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三部門發重磅文件!高校要停止對專利申請的資助獎勵,怎麼看?

高校專業那些事


專利、課題、論文,這三項中國 學校裡太多了,從幼兒園到大學,課題每個老師都得搞,常年有課題,結題一個再申請一個,論文少的發一到兩年發表一篇,養活了大批課題審結機構,論文發表涉及的經濟利益更大,只要花錢,就能發表,不會寫,有專業寫手替你寫。但沒有論文、課題,就不能職稱晉升,評優選先。


土wzy


真經在高校工作,也曾與地方專利局的工作人員有過深入交流,對專利的情況比較瞭解。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門發文,要求高校取消的對專利申請的資助獎勵。真經對此舉雙手贊成。

早在2018年,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美國、歐盟、日本、韓國這四大經濟體的總和,目前已經達到了美國的9倍。雖然說,科技專利的數量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應出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但中國的這一數據,已經完全失真,中國的民用科技,比上面任何一個經濟體都要差一大截。

數據失真的主要原因是專利的轉化率太低。2019年,作為專利第一大國的中國,專利轉化率只有2%。有官媒曾發文《把論文寫在產品上》,就指出,中國絕大多數專利,都是為了專利而專利,沒有任何實際經濟價值,即“灌水專利”。而絕大多數灌水專利,都來自於高校。

真經對此深有體會。7、8年前,我們學校的發明專利非常少,只要企業不提要求,老師自己是不會去寫的。為了增加專利申請數這一指標,科技處還制定了專利的獎勵辦法。但這也起不了什麼作用,那點錢大家看不上。

直到2012年末,學校開始修訂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在科技處的要求下,我們在職稱條件中加入了專利的要求。而且,當時學校規定兩個專利可以頂一個省級科技獎。大家都知道,專利的難度哪裡比得上省級獎呢,但當時我們就是這樣做的。一方面是稍微降低一點參評門檻,另一方面就是鼓勵大家寫專利。

職稱果然才是高校的第一指揮棒。政策出臺後,老師們開始瘋狂地報專利,甚至連教外語的老師也申報專利。那幾年,學校的專利數以每年50%的增長率在增加,沒用到5年,就做到了全省第二,全國30幾名,寫進了科技處的功勞簿上。

然而,這些專利裡面,90%以上是沒有轉化的,其中大部分根本沒有轉化的價值,能在自己實驗室裡用用就不錯了。確實也還有一些有價值的專利,甚至獲得過全國優秀專利獎的專利,也因為老師們時間不夠,並沒有與企業成功對接。所以,實際上,絕大多數專利證書都成為了廢紙一張,或束之高閣,在評完職稱後連自己都找不到了。

從前年開始,學校再次修訂了職稱條件,取消了專利的要求,這幾年,專利數出現了驟降。但意外的是,一些有價值的專利反倒不斷湧現出來了,學校近年來參加國家重大項目,獲國家重大科技獎勵的次數也多了。科研的質量明顯上去了。

相信真經學校的經歷同樣也是國內大多數高校的真實寫照,只不過有的學校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有的學校目前還在坑裡。從對專利態度的轉變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高校並不是專利的主戰場,專利也不是高校的主要指標,淡化專利數量,提高專利轉化率,真正加強產學研融合才是王道。

另外,站在高校人事管理者的角度,真經也總結出一個道理:對高校教師來說,科研工作本來就是一種獎勵,喜歡做的人自然會去做,根本不需要其他獎勵和引導。加上其他獎勵,只會讓大量並不熱愛科研的人進來濫竽充數,製造大量文字垃圾,浪費大量人力物力。未來,高校更多的獎勵應該在教學上,而不是科研。

你們覺得是這樣的嗎?


高校人才真經


教育部終於發聲停止高校對申請專利進行資助獎勵了。以前一個項目散裝申請幾次專利,一個專利學校獎勵上萬,分幾批賺錢的亂象終於要得到遏制了。

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有人趨之若鶩。高校也是一樣。我朋友的老公是某大學的教授,他說高校現在都是這樣的。一個專利獎勵平均大概10000左右,然後一個技術研發出來,不是說就註冊一個專利,而是這個技術對A有什麼作用,算一個專利;這個技術對B有什麼又算一個專利。

也就是說專利都是散裝的,一個技術分到個4萬塊錢都很正常,他們學校最高有拿到七八萬的。就算扣掉專利申請費,利潤也很可觀。而他們學校學術核查還算蠻嚴格的。

高校對申請專利資助獎勵,初衷是為了鼓勵大家多搞科研,多出成果。經是好經,但被念歪了。我們在申請專利這塊已經變成臃腫不堪,尾大不掉了。

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6日發佈《2019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中的數據顯示,中國知識產權數量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說來你們可能不信,我國專利申請數量佔世界專利申請數量的一半。

