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如何培養學習興趣?

大琳兒315


作為一個二年級小學生的媽媽,我想我有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一年級才想起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點晚了,學習興趣真的要從小培養。因為上了一年級,孩子的課程很多,加上各種興趣班,每天都被排的滿滿的,孩子更多的是想應付完成就行了,根本沒有什麼學習興趣而言。

其次,什麼樣的孩子才算有學習興趣呢?孩子有上進心,每天主動要學習這樣嗎?我想這樣的孩子太少了吧,相比較那些不愛學習,作業亂寫,敷衍了事的孩子,能把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的孩子,就算是很好的了,就屬於不讓家長操心的孩子了。

我們家長也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會讓家長和孩子都很累的,也不利於家庭和諧!





戴昊同學


小學一年級,又是回憶頻道了。

一年級的時候,俺家孩子在他們班算差生。記得小學一年級去市少年宮聽一個講座,坐隔壁的胖班長媽,給我講了大半小時學習經驗。

我是不著急。

我覺得一年級嘛,成績差也無所謂。

我覺得一年級把書讀的有趣味一些,比較好。

語文我主要讓他看漫畫書。

他看我也看,有時候玩角色遊戲。

英語就看動畫片。

有時間我們也玩角色遊戲。

數學嘛,我會帶他去買東西。他喜歡吃糖水,蛋糕之類,比如三塊一個,我會給他五塊錢,找回兩塊。時間長了,他就懂數數了。

效果如何?

到小學畢業,我仔是他們班最好的學生,考上了廣州市排前三的重點民辦初中。

我們家娃讀到高中畢業,標籤就是多才多藝。

在今日頭條這裡,就是拿青雲計劃的獎。

總結,一年級東西簡單,學習儘量從他有興趣的東西入手,學的輕鬆,成績又好。

千萬別讓補習機構洗腦,浪費了錢,還沒效果。


春暖花開003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學校,關於學習的很多規矩還不懂,而且一年級的孩子自制力差,就算懂得道理,也沒辦法堅持。針對孩子們的這些特點,我來給一年級的各位家長、老師朋友們提幾條建議。

1.建立孩子的學習興趣

很多一年級的孩子在剛入學的時候還是幼兒園裡的狀態,根本沒辦法安靜的上好40分鐘的一節課。

老師們一定要蒐集很多的兒歌資源,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要利用兒歌將班集體建立起來。

比如《寫字歌》、《出操歌》和《上學歌》。在學生準備文具寫字前,他們可以一邊背誦《寫字歌》,一邊拿出自己書包的鉛筆、橡皮和本子。在學生大課間做操或者準備升旗的時候,學生們可以邊站隊邊背誦《出操歌》,而不是無序的跑出班級。在老師們給學生們放學的時候,學生們可以背誦《上學歌》,而不是相互打鬧。

除了老師需要準備大量的學習資料之外,家長也要配合學校,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現在網絡也非常發達,家長們可以蒐集到多種學習資源。不管是網絡上韻律感十足的卡通兒歌,還是自己製作的教學小遊戲,都是家長們能夠在家幫助孩子鞏固知識的有效手段。

代替手機小遊戲,家長們不妨在週末和孩子們一起製作幾張可愛的單詞卡,學習之餘還增加了親子時間!

2.目標傾斜法

所謂目標傾斜,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先苦後甜”,“報酬學習”。

學校裡,老師可以規定孩子們,每寫好一篇字,就可以得到一顆“小星星”。對待一年級的孩子,老師們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表揚,多采用積極的鼓勵。

在家裡,家長不妨試試,規定孩子每寫完一項作業,就可以看一集動畫片,諸如此類的項目。勞逸結合,才能讓孩子們在家踏實學習。

3.用愛心呵護孩子成長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孩子溝通的方法。既要和孩子保持距離,樹立權威;又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心,讓孩子信任你。

有效的溝通方式能夠讓我們深刻的瞭解孩子的想法,尤其是老師,一定要抽時間和孩子一對一交流,將孩子的情況瞭然於心。


蓮池微課


一,幫助孩子做好入學的心理準備。要設法激發孩子學習的願望,讓孩子明白將來無論幹什麼都需要知識,要想獲得知識,上學後就必須好好讀書學習。同時,還應抽空給孩子講一講在學校讀書學習的生活情況,讓孩子對上學和學校生活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其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 學習習慣 。比如,讓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且堅持一段時間,以便訓練孩子的耐心和注意力;給孩子 講故事 ,以便孩子養成靜坐聽講的習慣;給孩子看一些幼兒讀物並讓其複述內容,提高孩子的觀察和表達能力,等等。  其

