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三農密碼:如何破解種糧不賺錢的困局?

老農說事168


很容易提高糧食價格,減少進口糧食,發展農業合作化,科學水利機械化農業多元化,多種經營養值牛羊牲畜化,括大儲存加工糧食產業化,專業化,加強農村基本建設配套化走適合農業發展道路i,。不搞一刀切,尊重農民意願。


C P-진붕 


種糧不賺錢,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如何破局呢?老農和大家一起說說。

先說糧食價格問題,現在是高度的市場化了。受國際市場糧食價格的衝擊,糧價多年地位徘徊。靠種糧掙錢真的很難。

怎麼辦呢?區分不同情況解決。

如果你只有自己的三五畝承包地,而且不靠農業掙錢,那就種點口糧就行了,別指望它掙錢了。

如果你只有三五畝地,還要全靠它生活,那你就別種糧食,一定要搞特色種植。種糧食會越種越窮。

如果你流轉了100畝以上的土地,並且打算種糧食,那你一定要和當地農業部門取得聯繫,獲得技術支持,還要爭取到農技推廣補貼,農機補貼,土地深耕補貼,良種補貼,農業技術培訓等等一系列的幫助。這樣肯定能取得不菲的收入。

如果你打算做的更大,承包幾千畝地,除了上述補貼外,你還要爭取到國家投資的農業開發整理項目,國家會投資把你的土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幫助你掙到更多的錢。

總之,國家是不會放棄糧食種植的。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保證。但是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作出取捨。

老農觀點,歡迎點評。



老農說事168


你邀請我回答或者叫共同探討如何破解種糧不賺錢的困局,我很高興,但又覺得十分為難,不知道我這半罐子水平是否能回答得好這個問題,但好在我是農村長大,又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情感,故而回答你的問題又感到信心倍增。其實你的這個問題是一個大眾化的問題,也就是說是一個熱門話題,很多人都在說,都在議論,都認為現在種糧不賺錢了,因而種糧沒有積極性了,也沒有幾個人幹這行了,要幹也最多夠自己有一口飯吃罷了!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原因很簡單,大致有如下原因,一個是大環境變了,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度融合,糧食市場的國際化,大量優質價廉的農產品,糧食產品湧λ中國市場,使本國農產品市場受到毀滅性衝擊,二個是小環境的原因,我們知道,40年來中國走的是一條去農業而工業化的路子,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一個接近高度工業化的國家,於是大量的財力,人力和政府的精力都放在和花在瞭如何在一個很短暫的時期內把我國工業發展起來,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力棄農去從工,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農民工擠到城市裡打工勞作,農村裡留下的是老弱病殘幼等群體。這些人留在農村裡勞動,效率低下,收穫微薄,只能說是勉強度日,維持生計而已!三個原因是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單打獨鬥的政策以來,農民的勞動基本上處於完全自主經營狀態,種什麼,怎麼樣搞農田培管,怎麼樣施肥,防治病蟲害,怎麼樣與市場接軌,怎麼樣使用科學信息等等諸如此類全都是農戶自己的事,政府基本不管不指導不參與,戲稱三不。四個原因是這幾十年來,農機和農技的推廣和實施幾乎為零,刀耕火種,原始操作,加上田地細分小塊化,水利設施老舊和遭到破壞,農民的收成幾乎是靠天吃飯,完全處於被動狀態。除了以上四個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小的原因,比如糧價偏低等,說到糧價偏低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分田到戶之初,糧食價格就和現在的價格差不多,也就是說40年來糧價一直變化不大,而其他如工業產品,工資類,消費類價格已經翻了幾番,不過對於這一情況我是持贊成態度的!好了,就說這些,有機會可以進一步聊!最後還是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也算一個好預期吧,不出10年,中國的農村,農業,農民問題一定會變得十分美好,不信咱們等看吧!


虎蛇與龍雞


破解農村種糧不賺錢的困局:首先種什麼賺錢?先找適合自己地區種植的熱銷農產品,怎麼找?