相比之下,北美佔世界總量的19%,而歐洲佔10%。

我們如此龐大的專利數量,卻並沒有轉化成成正比的技術成果,說明這個專利水分很多。這也不難理解,大家都是衝著專利資助去的,可能做得時候都沒想過這個專利能應用到什麼上面,產生什麼樣的經濟效益。

專利研發的目的一旦偏了,結果自然就不盡如人意。歐美的大學也好,企業也好,就絕對沒有這種為了註冊專利而去做研發的本末倒置的現象。他們是靠將專利應用到產品上,再從產品的利潤上來賺錢的。

這就決定了,只有一個東西研發出來能掙錢,歐美的大學、企業才會去研發。或者這個東西暫時不能應用到產品上,但前景很好,他們也會花力氣去研發。

現在我國的專利申請完全衝著錢去,而且是隻要申請專利就有錢拿,申請專利的門檻還極低。低到一些父母,都開始給孩子申請專利,用來當高考的時候爭取自主招生的籌碼了。

申請專利的門檻低,還可以掛幾個名字,這導致了一些家長就有了操作空間,甚至可以花錢買專利給孩子申請大學。

專利和論文,都是高校科研團隊追求的方向。但除了名和利,搞科研的人還要有德。不然就會出現緊急關頭,別的不顧,先發表一篇論文或者先申請一個專利再說的情況了。

現在教育部叫停專利,減少了前端利益驅動,大家就不會一股腦兒去研究一些沒有應用意義跟經濟價值的東西。而是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將專利轉化為產品,產生經濟利益上頭。

這麼做應該能遏制學術造假,制止高校科研學術的學術不正之風!


亦君說書


在我國,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類型。專利本質上是為了保護髮明人的權益。比如我們熟知的高通,由於手握大量2G/3G/4G的標準必要專利,所以可以在全球對智能手機收取專利費,高通一年光從我國收取的專利費就高達300億。再舉一個例子,可能許多人不知道U盤是我們國家發明的,發明U盤的是中國企業公司朗科。朗科光是專利費一年收益就能超過1個億,U盤界的大佬索尼、金士頓都得乖乖交專利費,真的是可謂是靠專利躺著賺錢。

專利在高校和科研機構比較氾濫,專利就像論文一樣,要是哪個老師手裡沒有幾個,都不好意思在高校混。但是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專利已經達到了氾濫的程度,而且絕大多數專利都是垃圾。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多的“垃圾專利”。

垃圾專利的泛濫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利益相關,自主招生有專利就有優勢,保研有專利也有優勢,研究生評獎學金專利也計算在內,針對於高校教師要求就更多了,評職稱不但看論文,還要求專利,要求出版物。最簡單的以剛取消的自主招生為例,兩個人同時考一所學校,A同學有專利,B同學沒有,A同學被勝利錄取,學校不管你這個專利有沒有實用價值,也不管你是怎麼弄到,只要有就比沒有強。如果兩個同學都有,那就比數量,看誰的數量多。



由於各級政府的補貼,在有些地區申請專利甚至成為了賺錢的門道。即以申請專利來賺錢,簡單的說就是申請一些無用的專利騙補貼。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雲庭表示,中國研究專利創造花瓶,但是90%都是垃圾,只能夠充當花瓶騙項目錢。

比如就有人發明一種除霧霾的專利,組織1500萬人拿著大扇子加入運動,則一小時可將10800億立方米的空氣向前推移1米,並且說該項發明專利可以有效“除霧霾”。類似於此項的專利數不勝數。



考研小秘書


專利,專利,專利,提到專利,相信這個高校老師,研究生,科研工作者都知道這個東西,應該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少專利,為啥呢?

