禔的母親惠妃撫養長大,因此允禔跟允禩關係非常緊密,允禔奪嫡失敗以後,就轉而加入八爺黨,支持允禩奪嫡。

然而,允禔這個人,有這麼多優勢,在奪嫡的時候,卻昏招頻出,人品也堪憂。所以康熙帝看不上他。

一是允禔竟然搞厭勝之術。

“厭勝之術”又稱魘鎮之術,就是民間的扎小人,清宮劇裡也很常見,把敵人弄成小人,放在床底下,每當想起來恨得牙癢癢的時候,就拿出用針扎幾下,古人相信,只要這麼紮下去,自己的仇人就會被扎死。

咱們先不說這種魘鎮是否真的起作用,允禔也算讀過史書的人,他的漢人師傅們,那些博學通儒,肯定給他講過漢武帝“巫蠱之禍”吧,這種事,稍不留意,就會父子兄弟相殘,興起大獄,千千萬萬人遭殃,古人很忌諱這個的,允禔是腦袋秀逗了,用魘鎮搞太子允礽。

結果允禔搞魘鎮的事,被三阿哥允祉給揭發了。而且允禔搞魘鎮,被允祉揭發的過程,也充滿了戲劇性,因為他找來搞魘鎮的術士,是從允祉那裡請來的。

三阿哥允祉平時喜歡結交文人雅士和術士,因此他手底下各色人等都齊聚誠郡王王府。允禔打聽到允祉手下有個從蒙古來的蒙古喇嘛巴漢格隆會此法術,就將之請來,把鎮厭物件埋於十幾處,幻想咒死胤礽,為他騰出太子寶座。誰知道,允祉把他給揭發了。

按說,奪嫡這種事,都會搞得很秘密,生怕外人知道,可是允禔卻一點警惕性也沒有,還從三阿哥那裡請人搞魘鎮,他不知道允祉是站在太子哪一邊的麼?

二是允禔要殺太子,被康熙目為亂臣賊子。

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允礽,是在康熙四十七年,巡幸塞外時,當時太子、長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隨駕,允禔趁機向康熙帝進言,歷數太子允礽不法之事,也因為康熙察覺到太子一些異常的活動,比如康熙懷疑太子監視自己,想要分走自己的權柄,因此派人緝拿了太子。交給允禔看管。

然而,這時候,允禔卻又出了一個大昏招——他要代替康熙殺了太子允礽!

根據《康熙實錄》,康熙帝曾經下過一道諭旨,專門說這件事:

上諭諸皇子曰:拘禁允礽時,允禔奏,允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曾相允禩,後必大貴。今欲誅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言至此,朕為之驚異。朕思允禔為人兇頑愚昧,不知義理,倘果同允禩聚集黨羽,殺害允礽,其時但知逞其兇惡,豈暇計及於朕躬有礙否耶。似此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為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也。

允礽被康熙帝廢掉,允禔真的要當太子,就靜靜地等著太子徹底倒臺就行了,可是腦袋秀逗的允禔,非得要殺了允礽,還說“今欲誅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這是要代父殺弟,別說康熙從來沒想過要殺允礽,你允禔這不是逼著康熙做下父子相殘的事嘛?

不但如此,允禔這次還當了一次豬隊友,本來八阿哥允禩要當天子,八爺黨也是一直暗中操作的,結果允禔非得在此時提什麼相面人張明德給允禩相過面,把允禩這個暗處的奪嫡大佬給暴露了,以至於,康熙都害怕八爺黨勢力太大,還擔心允禔當真夥同允禩殺了允礽,那麼自己這個老皇帝到時候恐怕也未必能活下來,因此,允禩也被康熙給廢為閒散旗人,失去了奪嫡的機會。允禩有這麼一個豬隊友,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允禔這昏招一出,提前為四阿哥胤禛清除了老八這個最大的對手,老四估計做夢都能笑醒。

康熙帝說允禔是“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為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也。”這樣的人,康熙怎麼可能讓他當太子?


西堤君


一個皇子能否做太子,我覺得從兩個方面來分析:1、出身,2、人品或能力。

首先是出身。

康熙的皇長子胤禔,母親是惠妃那拉氏,僅僅是一個庶妃,按理說給皇上生下了個皇子,皇子肯定得給冊封,可惜沒有得到任何冊封,可見其地位得有多低下,一直到康熙十六年,才被冊封為嬪,又再過了幾年,被冊封為惠妃,接下來也就沒有得到任何得晉升。

而反觀太子胤礽,母親是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是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是後宮之母,地位比胤禔的母親高了不知道到哪兒去了,其他的不說,就到這兒,胤禔的出身就比胤礽差一大截。


而且一提到胤礽,就不得不說他這個太子是怎麼定的了,康熙和皇后的感情是非常好的,雖說兩人的婚姻有政治因素在裡面,但也不影響兩人的而感情,兩人一起經歷了鰲拜轉圈,皇后也一直給康熙莫大的支持和安慰,而且也將後宮打理的非常不錯,而且這一切胤禔的母親都是無法比擬的,而且,康熙之所以定胤礽為太子,也是因為皇后的去世,康熙非常難過,將對皇后的感情都傾注到了胤礽的身上,所以,冊封了胤礽為太子。

