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师,我想问一下家长,考试的高分和健康快乐的成长,哪一个更重要?

农村里的逍遥


我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回答一下:

1.社会的资源分配必须依靠选拔,既是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也是发展需要竞争作为必要的动力。这是一个长期问题,个人不用考虑去改变之,而是要适应之。

2.选拔当然要依靠考试机制,考试又当然要选择高分,作为参加考试的人也当然要追求高分。这是客观现实,趋利避害不是人之常情嘛。

3.学习进步、考试高分、获得更好的机会和资源,本身是一件很健康快乐的事。至于过程中出现的所谓“不健康快乐”那是操作问题,不要搞错对象。

4.操作是可以时时改进的,比如我刚开始打王者农药,根本不会操作,不知道干啥,各种被虐,实在很不快乐!后来通过学习改进,坚持练习,感觉逐渐好了起来。

5.考试的种类太多了,和健康快乐是重合的,你可以随心选择。我身边一位程序员家长,就带着孩子在攻克着华为认证的考试,孩子的愿望就是要成为华为的工程师,我要是告诉他“高分和快乐你选一个吧”,他们会拿什么样的小眼神瞥我呢?

我个人感觉,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的一座桥。


佐之


天天发这些无稽之谈的东西,问了有什么用呢?教育这块现在处于病入膏肓了,以前我也经常参与回答问题,有什么作用呢?因为现在的家长都是90后的,不好办。今天这个问题什么叫健康快乐你得先回答我。我个人认为现在小孩得多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才是真理,在劳动和实践中找到自己快乐,在劳动和实践中锻炼成长,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健康快乐。再说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快乐的心情,还要树立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的精神和做好接班人的思想准备。那么孩子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和氛围中,不用老师教导,不用家长辅导,他们也会刻苦学习知识的。现在孩子的弊病完全来自孩子的父母,我认为受戒的应该是孩子父母,把孩子作为笼中鸟,不让放飞,还望长大后飞得更高更远,可能吗?口头上教育孩子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这我想问一下,你们家长做到了吗?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一些或一点,却被你们家长给拉了回来。我这么说,肯定不少家长反对我的意见或者疑问我是做什么的,在这我告诉大家,我也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父亲,跟大家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家长,唯独不一样的是我是61年的人,经历多点而已。


手机用户6867743701


如果这个问题是一个家长问,大家可能理解,但是如果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你恐怕真要招骂呢。因为你当老师连社会现实都看不清楚,连家长普通什么心态都看不透,你又如何搞好你的教学,又如何与家长正常沟通交流呢?

前几天我回答了一个有关于快乐教育的问题,主要是讲那些没有给孩子报过任何课外兴趣班和补课班的家长,最终会让孩子享受到童年快乐了吗?结果有些家长留言,说在小学阶段还是那样做的,可是后来发现真不行,在健康快乐面前终究敌不过考试的高分诱惑,因为最终还是要靠优秀的成绩才能进重点中学。

我们的应试教育体系内,理想化的追求就是不追求高分,而追求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包括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与品质,不断强化孩子们的素质培养。可是理想归理想,总是和现实有那么大的距离,家长们最终还是务实选择急功尽利,因为不选择不行啊,时间不等人,机会不等人,僧多粥少,才会出现疯抢教育资源的现象。

现在如果一个老师去对家长讲,你们不要总是眼睛盯着孩子的成绩,而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啊。有些家长可能会骂你神经病,没办法这就是现实。所以,建议题主这位老师,您还是更现实一点吧,只要你能对学生平等相待,只要你能做好正向激励与引导学生的工作,让学生不厌学,不逃学,不辍学,并重视学生的德育培养,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寒石冷月


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紧迫之中,不都是为了能取得高分吗?如果身体搞垮了,那能考出好成绩呢,以我看来,在分数和健康之间,健康是最重要的。

孩子白天在学校里争分夺秒地学习,上课集中精力听讲,有时课堂上还要做要老师布置的作业,尤其是放学回家之后,他们有很多作业要做,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身体健康是必要。

