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阐述为人处事之道,解开人际关系烦恼

看点:为人无方,则软弱易欺;做事不圆,则处处易敌。太过方正或太过圆滑,易寸步难行。所以,在为人处事上,要方圆有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前言:方与圆是对应概念。在动静辩证关系中,方为动,圆为静;在整分结合中,方为分,圆为整;在处事风格中,方为原则性,圆为灵活性……

"方"是说做人要遵守规矩、做官要奉公清廉、为商要诚信守法、做人要光明磊落……

"圆"不是圆滑世故、平庸无能,而是一种宽厚、通融,是温润如玉、大智若愚、与人为善,是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方与圆的意义,简言之:做人有底线,做事会变通。

第1章 圆即宽厚,善良是人性里最美的部分

1、 做人应相互尊重,与人为善

自尊心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常常过度地强调了自己的自尊心,而不管别人的自尊心。

指责像根刺,稍不留意就把别人的自尊心刺伤,批评也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满情绪和反抗心理。

2、 让善良成为做人的信念

一个人有良心,才会活得心安理得,才会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才能迈向更好的人生。

良心是做人、成功之基。

3、 人品远比才华重要

人品不是一切,但是人的立身之本。人品对事业兴衰、人生成败影响很大。

4、 帮助是相互的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5、 生命中应该充满爱心

爱是美好的,最伟大的爱是无私的。

当我们为他人付出爱心的时候,自己也会从中体会到满足、快乐。

6、 笑出你的善意

在与人交流中,主动微笑,能迅速拉近彼此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获得他人的认可。

生活中,微笑,可以温暖人心;能解决身边的矛盾、冲突,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2章 圆即低调,柔弱亦可胜刚强

1、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境界

所谓"韬光养晦"策略,换言之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锋芒毕露的人极易遭到别人的不解和敌视。

2、 满足他人的好胜心

隐"优"露"缺"可成全别人的好胜心,也会让别人更加"喜欢"你,从而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生活中往往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合理做法应该是真理在手,得理也让三分。

3、 做人应刚柔并施

对待刚烈之人假如硬碰硬,易让双方一起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事不计后果,最终两败俱伤。为人处世,大多时候应该和颜悦色,与人为善,但并不是任何时候温和的手段都有效,更多的时候还是要软硬兼施,更有必要了解清楚软硬兼施的效果,才能处好事情。

4、 学会退观全局

把自己置于别人视线之外,使别人在明我在暗,有助于看清局势且不受人干扰,进而有助于暗中壮大自己。

5、 居功切勿自傲

居功自傲,易引祸上身。

6、 要学会保全实力,以图后进

面临欺压,人们往往选择反抗,但有时反抗只会带来损失。如果采用忍辱负重的方式求得生存,积蓄力量并找寻机会再反击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7、 选择时机,糊涂一下

"大事要清楚,小事要糊涂"是指要清楚、有准则地处理原则性问题,而对生活中的小事没必要斤斤计较。这种做法不只是一种处事态度,更是健康秘诀,有些事情越是清楚,越容易让人烦恼。

8、

在失意者面前少说话

失意时要敬人,得意时更要敬人。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3章 圆即通达,处世还是灵活点好

1、 学会改变,撞了南墙及时回头

世上没有不犯错、不经历失败的人,重要的是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要转身寻找另外的出路,成功在于思维的转换。

2、 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时务指事态的发展状态、趋势。看透世事发展的趋势,并顺应世事发展,及时采取应变之策,是识时务的要义之一。

审时,是一种远见卓识的准确;度势,是一种心里有底的把握。审时度势应当是:根据今天情况采取适合今天的措施,随着时间不同而采取合适的不同的措施。

3、 通权达变,做人不要太固执

通权达变要求人们知法而不拘泥于法,明事理而不淤滞于事理。知进退,善变通;允中厥,不极端;动静相宜,行止有度。唯有灵活掌握"权变"的通达,才能真正做到进退自如。

4、 全面考虑,进时思退,退时思进

进时思退是说在决定前进时,要对失败有准备,这样才能在情况不利时有退路。退时思进,是让人不要轻易放弃。唯有考虑通透全面,才能在生活中进退自如。

5、 别太轻信,信誉越来越靠不住

在如今瞬息万变、风云莫测的商场中,虚假的需求信息、深藏欺诈的报价、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若没有怀疑精神,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6、 隐藏一些,心事不可随便说

