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不該把自己家的財政真正情況告訴孩子?

lingzisea


家長該不該把家裡的財政狀況、收入情況如實的告知孩子?對於這樣的問題,估計很多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前都沒有考慮過,畢竟,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孩子的中心工作是學習,掙錢是爸爸媽媽的工作,孩子就不要操這個心了。而且,告訴了孩子真實的情況,孩子會不會產生自卑、攀比或者嫌貧愛富的心理,也是不可知的,所以,乾脆就不跟孩子談這個話題了。

在我看來,讓孩子瞭解家庭的真實財務情況,正確的進行溝通,是利大於弊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現在不少家庭在對待孩子的教育、興趣培養、衣食住行方面的投入可謂不計成本,讀高檔幼兒園、私立學校,買高檔玩具、服裝,這樣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會刺激孩子的消費慾望和消費水平。但實際上很大比例的家庭是工薪階層,收入水平有限,在支付了家庭日常開支和孩子的支出之後,往往所剩無幾,隨著孩子升入中學,開支的增加,尤其是孩子個人社交等訴求的金錢需求的增長,會給小家庭帶來不小的壓力,此外,如果孩子不瞭解家庭的狀況,盲目追求一些大投入的興趣,報考學費高昂的大學和相關專業,會給父母造成極大的經濟壓力。

我有一個親戚家就是這樣的情況,平時只能靠孩子媽媽的收入來支撐一家的開支,孩子爸爸收入低,喜歡抽菸打網遊,從來不交家用,孩子的日常生活開支、零花錢、買衣服、興趣班等所有開支都是孩子媽媽支付的,但是這位大姐從來不跟孩子訴苦、談及家庭的財務壓力,總是盡力給孩子最好的條件,孩子完全意識不到媽媽的辛苦,在花錢方面一直存在大手大腳的問題。等到上了高中,孩子可能因為學習成績較差,提出來要學聲樂,走藝考路線,這下可苦了她的媽媽,因為沒有任何基礎,需要花很多錢請老師補課,每年十幾萬的補課費用一下子把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積蓄花的精光,而這還只是高中的支出,一旦考上大學的藝術專業,幾年的學費還是一個不可知的無底洞。

有一些孩子,不瞭解家庭的財務狀況,盲目追求物質條件,無視家庭的經濟壓力,非要報讀學費高昂的專業和國外的學校,既不打工掙生活費,也不努力考取獎學金,心安理得的消費父母的血汗錢,類似這樣的問題,給很多家庭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讓孩子瞭解家庭財務情況,有哪些好處?

在我看來,讓孩子瞭解家庭財務情況,有這麼幾方面的好處。

一、有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讓孩子瞭解家庭的財務現狀、存款和負債的情況、日常的主要開支項目,能夠讓孩子更加客觀的瞭解到維持這個家庭的正常運轉的收支情況,有哪些財務風險,如何進行量入為出的財務規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金錢觀,提高財商意識。

二、讓孩子更加體貼父母的辛苦

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為了這個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瞭解到什麼是責任,也更容易讓孩子體貼理解父母的辛苦,能夠為父母著想。

三、避免孩子產生不必要的自卑心理

有些孩子,因為父母在金錢支出上過於苛刻,對孩子的正當需求總是以“家裡沒錢”、“窮”、“沒必要”等理由進行回絕,導致孩子逐漸產生自卑的心理。讓孩子及時瞭解家庭的財務狀況,對孩子的需求進行適度滿足,有利於孩子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

四、有利於培養孩子養成量力而行的習慣意識

孩子知道了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就會知道哪些訴求是難以滿足、超出家庭經濟能力之外的,學會剋制訴求,養成量力而行的習慣。

怎麼做更合適?

