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線,鄧州市劉集鎮副鎮長王清兵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在”疫”線,鄧州市劉集鎮副鎮長王清兵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鳳凰週刊訊 (記者沈俊偉 特約記者曾權偉) 2月22日早晨,一陣刺耳的嗚啦嗚啦急救車的尖交聲劃破夜空,驚醒還在沉睡的人們。急救車在鄧州市劉集鎮政府辦公樓戛然而止。一會兒,一個年輕的中年人被醫護人員用擔架迅速抬上急救車,隨著烏啦嗚啦聲,急救車像箭一樣,向鄧州市人民醫院呼嘯而去。

慌忙起床正在愣神的機關幹部一打聽,才得知事情的原委:原來被緊急送往醫院的那個中年人不是別人,正是劉集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副指揮長、副鎮長王清兵。

在”疫”線,鄧州市劉集鎮副鎮長王清兵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疫情發生後,王清兵臨危受命,被劉集鎮黨委、鎮政府任命為劉集鎮疫情防控指揮部副指揮長。李謙橋村、錢灣村是劉集鎮的南大門,疫情防控形勢異常嚴峻。作為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副指揮長,王清兵深感責任重大。劉集鎮李謙橋村、錢灣村與湖北省襄州區黃集鎮、古驛鎮兩個行政村僅一地之隔,為有效阻斷病毒,王清兵與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政委、鎮黨委書記鄧濤、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鎮人大主席張鵬緊急碰頭後,與1月24日,在鄧州市率先設立省際二級卡點。一個三級卡點、26個村級卡點。在李謙橋村、錢灣村設立4個重點卡點,成立巡邏隊24小時不間斷進行巡邏,確保湖北方向不過1車,不漏1人,有效阻隔了傳染源。

為減少人員流動,劉集鎮要求群眾在家儘量不出門。但新的問題又讓群眾們頭疼,哪就是不讓出門了,群眾的生活必需品誰來採購,可不能為了有效阻斷病毒,而讓群眾生活無著落。王清兵經過反覆思考,決定首創“超市”+“村”模式。他的這個建議很快得到了鎮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批准。超市+“村”模式就是由劉集鎮規模較大的四個超市經工商、食藥等部門備案後,分別對劉集鎮四個管理區的行政村進行日常生活用品供應,每兩天彙總群眾生活物品清單後各村指派一輛車在指定超市採購後上門分發,這樣既解決了群眾的生活問題,又有效減少了疫情防控期間人員的流動。劉集鎮的超市+村模式推行後,產生了很好的效果,鄧州市電視臺、今日鄧州報派記者進行了專題採訪。

王清兵還創新設立綠色、生命通道。在設立村組級卡點的同時,確保每個行政村開闢“綠色”通道,保證救護車、消防車等民生保障車輛正常通行。

自從疫情發生後的30多天,王清兵日夜奮戰在防控一線。有時晚上同志們加班,機關灶的師傅已經休息,為不打擾機關灶的李師傅,會一手烹調做飯手藝的王清兵親自下廚,為工作一天的同志們做飯。30多天來,王清兵在“疫”線工作崗位上,日夜加班,吃不好,睡不好,超負荷的工作使王清兵患上了急性闌尾炎。該鎮黨委書記鄧濤在瞭解情況後,讓王清兵請幾天假,放下工作到醫院就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疫情防控以來,王清兵不辭辛勞,迅速進入戰鬥角色,一直奮戰在防疫第一線。自1月23日以來連續30多天吃住在劉集鎮,勇敢堅定,始終在村落間“逆行”,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展現出了新時代基層黨員幹部的風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