三,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穿街過巷,適當做一些家務事並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等等,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於孩子儘快適應學校生活。  總之,只要家長對孩子入學前的適應訓練工作做得好,孩子在上學之後就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與新的學習生活。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對孩子尤其重要,歌德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讓孩子學習產生興趣,是父母教育孩子德根本點。好奇心是孩子興趣德源泉,好奇、好問,渴望通過自己的 探索 來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作為父母該如何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呢?當孩子帶著問題去問父母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簡單的將答案告訴孩子,告訴孩子答案遠不如讓孩子自己思考。女兒上幼兒園時一次畫畫時問:“黃色和藍色混合塗時什麼顏色”我正準備說綠色,想了想對女兒說:“你試一下,那會變成什麼顏色呢”?結果女兒很快知道答案,這樣的效果比直接告訴她答案更深刻,也讓孩子更有興趣。不要經常給孩子一些強制性的智力作業任務,這樣孩子感到是一種壓力。女兒4歲時,給她買了一臺插拼音、詞語卡片,就能跟著讀和錄音的學習機,剛開始幾天,每天讓她讀幾遍,聽幾遍,過了一個星期,孩子一看這臺機器,就不玩也不讓我動,再過幾天,她把它藏起來,不管它再好玩、再有意思,如果變成強制的機械的,就成一種負擔,她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已經消失。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強制的智力作業,要少之又少,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興趣有時也需要做父母的去引導,孩子一般都愛聽故事,不管是老師,父母或同學講故事,還是電視、電腦播放故事,她一般都專心,不認識字的時候,也很專心看上面的字,很想認識它,父母可以指著給孩子一個字一個字讀,孩子學會拼音,學一部分字的時候,對一個故事,父母提出一個問題,孩子就會津津又味的邊拼邊讀,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答案,不管是流利還是結巴的讀下來,父母都要給孩子肯定和讚賞,孩子也得到極大的自豪感,告訴孩子第兒遍會比第一遍更棒,孩子得到獎勵和肯定會高高興興的讀下去,慢慢對書本就有就有興趣,隨著年齡增長,可以啟發她把看到、聽到的講出來、畫出來,父母利用讀物內容和孩子對話,提問和做遊戲,孩子再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不時受到啟迪,並逐步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習慣。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和各種生活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培養,帶孩子去公園、去野外,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去探索大自然,去觀察自然萬物的變化,參加各種遊戲活動,開闊樂眼界,豐富了感性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孩子的學習興趣時多方面的,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都使孩子的認識和各種技能得到提高,只要父母多用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多一些鼓勵,多一點引導,多和孩子共同學習和玩耍,孩子的多種學習興趣就會培養起來。


兮兮年y


1.父母的榜樣作用。

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

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瞭解孩子的作業情況,並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3.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

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4.可從孩子的某一特長出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優點、特長和成功,趁機培養學習興趣和毅力,取得較好的效果。

5.鼓勵表揚。

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點滴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這種溫和的表揚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會因一次成績不好而失去學習興趣。


鄉村小妹來深圳


小學一年級的學習興趣,需要家長的精心引導。

我們都知道,小朋友們上幼兒園的時候,學習知識或者其它興趣,家長及學校的要求基本是沒有那麼嚴格的,平常都是有學習有遊戲或者其它跳舞唱歌之類的非文化課程的學習,甚至有的幼兒園根本沒用文化課的教受,而到了一年級之後,基本全部只剩下緊鑼密鼓的學習,所以需要學校系統的安排及家長有限的引導:

首先,需要幫助孩子對學校環境,學習強度進行適應,只有相對適應了,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學習。

其次,引導孩子勞逸結合,健康的體魄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加強運動也可以讓孩子緩解學習的辛苦,讓孩子不覺得學習,寫作業是累人的事。

最後,在家庭作業的引導上,家長最好做到不打不罵,認真輔導,特別不能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看電子產品或者大吵大鬧,以便孩子更有效率的完成作業,而且家長需要幫孩子查漏補缺,

當孩子跟的上學習,並總是考100分的時候,學習對他而言,就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家長需要用一年的時間,儘量多陪孩子,引導他的學習習慣,等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後,家長就會輕鬆很多了。