市場行情,根據大數據,作市場分析,找藍海產品,就是市場需求大,而種植少,也就是買家多,賣家少,熱銷品,最流行的:佔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一一-只要找到這種產品想不賺錢都難。

熱銷品,靠農民自己很難找到,全國農產品產銷售數據,還有進出口貿易糧食調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得出,

國內需求,貿易出口需求:進口占比一一

比如2018年全國那種糧食,過剩,哪種糧食緊缺,那種糧食進口,哪種糧食出口,出囗量大的,有缺口的就是藍海產品,可以指合適產區種植

再就就是引進適合地區種植的熱銷新品種,抗災能力強,產量高,也是一個方法。

就家我們這沙果不好賣,改種蘋果梨,當地就銷了。

總之在探索中求發展,逆境崛起,堅苦奮鬥,自強不息。

僅是我的一點見意,希望大家討論。


農村達人224



中國有一句古話:“民以食為天。”我們應該明白:無論時代發展如何,作為人,地球上一種有著高級文明的物種,我們始終離不開吃飯這個話題。雖然我們活著的目的並非在於吃飯,畢竟那顯得相當人生毫無樂趣可言,但是我們要實現夢想的前提就是活著,活著就得吃飯!所以說,無論到什麼時候,糧食生產永遠都不會斷,至於為什麼有些人種糧不掙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種植規模。到過農村仔細考察過或者從小出生農村的人都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有些農民整年辛勤勞作,該做的都做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不間斷,可是到頭來清算的時候,發現自家的產量並不高,錢也投進去了,回本卻很低。為什麼,我認為這裡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跟田地規模有關,細心觀察,我們不難發現許多農民家的田地雖多,但是卻零零散散,大小不一,這樣一來,農民種和收都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有些田地根本就不允許現代化機器進入農田,一切都只能靠手工。



2、技術使用。有些農民認為使用現代化機器會增加農業生產成本,所以純粹手工生產,可是殊不知這樣實在不是什麼聰明的做法,如果是小農田還好說,可如果是大農田,手工生產不僅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很浪費時間。


3、品種選擇。有些農民種植的時候,沒有考慮太多品種的問題,隨便買一下種子就撒了下去。這是不可取的,我們知道品種對產量的重要性,比如抗不抗倒伏什麼的都會影響到產量。

4、肥料、農藥的投入。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我們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了綠色養生的重要性,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購糧食的時候會更加傾向於無毒無害的,畢竟已經不是過去了,我們吃飽了,也要學會吃好。所以農田生產一定要儘可能選擇生物防治,如果實在不行,就儘量選購對人體危害最低、對作物效果最好的農藥、肥料等。當然,種糧不掙錢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問題,這裡只是給出我的一些個人觀點,要想掙錢,一定要緊跟時代發展,緊跟黨的步伐,要始終堅定不移的跟著祖國的步伐前進,努力很重要!


歷史直通車


認真學懂習主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適宜專業化、產業化、機械化大農場的黃淮海、東北、華北、西北等地穩住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水平;對於長江以南、西南、華南等的丘陵、山區,這些植被較好的地區,不宜耕的棄耕,恢復自然生態,發展旅遊休閒觀光農業和種植經濟作物,暫無勞力等條件經營的土地休耕,種植綠肥或進行高產農田改造,不反對農民棄耕,將土地流專給農業專業大戶和合作社經營,專注生產適銷對路,附加值高的特殊優質糧油作物和果蔬、中藥材等。引導農民就近在小城填購、租房,在城市生活和消費;鼓勵青壯年,走出土地外出務工、經商或參與城市安保、家政、環衛、托幼、養老等服務城市的工作。在國際糧價低迷的大背景下,減少糧食生產,尤其是低質量糧食生產是上策。


難昜


要想種糧食掙錢,應該有以下措施:1,制定家庭收入目標(比如定年淨收入10萬)。2,根據經驗預估畝產量,每畝成本投入,核對糧食市場收購價,估算每畝淨收入。3,確定種地規模。假定通過以上數據估算出每畝淨收入500元,則種地畝數=100000/500=200(畝)。4,與政府協商,申請每畝補貼500元流轉2000畝土地,聯合9家農戶各種200畝,然後10個家庭成立一家農業合作社,聯合實現全機械化耕種與收割,並在農業生產方面10戶家庭開展專業協作,如農資採購,育秧育苗,田間生產及管理開展專業互助合作,以解決單個家庭人工短缺的問題。


老鄉2439


這個問題是個社會的大問題。不可能是一般人,或者是一個人能解決的了。

但是,我看糧食不值錢只不過是短期內的。再者是國家在調控。不然,糧食肯定會上漲。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從我們這兒的農村來看,半數以上耕地都荒廢了,有的農戶土地甚至全荒了,務農的基本上都是50歲左右的人,沒有一個年輕人。

你想想,再過20.30年後,土地不全都荒了,那時節,你外面打工的人回來吃啥。

如果全國各地都是這樣呢?那糧食從那裡來?





黎晨61


物價上漲,除了農民,拿工資的(領導,幹部,公務員,老闆,國企幹部工人,五十幾以後都有退休金)一個月拿農民一家全年的收入,


農婦824


想種地發財全靠自己出力,掙工夫錢,種百畝全自己幹一年掙十多萬,天災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