如果只是簡單的將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收支水平告知孩子,不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還需要從這幾方面來入手。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和財商意識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有意識的通過零花錢、壓歲錢的方式來訓練孩子的金錢觀念,讓孩子產生金錢意識,學會貨比三家、量入為出的觀念,培養財商的能力。

二、培養孩子通過勞動獲得報酬的觀念

讓孩子明白,任何金錢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報酬,錢更不是從爸爸的錢包、ATM機器上變出來的。

三、合理控制消費訴求

對於孩子的消費訴求,不管是買玩具、零食,還是旅遊、興趣班,都需要跟孩子設定一些原則邊界,不能隨意的滿足,要讓孩子知道,消費必須量力而行。

四、對於大額消費計劃,跟孩子一起討論

對於家庭的大額消費計劃,不管是外出旅行,還是購置大宗家電等,建議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過程中來,學習決策的過程,也能瞭解家庭的經濟情況和消費水平。

五、將你的財務現狀和未來的計劃告知孩子

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孩子具備了較為理性的金錢觀之後,年齡到了十幾歲,就可以跟孩子探討這些問題了,包括父母的收入水平,家庭的財務狀況,儲蓄和負債的水平,將來能夠支持孩子上大學的經濟條件,你們退休以後的養老計劃、資金需求,對於孩子讀書、工作、買房以及贍養老人所能提供的可能條件和潛在風險,都可以逐步的跟孩子講解說明,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承擔了很多的壓力和責任,作為兒女,需要為父母分擔,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更好的明天。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正常情況下,在孩子準備結婚的時候,父母都會如實告訴孩子家裡的財政情況,和孩子坐下來談一談家裡給孩子準備了多少錢。


雖然在法律上,18週歲以後父母沒有義務養孩子給孩子買車買房,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都是在兒女成家之時盡全力幫助一把。


不知道為什麼在你結婚的時候沒有和父母談買房子問題,但有一點你找到一個好媳婦和一對善良的岳父岳母。大多數情況下,對方都會對房車有所要求。好好對她們吧。

既然父母在閒聊的時候和你說過你買車買房資助你的事情,你心裡也一直糾結,為什麼不開誠佈公好好談一談?自己的父母有什麼開不了口?父母子女不是最親密的關係嗎?

也許父母只是怕把錢給你了你就不努力不上進了,也許有別的什麼原因。如果父母有什麼難言之隱,大家說開了也比悶在心裡好。與其在心裡一直糾結,不如敞開心扉談一談。


辣媽育子


有必要。其它的不說,就說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吧。

我出生在雙職工家庭,從小過著小康的生活。可是母親是個竭盡節省的人,全家的衣服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從小父母就給我充足的零花錢,卻又囑咐我家裡經濟情況不太好要省著花。於是我揣著票子卻不敢花,看著媽媽穿著不好的衣服自己也不敢太放肆,買塊橡皮要輕輕擦生怕擦重了橡皮損耗快,打個草稿都螞蟻一樣蠅頭小字擠一塊,一張草稿鉛筆完了打一層黑色水筆黑色水筆打完了蓋一層紅筆,媽媽給買的衣服有彈性的最長的從小學三年穿到大學畢業。

夠節儉,簡直了,發現有時候真挺葛朗臺的。

養成了習慣,等到大學畢業,花錢摳搜摳搜的(當然,僅限自己身上,對待朋友父母從小是教育我要大方,請客花銷那是眼不眨,朋友眼裡我還是個大方的正常人,我現在想說的是對自己方面)因為習慣了委屈自己,所以導致畢業了甚至走上工作崗位,都不捨得在自己身上多花錢。

俗話說,男孩子窮養女孩子富養,真的有一定道理的。對自己摳搜慣了,感覺就捨不得給自己置辦衣服和化妝品,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就算現在知道家裡經濟情況其實沒有父母描述和表現出來的那麼糟。窮養慣了,感覺男孩子一點點好就會心裡很感動。唉,註定是省吃儉用給別的女孩子睡老公打自己娃的料。

如果父母有真實的告訴我家裡的經濟情況,如果父母從小就讓我對家裡的情況知根知底,我說不定不用在自我設想的貧困中養成自己脫節的消費觀。而現如今,父母再讓我去消費,我也放不開了。

因為從小被教育對自己摳搜,對他人大方,導致現在成家了,事事為丈夫考慮,總擔心丈夫錢不夠花而不想去掌控他的經濟,甚至自己的經濟都交給了他。而他要求我的衣裝打扮和“做為女人的基本化妝”我仍然沒有付諸行動。

