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哪一版本的笺注好一点儿?

自古风流才是情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的《纳兰词笺注》 张草纫笺注,我认为比较好,且值得收藏


知行剑者


个人感觉纳兰的词还是看原作比较好,因为只有在原作中才能直面纳兰的心灵,穿过时空与纳兰面对面进行交流。无论哪位名家对纳兰作品进行解读都加入了自己的情感与见解。

通过读纳兰词附原创作品一篇,希望对原作理解有帮助:

我是人间惆怅客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康熙二十三年冬 北京 渌水亭

不知什么时候,渌水亭的梧桐一棵棵在西风中零落,直至消失殆尽。窗外,弥漫的大雪已愈渐消歇,湮没了远方的归人,和曾经相思的梦。窗内,一销银缸在卑微地摇曳,映现出一张憔悴而清秀的脸。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秋?它又是什么时候悄悄地走进,又是什么时候悄悄地从我的生命中离去?正如我对你的记忆?一袭白衣,在残烛中徘徊,抬头遥看窗外,思绪却早已凌乱。

痴心烈,销魂夜。几回迫首声已竭。空思兰花月。情难却,梦难绝。一夜冬风痛难歇。惧遇倾城雪。就这样,呆呆地站在窗前,仅仅是遥望,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心口阵阵的痛楚早已习惯,只是为何最近却愈演愈烈?渌水亭,曾经与君宴饮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满园愁绪,和一个断肠的灵魂。七载春秋七载愁,凭君难可话清忧。七年了,其中辛苦又有多少人知晓?七年了,相思的泪水沁透多少绣衾?寒月出来了,冷冷地看着这个奇异的世界。独自一人,信步走过渌水亭的每一个角落,记忆,如洪水般袭来,与泪水一道将自己埋葬。消失于风花雪月。

犹记得,那年上元佳节,火树银花处处开。闲来无事,独自漫步灯市之上。那时年幼,旧时芳华似流水。静待花开,阑珊灯火遇佳人。故意没有带随从一同前往,只是为了享受一个人的逍遥自在。灯火糜烂,于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信步游览,渐渐走进了夜色深处。

谁人翻唱凄凉曲?烟宵迷蒙处,未见其人,盈盈翠笑却早已充耳余香。自是人间多情客,不信人间有钟情。隐约处一女子轻轻吟唱上元佳句,不时赢得旁边众人的随声应和。不禁好奇,欣然前往。非是尘芳诗格秀,蚕纱抚面娇若水。十八轻烟笼浅黛,倾城绝色吐秀眉。世间倾国倾城之貌者不胜类举,然似此才气横溢者仅一人而已。心中自是欣喜,遂上前吟和一首,速速离开。亦不管后面多少诧异声与少女双面的片片 红晕。

须不知,自古多少事,尽在无言中。上元佳节的浅黛,而后春秋三载的执帚。如今却成了永远无法忘记的伤心往事。曾经多少梦,今作流泪泉。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对你,有不尽的言语,对你,有无穷的思念,对你,有多少的心痛。这一切,只能化作清风,消残于风月中。孤亭,残雪,冷月,清辉,相交辉映。凄楚,哀怨,沧桑,悲凉,辛苦莫名。梅花在风中飘散,缕缕淡香拭不去绵绵不断的寂静。

彝尊现在应该已经在回乡的路上了吧!绳孙兄的嘱托总算没有辜负,即使是离开我也可以含笑了。只是何时才可以在这寂寥的渌水亭共同把盏?我的朋友们,我的好兄弟。如今你们又在何方?而立之年却已再无鸿鹄之志,当你离开的那一刻,我的一切都已经飘远。几回回梦中相遇,玉珠晶莹空自零。期待梦中相见却又害怕相见于梦中,此种情境无人知晓,此种惆怅空负多情。只希望成德得以早日离世,得以解脱。以解所受之痛楚。或许,只有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是谁在吹奏一曲笛音?余音袅袅却又如此销魂。疏星朗朗,寒月高悬,雪中清影唯有一人耳。更漏声声在一遍一遍地昭示着三更的临近。只是独自一人。声声断肠声声凉……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写诗填词的小毅


个人比较推崇苏樱版本的《纳兰词》解说。

无论是诗词爱好者抑或普通人,相信都一定知道这首诗,尤其是里面的千古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更是无数内心充满小文艺的嘴边常挂。

众所周知,纳兰词以清隽典雅,朗朗上口著称。在当时那个年代,被誉为“家家争唱饮水词”,克时如果仅仅这样,纳兰词是仅仅只能流传,而无法成为一个学派的。

拿《拟古决绝词》来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然而,这首诗什么意思?

首先开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前一句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后面呢?