当今社会,不能随便与人推心置腹。

之所以处理心事要慎重,是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这脆弱面会让人下意识地瞧不起你,更甚者你的脆弱面会成为他日争斗时的致命伤,虽然不一定发生,但需要提防。

然而,紧闭心扉,心事滴水不漏也不是好事。因为这样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城府深、心机沉、不可捉摸和亲近的人。这样就会跟别人拉远距离,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

7、 深思熟虑,多点戒心没坏处

为人处世时,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把心掏出来,代表真诚和热情,但见你把心掏出来,他也把心掏出来的人并不多,往往也有掏假心的人,所以,容易导致自己心灵受伤。

8、 别太单纯,有些话可听不可信

说"场面话"的人比比皆是,如果你把这些话当真了,那就是犯傻。

"场面话"是人际交往中说话必须的应酬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生存智慧。说场面话不是罪恶,也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必要"。

场面话一般有以下两种:(1)当面称赞人的话;(2)当面答应人的话。

第4章 圆即通融,能容人者容天下

1、 为人处事以容人为上策

为人处世,若是让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事占据内心,会增添很多烦恼,甚至内心充满嫉妒与仇恨。学会包容,可以有效地减小损失,甚至完全避免。

2、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是调节矛盾的润滑剂,能给人带来友谊和其他美好的东西。对人宽容,对自己严格,才是大智慧。

3、 用刀剑去攻打,不如用微笑去征服

笑是一种力量、一种语言、一种触动。逢人便笑,问题往往会简单化,人际关系也会轻松自在。微笑代表了一种可能,笑是一种友好的表达,可以温暖人心。

4、 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人对你的态度

友谊来源于尊重和互相理解。一昧追求自身利益,只会渐渐和别人疏远。通常情况下,你用什么方式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5、 你命令的口吻说话,只会加深别人的反感

不要以一种"指导"的姿态对人,因为会让人感觉那是一种轻视、看不起,会让听者很不舒服,有一种被命令的感觉。无论跟谁交谈,都应该处在相同位置上。

6、 因包容而避免冲突

宽容待人是智慧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品质。适时地退让与包容并不代表胆小懦弱,畏首畏尾。将心比心、设身处地,避免冲突。

7、 把心放宽,学会克制

人际交往时,位置不同,立场不同,产生冲突矛盾是很正常的。克制自己不好的情绪,能很好的缓解矛盾,调节情绪,不要把自己看的过重,这样才能做到包容、谦让、理解和爱护他人。

第5章 方即质朴,老实做人,本分做事

1、 质朴做人,本分做事

人苍老的原因是外界环境和自身内在情绪变化双向作用的结果。一如既往的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质朴,使人性返璞归真是一种境界。

2、 简单如一张白纸

善恶之分本不存在与人的幼年。人的本性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之后逐渐形成了善恶之分,有善恶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习惯。生来就深藏于内心的东西就是本性。

人的本质是纯洁的,人的纯洁心灵应该不受尘世浮华的沾染。

3、 老实做人,规矩做事

老实人吃小亏,投机取巧的人占小便宜,人生应当采取"老实"的人生态度。如果你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见招拆招戏耍你。老实做人,规矩做事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

4、 低调做人,高调处事

做人和处事是人一生中能确立自身根基的两件事。高调处事是一种境界,低调做人是一种气度。

高调处事并不意味着用喇叭告诉所有人你的所作所为,而是一个人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看的透彻,把握其根源和关键,把事情顺利完成。

做人是做事的先决条件,做好事往往以做好人为前提。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有信心。

5、 脚踏实地,不务虚名看实质

对人对事,应该透过表象看本质。

6、 伟大源于平凡

一个在世人看来普通平凡的人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答案是:伟大源于平凡。

7、 以真示人其心亦真

生活中要学会"以真示人"。很多人自作聪明,认为很多人都会相信自己的"诡计",事实上,人的智慧大都相差无几。

8、 外曲还须内直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八面玲珑,而始终不忘自己的原则,那么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人生境界——外事外物都无法动摇他的初心。