想想挺蠢的,卻控制不住自己。

今年生了個女兒,我就在反思一些在我自己身上總結的教育問題。其中一條就是,以後家庭經濟情況,我一定與孩子如實分享。讓她和家裡共進退。而不是把真實情況隱藏,讓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中迷失。


lls611


要不要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這對很多家長,都是一道左右為難的選擇題。

今天,我的孩子忽然問我,“我們家每年能掙多少錢”。看他故作平靜,眼神中又充滿複雜情緒的樣子,我忽然想起了我小時候,在像他這般大的時候,也曾向我的母親問過類似的問題。

我已經忘記了我的父母具體是怎麼回答我的了,只記得從此我避開此類的所有話題。但我內心的好奇依舊,並因此滋生許多憂慮,惶惶不安許久,直至年紀稍長,方才放下。

想到幼時的經歷,我知道我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並且回答地清清楚楚,讓他們不再猜疑,引導他正確的看待金錢,瞭解“掙錢”的意義。

用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家庭收入

要跟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告知孩子家庭收入的具體方式,因為不同年齡大小的孩子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差異。

例如小學生,他們懵懵懂懂,經常會童言無忌。若是令他們知道了具體的家庭收入後可能會在平時的生活中,將這些信息透露給別人,或許會給我們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當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則可以告訴他們,自己的收入在所在地區所處的水平,相對較高、中等或者較低。如果他們一定要知道具體金額,可以告訴他們大致的範圍如10-30萬。

如果孩子年紀比較大,並且比較成熟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們具體的金額,並叮囑他們不要隨意的告訴別人。同時,你也需要告訴他們其他相關方面的財務信息,比如家裡每個月的生活開銷、稅費,收入盈餘等等。

這樣能夠讓他們對家庭財務狀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而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數字。

挖掘孩子提問背後的心理需求

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家庭收入的多少對孩子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實上,孩子更關心的是他的需要是否能夠得到滿足,家庭在財務上是否安全。

可能孩子自己本身也未曾意識到在他們提問的背後蘊含著重要的心理需求。

因此,家長千萬只是單純的回答“掙多少”,而是要繼續挖掘孩子提問的背後,問他:你為什麼想知道?

我問他,“你是在擔心什麼嗎?你覺得我們家窮嗎?”

他想了想說,“我覺得我們家不算有錢吧。”

窮還是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告訴孩子,我們是貧窮還是富裕,那取決於跟什麼人去比較。我們可能會感到非常富足,也可能會感到非常貧乏。

那我們選擇跟誰比呢?我們為什麼要跟別人比呢?

不可否認,部分家庭確實存在物質上的困境,生活相對拮据,無法充分滿足個人的需求,那麼這個時候就取決於家長面對困境的態度了。

若是經常唉聲嘆氣,甚至經常和配偶因為錢而互相指責,那麼錢在孩子眼裡就是痛苦的源泉,麻煩的製造者。

那麼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排斥錢,或者把錢當作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手段,並不斷地從錢裡面去尋求安全感。

相反,若是讓孩子看到問題都是可以想辦法解決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並讓孩子關注他已經擁有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對家人互相支持、共度難關的感恩。

這能讓孩子對未來抱有希望,感受到比錢更重要的親人之間的愛,並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瞭解了孩子想知道家長收入的緣由,並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再追問了,但家長不能就此打住,還要跟孩子繼續討論,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要想孩子不被寵壞,首先要教他們怎樣管理錢,怎樣合理的花錢。教育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念,這個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尤其是引導孩子理解主要的收入模式是哪些,這將有助於他們今後思考自己更想用哪種方式賺錢。

我的孩子第一次思考賺錢模式是在他6歲的時候。他那會兒剛學會兒童畫,於是他想到,“我可以去給別人畫畫,一幅畫100塊錢。”過了一陣子他又琢磨,“我可以去教別人家的孩子畫畫,自己就不用那麼累了,每次賺的錢也更多。”再後來他又想到,“我要是發明自動畫畫的機器人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我跟他說,他從付出勞力並按件得到報酬,發展成組織培訓並按項目獲得培訓費,再進化發明新技術並出售專利獲得轉讓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越來越複雜,賺錢的模式和收入水平也大不相同。