他们要想学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之中,如果身体经常生病,整天无精打采的,哪有精神去学习?哪能取得高分?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然后再给他们足够的营养,避免孩子生病,孩子健康了,他的才有精力投入学习之中,才能取得分。

不只是身体健康了,那心里也要快乐。心里整天是闷闷不乐,心烦意乱,那他在课堂上听不好,作业做不好。所以他们放学回家,心情不好时,我们要了解情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分析,开导他们,孩子的心情会豁然开朗,那他们会更好的学好了。

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孩子健康的成长,那才能考出高分,健康是考试高分的基础。


老化看社会


如果可以的话,高分和健康我都要。如果一定要从两者中选择一个的话,我会选择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咬文嚼字的鱼”认为,把高分与健康简单对立起来,分出轻重,是不科学的。这也反映了一部分老师、家长存在认识误区和简单的二元思维方式。考试要获得高分,就要牺牲孩子健康,成长就不快乐?或者说,成长要健康快乐就不可能取得高分?

1.要有正确的奋斗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强调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论断,告诉我们要在追逐梦想中不断奋斗,在不断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不断奋斗中体味幸福。孩子追求考试高分的过程就是奋斗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往往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但其间战胜压力、痛苦、挫折和看到成长进步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可替代的。没有这种体验的成长不是真正意义的成长。

2.要有辩证的苦乐观

“苦”与“乐”是一对辩证关系。没有付出的苦就没有收获的乐,没有先前的苦就后来的乐,没有孩子的苦就没有家长的乐。有一种乐叫做苦中作乐,有一种乐叫做以苦为乐,有一种乐叫做苦尽甘来。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高分一定是奋斗出来的。分数高低不仅是一个绝对的数值问题,也是一个相对的感受问题。面对现实情况,承认能力差异,竭尽全力,也就无怨无悔,苦乐相生。所谓快乐永远、无忧无虑只是一种奢求。

3.要有科学的健康观

不是感到辛苦、疲劳、乏力,就叫做身体有病;不是感到有压力、痛苦、挫折,就叫做心理不健康。人类不是机器人,一定强度的学习、工作都会感到辛苦、有压力,更何况追求高标准、严要求,获得高分呢?只要人的机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而不是长期处于不协调和失衡的状态就是健康常态。

当然,获得考试的高分不是以牺牲健康、丧失快乐为代价的,而是与健康快乐成长一路和谐相随的。要做到这样,父母、老师必须发挥聪明智慧,利用系统思维和要素分析去解决问题。


有争鸣,欢迎转发分享异议!


咬文嚼字的鱼


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更重要?如果你说生命没了,当然生命更重要,但考高分多花时间,对身体有影响,一般情况下,只是身体在短时间里手损耗,而且还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可以恢复过来,同样的道理,也并不一定说,学生考高分和快乐必定是对立的,因为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知识山的快乐。也可以享受和同学在一起的快乐,难不成你看到考高分的同学都是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不敢说考高分的学生会不快乐,但是我可以肯定说,考高分的学生大多是心理更为健康,他们的快乐程度一般都能达到中等水平。

我是咨询师,也是老师,也是家长,我接诊的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是成绩低下,人生失去了目标,各种奇葩的问题都会发生在这样的学生的身上。

另外,所谓的健康快乐还有有意义的健康快乐,那些成绩出问题的学生他们的健康快乐有意义吗?十个有八个是沉溺在电子游戏里,你以为他们这些人不读书或者说在读书方面腾出时间,他们就会健康快乐?那你也太无视现实了。

还有,健康快乐还有一个长远和眼前的冲突,许多家长并不是不知道健康快乐也和重要,但是他们和孩子愿意一道放弃眼前一些健康快乐换取长期的健康快乐。

而那些差生,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享受要即时兑现痛苦的事情要拖延着做,这就是所谓的健康快乐。

我建议你思考问题的时候除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之外,要更多看到中间灰色地带,而灰色地带是我们生活的常态的区段,是生活中最复杂的部分。


门前海蓝蓝


作为家长,两种情况都希望发生在孩子身上。

考试的高分是为了能进入名牌学府学习,有优秀老师的引渡孩子的学习如日中天,刻苦勤奋掌握的知识又为找寻好工作创造了条件,家长的苦累也得到安慰。

因此,家长都恨铁不成钢,孩子在学校如此辛苦,还要找辅导班补习,可见,追求高分是家长的期盼,哪怕有一丝希望促成孩子取得高分,他们都不放过。

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是家长企盼的。他们不想看到孩子有病耽误学习,更不想孩子有病害得他们不安心打工,孩子的学费都要提前准备啊!

