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很多熟悉品牌背後是外資?

江畔一凡


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

一個層面是品牌本身就是外資的,很多人一直以為是國產的,比較典型的有金龍魚,我有好長時間都覺得是國產民族品牌。

第二個層面是這個品牌原來是民族品牌,後來被外資收購了,比如:大寶。

至於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一、品牌本身就是一種商業行為,在絕大多數行業,沒有必要太在意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這樣的充分競爭,反而能促進行業的發展,給消費者帶來好處。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蘋果手機出現之前,原來的手機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現在看來那些產品根本就沒有考慮客戶體驗。

二、對於關係到國家安全的行業,或者國家命脈的行業,還是把握在國有品牌手裡,並且嚴格做好安全措施。比如軍工,航天等等。

三、從內心來講,希望民族品牌不斷髮展,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個人感覺我們中國是世界上製造業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要一直保持下去,畢竟我們國家比較大,東部產業升級後,很多產業可以送到中西部去,這樣可以始終保持我們的製造業優勢,防止出現美國現在這種空心化的問題。


農信老元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很多品牌背後是外資,有以下幾點原因。

1本土企業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現在物產豐富,同質化產品眾多,而本土經營者更多的注重先把產品市場做開,在考慮構建品牌,以為這樣可以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化。但是外資在進入中國市場總是會先從知識產權(品牌)入手,考察市場。當年,蘋果公司在準備開發中國平板市場時,就是先解決IPAD商標的歸屬,然後大力開發中國市場。

2品牌構建難度,外資在品牌構建更有經驗。構建一個品牌確實不容易,中國市場經濟的模式運行時間相較外資來說短,在品牌構建經驗不足,所以很多本土經營者會通過獲得外國品牌授權,來推廣品牌。

3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個品牌的出現肯定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實現。中小企業就算想做品牌起碼在資金上就非常困難,因為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要求太多。比如阿里巴巴,國際一流互聯網公司。背後大股東就是日本軟銀,美國雅虎。如果阿里巴巴當初能在大陸銀行獲得資金支持,還有外資進入阿里巴巴機會嗎?每次有人說阿里巴巴大股東是外資時,就應該反省一下,是我們把親手把機會讓給了外資!


8慕識君8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加。在企業的眼中,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就是一個“大蛋糕”,誰都想要分一分。

我國消費能力不斷增加,不少國際上的品牌和企業,都看中了中國市場的潛力,紛紛來到中國發展。

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加上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外資企業、品牌的眼中,我國市場就是一個“香餑餑”,誰能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芳心”,誰就等於獲得了“印鈔機”。

所以在近幾十年中,不斷的有外資品牌湧入中國市場,想要“分一杯羹”,其中不乏享譽全球的“巨頭”。不過這些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中,不是通過和本地品牌競爭從而佔據市場,而是通過收購本地品牌的辦法,來實現一家獨大的場面。

甚至有不少曾經火爆的本土品牌,被外資企業收購後,開始逐漸走下坡路,最後甚至倒閉、垮臺。而有的本土品牌被外資企業收購後,依舊選擇“藏華”悶聲發大財。

很多人都說外資企業最常用的“套路”,就是收購“亮眼”的本土品牌,然後佔據其銷售渠道,再通過各種辦法讓其“垮臺”,最後實現自己品牌一家獨大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