一個小孩子畫畫時候的異想天開,只要父母在一旁稍加引導,就會變成一次極好的職業啟蒙對話。我讓他明白,僅僅用勞動力來賺錢是效率最低的,教授他人方法,可以讓收入規模化,但如果他能發明創造新的技術,他可能會改變整個行業。

孩子終歸需要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比起“完美的生活”,讓他了解真實的家庭狀況、面對生活的挑戰更重要。能真正把孩子看成是家庭成員,能跟孩子苦樂共享,這才是家最寶貴的地方。

作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讓他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小李lee


我覺得應該要告訴孩子。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員,他有權知道家庭的真實經濟狀況。

在孩子面前故意裝窮或裝富都會導致不正確的金錢觀。

哭窮會讓孩子自卑。

比如我小時候我父母總是對我強調家裡條件不好,雖然他們總是在儘量滿足我的需求,但總讓我有一種負罪感。上大學時家裡條件好多了但我還是不敢開口要錢,生活費不夠寧願餓著也不敢和家裡開口。這導致我一度很自卑,不敢奢望美好的東西,不敢去爭取,自卑的陰影直到工作以後才慢慢克服。

在孩子面前裝富也不正確,裝富會讓孩子虛榮。

現在很流行所謂的富養,我見過太多家長,自己穿幾十塊的淘寶貨給孩子買上千的名牌不眨眼。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培養了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怎麼做?

每個父母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這沒有錯。但是我們要告訴孩子,他享受的一切都是爸爸媽媽努力工作換來的,沒有人能不勞而獲。如果他以後想要更好的生活,那麼一定要自己努力爭取。

如果孩子看中了一件超出了我們能力範圍的物品,千萬不要和孩子說我們窮買不起,而是要告訴孩子這件物品我們暫時消費不起,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買下它。

如果生硬地告訴孩子買不起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裡,從而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事物,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我們應該激發孩子的潛力,告訴他你可以想辦法買下你想要地任何東西。比如可以給孩子看看家庭消費清單,想想哪一項開支可以減少,有沒有辦法增加收入等。在無形中鍛鍊孩子對金錢的把握能力。


魏博士


我是風笛,我來回答

我是這麼看的

首先,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似乎是,家裡的財政狀況處於中下水平,如果家境優越,孩子再傻,他也有體會,不用再三強調什麼節省呀,他也聽不進去,必須講究方式方法,這個問題有點小眾,先不討論了,

再說說,家裡財政狀況一般的情況,作為家長,須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勤儉節約,量入為出,為家裡分擔的意識,越早越好。比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給予適當的金錢或物質獎勵,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價值,父母的不易,再比如,給予的零花錢和壓歲錢,鼓勵開設分賬戶,去存到銀行或低風險理財,與孩子共享收益的喜悅,還有,帶著孩子去購物,深入淺出的分析你選擇,取捨,對比,最後決定購買商品的過程,培養他理性科學的花錢,

這樣下來,你的孩子,在知道家裡財政狀況不佳的時候,不會是灰心和自卑,而是化作了躍躍欲試的努力精神,這樣懂事的孩子,你還愁他不成才嗎?


蘇格蘭風笛人


孩子步入社會長大了,父母該不該如實告訴孩子家裡的財政經濟情況,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不是該或者不該就能定義的。

從某種角度來說,錢是他們掙的,也可能平常省吃儉用攢了不少。他們告不告訴你有多少錢是他們的自由和權利,你不應該因為這個事情糾結和埋怨。他們把你生下來,並且養大,供你上學,就已經是對你最大的恩情了。



也有可能他們認為還不到告訴你的時候,也可能他們過的本就拮据,不告訴你只是因為怕你分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或許覺得他們應該告訴你,因為你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從情感上來說你或許有點難受,我是你們最親的人,你們憑什麼不告訴我,把不把我當親生的,我都這麼大了。有這種情緒也可以理解,人的感情是複雜的,何況我們中國幾千年的國情都是這樣。