方是做人之本,脊梁就靠方支撑;圆是处世之道,是锦囊妙计。

第6章 方即正直,光明磊落,坦荡做人

1、 正直做人,聪明讲话

在为人正直的前提下,还要知晓提意见的技巧,因为忠言往往都有些逆耳,直谏也需要技巧。真正的忠义,不是靠一时的冲动鲁莽行事,而是体现在说和做上有实际的意义。

2、 言必信,行必果

信是做人、处世、为政的关键,信是做人的基础。对于失信的人,愿意与之交往的往往很少。

3、 生与义的博弈

义和仁一样,都是发自内心,共同引领人向善的,究其本质,都是为了使内心安定。古往今来,许多舍生取义的行为,并不是看轻生命,而是让生命因此圆满,才对得起自己的心。

4、 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说君子坦荡、达观,不管生活是好是坏都可以无愧于心;小人太看重名利,所以经常悲切、忧愁。

有些人总是怀疑别人,其实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人陷入猜忌中,就像困在了心中怀疑的牢狱,易使自己远离伙伴。

5、 行为比言语更可靠

"知人知面不知心"启示做人做事应该 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自己要别人做某事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如果不愿意,就不要让别人去做。

启示:为人处世应该将心比心,这样有助于找到正确的处事之法。

7、 面对诽谤,坚持自己

被世人痛斥的人未必就十恶不赦,大家都称赞的人未必就完美无瑕。

招致诽谤的原因一般为误解、嫉妒或恶意诽谤。

有时对于不可理喻的人就不要理,不如随他们去说,因为有时候和他们是无法讲道理的。

8、 做人坦荡,远离忧惧

做人内心坦荡,问心无愧,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第7章 方即刚强,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1、 做人需要当机立断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是当机立断还是三思而后行?问题的关键在于下决心的时候是头脑清醒还是一时冲动?

2、 做人要学会说"不"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他们拉不下自己的脸面,不知道如何回绝别人。本来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却一味逞能而答应下来。本质是虚荣心在作怪。

不要害怕拒绝别人,或许这样会暂时失去一些朋友,但假如对方是你真正的朋友,他完全可以站在你的立场考虑问题,不会强人所难;而因为不给"面子"就记恨的朋友,根本不值得交往。如果一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也将会被埋没。

3、 做人要有恒心

假如你希望成功,应该以恒心为益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天下最难的事不过十分之一,能做成的有十分之九。实现目标或成就大事,往往需要恒心。

4、 不做好好先生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他们谁也不敢得罪。对上毕恭毕敬,对下平易近人;左右逢源,不辩曲直;不说过分的话,也不偏向其中任何一方;只说中听的,不说不好听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大小问题能过且过。时间一长,这样的人难以给人好感,也不会赢得好人缘。

5、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生活中,有的人始终活在他人的眼光里,活在他人的价值观里。但无论自己做的怎样"周到",都不可能会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因为人各有异,甚至刚好处在对立面。

6、 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人性弱点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

一个能掌控自己意志力的人,具有推动社会的伟大动力。

没有掌握意志的力量,便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7、 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样才能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因此,具有开拓的精神是十分宝贵的。

8、 敢于接受挑战能进一步接近成功

一名优秀的员工应该主动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否则,终其一生,也只能平庸。

第8章 方圆相济,做人做事都要刚刚好

1、 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为人无方,则软弱易欺;做事不圆,则处处易敌。太过方正或太过圆滑,易寸步难行。所以,在为人处事上,要方圆有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2、 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言语谨小慎微,韬光养晦,是成大事的智慧体现。浅薄者信口开河,不仅暴露肤浅的本质,也让人一眼看穿心意,其言行易让人心生芥蒂。

3、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

绵里藏针,话里藏话,关键是要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话要说的有艺术,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明白话中的针对性,并能接受自己的意见。

4、 不战而屈人之兵

震慑之法,是从心理上击溃对方的战术。震慑之法不仅在古时是帝王之道,在现代社会也处处受用。

5、 顺势而为成大业

顺势而为有两种:(1)顺应外力,随波逐流;(2)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使自己和外界变得更好的方法。

处事时善于抓住动态发展的时势,再加上因势利导,往往能顺利成章,水到渠成。

6、 不争无谓之争

永远不要与他人作无谓的争辩。仔细想想,即使我们真的争辩赢了,对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本质是好胜心在作怪。为人处事时与人为善,就是善待自己。

7、 不将赌注押在一个人身上

商鞅作为一个改革家,深受国君信任,他的变法政策使秦国强大。但在如何做人上,却没有给自己留有余地——事后被车裂(五马分尸)。

商业启示:投资理财别只押一处,因为这样不具有健壮性。

《方与圆》:阐述为人处事之道,解开人际关系烦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