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教師,我想問一下家長,考試的高分和健康快樂的成長,哪一個更重要?

農村裡的逍遙


我既是老師,也是家長,回答一下:

1.社會的資源分配必須依靠選拔,既是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也是發展需要競爭作為必要的動力。這是一個長期問題,個人不用考慮去改變之,而是要適應之。

2.選拔當然要依靠考試機制,考試又當然要選擇高分,作為參加考試的人也當然要追求高分。這是客觀現實,趨利避害不是人之常情嘛。

3.學習進步、考試高分、獲得更好的機會和資源,本身是一件很健康快樂的事。至於過程中出現的所謂“不健康快樂”那是操作問題,不要搞錯對象。

4.操作是可以時時改進的,比如我剛開始打王者農藥,根本不會操作,不知道幹啥,各種被虐,實在很不快樂!後來通過學習改進,堅持練習,感覺逐漸好了起來。

5.考試的種類太多了,和健康快樂是重合的,你可以隨心選擇。我身邊一位程序員家長,就帶著孩子在攻克著華為認證的考試,孩子的願望就是要成為華為的工程師,我要是告訴他“高分和快樂你選一個吧”,他們會拿什麼樣的小眼神瞥我呢?

我個人感覺,父母和老師都是孩子的一座橋。


佐之


天天發這些無稽之談的東西,問了有什麼用呢?教育這塊現在處於病入膏肓了,以前我也經常參與回答問題,有什麼作用呢?因為現在的家長都是90後的,不好辦。今天這個問題什麼叫健康快樂你得先回答我。我個人認為現在小孩得多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才是真理,在勞動和實踐中找到自己快樂,在勞動和實踐中鍛鍊成長,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真正體會到健康快樂。再說學習,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體格,快樂的心情,還要樹立為祖國建設增磚添瓦的精神和做好接班人的思想準備。那麼孩子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和氛圍中,不用老師教導,不用家長輔導,他們也會刻苦學習知識的。現在孩子的弊病完全來自孩子的父母,我認為受戒的應該是孩子父母,把孩子作為籠中鳥,不讓放飛,還望長大後飛得更高更遠,可能嗎?口頭上教育孩子文明禮貌,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這我想問一下,你們家長做到了嗎?孩子在老師的教導下學會了一些或一點,卻被你們家長給拉了回來。我這麼說,肯定不少家長反對我的意見或者疑問我是做什麼的,在這我告訴大家,我也是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父親,跟大家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家長,唯獨不一樣的是我是61年的人,經歷多點而已。


手機用戶6867743701


如果這個問題是一個家長問,大家可能理解,但是如果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你恐怕真要招罵呢。因為你當老師連社會現實都看不清楚,連家長普通什麼心態都看不透,你又如何搞好你的教學,又如何與家長正常溝通交流呢?

前幾天我回答了一個有關於快樂教育的問題,主要是講那些沒有給孩子報過任何課外興趣班和補課班的家長,最終會讓孩子享受到童年快樂了嗎?結果有些家長留言,說在小學階段還是那樣做的,可是後來發現真不行,在健康快樂面前終究敵不過考試的高分誘惑,因為最終還是要靠優秀的成績才能進重點中學。

我們的應試教育體系內,理想化的追求就是不追求高分,而追求學生的身心健康快樂,包括培養學生的優秀人格與品質,不斷強化孩子們的素質培養。可是理想歸理想,總是和現實有那麼大的距離,家長們最終還是務實選擇急功盡利,因為不選擇不行啊,時間不等人,機會不等人,僧多粥少,才會出現瘋搶教育資源的現象。

現在如果一個老師去對家長講,你們不要總是眼睛盯著孩子的成績,而應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樂啊。有些家長可能會罵你神經病,沒辦法這就是現實。所以,建議題主這位老師,您還是更現實一點吧,只要你能對學生平等相待,只要你能做好正向激勵與引導學生的工作,讓學生不厭學,不逃學,不輟學,並重視學生的德育培養,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寒石冷月


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緊迫之中,不都是為了能取得高分嗎?如果身體搞垮了,那能考出好成績呢,以我看來,在分數和健康之間,健康是最重要的。

孩子白天在學校裡爭分奪秒地學習,上課集中精力聽講,有時課堂上還要做要老師佈置的作業,尤其是放學回家之後,他們有很多作業要做,要想保質保量的完成,身體健康是必要。

他們要想學好,必須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只有這樣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學習之中,如果身體經常生病,整天無精打采的,哪有精神去學習?哪能取得高分?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吃好、穿好,然後再給他們足夠的營養,避免孩子生病,孩子健康了,他的才有精力投入學習之中,才能取得分。