要我說吧,你不必再糾結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們早晚會告訴你,你自己都說了,你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他們不管有多少錢,最後都是你的。至於買車我認為,沒必要跟別人比較比較,人比人氣死人,何必呢,坐公交,騎自行車都挺好的,既環保還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不牛姓牛


我個人覺得對於我們工薪階層來說,家庭財政情況應該如實告訴孩子。因為孩子也是家裡的一份子。讓他們參與一些家庭事務,也是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很好的一種途徑。也是孩子找到自我存在價值的一個好的體現。

我兒子從小學到現在還是經常問我們,我們家房貸還有多少沒還呢。家裡還有多少錢等等。我們會如實告訴他家裡的財政情況。我們也會告訴他,錢多錢少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只要家庭和睦,老人開心幸福,與人為善,做好自己。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兒子平時也很節儉,兒子的零用錢也不會亂花。從來不會和別的同學攀比物質上的東西。但有時候他又慷慨大方,小學的時候學校舉行募捐活動,老師要求每個孩子捐款不要超過一百。回來跟我們說非要捐300塊,說災區的孩子很可憐,說著自己還掉眼淚。我們為孩子感到驕傲。怎麼能不支持他呢?結果老師後來偷偷的還給我們兩百。說孩子的愛心災區的孩子們都感受到了。得服從上級指示。

不僅讓孩子知道家庭的財政情況,對於家庭的其他決策也儘量讓孩子一起參與。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和看法。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哦。





思蘭聊教育


我贊同將家裡的財務狀況告訴孩子。

首先孩子是家庭一員,和孩子聊家庭經濟狀況,並且在一些事情上聽孩子發表意見,孩子會有擔當,她會在花錢上自律一些。

其次,可以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賺來的又是怎麼花掉的,從而知道花錢不能無節制。

今晚送我女兒去上鋼琴課時,她說週五晚上來上課時要去遊樂場玩,我說不行,因為上週五剛玩了,一天花了一百多,不能總頻繁這麼花,她很快就理解並接受了。

有時我家孩子在旅遊區在超市看到玩具想要,我會說我要和網上比較一下,買同樣但價格便宜的。次數多了,她也漸漸就理解了為什麼要比價,不會堅持現在就要買眼前的。

我還會讓她感受買零食玩具、交學費、買房等不同類型支出的錢的數量規模差異,讓她對數量有直觀感知。

以前我經常和我女兒在家玩開小賣部的遊戲,現在我基本都不用現金了,而是用微信支付,但我在買東西付款後會告訴她,並不是手機自己能生錢付錢,而是我們的工資發到了銀行卡里,手機微信連接了我的銀行卡,從我的卡里轉了錢出去,而且我時不時會給她出題,比如:本來我的卡里有100元,剛才給你買餅乾用微信付了5元,現在我的卡里還有多少錢。

關於經濟事務,其實有很多可以和孩子聊的話題,幫助她開拓知識面,瞭解很多生活中的知識。

建議家長們在生活中隨時就地取材,和孩子談談錢。


孩子高效能習慣養成


我覺得家裡的經濟情況如果父母不說,自己又想知道,那就問下父母親,一般來說父母會跟子女談。因為這種事情,父母不會主動說。

像我老公他就不知道我公公婆婆的財政情況,我們也不會主動去問,因為不在乎。我老公是獨生子,公公婆婆的財產最終都是會給我們。而且我們也有自己的工資,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如果我們有什麼大的開支資金不足,我公公婆婆也會主動支持我們,所以家裡的財政情況知不知道也沒關係。

畢竟父母自己的錢,沒有必要告訴我們。長輩都怕我們對他們有所依賴而對自己放低要求,一般都不會告訴我們。做子女的也不要惦記父母的存款,儘量自己努力掙,如果沒有那個條件消費,就暫時不要過早消費。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喜歡我,關注我~

帶萌娃的小寶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