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转KOL营销,这里有两个小Tips

互联网时代,顶级平台与头部意见领袖(KOL)互相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不可否认的是,KOL营销的影响力依旧是巨大的,一方面,KOL的流量和关注度已经不容小觑,品牌仅靠广告已不能完全覆盖到消费者,另一方面,KOL对其粉丝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不容小觑,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性需求淡化,更多追求的是精神和情感的满足,KOL很好地满足了这点。

如何玩转KOL营销,这里有两个小Tips

所以站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必须掌握好这一营销手段,才能有所突破。

第一,打造KOL矩阵

KOL营销的终极目标是销售转化,也就是带货能力。因此,品牌方需要结合KOL的人设和平台,选择与自身产品调性和销售目标相符的大类和垂类KOL合作。注意,不是一个KOL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一个KOL矩阵。

这里就需要分类,比如,针对头部KOL,则需要打前阵,吸引关注度。这类KOL有明星化的趋势,粉丝规模大,社会号召力强,内容品质高。背书时体现专业性,带货时体现娱乐性,适合感性营销传播,营销内容中结合利益刺激则更佳。缺点是贵。

而垂直类KOL则需要做中坚,传播主力军。这类KOL从粉丝量来看属于腰部水平,在小众领域拥有物以稀为贵的话语权,粉丝忠诚度反而更高。其原创内容一般也更有深度,适合诉诸理性的营销传播。虽然性价比高,但也要投放得足够多,才能实现百花齐放。

如何玩转KOL营销,这里有两个小Tips

针对长尾KOL,则来做收尾,分发并刷屏。这类KOL影响力有限,内容生产能力也一般。很可能不需要六度人脉,两度就可以翻到他(她)的朋友圈了。朋友的朋友都说好,他们会造成同侪压力,还是最符合消费者信息获取习惯的媒介,而且适合引领讨论和在线互动。劣势是用户黏性差。关键是便宜。

最后是KOC割韭菜,私域带货。服装从高奢变成高街,前来收割市场的是快时尚品牌。同理,KOL们虽然收了不菲的广告费,但前来疯狂收割产品利润的却是终端渠道KOC。

品牌若想充分利用KOL与用户建立情感,占领心智,就必须深耕细作。搭建KOL有机矩阵,组合投放。其次,与KOL建立长期合作,进行传播渗透,文化捆绑。最后,主动挖掘有创作潜力的KOL,扶植其成长,实现内容共创。

第二,“内容+社交”:有用或有趣,消费者才会感兴趣

“内容+社交”是当前炙手可热的营销玩法。将KOL排好兵布好阵,只成功了一半,媒介选择也是营销决策中的关键。现在无论是长短视频、漫画还是网文,各种形式的内容创作都被高度重视,原因正是内容生产对付费互联网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各平台流量红利基本丧失以及比较固化的状态下,不断生产的内容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流量增量。此外,随着IP产业链条运营相对成熟,内容的衍生变现能力也不断增强。

如何玩转KOL营销,这里有两个小Tips

这时要充分考虑媒介特征,以及KOL在不同媒介上的差异化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为KOL不同平台的粉丝定制营销内容。

移动互联网用短短十几年,就掀起了社交媒体、内容付费、直播、短视频、游戏等一波波营销变革。KOL和粉丝的互动渠道和互动方式因此进一步加深,品牌方搭建KOL矩阵之后,还要整合联动不同平台、不同内容形式,共同开展营销活动。

所以说,品牌和KOL是相互连接的,品牌可以通过KOL的影响力达成销售业绩。而KOL可以借助这些品牌的定位、影响力、市场活跃度提升个人价值。将KOL作为VIP顾客一样用心维护,让KOL获得品牌忠诚度是件可持续的事情。

影响者营销已经进入4.0时代,只有处理好纵横交错的问题,才可以将KOL兼具的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达到“品效合一”的目标,创造符合市场战略的营销价值。


以上。

关注小创,每天分享有价值,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