在这里,这句话其实是借了一个典故,典故是汉朝的班婕妤,可能很多人了解班婕妤,她是汉称帝的妃子,刚入后宫时备受宠幸,可汉称帝在得到赵飞燕姐妹后,便将其冷落,最后打入深宫。

这个时候,有才女著称的班婕妤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扇子,意思说用最洁白的上好佳布做成团扇,在夏天时可以为人驱赶炎热,可是扇子最怕的是什么?怕秋天。因为秋天一到,扇子便会被人收起,丢进箱子,那段夏天时的驱赶炎热之情便也消失了。

人也一样,班婕妤把自己比喻成那个扇子,在这里,纳兰也借此典故。这样一看,意思就明朗了:假如人和人之间只保留那份初见的感情多好,那样的话,感情不会太深,可也绝不会有后面那种如扇子一般的悲凉。

紧接着,颈联写道: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注意,在这里,是故心人不见,而不是故人心不见。大多数书都写成了后者,殊不知,这里也是借用典故: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

  ——南齐·谢朓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尔,故人心不见。

这里将王昭君、陈阿娇、班婕妤三位美女联系在一起,感慨其经历。

结尾总结:故人心尚尔,故人心不见。

我的心还在,心上人没了。

后面两句的典故就更熟悉了,化用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典故:

你我就像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虽然恩爱,却免不了最后的悲苦结局。而你又怎么比得上唐明皇呢,唐明皇起码还有过“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看到了没,通篇下来,全是典故。

我们说,诗词最忌典故太多,可是这是对于那些水平不足的人来说的,像纳兰这种人就没那么多忌讳了,几乎每一句都借典,却还让人看不出来,这是本事。

说到这里,回到标题,《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连题目都是借典,那是谁写的《古决绝词》呢?

是元稹。

没错,就是那个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痴情才子。

古决绝词·三首

其一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

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

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

对面且如此,背面当可知。

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

  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

  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这里说相比院子里的红槿枝,我更愿意跟你称为牛郎织女,虽然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面,但却能心思不改。怎么可以朝秦暮楚呢?

其二

噫春冰之将泮,何予怀之独结。有美一人,于焉旷绝。

  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

  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矧桃李之当春,

  竞众人而攀折。我自顾悠悠而若云,

  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已焉哉,

  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这里就有意思了,说我自认为我洁白如云,可是我不敢保证你也一样洁白……幸运的是他们都没我下手快,可是我又不敢保证你是不是会被人给夺走。

其三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

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

  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

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

  生憎野鹤性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

曙色渐曈曈,华星欲明灭。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时彻?

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这里说,分手吧,一年见一回,太没意思了。

纳兰用这首词来与人分手,可是在标题里又写明了,并不是写给恋人,而是柬友,写给友人。

至于为什么写给友人,却用这么缱绻的恋人口气,也是有原因的。

开这种风气之先河,还要从屈原说起,屈原在离骚里用男女之情表达政治意图,后世诗词作者便模仿这种方式,比如唐朝张籍写《节妇吟》,表明自己忠于朝廷之意。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所以说,读《纳兰词》,一定要读懂这些典故,才算没有白读,苏樱版本的解说十分详细。至于某些市面流行的某些著作,恕我直言,不敢恭维。

以上


子泓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冯统一、赵秀亭《饮水词笺校》中华书局,再版改名《饮水词校笺》。

这两本的笺注功底都是很不错的,而选取的底本不同,如有必要可以买两种对比阅读。

上古那本的有一个缺点,作者太喜欢意淫,用想象代替考证,堂而皇之夹了一篇滑稽的私货在书末尾。




飞雪寻梦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

  

  读:想起唐朝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按照诗词格律应作如上断句;如果按照文意,则宜断句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同样道理,“昭君怨”按照词牌格律当作如上断句;可是按照文意,则宜断句如下: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另,根据文意,“别有心情怎说?”是双关语,一指倦柳愁荷,一指作者本人。当指倦柳愁荷时,可以理解为,除了愁情,此外的种种情形该当怎样?指作者本人时,则解作,倦柳愁荷有如此,人何以堪?此句很动人;“谯鼓已三更,梦须成”,则显得做作。



汤姆数据排行


中华书局的《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译注,是当前最好的今人注本;中华书局的《饮水词笺校(修订本)》,冯统一和赵秀亭笺注,是纳兰词笺注本里最好的。其次便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纳兰词笺注(修订本)》,张草纫笺注




丛台大古


最好是看原版,自己意会。推荐中国书店《饮水诗词集》




张瑞平


推荐的《纳兰词笺注》。比较推荐《纳兰词笺注》,写的比较正经一点,另一本就有点作者的自我风格比较强了。

不过最不推荐是安如意还是安意如写的了,那个完全是抄袭啊。


道艺2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