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連雲港會不會在以後被開發成國際大港口呢?

又下雨了1


連雲港的人觀念陳舊,如海水浴場收費,市縣公路收費等,就決定了連雲港沒有什麼大發展。


秋風落葉174290957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先回顧一下連雲港這個城市的現狀,然後再品味下它發展的潛力和優勢。

連雲港是江蘇的一個地級市,古稱海州,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一帶一路交匯點城市,國家中東西區合作示範點,上合組織出海基地,國際性港口城市等等,看了這一大串的頭銜,許多不知情的人以為連雲港肯定是個富裕的城市,其實不然,我們看一下2018年江蘇的GDP排名,很尷尬,連雲港僅以2771.7億元排外倒數第二位,經濟增速也不足,5%

不到,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得來看連雲港的地理位置,先看海路,港城位於黃海的內灣部位,遠離長三角的航線主幹道,本地又缺乏強大的經濟深度,北上的船隻通常不會選擇繞道連雲港進行轉輸,而魯南地區北下的貨物,你還得和日照、青島、煙臺等等港口競爭;再來看路運,由於地處東北邊,幾條大動脈幾乎都沒有和港城交匯,反而是徐州得到了天然優勢。又由於江蘇的經濟發展大方向一貫是輕蘇北重蘇南,又是沿著長江線發展,再者本地人才流失嚴重,缺乏足夠競爭力的院校和企業,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這種局面。

說了這麼多,那究竟有沒有出路了呢?我覺得機會就在5年內,首先是交通條件在今年底將迎來重大契機,有四條高鐵線將逐漸建成投用,港城的交通將形成一個區域中心樞紐城市,加之本來就有機場存在,這便解決了很多務工人員的一個心結。與此同時,連雲港還成為了全國七個世界級石化基地之一,據我所知,盛虹煉化和衛星石化項目正在推進中,建成後帶來的經濟效益可是千億級別的。最後就是江蘇省委或有意將省內的港口企業合併統籌發展,不過這種東西沒有明確的文件支持,還是靜觀吧。

總體看來,港城的發展是有希望的,畢竟這兒房價不高,生活節奏也不快,今後的交通也便利,我相信,只要政府肯出力氣,肯動腦子,出臺各種人才舉措,招商政策,注重發展,一定有出頭之日!


初晴陪你看和聽丶


我是響水人,跟連雲港一條灌河之隔,以前響水人就希望劃給連雲港,因為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深水港多牛啊!現在估計沒人願意劃給連雲港了!連雲港的實力跟鹽城都拉開距離了!鹽城是往二線發展現在又進入長三角都市圈!連雲港是往四線發展!在江蘇真是寧往南一尺不往北一丈啊!


a殷老師


連雲港是江蘇少有的擁有深水良港的城市,擁有集裝箱、鐵礦石、煤炭、液體散貨等萬噸級以上泊位70個,2009年連雲港港吞吐量已經突破1.13億噸,而2018年完成吞吐量為2.36億噸,是全國前20大港。至於“國際大港口”,這個概念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定義,如果要像上海港、深圳港、寧波-舟山港、青島港、廣州港等這樣的全球前十大港才稱得上國際大港口的話,那麼小編認為連雲港開發成為國際大港口的可能性不大。



連雲港,古稱“海州”,是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但相對而言,連雲港在省內的發展並不突出,GDP常年舉全省倒數前二。江蘇的經濟重心在蘇南,但凡大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國前列的港口,比如上海港、深圳港、寧波-舟山港、青島港、廣州港等,它們所處的城市都是“萬億俱樂部”,經濟發達。未來江蘇的經濟重心基本不會往北移,連雲港所獲得的發展資源有限,港口要跨越式發展基本不可能。



過去中國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蓬勃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因此港口經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而如今我國正在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製造業向中高端發展,而且全球經濟發展緩慢,需求不旺,全球貿易同樣增長緩慢,港口經濟發展已經過了它的黃金時期,因此連雲港港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可能性已經不大。


錦繡中源


洗洗睡吧,連雲港最早的沿海開放城市裡面最差的。當時的含金量比現在的自貿區還高。城市發展的三要素,地理位置,人口,支柱產業。

位置方面,就港口來說,連雲港地處黃海的海州灣,但是北有青島南有上海,兩邊還有比自己強的南通和日照。就區域中心來說,周邊的青島,臨沂,徐州,鹽城個個比連雲港強,只有二百萬人口的日照人均GDP也是連雲港的兩倍。連雲港沒有成為區域中心的地基基礎,是邊緣化輔助性中小工業城市。

人口方面,連雲港人口也是周邊除了日照最少的且年輕人外流嚴重。房價偏高,高校稀缺,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很少,喪失了人口聚集地的要素,未來很難改變。連雲港今年作為新的三線城市是發展預期需要。

支柱產業方面,連雲港主要是靠化工產業,醫藥化工,石油化工等,這都是低勞動密集型度高資源消耗和高環境汙染的產業。這些產業結構為主的城市不會成為商業中心,其根本還是進口資源型城市。這種城市短時期內會經濟快速發展,幾十年後有落魄的可能。但是國家支持的話會比較富裕和繁華。