說完出身,咱再說人品或能力。

咋不是說胤禔的人品或能力不好,胤禔其實一開始很招康熙的喜歡,據當時的法國傳教士記載,皇上非常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也才華橫溢。而且大清的傳統,皇子結婚後是需要搬到宮外去住的,但胤禔卻沒有,可見康熙對胤禔的喜愛程度,這麼多皇子中,也就胤禔和十四阿哥沒搬出去。


康熙對於胤禔的成長,也是不遺餘力,親征葛爾丹,他與索額圖統領御營前鋒營,參贊軍機,並在同年三月被風味直郡王,當時才24歲,這麼年紀輕輕就被封為王,可見康熙對他的喜愛。但只能怪自己不爭氣,胤禔在接任待物上,非常隨意,經常有一些冒失之舉,讓康熙很是光火,這些都不是什麼致命的,真正致命的就是對胤礽的下手。


胤礽雖說也好不到哪兒去,當太子四十多年,最後被廢黜,第一廢之後,胤禔來勁了,覺得這時候,太子之位勢在必得了,開始想要爭奪太子之位了。因為他是老大啊,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說法,這個時候太子之位那就是胤禔的,再加上康熙還將一些重要的任務和對胤礽的看管監視工作交給了胤禔,這無形中給胤禔一個感覺:我被重用了啊。


胤禔一想,皇上對我這般重視,我得表現一把啊,於是胤禔就主動向皇上請纓了:皇上,這個胤礽啊,所作所為真是非常的噁心無恥,很丟人心啊,皇上若是想殺胤礽,不用您自己出手,我願意效勞啊。胤禔覺得自己這一手牌打的那是王炸的感覺啊,馬上就要贏了。

誰曾想,康熙很鄙視啊,對這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想法很唾棄啊,於是等回到北京後,康熙立馬當著眾皇子和文武大臣的面,宣佈了胤禔這個卑劣的行經啊,氣的老皇上直接說到:就你,還想要當太子,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你永遠也別想。胤禔懵了,不對啊,這個結局不是我預測的啊,我這都快贏了啊。怎麼康熙對我的評語是這樣的呢?


所以,胤禔接下來的動作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因為他已經被康熙的“炸”給炸懵了,於是做出了用扎小人的方式來詛咒胤礽,結果被發現,舉報到康熙那,這一下子就惹怒康熙了,下場可想而知啊,削宗奪爵,終身圈禁啊,好好的一手牌,最後輸的那麼慘,有一種自己扔一炸,被別人扔一炸,自己還輸了的感覺。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只有一個原因:庶出,姥姥家地位太低。

皇長子愛新覺羅·允禔的老媽是惠妃(?—1732年5月1日)納喇氏,滿洲正黃旗人,正五品郎中索爾和女,清康熙帝妃嬪。

納喇氏初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慶,十一年生皇長子胤褆。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惠嬪,二十年十二月晉惠妃,為當時冊封的四妃之首,四妃排位順序為惠宜德榮。

索爾和是誰?我在網上都沒搜到,可見此人寂寂無名。

而皇次子胤礽呢?他的老媽赫舍里氏,是康熙帝元后結髮妻子,是皇后。四大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女。

皇后在位九年,生下承祜(夭折)、胤礽。其妹赫舍氏亦為康熙帝妃。

在古代,皇子爭奪儲君之位,除了自身素質之外,外戚也相當重要。而皇長子允禔的外戚直接被皇次子胤礽的外戚碾壓,完敗。所以他根本沒資格當太子。

除了外戚之外,康熙最喜歡皇次子胤礽的老媽,愛屋及烏,而且皇后難產而死,康熙為了補償,所以皇次子胤礽理所當然被封為太子。

*

*

滿洲入主中原後,也吸取了漢族立太子的規矩,因為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在康熙之前的幾個清朝皇帝,為了爭奪儲君之位鬧出了很多亂子。

努爾哈赤死後,黃臺吉被眾人推舉,登上汗位。

黃臺吉死後,多爾袞和豪哥爭位,兩方勢力險些打起來,後來兩派妥協才讓福林撿了個便宜,就是後來的順治帝。

順治帝染上瘟疫天花傳染病第3天時,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幼年玄燁曾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以口述遺詔(非直接下達命令)秘密形式立玄燁為皇太子。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玄燁登基時,只有八歲。

可見,這幾個皇帝登基,都經歷了一番波折,並不順利,即使是黃臺吉,也是眾人推舉,繼承權根本不在皇帝手裡,這是對皇權的一個巨大威脅。

康熙自己登基,其實也不是因為自己受寵,或是自己母后家勢力強大,而是僅僅因為自己出過天花,不會夭折而已。

所以康熙考慮立太子,而如何立太子,規矩如何,康熙開始參考漢族的規矩:立嫡。

立嫡問題在封建宗法社會中特別重要。其基本原則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公羊傳·隱公元年》)。

即:都是正妻之子,則立其年長者,不論其賢能與否;如都是庶子,則看誰的生母身分高貴就立誰,而不論年齡,這叫“子以母貴”。

所以庶出的允禔,在有三十五個兒子的康熙面前毫無存在感,當然不能被立為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