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哪一版本的箋註好一點兒?

自古風流才是情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的《納蘭詞箋註》 張草紉箋註,我認為比較好,且值得收藏


知行劍者


個人感覺納蘭的詞還是看原作比較好,因為只有在原作中才能直面納蘭的心靈,穿過時空與納蘭面對面進行交流。無論哪位名家對納蘭作品進行解讀都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與見解。

通過讀納蘭詞附原創作品一篇,希望對原作理解有幫助:

我是人間惆悵客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裡憶平生

康熙二十三年冬 北京 淥水亭

不知什麼時候,淥水亭的梧桐一棵棵在西風中零落,直至消失殆盡。窗外,瀰漫的大雪已愈漸消歇,湮沒了遠方的歸人,和曾經相思的夢。窗內,一銷銀缸在卑微地搖曳,映現出一張憔悴而清秀的臉。

已慣天涯莫浪愁,寒雲衰草漸成秋。秋?它又是什麼時候悄悄地走進,又是什麼時候悄悄地從我的生命中離去?正如我對你的記憶?一襲白衣,在殘燭中徘徊,抬頭遙看窗外,思緒卻早已凌亂。

痴心烈,銷魂夜。幾回迫首聲已竭。空思蘭花月。情難卻,夢難絕。一夜冬風痛難歇。懼遇傾城雪。就這樣,呆呆地站在窗前,僅僅是遙望,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麼。心口陣陣的痛楚早已習慣,只是為何最近卻愈演愈烈?淥水亭,曾經與君宴飲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滿園愁緒,和一個斷腸的靈魂。七載春秋七載愁,憑君難可話清憂。七年了,其中辛苦又有多少人知曉?七年了,相思的淚水沁透多少繡衾?寒月出來了,冷冷地看著這個奇異的世界。獨自一人,信步走過淥水亭的每一個角落,記憶,如洪水般襲來,與淚水一道將自己埋葬。消失於風花雪月。

猶記得,那年上元佳節,火樹銀花處處開。閒來無事,獨自漫步燈市之上。那時年幼,舊時芳華似流水。靜待花開,闌珊燈火遇佳人。故意沒有帶隨從一同前往,只是為了享受一個人的逍遙自在。燈火糜爛,於不知不覺中迷失了自己。信步遊覽,漸漸走進了夜色深處。

誰人翻唱淒涼曲?煙宵迷濛處,未見其人,盈盈翠笑卻早已充耳餘香。自是人間多情客,不信人間有鍾情。隱約處一女子輕輕吟唱上元佳句,不時贏得旁邊眾人的隨聲應和。不禁好奇,欣然前往。非是塵芳詩格秀,蠶紗撫面嬌若水。十八輕煙籠淺黛,傾城絕色吐秀眉。世間傾國傾城之貌者不勝類舉,然似此才氣橫溢者僅一人而已。心中自是欣喜,遂上前吟和一首,速速離開。亦不管後面多少詫異聲與少女雙面的片片 紅暈。

須不知,自古多少事,盡在無言中。上元佳節的淺黛,而後春秋三載的執帚。如今卻成了永遠無法忘記的傷心往事。曾經多少夢,今作流淚泉。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對你,有不盡的言語,對你,有無窮的思念,對你,有多少的心痛。這一切,只能化作清風,消殘於風月中。孤亭,殘雪,冷月,清輝,相交輝映。悽楚,哀怨,滄桑,悲涼,辛苦莫名。梅花在風中飄散,縷縷淡香拭不去綿綿不斷的寂靜。