因為專利很有用處,比如這個研究生可以申請獎學金,本科生可以加分保研,高校老師呢,可以獎勵,職稱晉升都少不論,不少高校都是一個專利一萬塊錢。

以前不少高中生申請專利,可以參加自主招生。高考能降幾十分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當天公佈的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顯示,中國的申請數達138萬項,佔整體的4成多,連續7年位列首位。商標權、設計權的申請數量中國也居首位。

不過,中國申請的專利,絕大部分都是垃圾專利,都是為了騙取獎勵,騙取自主招生資格,騙取保研資格等等。

目前這一點,國家已經意識到了。

2019年,教育部發出了關於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工作的通知,明文說:不得以論文、專利等作為報考條件和初審依據。顯然不少垃圾專利,在中小學階段就是為了騙自主招生資格。

今年,教育部繼續對垃圾專利亮劍: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發出了《關於提升高等院校專利質量促進轉行應用的若干意見》

明文提到:停止對專利申請的資助,大幅減少並祝福取消對專利授權的獎勵。

我對這個政策表示支持,不少專利實在是太垃圾了,而學校為了專利數量,也是給學校,研究生們攤派,你要是博士沒有一項專利,就不讓畢業。副教授沒幾項專利就不能申請晉升教授。

而不少重點大學推免生,專利都可以加分,因此滋生了買賣一條龍服務。

總之,我支持,垃圾專利,就該亮劍。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發布《關於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關於高校要停止對專利申請的資助獎勵決定意見,如下圖:
我認為這是好事。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中國已然成為世界知識產權大國

據世界知識產權發佈的2017年數據: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高達138萬之多,佔四成多,連續七年位列首位。

從這點可以看出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知識產權的大國,這說明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中國已然佔在世界強國之列。

然而中國申請的專科,很大一部分都只是“垃圾”專利,並沒有特別大的實用價值,很多都是抱著功利性的態度,為了騙取獎勵,騙取升學加分等等。

顯然囯家已經意識到這些,所以才會出臺這項政策,指在保證專利質量,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讓“雙創”政策落地生根,精準實施。



這樣一來,完善建全專科體系,去除專利亂象,中國才會更長久持續地強大,中國才會長久地屹立世界強國之列。

你認為呢?一起來討論你的想法吧!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我有個同事去年跳槽到專業代理代理公司去了,成了一名職業專利代理人,工資一般,但是提成非常高,他告訴我現在最喜歡申請專業的就是國企和高校,一般情況下當地的科創管理部門都會對當年申請的專利給獎勵。尤其是高校教師,他們一個研究項目可以拆分稱N個專利進行申報,最後拿到的資助也是可觀的。

看看中國高校目前的專利申請量,都在你爭我趕,但是我們都心知肚明,這些專利技術有多少是能投入到實際應用的?又有多少是被企業購買進行產業化的?這個數據真的是為數不多。

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還有外觀設計專利,真正能推動科技進步的只有發明專利,這是基礎性的突破。而其他大多數專利由於與產業化需要脫節,或者市場本身就有替代產品或者說更合理的產品,這些專利實際上都是閒置沒用的,每年還要花錢續費。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取消對高校專利申請的資助是對的,我們的科研和經濟發展必須要落實到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的轉變。

總的來說,基礎性的研究本身就有項目經費,不必再把精力花費在專利申報上,即便需要申報也需要考慮市場的需求性,先談應用再申報也不遲,這樣的話本著誰來產業化誰負責支出的原則。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美蛙英語


2月21日,教育部、科技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發文《關於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 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裡面提到了,高校要停止對專利申請的資助,逐步減少並最終取消對專利授權的獎勵。


我看了下,對現在的亂象估計有點作用吧?


專利亂象


我國專利一年申請140萬件,佔全球專利申請量的40%,比美日韓三國加起來還多。我們國家最多的高校一年專利申請量超過2000件/年,美國最多的高校也就是200多件/年。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曾經在專利局工作,業餘研究物理,研究出了相對論,光電效應等等。我想,如果他要到中國專利局來工作,估計沒空來研究,天天加班都加班不過來。


申請專利有什麼好處?好處很多,在高校,評職稱,算工作量都管用,還有獎勵,一個專利,學校獎1萬塊錢。會寫專利的人很有本事的,比如某某技術對A有什麼用,對B有什麼用,對C有什麼用。這是3個專利,就拿到3萬多塊錢的獎勵。


在公司,也管用,寫了各種專利,就可以到科技部當成果申報,作為高新技術成果減免企業所得稅。


對中學生也管用,自主招生,如果有一個專利,也是加分項。


大家也許會覺得奇怪,專利就這麼好寫嗎?