作为老师,你就在教学工作中精益求精成全家长的心愿吧!


育心福生


健康快乐地成长跟考试得高分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不是孟子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而是完全可以兼得的。

一般而言,人们总会下意识地以为要想夸试得高分,必然会牺牲很多休息、休闲、休整的时间,全部精力都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此,得高分的孩子都很累,都不快乐。


但这种想法至少犯了这么几种认知上的错误:

第一,得高分的学生学得很苦。其实,真正能得高分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不是靠苦干的。他们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中能得到常人不能体会的乐趣。就像孔子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潜心沉浸在学习中的快乐,学渣们并不能理解。

第二,得高分的学生都是书呆子。其实,会学习的人,对于时间的利用效率很高,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学习任务,剩下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一切被允许的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的生活比起不得不在学习上磨洋工的那些孩子,不知道快活多少倍!而且,他们会玩,能玩出新鲜花样,能玩出高度,玩出不一样的名堂,谁说他们不快乐?

第三,考不到高分的孩子更加健康快乐。这真

是一种荒谬的想法!考试不行的孩子,排除智力因素,必然是学习力不够。这样的孩子其实在其他方面也是相对逊色的,他们学别的东西也一样要花更长的时间,往往是事半功倍,更加辛苦。就算是玩,也玩得层次较低,属于没心没肺的那种。就好比在野外奔跑,会思考的孩子能发现各种有趣的东西,尝试各种奔跑的姿势,找到跑得既快又省力的方式,在玩中学;而学习力欠缺的孩子,除了跑出一身臭汗,再无其他意义。



健康的体魄加上丰富的心灵,才能成就快乐的人生。教书二十多年,见过太多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他们真的不是部分头脑僵化的人以为的“高分低能”,而是“高分高能”。他们爱学习、会学习,从学习中得到求知的快乐;高效学习,时间的宽度更宽,每天24小时他们似乎活出了48小时的精彩!有时间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便是他们最快乐的地方。说句实话,现在真的是“低分低能”了。


剑客谈教育


分数至上,考试过关,考高分有培养,这就是教育规则。现行规则就是这样,难道高中分数不到线能上大学吗?全民梦想就是希望孩子们能上大学,最起码全社会认可大学文评,最起码就业有优势,好似教育唯分数论,社会唯文评论!个人,不能改变规则,大环境,不能适应等于同大方向,大社会,大环境脱节,难道人能容易生存吗?离群隐居不适合时代生存了!

三岁三孩都懂,高分未必等于知识,等于会研究!文评不等于会干事,等于能力!考高分未必适合个人天份,适合个人理想,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可能为了脸子,被迫上名校,这就是生活不由人,人由生活,作为个体,无能力改变什么,也难于走上,上层,能有机会改变规则,制定规则,只能在这里说道,可能还要被删除文字,大实话,有人都怕,那些所谓实干,会怎么样呢?大家用脑袋想一想就知道了!那如何追上先辈荣耀,祖先辉煌呢!



说道231960427


刚才跟同学聊天,她家孩子初三,铁岭三中的,今天晚上学校的作业是:1.语文11首古诗+赏析抄写一遍,2.物理两套试卷+10套选择题专项训练题3.化学两张试卷4.英语两张试卷+一篇英语作文5.背诵政治+历史6.数学,我忘了具体内容了,反正是最少一个小时的量。(铁岭中考闭卷考政治历史,而省会沈阳则是开卷考这两科)。孩子在学校是晚上6点10分下课,然后直接去补习班,最后一节补习班是政治,晚上10点上到11点半,老师给划重点,不补的话在学校连重点都划不完。所有学校的作业都要晚上11点半下课后做。这就是教育,还谈什么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