藍天下的海灣


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很新奇,也什麼都還不懂,學習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上課過程中,老師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任憑老師怎樣買力地講,學生還是自己玩自己的,似乎無動於衷。究其原因,重要的一點便是學生缺乏一種動力--學習興趣。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便是:好動、精力不集中、玩心太強,對一切感到新鮮有趣,他們的行為往往從興趣出發,在很大程度上受感情支配。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興趣是兒童有效地進行各種活動的先導,是兒童心理發展的起點。從智能教育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帶有感情意識的注意,興趣愈濃,注意力愈集中,觀察愈仔細,反映也越清晰,思維也較活躍。因而,在教學中,關鍵在於教師的正確引導,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注意採取多種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知識產生渴望和愛好。

一、把微笑送給學生

微笑,是一種潤滑劑,是一種愛的體現。實踐告訴我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老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樑,學生面對一張微笑的面孔,他們就會感到喜悅、感到輕鬆、感到老師的關切,從而也容易接受老師的講課。愛是無聲的語言,因而,我們一定要把寬容的美德、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富的知識以及端正的教育思想通過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微笑中度過每一節課。

二、語言要有親和力

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要教好學生,首先要學會“哄”學生。而所謂哄學生乃是語言上的親切、態度上的和藹可親。一年級學生的學習,不像中、高年級學生那樣具有明確的意識和目標,是受情緒支配。而語音、語調的親切、悅耳,會促進師生的感情交流,有利於形成並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因而富有親和力的語言會像涓涓溪流融進兒童稚嫩的心田,給學生以思維的餘地,讓他們樂於學習,從而培養學習興趣與自信。

三、善於鼓勵和表揚

鼓勵和表揚是偉大的教育法寶。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人類尤其是兒童內心深處有一種強烈的期待--獲得誇獎。因而,作為老師應當合理誘導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使誇獎成為一種改造、教育孩子的手段。由於一年級學生好勝心強,因而教師平時更要多鼓勵、多稱讚。當學生有了成績得到老師的及時鼓勵和表揚時,他們的自尊心就得到了滿足、尊重和保護,稚嫩的心田也會因此而顫動。因而學生內心會產生一種成功的滿足和愉快、高興的情緒。學生的這種體驗,可以增強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自信。

四、對學生要與他自己比較。

做教師的大多愛拿差生與優生作比較。如:“你怎麼不向某某學學。”“你的同桌的成績那麼好,你怎麼這樣差!”強硬指責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會使學生產生自卑感,喪失學習興趣。

對於差生,只要今日之我超越昨天之我,那就是進步。面對學生微小的進步,作為教師不妨用微笑、拍拍肩膀的方式表示對學生的稱讚。如果老師強求學生達到其能力所不及的目標,學生便會喪失努力的興趣,變得什麼也不想做了。

五、領悟學生的個性偏差,激發其主動進取的精神。

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缺乏學習興趣,同時也表現在個性品質上的偏差。它包括精神欠集中,缺乏恆心和耐性,學習上消極悲觀等個性特徵。對此,可多開展學生感興趣的主題班會,讓他們多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改變其內向、敏感的性格。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非難事,教師要有計劃地、科學地教育自己的學生,不能只是命令學生“用功!用功!”要與孩子溝通,以正確的知識、技巧和關愛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一年級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索,從細微之處入手,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訓練,不拘於一時一法,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在學習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i繁花


小學一年級,讓孩子喜歡學習,多接觸新鮮事物,陪孩子一起去探索,這些東西是什麼呢?助他查資料,這就是學習的過程,用孩子覺得有意思的事情來去學習,比如打妖怪(困難的事情就是妖怪)等小遊戲。同時家長要給到孩子鼓勵和支持,待ta做完之後,讓他有成就感,讓他更願意去學。


小魚fishyw


首先,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愛學習的天使,他們天生對世界充滿好奇心。

其次,引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在以下幾點做努力:

1、父母要起到榜樣作用。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熱愛學習是對孩子的最大鼓勵。父母要堅持學習。

2、父母要做孩子做好的同學。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初入學的孩子自我約束力差,家長可陪讀一段,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瞭解孩子的作業情況,並及時幫助改正錯誤。

3、父母要做孩子看世界的導遊。帶孩子去科技館或博物館。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4、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針對一點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家長要注意觀察。

5、父母要善於鼓勵孩子。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表揚孩子有技巧。

6、父母要幫助孩子,設法提高孩子成績。提高孩子成績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在學校找到自信。

7、父母藥引領孩子愛上讀書。閱讀是一件終身受益的事情,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程老師的作文課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如果上過學前班的還好一些,如果沒有上過學習起來肯定特別費勁,低年級的學生沒有學習主動性,並且也坐不住,這時候需要家長的輔助培養興趣。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幫助孩子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孩子會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