彝尊現在應該已經在回鄉的路上了吧!繩孫兄的囑託總算沒有辜負,即使是離開我也可以含笑了。只是何時才可以在這寂寥的淥水亭共同把盞?我的朋友們,我的好兄弟。如今你們又在何方?而立之年卻已再無鴻鵠之志,當你離開的那一刻,我的一切都已經飄遠。幾回迴夢中相遇,玉珠晶瑩空自零。期待夢中相見卻又害怕相見於夢中,此種情境無人知曉,此種惆悵空負多情。只希望成德得以早日離世,得以解脫。以解所受之痛楚。或許,只有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是誰在吹奏一曲笛音?餘音嫋嫋卻又如此銷魂。疏星朗朗,寒月高懸,雪中清影唯有一人耳。更漏聲聲在一遍一遍地昭示著三更的臨近。只是獨自一人。聲聲斷腸聲聲涼……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



寫詩填詞的小毅


個人比較推崇蘇櫻版本的《納蘭詞》解說。

無論是詩詞愛好者抑或普通人,相信都一定知道這首詩,尤其是裡面的千古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更是無數內心充滿小文藝的嘴邊常掛。

眾所周知,納蘭詞以清雋典雅,朗朗上口著稱。在當時那個年代,被譽為“家家爭唱飲水詞”,克時如果僅僅這樣,納蘭詞是僅僅只能流傳,而無法成為一個學派的。

拿《擬古決絕詞》來說: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然而,這首詩什麼意思?

首先開篇“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前一句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後面呢?

在這裡,這句話其實是借了一個典故,典故是漢朝的班婕妤,可能很多人瞭解班婕妤,她是漢稱帝的妃子,剛入後宮時備受寵幸,可漢稱帝在得到趙飛燕姐妹後,便將其冷落,最後打入深宮。

這個時候,有才女著稱的班婕妤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扇子,意思說用最潔白的上好佳布做成團扇,在夏天時可以為人驅趕炎熱,可是扇子最怕的是什麼?怕秋天。因為秋天一到,扇子便會被人收起,丟進箱子,那段夏天時的驅趕炎熱之情便也消失了。

人也一樣,班婕妤把自己比喻成那個扇子,在這裡,納蘭也藉此典故。這樣一看,意思就明朗了:假如人和人之間只保留那份初見的感情多好,那樣的話,感情不會太深,可也絕不會有後面那種如扇子一般的悲涼。

緊接著,頸聯寫道: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注意,在這裡,是故心人不見,而不是故人心不見。大多數書都寫成了後者,殊不知,這裡也是借用典故: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詩》

  ——南齊·謝朓

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

相逢詠蘼蕪,辭寵悲團扇。

花叢亂數蝶,風簾入雙燕。

徒使春帶賒,坐惜紅妝變。

平生一顧重,宿昔千金賤。

故人心尚爾,故人心不見。

這裡將王昭君、陳阿嬌、班婕妤三位美女聯繫在一起,感慨其經歷。

結尾總結:故人心尚爾,故人心不見。

我的心還在,心上人沒了。

後面兩句的典故就更熟悉了,化用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典故:

你我就像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雖然恩愛,卻免不了最後的悲苦結局。而你又怎麼比得上唐明皇呢,唐明皇起碼還有過“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誓言。

看到了沒,通篇下來,全是典故。

我們說,詩詞最忌典故太多,可是這是對於那些水平不足的人來說的,像納蘭這種人就沒那麼多忌諱了,幾乎每一句都借典,卻還讓人看不出來,這是本事。

說到這裡,回到標題,《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連題目都是借典,那是誰寫的《古決絕詞》呢?

是元稹。

沒錯,就是那個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痴情才子。

古決絕詞·三首

其一

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願為庭前紅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見,相見故心終不移。

那能朝開暮飛去,一任東西南北吹。

分不兩相守,恨不兩相思。

對面且如此,背面當可知。

春風撩亂伯勞語,況是此時拋去時。

  握手苦相問,竟不言後期。

君情既決絕,妾意已參差。

  借如死生別,安得長苦悲。

這裡說相比院子裡的紅槿枝,我更願意跟你稱為牛郎織女,雖然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面,但卻能心思不改。怎麼可以朝秦暮楚呢?