專利分3種: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發明的專利不好弄,但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還是很好申請的。於是,中國一躍成為專利大國。


亂象產生的原因


現在大學的工作也是有績效的,各種打分。科研看起來很難打分,但經過不少智慧人士的設計之後,大學的科研也是可以量化的,最大頭的就是SCI論文、頂刊論文的數量和引用率,各種科研成果、獎項、專利數等等。


為啥有了論文,還需要有專利呢?原因對於基礎學科,理論學科來說,論文是重要指標,但有些工科學科不好發論文,可以申請專利。因此,專利也作為成果的一種納入統計。


北大的錢理群教授曾經說過:“北大培養的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不單單是北大,大部分的高校也許情況差不多。有院士說,中國的科研工作者缺乏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獨創性。也許,大部分的中國科研工作者缺乏自己的思考,缺乏獨創性,但是,你也不能瞧不起中國的科研工作者。


中國是應試大國,大學的教授們當年都是學霸出身,最擅長的考試。對於科學領域的無人區,可能茫然失措,不知道幹什麼好,但對於具體問題,而且知道什麼樣的回答能得高分時,這是非常擅長的。


因此,只要教育部設立一個考核指標,各個大學都能給你玩得溜溜的,甚至把它玩壞了。比如,評價學校科研能力有專利這一項,那麼,學校就鼓勵大家申請專利唄。


政策的作用


《若干意見》裡面除了學校不鼓勵專利申請的資助和獎勵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措施,主要原則是質量優先,注重專利的轉化。希望到5年之後,到2025年,部分高校專利授權率和實施率達到世界一流高校水平,把成果轉化的績效作為評估的重要指標。


怎麼說呢?也許這個政策對遏制亂申請專利數量有些用吧。不過每次看到到2025年,或者到多少年,我們就應該達到世界一流,類似的這種話,我就想,我們還是把教授當作學生來看待啊,他們永遠是在做題,而不是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我想起美國著名科學家費曼的故事。他原先在康奈爾大學當教授,後來加州理工把他聘了過去。他去了一段時間很痛苦,覺得自己沒做出什麼成績來,很對不起加州理工。他們系裡的大佬跟他聊天,說讓他不要有心理負擔,科學研究就會有這種風險,招聘人的責任他們負。費曼放下心後,又開始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還有愛因斯坦,到了後期之後,按照世俗觀點,他沒有研究出什麼成果出來。但他閒著嗎?沒有閒著,一直在科學的無人區裡跋涉著。這應該是科學研究的常態。如果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結果,尤其在很短的一個時間維度內,那這個成果會很大嗎?大家敢於冒險做大事,考慮大問題嗎?


我是持悲觀態度的。


五道口的顏學姐


專利、專利,首先強調“專”,然後才有“利”。

倘若只看到“利”,而忽略了“專”,或者不夠“專”,那就失去了“專利”的意義和目的。

專利申請本是一種榮譽的象徵,可近年來,卻成了某些大學獲得榮譽的武器,他們往往只注重數量而忽略了質量。

正因為如此,近日,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發布《關於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希望解決高校專利“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實施”的突出問題……

高校要以優化專利質量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導向,停止對專利申請的資助獎勵,大幅減少並逐步取消對專利授權的獎勵,可通過提高轉化收益比例等“後補助”方式對發明人或團隊予以獎勵。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高校專利實力一百強榜單(部分)


華南理工大學排第2名,電子科技大學排12名。

但在“國內高校科學與技術貢獻100強榜單”中,華南理工大學卻下滑至第19名,電子科技大學下滑至第25名。

當然,這裡面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

說句實話,在各高校全力衝刺雙一流大學的路上,不免有些高校為了所謂的榮譽而只注重專利數量而忽略了質量……

老穆希望通過此政策,能扭轉這樣的局面!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老穆說語文


非常好,本來就不該有這樣的獎勵!

專利是用來幹嘛的?保護知識產權。能申請下來專利,就應該是有用的東西,別人還沒有隻有我有,而且,能給社會帶來生產生活的便利。

不獎勵專利,是不是就是不重視科技發明呢?非也,取消了獎勵,才是真正地重視科技發明。要是對社會有用的專利,是完全可以轉化為產品和社會財富的,專利者無需獎勵,定會以某種形式,得到知識產權的變現。

再說,即使是獎勵,也應該獎勵在專利確實推動了科技進步,便捷了人民生產生活,在這之後,才應該獲得獎勵。而無法轉化的所謂專利,再多又有何用,不過是頂著專利之名的垃圾罷了。

獎勵專利帶來的另一個負面的作用,就是在大學裡形成了一種奇葩的考核方法,就是把專利跟碩士博士是否可以畢業聯繫到了一起。有專利,不管是否垃圾,都一路綠燈。這種唯論文,唯專利的現象,真的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跟唯論文一樣,唯專利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副反應,論文可以買,專利也可以買,於是,又一條盤剝博士們的產業鏈形成了。這真的很可悲!

現在國家出手治理了,這非常值得歡呼,正本清源,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