綜上所述,即使有了自貿區,連雲港還是一個外向型資源化化工產業為主的較富裕的三線工業城市。


潛龍在田1982



連雲港物流網


難度有點大,要看別人臉色。

連雲港是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又有天然良港優勢。理論來說早就應該發展成國際大港了。

但為什麼一直沒能如願?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地理位置和城市定位都比較尷尬。

因為江蘇南部長三角區域有兩個世界頂級海港,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蘇南則是內河港口的天下,世界十大內河港口蘇南佔了三個。蘇州港標箱吞吐量放在海港當中都是世界前十。而江蘇北部有膠東半島三大港口,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

如此一來,蘇南依仗長三角港口,山東依仗膠東港口,蘇北夾在中間對於兩邊都沒有航運吸引力。加之港口經濟起步初期,蘇北經濟相較於蘇南和膠東發展有些遲滯,航運規模化起步較晚,競爭力自然十分有限。

在寧波舟山港整合之後,更大規模的山東港也完成了整合,協同性和整體競爭力增強,蘇北航運依靠連雲港還是獨木難支,想要獨此一家去和成名已久的集團化大港發展成一個級別,這不僅要自身加倍努力,還要寄希望於競爭對手掉鏈子,否則以目前這樣的差距要並稱“國際大港”不太現實。


城市發展報告


我覺得比較困難,作為一個本地人覺得太難了。首先,連雲港在全省的排名都倒數第二這樣。即使是改革開放的第一批沿海城市,到現在也沒什麼太大發展。我之前跟著老師在上海參加一個鹽城射陽的人才的交流會。我們老師比較厲害,所以被邀請去。一個縣就能做到這個地步,老師說射陽縣每年都會來在上海招聘人才回去。對回射陽工作的人才從各個方面給予幫助。感覺這才有拼盡吧!一個有能力的人,會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定一個方向,如果這個地方,什麼都不行。那覺得也不會留下來。因為沒有前途。一個地方,想要發展起來,要擁有人才和政策。即使有人才,沒有支持政策給人家發揮也不行。希望自己的家鄉有所好的發展吧!希望有人能帶領人民致富吧!其實自己也想畢業後回來,可是呢!自己學農的,沒有地方要。沒什麼可盼望的發展前景。要是不好找工作,還是回蘇南吧!這就是一個循環,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在家鄉找不到有前途的工作,就不會留下。





蘇北人士也


國家層面的規劃從民國時代就納入範圍了,這些話題已經太多討論了,不用再贅述。同時那也是由上至下的課題,連雲港人的真正參與能力有限。而作為一個生長於此的普通一員,我呼籲大家思考一些問題:中科院院士(或同級科學家),江蘇省最多,但是有連雲港的嗎?全國發明專利數量,江蘇省全國前列,但有多少是連雲港人的?書店和圖書館裡,除了在校學生以外,有幾個人?自己對於金錢的概念,除了拿了多少工資外,想沒想過納了多少稅?朋友聚會,桌上的議題是和某領導的關係,還是通過某政策或市場動向發現了某商機?或者是企業管理的心得?再說些我個人的經歷:我在溫州的路邊,聽過兩個大媽討論西班牙的法律法規,我在吳江一個麵館,看過兩個20來歲的年輕人討論企業管理,、我在順德一家新華書店買書幾乎沒有插腳的空……同志們,大家再回想一下魯迅先生等先賢們吶喊的是什麼?然後再想想我們連雲港人自己該做些什麼


leonphoenix


沒去過連雲港,真心遠

理論上有這種可能,實際上可能性很低,嗯,應該非常的低。

這個城市很尷尬,屬於江蘇,可是離江蘇經濟稍微好點的城市都太遠,卻離山東又太近。

即使有完善的鐵路運輸系統,完美的出海口和港口,但涉及到出口貿易,稅收,等能影響gdp的各種因素,山東都不可能坐視連雲港成為一個巨大吞吐量的國際性港口城市。

而且感覺江蘇自己也放棄了,這個城市成為國際性港口城市。

而且感覺江蘇省好像也沒有讓連雲港成為國際性港口城市的預期。

省內經濟運輸發達的城市都是以上海為中心的周邊城市。

長江以南發展快速,長江以北潛力巨大,尤其以南通為優。如果國家大力支持的話,南通這個城市發展空間巨大。完美的海岸線,與蘇南隔江相望,蘇北最前沿城市。長三角最具發展的潛力城市。

與其發展連雲港還不如大力打造環長三角經濟區。

最最想說的就是,江蘇省是個很搞的省,作為一個大省,可是省會卻非常靠近安徽省,而在本省內存在感真的很低很低。除了政治層面的東西以外,對帶動省內的經濟發展貢獻微乎其微。當然也不懂是否有助於安徽省的經濟。

總之連雲港成為國際性城市可能很低,離省會太遠,離蘇南也太遠。想要發展必須依託其他省,除非周邊各省發揚雷鋒精神,向連雲港輸送gdp否則很難吧。還是大力發展海洋捕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