不只是身體健康了,那心裡也要快樂。心裡整天是悶悶不樂,心煩意亂,那他在課堂上聽不好,作業做不好。所以他們放學回家,心情不好時,我們要了解情況,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分析,開導他們,孩子的心情會豁然開朗,那他們會更好的學好了。

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孩子健康的成長,那才能考出高分,健康是考試高分的基礎。


老化看社會


如果可以的話,高分和健康我都要。如果一定要從兩者中選擇一個的話,我會選擇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咬文嚼字的魚”認為,把高分與健康簡單對立起來,分出輕重,是不科學的。這也反映了一部分老師、家長存在認識誤區和簡單的二元思維方式。考試要獲得高分,就要犧牲孩子健康,成長就不快樂?或者說,成長要健康快樂就不可能取得高分?

1.要有正確的奮鬥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都強調指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論斷,告訴我們要在追逐夢想中不斷奮鬥,在不斷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在不斷奮鬥中體味幸福。孩子追求考試高分的過程就是奮鬥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 這個過程往往會充滿壓力、痛苦、挫折,但其間戰勝壓力、痛苦、挫折和看到成長進步的獲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是無可替代的。沒有這種體驗的成長不是真正意義的成長。

2.要有辯證的苦樂觀

“苦”與“樂”是一對辯證關係。沒有付出的苦就沒有收穫的樂,沒有先前的苦就後來的樂,沒有孩子的苦就沒有家長的樂。有一種樂叫做苦中作樂,有一種樂叫做以苦為樂,有一種樂叫做苦盡甘來。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高分一定是奮鬥出來的。分數高低不僅是一個絕對的數值問題,也是一個相對的感受問題。面對現實情況,承認能力差異,竭盡全力,也就無怨無悔,苦樂相生。所謂快樂永遠、無憂無慮只是一種奢求。

3.要有科學的健康觀

不是感到辛苦、疲勞、乏力,就叫做身體有病;不是感到有壓力、痛苦、挫折,就叫做心理不健康。人類不是機器人,一定強度的學習、工作都會感到辛苦、有壓力,更何況追求高標準、嚴要求,獲得高分呢?只要人的機體、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均處於協調和平衡的狀態,而不是長期處於不協調和失衡的狀態就是健康常態。

當然,獲得考試的高分不是以犧牲健康、喪失快樂為代價的,而是與健康快樂成長一路和諧相隨的。要做到這樣,父母、老師必須發揮聰明智慧,利用系統思維和要素分析去解決問題。


有爭鳴,歡迎轉發分享異議!


咬文嚼字的魚


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更重要?如果你說生命沒了,當然生命更重要,但考高分多花時間,對身體有影響,一般情況下,只是身體在短時間裡手損耗,而且還是可逆的,也就是說可以恢復過來,同樣的道理,也並不一定說,學生考高分和快樂必定是對立的,因為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也可以獲得知識山的快樂。也可以享受和同學在一起的快樂,難不成你看到考高分的同學都是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不敢說考高分的學生會不快樂,但是我可以肯定說,考高分的學生大多是心理更為健康,他們的快樂程度一般都能達到中等水平。

我是諮詢師,也是老師,也是家長,我接診的學生,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大多是成績低下,人生失去了目標,各種奇葩的問題都會發生在這樣的學生的身上。

另外,所謂的健康快樂還有有意義的健康快樂,那些成績出問題的學生他們的健康快樂有意義嗎?十個有八個是沉溺在電子遊戲裡,你以為他們這些人不讀書或者說在讀書方面騰出時間,他們就會健康快樂?那你也太無視現實了。

還有,健康快樂還有一個長遠和眼前的衝突,許多家長並不是不知道健康快樂也和重要,但是他們和孩子願意一道放棄眼前一些健康快樂換取長期的健康快樂。

而那些差生,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享受要即時兌現痛苦的事情要拖延著做,這就是所謂的健康快樂。

我建議你思考問題的時候除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之外,要更多看到中間灰色地帶,而灰色地帶是我們生活的常態的區段,是生活中最複雜的部分。


門前海藍藍


作為家長,兩種情況都希望發生在孩子身上。

考試的高分是為了能進入名牌學府學習,有優秀老師的引渡孩子的學習如日中天,刻苦勤奮掌握的知識又為找尋好工作創造了條件,家長的苦累也得到安慰。

因此,家長都恨鐵不成鋼,孩子在學校如此辛苦,還要找輔導班補習,可見,追求高分是家長的期盼,哪怕有一絲希望促成孩子取得高分,他們都不放過。

健康快樂的成長,也是家長企盼的。他們不想看到孩子有病耽誤學習,更不想孩子有病害得他們不安心打工,孩子的學費都要提前準備啊!