其二

噫春冰之將泮,何予懷之獨結。有美一人,於焉曠絕。

  一日不見,比一日於三年,況三年之曠別。

  水得風兮小而已波,筍在苞兮高不見節。矧桃李之當春,

  競眾人而攀折。我自顧悠悠而若雲,

  又安能保君皚皚之如雪。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餘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終不我奪。已焉哉,

  織女別黃姑。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

這裡就有意思了,說我自認為我潔白如雲,可是我不敢保證你也一樣潔白……幸運的是他們都沒我下手快,可是我又不敢保證你是不是會被人給奪走。

其三

夜夜相抱眠,幽懷尚沉結。

那堪一年事,長遣一宵說。

  但感久相思,何暇暫相悅。

虹橋薄夜成,龍駕侵晨列。

  生憎野鶴性遲迴,死恨天雞識時節。

曙色漸曈曈,華星欲明滅。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時徹?

有此迢遞期,不如死生別。

天公隔是妒相憐,何不便教相決絕。

這裡說,分手吧,一年見一回,太沒意思了。

納蘭用這首詞來與人分手,可是在標題裡又寫明瞭,並不是寫給戀人,而是柬友,寫給友人。

至於為什麼寫給友人,卻用這麼繾綣的戀人口氣,也是有原因的。

開這種風氣之先河,還要從屈原說起,屈原在離騷裡用男女之情表達政治意圖,後世詩詞作者便模仿這種方式,比如唐朝張籍寫《節婦吟》,表明自己忠於朝廷之意。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所以說,讀《納蘭詞》,一定要讀懂這些典故,才算沒有白讀,蘇櫻版本的解說十分詳細。至於某些市面流行的某些著作,恕我直言,不敢恭維。

以上


子泓


張草紉《納蘭詞箋註》上海古籍出版社

馮統一、趙秀亭《飲水詞箋校》中華書局,再版改名《飲水詞校箋》。

這兩本的箋註功底都是很不錯的,而選取的底本不同,如有必要可以買兩種對比閱讀。

上古那本的有一個缺點,作者太喜歡意淫,用想象代替考證,堂而皇之夾了一篇滑稽的私貨在書末尾。




飛雪尋夢


,“昭君怨

  

  暮雨絲絲吹溼,倦柳愁荷風急。瘦骨不禁秋,總成愁。

  別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譙鼓已三更,夢須成。”

  

  =====

  

  讀:想起唐朝王翰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按照詩詞格律應作如上斷句;如果按照文意,則宜斷句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同樣道理,“昭君怨”按照詞牌格律當作如上斷句;可是按照文意,則宜斷句如下:

  

  “暮雨絲絲吹溼倦柳愁荷,風急瘦骨不禁秋,總成愁。

  別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譙鼓已三更,夢須成。”

  

  另,根據文意,“別有心情怎說?”是雙關語,一指倦柳愁荷,一指作者本人。當指倦柳愁荷時,可以理解為,除了愁情,此外的種種情形該當怎樣?指作者本人時,則解作,倦柳愁荷有如此,人何以堪?此句很動人;“譙鼓已三更,夢須成”,則顯得做作。



湯姆數據排行


中華書局的《詩經注析》,程俊英、蔣見元譯註,是當前最好的今人注本;中華書局的《飲水詞箋校(修訂本)》,馮統一和趙秀亭箋註,是納蘭詞箋註本里最好的。其次便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納蘭詞箋註(修訂本)》,張草紉箋註




叢臺大古


最好是看原版,自己意會。推薦中國書店《飲水詩詞集》




張瑞平


推薦的《納蘭詞箋註》。比較推薦《納蘭詞箋註》,寫的比較正經一點,另一本就有點作者的自我風格比較強了。

不過最不推薦是安如意還是安意如寫的了,那個完全是抄襲啊。


道藝2


張草紉《納蘭詞箋註》上海古籍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