作為老師,你就在教學工作中精益求精成全家長的心願吧!


育心福生


健康快樂地成長跟考試得高分並不是截然對立的,它們不是孟子說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係,而是完全可以兼得的。

一般而言,人們總會下意識地以為要想誇試得高分,必然會犧牲很多休息、休閒、休整的時間,全部精力都要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因此,得高分的孩子都很累,都不快樂。


但這種想法至少犯了這麼幾種認知上的錯誤:

第一,得高分的學生學得很苦。其實,真正能得高分的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是靠苦幹的。他們善於學習,樂於學習,在學習中能得到常人不能體會的樂趣。就像孔子說的那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潛心沉浸在學習中的快樂,學渣們並不能理解。

第二,得高分的學生都是書呆子。其實,會學習的人,對於時間的利用效率很高,他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的學習任務,剩下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去做一切被允許的自己感興趣的事。他們的生活比起不得不在學習上磨洋工的那些孩子,不知道快活多少倍!而且,他們會玩,能玩出新鮮花樣,能玩出高度,玩出不一樣的名堂,誰說他們不快樂?

第三,考不到高分的孩子更加健康快樂。這真

是一種荒謬的想法!考試不行的孩子,排除智力因素,必然是學習力不夠。這樣的孩子其實在其他方面也是相對遜色的,他們學別的東西也一樣要花更長的時間,往往是事半功倍,更加辛苦。就算是玩,也玩得層次較低,屬於沒心沒肺的那種。就好比在野外奔跑,會思考的孩子能發現各種有趣的東西,嘗試各種奔跑的姿勢,找到跑得既快又省力的方式,在玩中學;而學習力欠缺的孩子,除了跑出一身臭汗,再無其他意義。



健康的體魄加上豐富的心靈,才能成就快樂的人生。教書二十多年,見過太多各方面都優秀的孩子,他們真的不是部分頭腦僵化的人以為的“高分低能”,而是“高分高能”。他們愛學習、會學習,從學習中得到求知的快樂;高效學習,時間的寬度更寬,每天24小時他們似乎活出了48小時的精彩!有時間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便是他們最快樂的地方。說句實話,現在真的是“低分低能”了。


劍客談教育


分數至上,考試過關,考高分有培養,這就是教育規則。現行規則就是這樣,難道高中分數不到線能上大學嗎?全民夢想就是希望孩子們能上大學,最起碼全社會認可大學文評,最起碼就業有優勢,好似教育唯分數論,社會唯文評論!個人,不能改變規則,大環境,不能適應等於同大方向,大社會,大環境脫節,難道人能容易生存嗎?離群隱居不適合時代生存了!

三歲三孩都懂,高分未必等於知識,等於會研究!文評不等於會幹事,等於能力!考高分未必適合個人天份,適合個人理想,找到適合自己學校!可能為了臉子,被迫上名校,這就是生活不由人,人由生活,作為個體,無能力改變什麼,也難於走上,上層,能有機會改變規則,制定規則,只能在這裡說道,可能還要被刪除文字,大實話,有人都怕,那些所謂實幹,會怎麼樣呢?大家用腦袋想一想就知道了!那如何追上先輩榮耀,祖先輝煌呢!



說道231960427


剛才跟同學聊天,她家孩子初三,鐵嶺三中的,今天晚上學校的作業是:1.語文11首古詩+賞析抄寫一遍,2.物理兩套試卷+10套選擇題專項訓練題3.化學兩張試卷4.英語兩張試卷+一篇英語作文5.背誦政治+歷史6.數學,我忘了具體內容了,反正是最少一個小時的量。(鐵嶺中考閉卷考政治歷史,而省會瀋陽則是開卷考這兩科)。孩子在學校是晚上6點10分下課,然後直接去補習班,最後一節補習班是政治,晚上10點上到11點半,老師給劃重點,不補的話在學校連重點都劃不完。所有學校的作業都要晚上11點半下課後做。這就是教育,還談什麼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